运用语言艺术,提高地理学习兴趣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skrrockbo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2-0120-02
  
  一堂成功的地理课犹如一首诗,一幅画,融情致意境,富知识内容,一堂课好似一部电影,是一门综合艺术。它是一个由许多教学因素构成的。要授成一堂质量较高、形式完美的课,除了教师具有为人师表的人格力量和广博的知识外,还需要教师丰富的教学表现手法,独创一套教学特色,以其动态,以其趣味吸引学生,让学生在动中学,学中动,学得乐,乐于学。
  在地理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根据学科的特点,形成自己的一套教学特色呢?下面,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我的一点体会:
  一、情感交流,激活兴趣
  地理课的情感教学不仅要让学生觉得地理课有趣,更重要的是把这种喜爱地理的情感转化为内在持久的学习要求。这要求教师用对自然满腔热爱,对科学真理无限崇敬,并借助于生动的语言和抑扬顿挫的语调感染学生,以情言情,以情感人,用真挚的情感,赤诚的爱心,唤醒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声情并茂,语言艺术
  巧妙而有诗意的教学艺术语言,使学生受到思想上的熏陶,产生感情上的共鸣,从而强化兴趣,活跃思维,陶冶高尚的情操。
  例如:在讲述“中国的河流和湖泊”时,我用饱满的热情,优美的词句,充满激情地对本节课的前言进行诗化般地朗诵“我国有许多大江大河,源远流长,奔腾不息,浩浩荡荡,注入海洋;有许多小溪小河,穿过原野,绕过山冈,一路欢歌,悠悠流淌。我国还有许多大大小小的湖泊,犹如镶嵌在中国大地上的一颗颗明珠。有的湖面广阔,烟波浩淼,水天一色,蔚为壮观;有的群山环抱,湖水如镜,湖山相映,景色秀丽。要了解我国的河流和湖泊,那就让我们共同欣赏一下中国的河流和湖泊的风采吧”。这样的艺术朗诵,使学生不自觉地受到感染,产生对这节课学习内容的氛围。又如:讲长江丰富的水能资源,可这样形容:“滚滚长江向东流,流的都是煤和油”。
  把幽默带进地理课堂,同样是一种教学语言艺术。它能调节教师知识讲授的输出功能,激活学生的思维与反馈,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起了积极作用。当然,课堂上的幽默要做到适合、适量,既“寓教于乐”又“乐而不嬉”。可见,生动的教学语言对学生来说是一种艺术享受,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记忆、想像、思维,使学生多方面的智能得到充分发展。
  三、音乐教学,活跃气氛
  音乐是声音艺术,最容易营造氛围。它不仅给人以美的享受,更能陶冶人们的情操,展开丰富的想像。针对当前许多师生对流行歌曲情有独钟的情况,运用音乐激励感染效应,为师生情感交流架起了桥梁。在讲授中国的人口和民族时,我先用生动的语言描绘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然后幻灯打出各族人民载歌载舞欢聚天安门广场的画面,接着引用《爱我中华》一段歌词,“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五十六种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 ”师生共唱,歌声与情感交融,知识在情感中传递、升华,学生情绪盎然,突出了教学主题。
  总之,地理科和音乐教学相互配合,将各自承担的学科知识领域不断拓宽。正确引导学生将地理知识与音乐欣赏有机结合起来,既能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丰富的想像力,同时又能使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获得地理知识。
  四、学生动手,培养能力
  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必须从根本上改进教学方法,改变教师一人唱独角戏、满堂灌的做法,重视学生自主参与意识,让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主动参与课堂活动,让课堂“动”起来。
  例如:在讲完“黄河”一节课后,我组织学生围绕主题进行讨论:(一)为什么黄河会成为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二)黄河中游的泥沙主要来自哪里?(三)黄河为什么会成为我国历史上的一大“忧患”? (四)治理黄河的关键在哪里?(五)解放后根治黄河取得了哪些成就?通过学生的讨论,对黄河的流程,支流分布特点,“地上河”的成因、梯级开发的成就等,使学生对黄河一节的知识学得透、记得牢,充分调动了他们的学习气氛,活跃了思维,提高了能力,产生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五、多媒体运用,效果更佳
  电化教学可以使声音、图像、文字融为一体,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之感,同时也符合学生好奇、活泼的心理特征,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注意力。我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具进行教学,如:地球仪、三球仪、经纬仪等,在课堂上演示幻灯、电视、录像等电化教学,组织学生观看。在讲到地球的构造,火山爆发、地震、地球内外力的作用以及某个自然区域的自然地貌、自然风光、民俗风情、国家的大型建设等,我边演示边讲解,学生如身临其境,耳闻目睹,感受深刻。这样的电化教学手段,不仅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而且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学上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总之,在地理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方法是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地理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科的教育优势,改变传统的、单一的、封闭的师生传受模式,巧用激趣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带着高涨情绪去学习和思考,形成学地理观念,从“背书”误区走出来。这样才能取得最优的教学效果,使学生的智力得到发展,能力得到提高。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G62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2-0038-02    老生常谈,与新教师教研就是上课、听课、评课,年复一年、新陈代谢,这是教师更新、优秀的必然,所以与新教师教研也是一个永恒的课题,与新教师教研也就是学校的一项重要的教育教学工作,尤其是新课改与新教师教研仍然是学校值得研究的课题,这里谈谈组织教学与教研:  一、课堂上的组织教学  1.课前的组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33.3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2-0050-02    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在语文教学中,听、说、读、写是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而其中之“写”尤其是一名学生基本功之集中体现。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它是一种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  现在许多学生一提到写文章,都感觉是一件十分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2-0053-01    “千古文章意为高”。“意”就是文章的主题,它是文章的核心和灵魂。立意是一篇文章的根本,它直接关系到文章的选材和布局,乃至文章的深度。作文有了主题思想,文章才有灵魂,选择材料,安排结构,运用语言,才有了依据。  初中语文大纲提出:“根据写作需要,确定表达的内容和中心。”这是初中写作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2-0066-02    文言文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一个民族之所以生生不息,主要是靠文化来维系。纵观当今世界,经济越发达,对本民族文化也越珍惜。将来的社会越来越强调人才的文化素养,加强文言文的学习,正是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因而对青少年进行民族传统教育有必要性和迫切性。而文言文在语文课本中占百分之三十,可见其教学的
期刊
【中图分类号】G718.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2-0058-02    一、背景分析  《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大纲》指出:“英语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和职业场景中的英语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和文化素养;为学生的职业生涯、继续学习和终身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2-0073-01    《南北气温的差异》是新课标人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二节《气候多样 季风显著》的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这部分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是学习“东西干湿的差异”、“季风气候显著”、“气候复杂多样”等知识的前提和基础,分析判读“等温线图”和“我国温度带的划分图”,掌握我国冬、夏气温的分布特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33.3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2-0049-01    教学目的:  1.通过学生经典诗文的学习汇报,展示学生的诵读成果,体验诵读的欢欣和喜悦。   2.促进学生多读经典,丰厚文化底蕴,做有素质的人,激发学生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  教学准备:  PPT、朗读的配乐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导入。  学生齐呼口号:
期刊
【摘要】新课程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学,这既是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更是教师教学方式的变革,因此适当“留白”,给学生一定理解、分析的时间和空间,有助于学生加深体验,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精神、思维能力和对知识的理解把握能力,乃至增强记忆力等都具有一定的显著效果。  【关键词】留白 先学后教 探究 学以致用  【中图
期刊
【摘要】语文新课程标准确立了“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的教育价值观,强调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重点,要“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阅读教学的上述规定和要求,充分体现了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的精神实质。笔者认为,要实现这一目标,语文教师就要学会倾听、善于倾听!倾听是一项复杂的心智活动,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2-0117-01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指出:“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全面实施和完善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当前艺术考生是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事业不可缺少的人才基础,在当前江苏高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