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者善悟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w4sophi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当前在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着这样一个问题:老师教得很辛苦,学生学得很痛苦,但学生们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在实施教育新政的今天,在国家实行素质教育的长效机制下,教师到底应该转变怎样的教学理念,掌握哪些课堂教学的策略,才能使学生在较少的时间内获取较好的效果,是摆在每个教师面前的问题。
  关键词: 教育新政 课堂教学 感悟 高效
  
  自从走上教育岗位,短短的十年时间,我经历了几次教学理念的变革。每一次变革都会把我们推向更合理、更科学的实践之中,然而,很多人也许是在一味地效仿,甚至是死板硬套这种模式或是那种方法,使得被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教学理念并未展现出本该具有的活力和生命力。也许,我们只是在表面做了很多文章,并没有取其精华,而这才是引领我们转变观念的源泉。
  如今,在国家新的教育机制下,我们又迎来了教育新政。学生的学习压力得到了缓解,素质教育摆在了我们的眼前。然而,经过不长时间的实践,教育工作者又遇到了新的难题:如何做到减负不减质?那就必须打造适合本校学情的高效课堂模式。在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未得到有效提高之前,课堂是提升教学质量的主战场。到底什么模式的课堂是有效的,甚至是高效的呢?
  一、四“小”情景
  我曾经在一次培训中,偶然接触了一位名校长,他对“有效课堂”有独到见解,仔细回味觉得很是有道理,那就是“小脸通红、小眼放光、小手甩举、小嘴直讲”,听起来很风趣,也很精辟,没有高深的理论和空洞的说教,如果教学真的能达到这样的效果,难道学生还不乐于其中吗?兴奋的表情、好奇的眼神、参与的意识、表达的欲望……这正是教师所追求的课堂。而事实上,部分教师总是觉得多讲学生才会少错,舍不得放手让学生去思考,去参与。这种既想又怕的矛盾可以说是教师的一种普遍心理。
  困惑我们的问题很多,是“研究性学习”还是“接受性学习”?是“知识与技能”还是“过程与方法”?是“过程评价”还是“终端评价”?教师是“蜡烛”还是“火柴”?学生是“行路人”还是“探路人”?……在经历多次理念转变的现在,也许我们已明确了这些问题,但是联系自己的教学设计和课堂情境,答案又是怎样的呢?
  二、“喝汤”的启示
  把盐放在汤里,喝起来很美味,既吸收了营养,又不会觉得咸,然而如果分而食之,汤则淡而无味,而盐也难以下咽。我想,我们的课堂应该就是一碗知识营养丰富的汤,使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操作能力、自我评价能力等都能得到滋养。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应该注重导入情境化,问题艺术化,知识生活化……因此,平时的备课应该更倾向于“细节”而不是“框架”,更倾向于“个性实施”而不是“教学设计”,更倾向于“学生活动”而不是“知识罗列”……让学生不会感觉到枯燥和厌烦,反而还会增强学习乐趣,我想,这样的课堂应该是有效的。
  三、“学得好”心理
  当教师在课堂上挥洒智慧,讲得眉飞色舞的时候,可能会觉得学生都能掌握知识,而且掌握得非常好,结果却惊讶地发现学生作业错了一大堆,甚至是反复讲解过的内容正确率也不高,这个时候便会怪罪于学生的“笨”和“懒”,甚至会“骂”或“打”。可是,应该反思的是我们自身的课堂是不是出了什么问题,学生的“病”为什么总“治不好”呢?对他们学不好的心理,我们有必要作了解。心理学研究发现,当学生有兴趣时,身心处于最佳状态时,教学内容的呈现多样化时,能自由参与和探索时,被鼓舞信任或有更高的期待时,对老师充满热爱时……他们学得最主动,也是最好的。我想我们应该丰富教育学和心理学方面的理论,这是我们提高自身业务素质的有力支撑。同时,更要把它运用到平时的每一节课堂上。长此以往,课堂有效性一定会得到提高。
  四、把课堂“还”给学生
  这是我们近来议论得比较多的话题,那么到底应该通过什么样的途径让学生重新拥有属于自己的课堂呢?我们又应该怎么去还?我认为应该做到这样几个方面:
  (一)还给学生时空。特别是还给学生自主学习、咀嚼思考、自练自改的时空。
  (二)还给学生个性。特别是还给学生独立思考、独特感悟、自由联想、自由表达的个性。
  (三)还给学生权利。特别是还给学生质疑问难、阐述个人见解、保留自己意见的权利。
  (四)还给学生尊严。特别是还给学生的人格尊严、思想尊严。
  那么,把课堂“还”给学生的好处又有哪些呢?
  (一)可以避免师生之间的对立情绪。
  (二)可以做到让每位学生都有事可做,让每位学生根据不同的层次都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充分体现个别辅导,更有时间辅导后进生。
  (三)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主动性。避免学习的强迫性,减轻学生的压力。特别是后进生,可以大大激发他们的参与意识。
  (四)可以把教师从知识点的网络中解脱出来,不再是忙于完成课堂的教学任务,而是突出以学生为主体,视实际情况而确定教学目标。
  五、“讲”“练”结合
  现在,学生在校时间短,自主学习的能力差,家长督促不得力,很多因素给教学质量的提升带来了障碍,但是我们不能因此而淡化自身的教学职责,“减负增效”是每个人所面对的课题。而讲练结合这种被时间证明行之有效的方式是可取的,这样不仅会使课堂变得有节奏,而且会使学生及时巩固所学知识,而不是一味地接受和记忆,使学生体会到活学活用的乐趣。比如物理学科,通过实际应用的分析和举例,让学生体会到知识的作用,增强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并把这样的情感转化为学习的内动力。
  总之,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每个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值得思考的一个问题。只有“减负增效”,我们才会在目前的形势下走得更高更远。当然,“减负增效”的解决方案和课堂模式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我们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反思和感悟。
其他文献
著名教育家加里宁指出:“教师的世界观,他的品行,他的生活,他对每个现象的态度,都这样的影响着全体学生。可以大胆地说,如果教师很有威信,那么这位教师的影响就会在学生身上永远留下痕迹。”有高尚人格魅力的班主任,一句话、一个眼神、一种表情、一个动作,都会像高明的琴师一样,在学生的心弦上弹拨出动人的乐章。要想带好一个班级,仅有专业知识是不够的,班主任更应具有超凡的人格魅力。班主任的个人魅力是指学生对班主任
摘 要: 随着高科技的发展,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日益广泛运用于课堂教学,然而却存在严重的随波逐流现象,在文学课上媒体形象泛滥的现象更是令人堪忧,造成学生运用语言能力和理解文学作品能力滑坡,语言感受能力和想象思维能力退化。教师要增强媒体效益意识,在解读文学作品时要慎用“多媒体教学”,不能用视听形象替代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品味。  关键词: 文学作品 多媒体教学 媒体效益意识 视听形象    “口
摘 要: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着学生被动接受教育教学的现象,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不足。新课程理念要求小学语文教学工作要能够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学习与管理的主体,促进学生更加主动积极地开展语文学习活动,全面提升教学成效,同时促进学生自主能力培养。作者长期从事六年级语文教学工作,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开展了以培养学生自主管理与学习能力为主要方向的教学改革,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在此加以论述。  关
摘 要: 高考前的最后一节课尤其重要,既要使学生明确2011年英语高考试卷结构,确定高考题型,做到心中有底,又要使学生明确高考前和做题时须注意的事项,做到万无一失。此外,还必须为学生鼓舞士气,使学生信心十足,以最佳心理状态轻松应考。  关键词: 英语 高考最后一节课 高考题型 考试范围 心理因素    经过三轮的紧张复习,高考前的最后一节课尤其重要,可以说是高考复习阶段的一个“点睛”之笔。所以,最
摘 要: 数学教学必须重视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要通过营造氛围,为学生创设自主阅读的平台;要注重培养学生主动阅读的习惯,善于挖掘课程资源,丰富课堂阅读的材料,并让学生学会数学阅读的技巧。  关键词: 数学阅读能力 初中数学 自主阅读    数学有其特殊的语言系统,学习数学从某种角度上来说,就是学习数学语言。要更好地读懂数学语言,理解数学语言和运用数学语言,就要提高数学阅读能力。在日常教学中,我们
摘 要: 高职院校会计教学必须以学生把握就业技能为导向,加强实践教学的力度,实现高职教育培养的目标。本文以华商职院为例,讲述该院在实践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并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实践教学改革措施。  关键词: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 实践教学 教学问题 改革措施    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具有高等教育的属性,又具有职业教育的属性,是一种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是以能力为本位,以培养高级
摘 要: 作者对几年来班主任工作经验要点进行了总结,确定了班主任教育工作的几个最佳时机,对班主任的思想教育工作从学生的兴趣点、兴奋点,师生沟通的情感点,学生的闪光点、情绪的低潮点及师生共鸣点等方面结合案例进行分析说明。  关键词: 班主任工作 教育时机 女教师    作为有着14年教龄的中学女教师,我当班主任的时间仅仅有3年,但是在这三年时间里,我切实感受到了班主任的酸甜苦辣。尽管同学们中考顺利结
摘 要: 本文从中等职业学校创业教育的现状分析入手,以中职学生“网上开店”实践教学的研究作为创业教育的一种新的探索。具体从什么是网上开店、中职学生能否网上开店、“网上开店”实践教学的提出、“网上开店”实践教育的意义等几个方面加以阐述,最后提出了“网上开店”实践教学的具体实施。  关键词: 中等职业学校 创业教育 网络时代 “网上开店”实践教学    提起“创业教育”,已不再是什么新鲜词。开展中等职
摘 要: 光复之初,台湾同胞沉浸于重回祖国怀抱的喜悦之中,然而迎来的却是陈仪政府在台实行的一系列政策,国民党政府官员贪污腐败的表现,以及百姓危急的生活状况,因而台湾民众原来美好的希望迅速变为失望、不满甚至愤恨与仇视。在光复的16个月后,台湾全岛爆发了轰轰烈烈的“二·二八”事件。在这一过程中“台湾人”与“外省人”在台湾成了一个对等的名称,毫不夸张地说,“台湾人”与“外省人”的划定是“台湾认同”的异化
张雅娟老师的公开课无论从备课、课堂环节,还是教师素养、师生互动各方面来说都是无可挑剔的。我这里只就《项链》的文本理解提出几点不同看法。  既然说玛蒂尔德“为了一夜的辉煌,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失去了青春和美貌”,那就表示,承认“美貌”是人生中重要的东西,是一项资本或资源。那回过头来看,马蒂尔德因为自身美貌而想过上奢华的生活也就无可厚非,就像杜丽娘因为自己的青春而梦想一场爱情一样。马蒂尔德在有女仆、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