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环保问题已经成为当今社会最热的话题之一。大学生作为国家的希望和未来,他们对这方面的关注也很高。然而,作为与学生接触较多的辅导员,笔者发现一个现象,大部分大学生对于环保了解的还不够透彻,喊口号多过于实践。其实,当下的环境被破坏有宏观方面的经济发展带来的,也有相当一部分是因个人的不注意不作为造成的。在大学生范围中广泛的开展践行环保活动,对于促进环境改善、保护环境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仅对大学生在约束个人行为方面应注意的事项进行阐述。
一、环保的根本目的
1989年12月26日颁布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一章第二条指出:“本法所称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环境是人类周围的一切,关注环境问题,目的是使人与自然界和谐相处,使环境优美、人类健康、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实现生态和社会文明。考虑到环境问题的滞后性,强化并内化环境意识使更多的人都自觉对待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在可持续发展中保护环境,是人类的共同责任,更是当代大学生义不容辞的义务。
二、环保应是自觉行为
1.意识指导行动
环保要落实到实践中,首先要在思想上树立正确的环保意识,让每一个学生了解人类对环境破坏的现状,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增强忧患意识和环保责任感。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首先应当时时以身作则,提高环保意识,充实环保知识、规范行为。身教强于言传,潜移默化能起到更好的榜样作用。在学校,我们可以做到:如上课时光线充足就关掉教室的灯,科室电脑不用就断电,自然风足够就关掉电风扇,听到卫生间有长流水的声音就去及时关掉等。以自身行动引导学生,使环保意识注入每个学生的心灵,他们开始接受并乐意去做他们认为该做的事情了。
同时,我们在“第二课堂”中开展环保主题教育,通过宣传海报、讲座、征文等形式,让每一个学生都了解环境破坏的现状,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与紧迫性,从而主动关心环境保护方面的大事,使学生逐步形成“保护环境,保护人类的生存空间”的环保意识,从而落实到行动中。
2.环保行动重在自觉
大学生的环境危机意识增强,已经从内心上接受了“要环保”的观念,但很多学生意识与行为却经常大相径庭。如明知道一次性餐具不仅不环保还有毒有害,但为了方便还是经常使用;外出喝水也常以瓶装水解决,很少有自带开水;废弃的电池丢到生活垃圾中,等等。
为什么会出现言行不一的现象呢?笔者认为,这里存在多方面的原因:
(1)旁观者心态。环境要保护,但更要自己方便,个人的舒适度在第一位。把自己作为环保的客体,不反对,不参与。
(2)悲观者心态。环境已然破坏,且越来越严重,大家都不环保,我一个人力量太小,干脆随大流。
(3)怕麻烦心态。口号喊得好,但是太麻烦,心里很内疚,下次再环保,下次再下次,不知是何日。
(4)无知者心态。人人都在讲,我也想环保,节约水和电,能走不坐车,还要做什么?
环保需要自觉参与的意识,其含义是指掌握了一定的环境科学知识和环境法律知识的人,发自内心地产生了一种环境保护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不仅能够按环境保护的要求自觉地调整自己,而且能够严格地监督他人;不仅自己不做危害环境的事,而且能够限制他人危害环境的行为。
让环保素质成为人们自觉的素质,不能让环境保护仅仅停留在“被提倡、被引导”的层面上。环境保护得好,不仅要靠制度约束,更要靠公民的环保素质。在一些发达国家,深人骨髓的环保素质,是每个人在整个社会的感同身受中形成的。
一个人从一出生,就会从爸爸、妈妈及社会那里受到环保教育,这种教育渗透在大人的身体力行和生活细节中。“准妈妈”们在孩子出生前格外在乎环境,是对孩子负责的态度;在孩子出生后的成长过程中,应坚持教育帮助孩子以环保的视角看待世界,赋予孩子文明的生活态度及长远眼光。科学研究表明,持久性有机污染通过环境特别是饮食危害着我们的健康,如果即刻与之隔绝,污染物仍要存留到我们第七代子孙的身体里才能完结。具备自觉的环保素质,对于个人和社会都是至关重要的。
三、以自律成自觉
自律,即遵循法度,自加约束。唐代张九龄在《贬韩朝宗洪州刺史制》中有言“不能自律,何以正人?”自律是指在没有人现场监督的情况下,通过自己要求自己,变被动为主动,自觉地遵循法度,拿它来约束自己的一言一行。自律并不是让一大堆规章制度来层层地束缚自己,而是用自律的行动创造一种井然的秩序来为我们的学习生活争取更大的自由。
其实,“自律就是自由。”对许多人来说,自律是一个讨厌的词儿,因为它意味着没有自由。实际上,反过来才是正确的。如同Stephen R.Covey(弥缝注,《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一书的作者)所写的那样:“不自律的人就是情绪、欲望和感情的奴隶”。从长远来讲,不自律的人是缺乏自由的,也无法得到随之而来的独特技能和能力。自律指的是,在那一时刻,是你的想法决定你的行为而非你的感情。在对你的一生有很大影响的大事情面前,自律常常意味着牺牲乐趣和避免一时的冲动。
乔布斯说,匮乏即是富足,自律产生喜悦,苦行和极简让你变得更敏锐。每个时代有所作为的人,都是一个自律的人。自律不能只是偶尔为之,它必须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培养自律最佳的方式是为自己制定系统及常规,特别是在你视为重要的需要长期的成长及追求成功的指标项目上。如果每一个大学生都能够加入到自律者这个行列中来,就会发现身边的事物、环境都会大大的不同。
四、自觉环保
“保护环境”并不是一句空话,幸福的家园需要我们共同保护。一个民族没有保护生态,参与环保精神是难以自立自强的;一个国家没有保护生态,参与环保精神是难以持续发展的。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从细节上做起,如节约用水用电、垃圾分类回收、回收废电池、少用室内杀虫剂、少吃口香糖、参与环保宣传、爱护古树名木、多穿绿色纺织品和生态服装,等等。
每个人,只是浪花里的一滴水,无数滴水汇聚起来,才会形成澎湃汹涌的浪涛,才有波澜壮阔的大海!一个人的力量有限,但无数个有限组合起来,便是无限,便会有无坚不摧的力量!
参考文献:
\[1\]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中国公众环境意识初探\[M\].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8.
\[2\]袁宝成,任国明,于明山.中国机遇:强国之路的中国智慧\[M\].广东人民出版社,2010.
\[3\]王民.环境意识及测评方法研究\[M\].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9.
一、环保的根本目的
1989年12月26日颁布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一章第二条指出:“本法所称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环境是人类周围的一切,关注环境问题,目的是使人与自然界和谐相处,使环境优美、人类健康、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实现生态和社会文明。考虑到环境问题的滞后性,强化并内化环境意识使更多的人都自觉对待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在可持续发展中保护环境,是人类的共同责任,更是当代大学生义不容辞的义务。
二、环保应是自觉行为
1.意识指导行动
环保要落实到实践中,首先要在思想上树立正确的环保意识,让每一个学生了解人类对环境破坏的现状,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增强忧患意识和环保责任感。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首先应当时时以身作则,提高环保意识,充实环保知识、规范行为。身教强于言传,潜移默化能起到更好的榜样作用。在学校,我们可以做到:如上课时光线充足就关掉教室的灯,科室电脑不用就断电,自然风足够就关掉电风扇,听到卫生间有长流水的声音就去及时关掉等。以自身行动引导学生,使环保意识注入每个学生的心灵,他们开始接受并乐意去做他们认为该做的事情了。
同时,我们在“第二课堂”中开展环保主题教育,通过宣传海报、讲座、征文等形式,让每一个学生都了解环境破坏的现状,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与紧迫性,从而主动关心环境保护方面的大事,使学生逐步形成“保护环境,保护人类的生存空间”的环保意识,从而落实到行动中。
2.环保行动重在自觉
大学生的环境危机意识增强,已经从内心上接受了“要环保”的观念,但很多学生意识与行为却经常大相径庭。如明知道一次性餐具不仅不环保还有毒有害,但为了方便还是经常使用;外出喝水也常以瓶装水解决,很少有自带开水;废弃的电池丢到生活垃圾中,等等。
为什么会出现言行不一的现象呢?笔者认为,这里存在多方面的原因:
(1)旁观者心态。环境要保护,但更要自己方便,个人的舒适度在第一位。把自己作为环保的客体,不反对,不参与。
(2)悲观者心态。环境已然破坏,且越来越严重,大家都不环保,我一个人力量太小,干脆随大流。
(3)怕麻烦心态。口号喊得好,但是太麻烦,心里很内疚,下次再环保,下次再下次,不知是何日。
(4)无知者心态。人人都在讲,我也想环保,节约水和电,能走不坐车,还要做什么?
环保需要自觉参与的意识,其含义是指掌握了一定的环境科学知识和环境法律知识的人,发自内心地产生了一种环境保护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不仅能够按环境保护的要求自觉地调整自己,而且能够严格地监督他人;不仅自己不做危害环境的事,而且能够限制他人危害环境的行为。
让环保素质成为人们自觉的素质,不能让环境保护仅仅停留在“被提倡、被引导”的层面上。环境保护得好,不仅要靠制度约束,更要靠公民的环保素质。在一些发达国家,深人骨髓的环保素质,是每个人在整个社会的感同身受中形成的。
一个人从一出生,就会从爸爸、妈妈及社会那里受到环保教育,这种教育渗透在大人的身体力行和生活细节中。“准妈妈”们在孩子出生前格外在乎环境,是对孩子负责的态度;在孩子出生后的成长过程中,应坚持教育帮助孩子以环保的视角看待世界,赋予孩子文明的生活态度及长远眼光。科学研究表明,持久性有机污染通过环境特别是饮食危害着我们的健康,如果即刻与之隔绝,污染物仍要存留到我们第七代子孙的身体里才能完结。具备自觉的环保素质,对于个人和社会都是至关重要的。
三、以自律成自觉
自律,即遵循法度,自加约束。唐代张九龄在《贬韩朝宗洪州刺史制》中有言“不能自律,何以正人?”自律是指在没有人现场监督的情况下,通过自己要求自己,变被动为主动,自觉地遵循法度,拿它来约束自己的一言一行。自律并不是让一大堆规章制度来层层地束缚自己,而是用自律的行动创造一种井然的秩序来为我们的学习生活争取更大的自由。
其实,“自律就是自由。”对许多人来说,自律是一个讨厌的词儿,因为它意味着没有自由。实际上,反过来才是正确的。如同Stephen R.Covey(弥缝注,《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一书的作者)所写的那样:“不自律的人就是情绪、欲望和感情的奴隶”。从长远来讲,不自律的人是缺乏自由的,也无法得到随之而来的独特技能和能力。自律指的是,在那一时刻,是你的想法决定你的行为而非你的感情。在对你的一生有很大影响的大事情面前,自律常常意味着牺牲乐趣和避免一时的冲动。
乔布斯说,匮乏即是富足,自律产生喜悦,苦行和极简让你变得更敏锐。每个时代有所作为的人,都是一个自律的人。自律不能只是偶尔为之,它必须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培养自律最佳的方式是为自己制定系统及常规,特别是在你视为重要的需要长期的成长及追求成功的指标项目上。如果每一个大学生都能够加入到自律者这个行列中来,就会发现身边的事物、环境都会大大的不同。
四、自觉环保
“保护环境”并不是一句空话,幸福的家园需要我们共同保护。一个民族没有保护生态,参与环保精神是难以自立自强的;一个国家没有保护生态,参与环保精神是难以持续发展的。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从细节上做起,如节约用水用电、垃圾分类回收、回收废电池、少用室内杀虫剂、少吃口香糖、参与环保宣传、爱护古树名木、多穿绿色纺织品和生态服装,等等。
每个人,只是浪花里的一滴水,无数滴水汇聚起来,才会形成澎湃汹涌的浪涛,才有波澜壮阔的大海!一个人的力量有限,但无数个有限组合起来,便是无限,便会有无坚不摧的力量!
参考文献:
\[1\]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中国公众环境意识初探\[M\].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8.
\[2\]袁宝成,任国明,于明山.中国机遇:强国之路的中国智慧\[M\].广东人民出版社,2010.
\[3\]王民.环境意识及测评方法研究\[M\].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