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前阶段是一个人性格、习惯、品德形成的重要阶段,在这个阶段进行感恩教育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就幼儿园感恩教育的实施策略进行分析与探讨,首先营造感恩文化氛围,在主题教育中突显感恩教育特色;其次教师以身作则,在一日生活中渗透感恩教育;更重要的是家园、社区携手育儿,在每一处细节巩固感恩教育、体验感恩教育,使感恩教育在幼儿园里深入持久地进行下去。
【关键词】幼儿园;感恩教育;实践策略
一、相关概念界定及认识
(一)感恩的内涵
感恩包括认知、情感和行为三个方面。感恩是以感恩对象为前提,以感恩情感为基础,以回馈感恩对象为最终目的的行为。
(二)感恩教育的定义
感恩教育就是教育者有计划地运用教育方法创造出一定的教育氛围,对受教育者实施知恩、感恩、报恩、施恩,并在此基础上发展教育者感恩品质的人文教育。
二、对学龄前孩子开展感恩教育的价值、社会意义
校园感恩教育在孩子成长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良好的情感是在童年时期形成的,如果童年蹉跎,失去的将无法弥补。”对孩子进行感恩教育,有利于培养孩子的爱心和同情心。孩子常怀感恩心,则会对其今后人际关系的和谐建立有重要作用。
(一)感恩教育对孩子的意义
孩子时期是一生中形成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主要阶段。我们在注重对孩子的学习知识教育外,还应培养健全情感和健康人格。然而,要想真正使孩子的德智体美劳有一个全面的发展,最不可忽视的就是要对孩子进行感恩教育,通过在生活中运用感恩事例,营造良好感恩教育环境,陶冶孩子情操,建立同情心和爱心的健全人格,使他们的身心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发展。
(二)感恩教育对教师的意义
幼儿教师的工作事无巨细,执行繁琐,责任重大。近几年,随着校园安全事件以及师德缺失等媒体的争相报道,为其本已艰巨的工作又加重了砝码。工作的艰辛与社会价值和工资待遇的不平衡极易引起幼儿教师不满情绪的产生。把感恩教育融入到幼儿园教育中、师资培育中,柔化幼儿教师的心灵,培养幼儿教师拥有爱心、宽阔的情怀、稳定的情绪,对教师赋予教育事业的社会义务感、道德责任感、为人民服务的理想和信念尤为重要。
(二)感恩教育对家长的意义
社会和谐是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在当今时代,人们的物欲极度膨胀,见利忘义的现象时有发生,人们的感恩之心日益消退,在这种情形下,加强感恩教育变得刻不容缓。一个社会只有形成相互帮助的氛围,才能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而一个社会是由无数的家庭组成,在家庭中孩子与父母的接触是全方位的,家长是孩子的启蒙教师,家长的教育观点和行为直接影响着孩子的成长。父母应该从小入手培养孩子知恩、感恩,利用生活中的細节对孩子潜移默化地实施感恩教育。以每个家长为单元施以感恩教育,以个人带动社会迈向和谐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三、我园开展感恩教育的实践策略
(一)营造感恩氛围,突显感恩教育特色
1.环境创设,营造浓厚的感恩教育氛围
营造良好的幼儿园环境对孩子的身心发展极为重要。孩子进入一个陌生的环境,首先会感知环境渗透出的文化氛围。幼儿园环境应保持浓厚的感恩气息,让孩子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如在走廊、主题墙、区角、宣传栏、楼梯等地,通过张贴感恩照片、标语等方法,为孩子创设一种浓厚的感恩氛围。其次,将走廊设计成感恩长廊,在走廊中悬挂生动形象的感恩教育故事,用图文并茂的形式让孩子直观地认识感恩。
2.常规活动,营造良好的感恩文化氛围
教师们通过定期开展升旗仪式、评选礼貌之星或者通过献爱心活动,对孩子进行了爱国教育和集体教育并进一步培养孩子的感恩意识。
3.节日活动,构建广阔的感恩教育平台
在特殊节日中组织主题感恩教育活动,能逐步提升孩子的个人修养。如在感恩节、母亲节和教师节等节日中,引导孩子表达感激之情;利用国际节日如三八节、五一节等,激发孩子劳动兴趣;利用传统节日如春节、重阳节和国庆节等,丰富孩子的感恩认识。
4.主题活动,分享丰富的感恩体验和收获
从生活小事做起,让爱的旋律在心中唱响。教师组织孩子通过了解长辈平常的工作,体验长辈的辛苦。在“植树节”组织种植活动,让孩子用实际行动给予大自然回报。此外,还通过角色扮演让孩子理解劳动人民,使之充分体验感恩的内涵。
(二)教师以身作则,在一日生活中渗透感恩教育
根据素质教育原则,幼儿园应该重视孩子的品德教育。因此,感恩教育成为教育的首要环节。
1.营造平等和谐的干群关系
我园贯彻全心为师生服务、真心谋幼儿园发展的观念。园领导努力培养教职工的道德品质,使之成为一支爱岗敬业,关爱孩子的队伍。园领导还将教师工作与人民的利益相结合,增强教师的自豪感和使命感。此外,给予教职工更多的爱护,使每一位教师在工作中感到温暖。
2.强化教职员工感恩行为文化建设
首先,教师的言行对孩子起着熏陶感染作用,对孩子身心发展尤为重要。我园在教师行为上努力促使教师成为一个以敬业负责、正直诚信的实践者。其次,教师的行为榜样直接影响孩子发展。进一步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加强德育理论的学习,让教师的人格魅力和感恩行为在孩子们心中树立良好的形象。
3.在师资培育中开展感恩论坛、讲座等活动
强化教师的感恩意识,引导教师用“爱心、细心、慧心”创造一个“关爱、信任、平等”的集体,教师要牢记乐于奉献,快乐工作原则,用严格的教诲、科学的管理和高尚的人格魅力影响孩子,使自身成为启发孩子感恩的榜样。
4.将感恩教育渗透在晨间谈话中
晨间这一时段于教师来说是对孩子进行教育的良好时机。孩子刚回园不久,更容易静下心来,接受教育,聆听谈话。这段时间的谈话中可用孩子生活中或在社会交往中需要的文明礼貌用语作为渗透内容。同时,还可以帮助孩子回忆让自己开心、感动的事情,在一天的开端就拥有愉悦的情绪。 5.将感恩教育渗透在日常教学中
孩子从入园到离园有很长的学习活动时间。一是礼貌用语的渗透。在孩子与他人交往、解决矛盾中,学会运用礼貌用语友好相处。二是德育教育的渗透。教育活动中挖潜教材中的德育因素,有机渗透。三是感恩行为的渗透。教育孩子在自己有能力时,要懂帮助他人,当别人帮助自己时,要懂得感恩。教师要在生活中给孩子创造感恩机会,在培养孩子独立的同时也养成为其他人服务的习惯,强化良好行为。
(三)家园携手育儿,在每一处细节巩固感恩教育
1.感恩教育重在家园合作
关于孩子感恩教育的研究大致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基于家庭教育情境中孩子感恩教育的研究,另一方面是关于幼儿园对孩子感恩教育的研究,它主要是从识恩、知恩、报恩、施恩等感恩的四个环节进行解读。两者研究途径相同,目标一致,那么,我们采取家园合作的教育形式,就更能举得良好效果。
2.感恩教育从榜样学起
孩子年龄较小,强化和模仿是道德培养的主要途径,因此提供榜样示范尤其重要。首先,教师要以身示范。其次,树立孩子中的典型榜样。最后,要发挥父母的示范作用。
3.孝道培养从孩子抓起
在童年时期对家长必须明确孩子的是非观和感恩观,逐步使他们变成具有感恩思想的人。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和孩子要共同做到孝敬长辈、礼貌待人。其次,要强化细节。当孩子帮助他人或关爱社会弱势群体时,父母要及时表扬,达到强化效果。
4.礼貌教育从家里做起
学会感恩首先要从尊重长辈开始。使家长和孩子之间形成一种互助的关系,让孩子在一种“互相关爱”的环境中长大。家长教导孩子要及时表达谢意;要对孩子进行谦让教育,从小培养孩子尊重的意识。
(四)利用社区资源,在生活实践中亲身体验感恩
1.强化感恩行为
首先,着力于感谢身边的人。通过认识父母和各种职业的主题教育中,感受不同职业的工作,了解工作的辛苦,让孩子感恩为我们服务的人群。其次,加强感恩社会。创设扮演残疾人体验一系列的生活障碍,使他们充分知道残疾人生活的不容易,并在游戏中学会如何帮助残疾人。
2.利用社会资源
除了在节日进行集体感恩活动外,引导孩子关注社会也是不容忽视的重要途径。当社会发生灾难时,全国人民如何捐资捐物,众志成城,共同帮助受灾人民渡过难关;……一张张生动的图片,一个个感人的故事,无不在孩子们幼小的心灵里播下爱的种子,使孩子真正了解感恩,做到感恩。
3.与环境教育同步
让孩子积极参与幼儿园的环境创设,懂得爱护环境,增强孩子的环境保护意识。教师和孩子一起开设种植园地,让孩子切身感受到种植的艰辛,引发孩子的探索精神;饲养和观察小动物的过程中学会了坚持,提高了孩子的責任心,从中也明白了维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从孩子阶段开展感恩教育,能够完善孩子人格,是教育层次的提高,幼儿园应重视开展感恩教育,建立完善教育体系,及时培养孩子的感激情感,让孩子从感恩身边人开始逐渐发展为感恩社会。同时带动家庭和社会共同参与,传承知恩、感恩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构建和谐社会。
参考文献:
[1]王新宏.感恩教育的理论发展及实践研究[J].理论导报,2014(2):47-50.
[2]陶志琼.关于感恩教育的几个问题的探讨[J].教育科学,2004(4):9-12.
【关键词】幼儿园;感恩教育;实践策略
一、相关概念界定及认识
(一)感恩的内涵
感恩包括认知、情感和行为三个方面。感恩是以感恩对象为前提,以感恩情感为基础,以回馈感恩对象为最终目的的行为。
(二)感恩教育的定义
感恩教育就是教育者有计划地运用教育方法创造出一定的教育氛围,对受教育者实施知恩、感恩、报恩、施恩,并在此基础上发展教育者感恩品质的人文教育。
二、对学龄前孩子开展感恩教育的价值、社会意义
校园感恩教育在孩子成长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良好的情感是在童年时期形成的,如果童年蹉跎,失去的将无法弥补。”对孩子进行感恩教育,有利于培养孩子的爱心和同情心。孩子常怀感恩心,则会对其今后人际关系的和谐建立有重要作用。
(一)感恩教育对孩子的意义
孩子时期是一生中形成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主要阶段。我们在注重对孩子的学习知识教育外,还应培养健全情感和健康人格。然而,要想真正使孩子的德智体美劳有一个全面的发展,最不可忽视的就是要对孩子进行感恩教育,通过在生活中运用感恩事例,营造良好感恩教育环境,陶冶孩子情操,建立同情心和爱心的健全人格,使他们的身心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发展。
(二)感恩教育对教师的意义
幼儿教师的工作事无巨细,执行繁琐,责任重大。近几年,随着校园安全事件以及师德缺失等媒体的争相报道,为其本已艰巨的工作又加重了砝码。工作的艰辛与社会价值和工资待遇的不平衡极易引起幼儿教师不满情绪的产生。把感恩教育融入到幼儿园教育中、师资培育中,柔化幼儿教师的心灵,培养幼儿教师拥有爱心、宽阔的情怀、稳定的情绪,对教师赋予教育事业的社会义务感、道德责任感、为人民服务的理想和信念尤为重要。
(二)感恩教育对家长的意义
社会和谐是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在当今时代,人们的物欲极度膨胀,见利忘义的现象时有发生,人们的感恩之心日益消退,在这种情形下,加强感恩教育变得刻不容缓。一个社会只有形成相互帮助的氛围,才能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而一个社会是由无数的家庭组成,在家庭中孩子与父母的接触是全方位的,家长是孩子的启蒙教师,家长的教育观点和行为直接影响着孩子的成长。父母应该从小入手培养孩子知恩、感恩,利用生活中的細节对孩子潜移默化地实施感恩教育。以每个家长为单元施以感恩教育,以个人带动社会迈向和谐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三、我园开展感恩教育的实践策略
(一)营造感恩氛围,突显感恩教育特色
1.环境创设,营造浓厚的感恩教育氛围
营造良好的幼儿园环境对孩子的身心发展极为重要。孩子进入一个陌生的环境,首先会感知环境渗透出的文化氛围。幼儿园环境应保持浓厚的感恩气息,让孩子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如在走廊、主题墙、区角、宣传栏、楼梯等地,通过张贴感恩照片、标语等方法,为孩子创设一种浓厚的感恩氛围。其次,将走廊设计成感恩长廊,在走廊中悬挂生动形象的感恩教育故事,用图文并茂的形式让孩子直观地认识感恩。
2.常规活动,营造良好的感恩文化氛围
教师们通过定期开展升旗仪式、评选礼貌之星或者通过献爱心活动,对孩子进行了爱国教育和集体教育并进一步培养孩子的感恩意识。
3.节日活动,构建广阔的感恩教育平台
在特殊节日中组织主题感恩教育活动,能逐步提升孩子的个人修养。如在感恩节、母亲节和教师节等节日中,引导孩子表达感激之情;利用国际节日如三八节、五一节等,激发孩子劳动兴趣;利用传统节日如春节、重阳节和国庆节等,丰富孩子的感恩认识。
4.主题活动,分享丰富的感恩体验和收获
从生活小事做起,让爱的旋律在心中唱响。教师组织孩子通过了解长辈平常的工作,体验长辈的辛苦。在“植树节”组织种植活动,让孩子用实际行动给予大自然回报。此外,还通过角色扮演让孩子理解劳动人民,使之充分体验感恩的内涵。
(二)教师以身作则,在一日生活中渗透感恩教育
根据素质教育原则,幼儿园应该重视孩子的品德教育。因此,感恩教育成为教育的首要环节。
1.营造平等和谐的干群关系
我园贯彻全心为师生服务、真心谋幼儿园发展的观念。园领导努力培养教职工的道德品质,使之成为一支爱岗敬业,关爱孩子的队伍。园领导还将教师工作与人民的利益相结合,增强教师的自豪感和使命感。此外,给予教职工更多的爱护,使每一位教师在工作中感到温暖。
2.强化教职员工感恩行为文化建设
首先,教师的言行对孩子起着熏陶感染作用,对孩子身心发展尤为重要。我园在教师行为上努力促使教师成为一个以敬业负责、正直诚信的实践者。其次,教师的行为榜样直接影响孩子发展。进一步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加强德育理论的学习,让教师的人格魅力和感恩行为在孩子们心中树立良好的形象。
3.在师资培育中开展感恩论坛、讲座等活动
强化教师的感恩意识,引导教师用“爱心、细心、慧心”创造一个“关爱、信任、平等”的集体,教师要牢记乐于奉献,快乐工作原则,用严格的教诲、科学的管理和高尚的人格魅力影响孩子,使自身成为启发孩子感恩的榜样。
4.将感恩教育渗透在晨间谈话中
晨间这一时段于教师来说是对孩子进行教育的良好时机。孩子刚回园不久,更容易静下心来,接受教育,聆听谈话。这段时间的谈话中可用孩子生活中或在社会交往中需要的文明礼貌用语作为渗透内容。同时,还可以帮助孩子回忆让自己开心、感动的事情,在一天的开端就拥有愉悦的情绪。 5.将感恩教育渗透在日常教学中
孩子从入园到离园有很长的学习活动时间。一是礼貌用语的渗透。在孩子与他人交往、解决矛盾中,学会运用礼貌用语友好相处。二是德育教育的渗透。教育活动中挖潜教材中的德育因素,有机渗透。三是感恩行为的渗透。教育孩子在自己有能力时,要懂帮助他人,当别人帮助自己时,要懂得感恩。教师要在生活中给孩子创造感恩机会,在培养孩子独立的同时也养成为其他人服务的习惯,强化良好行为。
(三)家园携手育儿,在每一处细节巩固感恩教育
1.感恩教育重在家园合作
关于孩子感恩教育的研究大致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基于家庭教育情境中孩子感恩教育的研究,另一方面是关于幼儿园对孩子感恩教育的研究,它主要是从识恩、知恩、报恩、施恩等感恩的四个环节进行解读。两者研究途径相同,目标一致,那么,我们采取家园合作的教育形式,就更能举得良好效果。
2.感恩教育从榜样学起
孩子年龄较小,强化和模仿是道德培养的主要途径,因此提供榜样示范尤其重要。首先,教师要以身示范。其次,树立孩子中的典型榜样。最后,要发挥父母的示范作用。
3.孝道培养从孩子抓起
在童年时期对家长必须明确孩子的是非观和感恩观,逐步使他们变成具有感恩思想的人。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和孩子要共同做到孝敬长辈、礼貌待人。其次,要强化细节。当孩子帮助他人或关爱社会弱势群体时,父母要及时表扬,达到强化效果。
4.礼貌教育从家里做起
学会感恩首先要从尊重长辈开始。使家长和孩子之间形成一种互助的关系,让孩子在一种“互相关爱”的环境中长大。家长教导孩子要及时表达谢意;要对孩子进行谦让教育,从小培养孩子尊重的意识。
(四)利用社区资源,在生活实践中亲身体验感恩
1.强化感恩行为
首先,着力于感谢身边的人。通过认识父母和各种职业的主题教育中,感受不同职业的工作,了解工作的辛苦,让孩子感恩为我们服务的人群。其次,加强感恩社会。创设扮演残疾人体验一系列的生活障碍,使他们充分知道残疾人生活的不容易,并在游戏中学会如何帮助残疾人。
2.利用社会资源
除了在节日进行集体感恩活动外,引导孩子关注社会也是不容忽视的重要途径。当社会发生灾难时,全国人民如何捐资捐物,众志成城,共同帮助受灾人民渡过难关;……一张张生动的图片,一个个感人的故事,无不在孩子们幼小的心灵里播下爱的种子,使孩子真正了解感恩,做到感恩。
3.与环境教育同步
让孩子积极参与幼儿园的环境创设,懂得爱护环境,增强孩子的环境保护意识。教师和孩子一起开设种植园地,让孩子切身感受到种植的艰辛,引发孩子的探索精神;饲养和观察小动物的过程中学会了坚持,提高了孩子的責任心,从中也明白了维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从孩子阶段开展感恩教育,能够完善孩子人格,是教育层次的提高,幼儿园应重视开展感恩教育,建立完善教育体系,及时培养孩子的感激情感,让孩子从感恩身边人开始逐渐发展为感恩社会。同时带动家庭和社会共同参与,传承知恩、感恩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构建和谐社会。
参考文献:
[1]王新宏.感恩教育的理论发展及实践研究[J].理论导报,2014(2):47-50.
[2]陶志琼.关于感恩教育的几个问题的探讨[J].教育科学,2004(4):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