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课程背景下,努力追求语文课堂教学简洁化、一线贯穿便具有了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所谓“一线贯穿”的“线”,即语文教学设计的切入点,即推进语文课堂教学的支点,能牵一发而动全身,明一点而悟全文。笔者拟结合文章的脉络、写作手法以及写作特点等方面,详细地介绍一线串珠法在教学中的实际应用。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切入口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24-065-1
一线串珠教学法是近几年来新兴起的教学方式。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而将教学的侧重点凸显出来。而一线串珠教学则是将教学的侧重直接显现,清晰明了,学生能够对所学知识充分理解和掌握。本文将结合文章的脉络、写作手法以及写作特点等方面,详细地介绍一线串珠法在教学中的实际应用。
一、纵横交错,紧密相连
一线串珠教学法属于一种化繁为简的教学方式。以往的教学会将文章的主题、中心思想以及每一段的段意都进行列举,然后分析字词的含义,将重点的句子进行重点分析,这样的教学方式会让学生们有种凌乱感,往往会“丢东忘西”,对知识的理解也是囫囵吞枣,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在一线串珠教学理论的引导下,教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抓住线索,顺着线索捋出其他的重点内容,让学生在脑海中有个清晰的思维,将纵横交错的课文内容与教学内容进行紧密的联系,对文章的知识重点也能够完全领会。
如在讲解《三个太阳》时,这篇课文记叙了中国女画家经过不懈努力来到南极,在南极的所见所闻,以及为中国南极长城站建设出力并为之作画立传的事情。在对这篇文章进行讲解时,我让学生们对课文进行仔细的阅读,并且找出文章的主线,起初学生们对文章脉络的把握并没有经验,往往会表现出手足无措的状态。而这时我会用一些问题来引导:“南极到底是怎样的一块土地?”“为什么说是属于男子汉的领地?”等问题,让学生自己来解答,回答的过程中,我会用一些特殊的表述技巧,比如反问、比喻等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很快学生就有了整體的思路,“文章以作者的所感所想为整体的线路,通过作者的描述、思考,给我们展现了一幅幅形象逼真的画面。”通过这样的方式,顺着主题的线路,我们可以清晰地对文章进行联系,用一线串珠的分析方法,梳理文章内容,提升课堂的教学效率。
一线串珠教学主要的教学目的就是让学生能够对文章足够熟悉和明析,逐渐改变学生囫囵吞枣式的学习习惯,养成正确的学习方式,在纵横交错间,用自己的独特的分析思维来进行理解,让教学方式与课文的主体线路紧密相连。
二、前后呼应,贯穿始终
一线串珠不仅讲求对文章的线路的梳理,同样也对文章的行文特征和分析手法进行详细的分析,使得分析的文章能够首尾呼应,让学生深刻地感受到文章的紧密感,同时也为学生的写作奠定一定的基础。在教学中,我对这种教学分析十分重视,在教学中,针对教学的主要内容,重点给学生们呈现一种文章的写作方式,让学生能够体会到首尾呼应的教学方式。
如在讲解《济南的冬天》时,这篇文章在开头就写出了“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而在结束部分时,也写明了“这就是济南的冬天。”文章主题脉络首尾呼应,我在教学中也进行了首尾呼应式的教学,“同学们有谁去过济南呢?”“济南的冬天谁有经历过呢?”“你们想不想知道济南的冬天是怎样的呢?”一连串的问题把学生引到课文中来。讲解后,又对最后的一句呼应话语进行了解释。用这种方式,将文章的主脉络进行了贯穿,学生在课堂上可以很清晰地对文章进行理解。
前后呼应是很多文章的典型特征。教学也要进行呼应,让学生的思路能够产生一种闭合的状态,这样的教学方式会在思考中逐渐锻炼自身的群文阅读能力和思维分析能力,从而在今后的阅读分析中,能够更加准确地抓住文章的主旨和中心,提升语文学习能力。
三、大小相应,详略有致
大小呼应的方式能够让语文教学更加的完整。对于课堂教学来说,学生在课堂上的状态决定学习的效果,而课堂的状态又需要教师的不断激发,在一线串珠法的呼应下,教师对教学能够紧握主题,科学地把握进程,对文章重点的内容进行重点讲解,同时将内容进行拓展,使学生们能够及时鉴别文章的情感,开阔视野,提升学习的能力。
如在讲解《社戏》这篇文章时,这是鲁迅先生的代表作品之一,课文主要记述了作者幼时看社戏的一段经历,表现对童年美好生活的回忆和留恋之情。文章的主体脉络以作者的所见、所闻、所感和所想为主线,通过对文章的主体线路的映衬,引导学生领会作者是如何抓住特点描写景物,如何融情入景的。在教学中,我运用一线串珠法,让学生们准确抓住文章的脉络,又对文章的呼应精彩之处进行了介绍,比如文章的第一部分,写“我”随母亲归省在平桥村的生活,意在突出人物活动的环境,同时简写一些“趣事”,为下文详写“看戏”中的趣事作铺垫。通过对这部分的分析,可以看出这部分的内容有详有略,在讲课时,我们也要顺应课文的主线内容的详略设计,对文章进行不同程度的解释。
初中语文教材中的文章都是比较经典的,对于文章的写作手法、情感表达方面的分析,教师在教学中要时刻把握,对大主题和小主题相互间的把握和呼应也要带领学生进行详细的分析,全面打造高效的语文课堂。
一线串珠法是语文教学中的一种科学的创新方式。运用一线串珠法开展教学,教学主线应与课文主线完全一致并贯穿课堂始终。引导和启发学生,对课堂时间进行合理的使用,留出充分的时间对学生进行知识的引导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全面提升学生们的语文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杨宇鹏.也说“一线串珠式”教学[J].语文教学通讯,2012(12).
[2]吉敏玲.一线串珠 纵横连贯——听王君老师执教《老王》有感[J].语文教学通讯,2012(09).
[3]池赛霞,程必荣.妙用“一线串珠”,扮靓文章结构[J].中学语文,2016(03).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切入口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24-065-1
一线串珠教学法是近几年来新兴起的教学方式。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而将教学的侧重点凸显出来。而一线串珠教学则是将教学的侧重直接显现,清晰明了,学生能够对所学知识充分理解和掌握。本文将结合文章的脉络、写作手法以及写作特点等方面,详细地介绍一线串珠法在教学中的实际应用。
一、纵横交错,紧密相连
一线串珠教学法属于一种化繁为简的教学方式。以往的教学会将文章的主题、中心思想以及每一段的段意都进行列举,然后分析字词的含义,将重点的句子进行重点分析,这样的教学方式会让学生们有种凌乱感,往往会“丢东忘西”,对知识的理解也是囫囵吞枣,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在一线串珠教学理论的引导下,教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抓住线索,顺着线索捋出其他的重点内容,让学生在脑海中有个清晰的思维,将纵横交错的课文内容与教学内容进行紧密的联系,对文章的知识重点也能够完全领会。
如在讲解《三个太阳》时,这篇课文记叙了中国女画家经过不懈努力来到南极,在南极的所见所闻,以及为中国南极长城站建设出力并为之作画立传的事情。在对这篇文章进行讲解时,我让学生们对课文进行仔细的阅读,并且找出文章的主线,起初学生们对文章脉络的把握并没有经验,往往会表现出手足无措的状态。而这时我会用一些问题来引导:“南极到底是怎样的一块土地?”“为什么说是属于男子汉的领地?”等问题,让学生自己来解答,回答的过程中,我会用一些特殊的表述技巧,比如反问、比喻等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很快学生就有了整體的思路,“文章以作者的所感所想为整体的线路,通过作者的描述、思考,给我们展现了一幅幅形象逼真的画面。”通过这样的方式,顺着主题的线路,我们可以清晰地对文章进行联系,用一线串珠的分析方法,梳理文章内容,提升课堂的教学效率。
一线串珠教学主要的教学目的就是让学生能够对文章足够熟悉和明析,逐渐改变学生囫囵吞枣式的学习习惯,养成正确的学习方式,在纵横交错间,用自己的独特的分析思维来进行理解,让教学方式与课文的主体线路紧密相连。
二、前后呼应,贯穿始终
一线串珠不仅讲求对文章的线路的梳理,同样也对文章的行文特征和分析手法进行详细的分析,使得分析的文章能够首尾呼应,让学生深刻地感受到文章的紧密感,同时也为学生的写作奠定一定的基础。在教学中,我对这种教学分析十分重视,在教学中,针对教学的主要内容,重点给学生们呈现一种文章的写作方式,让学生能够体会到首尾呼应的教学方式。
如在讲解《济南的冬天》时,这篇文章在开头就写出了“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而在结束部分时,也写明了“这就是济南的冬天。”文章主题脉络首尾呼应,我在教学中也进行了首尾呼应式的教学,“同学们有谁去过济南呢?”“济南的冬天谁有经历过呢?”“你们想不想知道济南的冬天是怎样的呢?”一连串的问题把学生引到课文中来。讲解后,又对最后的一句呼应话语进行了解释。用这种方式,将文章的主脉络进行了贯穿,学生在课堂上可以很清晰地对文章进行理解。
前后呼应是很多文章的典型特征。教学也要进行呼应,让学生的思路能够产生一种闭合的状态,这样的教学方式会在思考中逐渐锻炼自身的群文阅读能力和思维分析能力,从而在今后的阅读分析中,能够更加准确地抓住文章的主旨和中心,提升语文学习能力。
三、大小相应,详略有致
大小呼应的方式能够让语文教学更加的完整。对于课堂教学来说,学生在课堂上的状态决定学习的效果,而课堂的状态又需要教师的不断激发,在一线串珠法的呼应下,教师对教学能够紧握主题,科学地把握进程,对文章重点的内容进行重点讲解,同时将内容进行拓展,使学生们能够及时鉴别文章的情感,开阔视野,提升学习的能力。
如在讲解《社戏》这篇文章时,这是鲁迅先生的代表作品之一,课文主要记述了作者幼时看社戏的一段经历,表现对童年美好生活的回忆和留恋之情。文章的主体脉络以作者的所见、所闻、所感和所想为主线,通过对文章的主体线路的映衬,引导学生领会作者是如何抓住特点描写景物,如何融情入景的。在教学中,我运用一线串珠法,让学生们准确抓住文章的脉络,又对文章的呼应精彩之处进行了介绍,比如文章的第一部分,写“我”随母亲归省在平桥村的生活,意在突出人物活动的环境,同时简写一些“趣事”,为下文详写“看戏”中的趣事作铺垫。通过对这部分的分析,可以看出这部分的内容有详有略,在讲课时,我们也要顺应课文的主线内容的详略设计,对文章进行不同程度的解释。
初中语文教材中的文章都是比较经典的,对于文章的写作手法、情感表达方面的分析,教师在教学中要时刻把握,对大主题和小主题相互间的把握和呼应也要带领学生进行详细的分析,全面打造高效的语文课堂。
一线串珠法是语文教学中的一种科学的创新方式。运用一线串珠法开展教学,教学主线应与课文主线完全一致并贯穿课堂始终。引导和启发学生,对课堂时间进行合理的使用,留出充分的时间对学生进行知识的引导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全面提升学生们的语文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杨宇鹏.也说“一线串珠式”教学[J].语文教学通讯,2012(12).
[2]吉敏玲.一线串珠 纵横连贯——听王君老师执教《老王》有感[J].语文教学通讯,2012(09).
[3]池赛霞,程必荣.妙用“一线串珠”,扮靓文章结构[J].中学语文,201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