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校园公共艺术设计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ejiang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公共艺术使校园公共空间更加具有艺术性,优秀的艺术氛围使大学生们的自我特质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和完善,进而使校园环境在文化价值方面更加出色,使学生们对校园美的认知更加深入。在创作校园公共艺术作品时,要以公共的责任心去关怀师生的生活,满足师生审美需求。
  【关键词】:公共艺术;校园;艺术手段;互动性;公共性;人文关怀
  公共艺术让校园人文气息更浓厚,同时也美化了教育氛围,使校园公共空间更加具有艺术性,优秀的艺术氛围使大学生们的自我特质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和完善,进而使校园环境在文化价值方面更加出色,使学生们对校园美的认知更加深入。良好的校园环境可让长期生活于学校的师生洗涤心灵、陶冶情操,有正面的环境知觉,潜移默化的形成自己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进而愉悦地生活于此。
  一、如何进行公共艺术设计
  公共艺术设计应从场地环境、材料媒介、创意思维、公众审美、设计语言这五个方面入手。设计者首先要根据设计对象的要求以及作品所处的环境和地域特征设计方案,再从功能、材料、技术方面开始对作品进行符合现实功能的形式美感以及人性化创造。随着现代艺术的发展艺术家对材料的使用有了很大的突破,所以在设计中,艺术家找出与个人独特语言相适应的材料和技术手段是极其重要的。公共艺术作品是放置在公共空间、供大众欣赏的作品,所以作品应符合公众审美,使作品最大限度的与公众交流。公共设计语言包括形态、色彩、肌理等因素,所以在設计时要根据环境的需要使用不同的设计语言。
  公共艺术让校园人文文化气息更浓厚的同时,也美化了教育氛围,使校园公共空间更加具有艺术性,优秀的艺术氛围使大学生们的自我特质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和完善,进而使校园环境在文化价值方面更加出色,使学生们对校园美的认知更加深入。良好的校园环境可让长期生活于学校的师生洗涤心灵、陶冶情操,有正面的环境知觉,潜移默化的形成自己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进而愉悦地生活于此。
  经过对艺术学院周边环境的考察,我发现大多数师生经常把车停在学院门口,而学院后面的大片停车场却无人问津。一方面是因为大家觉得这样更近,更方便;另一方面是停车场树木小,没有树荫。炎炎夏日,车子只能暴晒于烈日之下。根据这一情况,设计了仿树的车棚。该设计主要运用了模仿比拟的手段,用特性相近事物形象模仿或比拟所标志对象。大树与车棚的共性在于都具有遮蔽性,可以遮风挡雨,为事物提供保护。根据大树与车棚的共性,提取出一些元素,把这些元素进行组合,最终设计了这一作品。在夏季,炎炎烈日使得汽车都酷热难耐。光伏板、叶状结构,以一种仿树形式出现,可跟随太阳路劲旋转的吸光板,不断创造电能的同时还提供了最佳的遮光效果。无论作为景观还是作为雕塑,这种形式都会吸引人们,人们也不会在意多走几步,把车停在这里了。这样既缓解了学院门口的拥挤情况,也形成了校园里一道独特的风景线。该作品的色彩主要是绿色,是完全仿树的形式,造型简洁,贴近自然,兼具有实用的功能性和观赏性,可以为校园生活带来很大的便利,让人们感受到校园生活的舒适美好。
  二、公共艺术的互动性
  公共艺术作品还具有互动性,是指作品、环境及人之间的互动,它们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渗透,从而共同发展。公共艺术作品的互动的实现需要参与。首先,艺术家要广泛参与,这种参与包括作品的参与、过程的参与、与外界的参与,总之要参与各个方面。其次,要让大众积极参与,这样才能使公共艺术的互动性得到充分体现。公共艺术作品才能充分的融入到大众的生活环境中。
  互动共有五种形式,分别是艺术的互动、设计的互动、环境的互动、材料的互动和公众间的互动。艺术的互动是指艺术之间的借鉴和互动。设计的互动是指设计间相互参与,设计与艺术互动,设计与公共艺术共融。环境的互动是指公共艺术与室内环境、室外环境以及环境设施之间的互动。材料的互动是指在创作公共艺术作品时使用的各种材料之间的互动。公众间的互动是指公共艺术作品与公众之间的呼应。公共艺术本身的“公共性”使得公共艺术作品具有与公众交流互动的性质,公众可以自由的欣赏、评判公共艺术作品,能亲身参与体验公共艺术创作活动。
  公共性是公共艺术的核心,艺术作品的创作要充分考虑作品所处的环境以及作品带给公众的人文关怀。公共艺术是伴随着城市化进程而发展起来的艺术,城市过快的生活节奏,使人的压力增大,心理状态趋于紧张。在这种情况下,公共艺术作为开放性的城市艺术,及时地营造和改善了人们的生活环境,提升了人们的生活品味,缓解了人们紧张的情绪,这就体现了公共艺术与人和环境的互动性。
  根据对图书馆及其周边环境的考察,设计出《我们》这一系列作品。我的作品的造型也十分简洁,其原因主要有二:一是繁琐的艺术形态容易和现代简洁的建筑产生冲突;二是简洁的形式可以缓解师生工作、学习生活中的紧张情绪。该作品的构思来源于人物剪影,从形式上看,人物剪影线条简洁,具有较强的现代感;从色彩上看,主要使用黄、蓝两色,色彩明亮。图书馆的主要色调是深灰和土黄,周边只有绿色的灌木丛,因此我的作品选择了较亮的黄色和蓝色,即可以增加活泼的气氛,又不与环境产生冲突。作品大小与真人一样,分布在图书馆较宽的的台阶。作品是看书、行走的学生形象,反映了校园的日常生活,体现出作品与环境之间的互动。
  该作品通过材质,颜色,形态等特质吸引师生前去观赏,又会因观察角度的不同,显现出不同的形态来,给整个图书馆增添了活力。当图书馆还没开馆时,会有同学在图书馆门前等待,同学们就与该装置产生互动,这就为同学们的等待时光增添了乐趣。由于作品体积不大而且呈点状分布,不会给同学们带来压抑的感觉。同学们看着这些公共艺术作品,会觉得这些形象是那么的熟悉,这些场景是那么的似曾相识,我们每天就是这样生活着。这就引起我们对校园生活的思考,回忆起曾经为梦想而奋斗的日子,使我们更加珍惜美好的校园生活。生活中的每一个小小的动作,每一个稍纵即逝的瞬间都包含着一个故事,这些故事多多少少都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我们要记得那些带给我们感动瞬间,更加积极的面对生活。公共艺术作品给同学们带来的这种思考就是作品与人之间的互动。
  三、校园公共艺术的作用
  校园公共艺术不仅满足了校园文化生活功能,还营造出了多层次、艺术化的校园氛围,创造了一个具有富有地域特色、丰富文化内涵的校园环境,最终达到提升校园环境质量的效果,给师生提供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校园。公共艺术的存在,可以美化校园环境,提升空间质量,改变视觉美感,学校成员能与环境的进行有效的互动,产生愉悦的反应,抒发成员对学校环境的人文情怀,是将艺术作品提升至精神层面的表现。
  公共艺术作品作用的对象是社会公众,它不仅供人欣赏、陶冶情操,更多的是给人带来思考或对区域文化的关注。在创作公共艺术作品时,要以公共的责任心去关怀公众的生活,满足公众审美需求的同时,使作品与公众形成良好互动。
  参考文献:
  [1]孙振华.公共艺术[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03.
  [2]施慧.来自校园的公共艺术报告[M].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7.
  [3]宋岩.公共艺术对校园文化美感的熏陶仁[D].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4]李理.大学校园环境景观设计中行为心理学应用的研究[D].南京:南京林业大学,2007-3
  [5]陈锦通.谈大学校园环境艺术设计[J].山西建筑,2006
其他文献
【摘要】:装置艺术已成为主流艺术形态之一,在世界当代艺术展览中与架上绘画和媒体艺术并驾齐驱,能有效地将场地、材料、形式和内容融为一体,与静态的艺术形式相比,更具有动态性,更能突出内容,贴近精神需求,反应时代的特征。在提升城市形象的过程中,公共装置艺术既可作为城市的基础设施,也能作为文化坐标。作为湘北最重要的城市之一的益阳,历史悠久,遗存丰富,如果能合理地利用装置艺术,促进城市意象的整体构建,提升古
期刊
【摘要】:在建筑设计工作开展的过程中,运用马克笔进行手绘是一种表现力极强的设计手段,能够将设计师的建筑设计理念直觀表现出来,突出设计的重点以及关键点。基于这样的背景之下,本文对马克笔手绘在建筑设计工作开展过程中不同质感的表现手法进行具体分析,以此指导相关工作的开展。  【关键词】:马克笔;建筑设计;表现技法  对于建筑设计师来说,马克笔是一种十分理想且有表现力的渲染工具。对于建筑设计过程中不同的物
期刊
【摘要】:心理学是研究人心理现象及其活动规律的科学。电影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以电影为心理学分析研究的案例,能客观的分析问题。本文从现实题材的电影《当尼采哭泣》为例,展开分析。该片深入挖掘了尼采与布雷尔的内心世界,展现了两个主人公蜕变的过程,并运用大量哲学与心理学的概念深入探讨生命,引人深思。对于现实中人们认识事物,实现人的心理健康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人物分析;疗愈
期刊
【摘要】:装饰作为一种精神附加物,在人们的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审美心理功能。不论是人的服饰,生活环境和各种用品都离不开一定的装饰。唯美主义是坚持一种纯粹的美,不会为任何的外在目的服务。建筑装饰的目的在于让建筑具有实用性的同时具有可观赏性。传统建筑装饰艺术是对传统文化的再认识,唯美主义与装饰艺术的结合是在图案创造上的一种再创造的过程,使建筑装饰兼备美观和实用,是美与生活的一种统一。  【关键词】:唯美
期刊
【摘要】:从栗宪庭对“玩世”一词提出以来,学术界众说纷纭、褒贬不一,但又无法否认他们自身的价值,同时在推动中国当代艺术发展和反映中国精神中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在现实玩世主义的精神影响下,新一代艺术家们又如何树立自身的精神指向和艺术追求,从领袖到草根,从集体到个体,在这种个体独立性的转变时期,是新时代的新青年没有经历过,现在的生活环境也与之前改变甚多,在表达和体会上相对浅薄,所以“玩世”“批判”的态
期刊
【摘要】:所谓公共艺术指的是艺术家为公共空间所创作的具有公共性的作品或者设计。公共艺术作为城市名片,它是城市居民对于生活观念的物质化表达,体现了公众的审美追求,也是城市地方文化的呈现载体,也是人类文化与城市物质形态联系的纽带。  【关键词】:公共艺术;环境;景观;公共艺术创造;人文关怀  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和现代科技的进步,城市建设得到迅速发展,人们对于生活环境的要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们的生活品
期刊
【摘要】:灵隐寺是中国古代名寺之一,究其始建时间,在公元  326 年东晋咸和元年左右。始建者为晋代僧人西印度人慧理,灵隐寺  是他自印度来到此处,惊诧于周边的奇山异水之余所建。至唐代,大  量关于灵隐寺的诗篇佳作出现,为灵隐寺的佛光灯影与文学史价值的  二者结合提供了充分的可能性。本文就唐代诗人关于灵隐寺的诗歌进  行分類,共有三种类型,并试做分析。  【关键词】:文人;唐诗;灵隐寺  有唐一代
期刊
【摘要】:莫高窟屏风画产生于盛唐覆斗式窟的盝顶帐形龛内,中唐-吐蕃以后才渐渐形成固定的样式被广大使用,它与覆斗式窟、盝顶帐形龛组合在一起完成了对佛殿的协同模仿。唐朝是我国封建社会最为繁荣富强的年代,经济的发展,中外文化的交流,文学艺术的相互影响,使唐朝人民的精神生活与物质生活极为丰富。而屏风在唐代得到了上至皇亲贵族及普通人的喜爱,随着人们对精神需求的提高,屏风画的发展可以说是唐代绘画的一个缩影。 
期刊
【摘要】:元曲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宝库中的一朵灿烂的花朵,它在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上都体现了独有的特色,和唐诗宋词明清小说鼎足并举,成为我国文学史上一座重要的里程碑。它不仅是文人咏志抒怀得心应手的工具,而且为反映元代社会生活提供了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崭新的艺术形式。本文“三美论”视角下选取了元曲代表作《牡丹亭》的两个不同英译本进行鉴赏分析。  【关键词】:三美论;牡丹亭;英译本  一、引言  《牡丹亭》
期刊
【摘要】:敦煌壁画中拥有非常多珍贵的艺术形象与视觉符号,这些符号运用在现代视觉艺术中能相当好的体现中国传统艺术的特色,以及民族的审美情趣、普世价值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这些美轮美奂的视觉符号穿越千年经久不衰,在现代视觉艺术依旧绽放光彩夺目的光芒。  【关键词】:敦煌壁画;视觉符号;现代视觉艺术  飞天作为敦煌壁画中最具代表性的艺术形象,在现代设计中通常作为一种传统符号或者民族性的体现而出现。例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