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让低年级课堂教学走进生活,使语文变得生动活泼,使学生真正领略语文学习广阔天地的无穷魅力。引导学生在家庭生活、社会生活中,时时学语文、用语文,在语文的实践活动中去发展思维、开阔视野、陶冶情操、增长才能,在课堂中验证生活,在生活中感受语文!
关键词 低年级 语文教学 生活化
“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重要内容,是陶行知先生为我们留下的宝贵财富。陶先生关于“学生”的理解是发人深省的:“生”之意义,是生活或者生存,学生所学的正是“人生之道”。生活教育是在生活中教育,用生活来教育,给生活以教育的。因此生活是教育的内容和最终目的。目前,我们的很多孩子都被关在狭隘单纯的语文课堂教学的小圈子里,看到的只有“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语文日渐变得乏味、枯燥、单调。如何让课堂教学走进生活,使语文变得生动活泼,使学生真正领略语文学习广阔天地的无穷魅力呢?我尝试着做了以下几点工作:
一、营造生活情境,激发想象
针对低年级学生善于想象的特点,在课堂学习中创设或回忆生活情境。在识字教学时,引导学生回忆生活情景联想识字,熟记字形。如在教学生字“聪”时,引导学生回忆本班成绩最优秀同学上课时的表现,根据同学们的回答进行总结:要想成为一个成绩优秀的孩子,就必须做到耳听、眼看、口说、心记相互配合,缺一不可。这样教学字形的识记,不仅效果非常理想,还对学生进行了潜移默化的行为指导。
回忆生活情景联想识字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去进行:根据汉字联想一个动作,识“看”字是,回忆生活中见到的老人们把手挡在眼睛上看远方的情景。根据汉字联想一幅图画,识“水”字时,回想起生活中看到流动的小河;根据汉字联想一种景象,识“秋”字时,回忆起秋游时看到成熟后的禾苗金黄金黄的,好像燃烧的火焰,根据汉字联想一种神态,识“怕”字时,回忆起自己因为心里害怕,脸色都发白了的情景,根据汉字联想一个场面,识“休”字时,联想到同学们下课时靠着大树休息的场面……营造生活中的各种情境,有了生活体验作铺垫,便能让学习成为一种快乐。
二、运用生活经验,感悟语境
每一项学习在生活中都有它的原型,老师要引导学生找到原型,然后提升总结他们的生活经验,感悟语言文字的魅力。《大海睡了》是一篇一年级的诗歌,它通过短小的四句话展现了大海夜晚的美丽与静谧。在导入中,我们进行了这样的设计:
1.小朋友,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首好听的歌曲(播放《赶海的小姑娘》)。好听吗?歌曲里描述的是什么地方(大海边)?
2.你见过大海吗?谁来给大家说一说(学生上台介绍,课前收集的照片可在投影上展示)?
3.大家讲得真好!今天呀,老师也想带大家去赶一次海,不过,我们要看的可是夜晚的大海。出示课题:大海睡了(指导读好课题)。
4.读了课题,你现在最想知道什么呢?
低年级的教学要从激发兴趣开始。活泼轻快的音乐、贴近生活的谈话,为课堂营造了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学生在“听歌”“谈海”中兴致盎然,为接下来的学习奠定了积极的情绪状态。
例如,教学“风儿不闹了,浪儿不笑了,深夜里,大海睡觉了”这一句话时,引导学生想象:“大海妈妈在临睡前会说些什么呢?”这一问题有意识地将现实生活、学生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连在一起,在孩子充满童真、童趣的话语中,仿佛眼前的大海就是自己生活中可亲的妈妈,大海温柔、美好的形象在孩子的心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三、回归生活领域,延伸课堂
教材为学生提供学习知识的平台,只是语文教学的介质,不是语文课程的全部内容,应该把教材看成是一种有待于师生共同开发、构建的学习资源。
例如,在一年级上册练习五的《学用字词句——利用太阳辨别方向》中,让学生结合平时的课外阅读积累,说说大自然还有哪些天然的指南针,怎么告诉我们方向的。学生列举了向日葵、积雪、年轮、青苔、北斗星等。这样的问题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
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来自于生活,课堂教学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我们理应以课堂为起点来实施生活化的教学,加强课堂教学与生活的沟通,让教学贴近生活,联系实际。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并真正受到启迪。
四、加强生活实践,陶冶情感
生活中孕育着语文,让语文教学走生活化道路,可以使我们教师更加关注学生的生活方式、生活质量。语文教学也只有扎根于生活这片沃土,才能开花、结果。因此我们结合一年级小朋友身心发展的特点,引导他们在生活中观察、在生活中识字、在生活中陶冶情操。
例如,结合语文课程,我们开展了:比一比,谁认识的名字多;我与汉字交朋友;秋天里,我们一起看菊花;传统节日知多少等实践活动。让孩子在自然真实的主体活动中体验与创造,使他们能更好地懂得生活、理解生活,而且善于生活,充满生命的活力,进而能不断改造生活,做生活的主人。
除了把生活引进课堂,注重语文课堂教学的研究之外,尤其要引导学生在课堂以外,在家庭生活、社会生活中,时时学语文、用语文,在语文的实践活动中去发展思维、开阔视野、陶冶情操、增长才能,从而让他们在课堂中验证生活,在生活中感受语文!
关键词 低年级 语文教学 生活化
“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重要内容,是陶行知先生为我们留下的宝贵财富。陶先生关于“学生”的理解是发人深省的:“生”之意义,是生活或者生存,学生所学的正是“人生之道”。生活教育是在生活中教育,用生活来教育,给生活以教育的。因此生活是教育的内容和最终目的。目前,我们的很多孩子都被关在狭隘单纯的语文课堂教学的小圈子里,看到的只有“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语文日渐变得乏味、枯燥、单调。如何让课堂教学走进生活,使语文变得生动活泼,使学生真正领略语文学习广阔天地的无穷魅力呢?我尝试着做了以下几点工作:
一、营造生活情境,激发想象
针对低年级学生善于想象的特点,在课堂学习中创设或回忆生活情境。在识字教学时,引导学生回忆生活情景联想识字,熟记字形。如在教学生字“聪”时,引导学生回忆本班成绩最优秀同学上课时的表现,根据同学们的回答进行总结:要想成为一个成绩优秀的孩子,就必须做到耳听、眼看、口说、心记相互配合,缺一不可。这样教学字形的识记,不仅效果非常理想,还对学生进行了潜移默化的行为指导。
回忆生活情景联想识字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去进行:根据汉字联想一个动作,识“看”字是,回忆生活中见到的老人们把手挡在眼睛上看远方的情景。根据汉字联想一幅图画,识“水”字时,回想起生活中看到流动的小河;根据汉字联想一种景象,识“秋”字时,回忆起秋游时看到成熟后的禾苗金黄金黄的,好像燃烧的火焰,根据汉字联想一种神态,识“怕”字时,回忆起自己因为心里害怕,脸色都发白了的情景,根据汉字联想一个场面,识“休”字时,联想到同学们下课时靠着大树休息的场面……营造生活中的各种情境,有了生活体验作铺垫,便能让学习成为一种快乐。
二、运用生活经验,感悟语境
每一项学习在生活中都有它的原型,老师要引导学生找到原型,然后提升总结他们的生活经验,感悟语言文字的魅力。《大海睡了》是一篇一年级的诗歌,它通过短小的四句话展现了大海夜晚的美丽与静谧。在导入中,我们进行了这样的设计:
1.小朋友,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首好听的歌曲(播放《赶海的小姑娘》)。好听吗?歌曲里描述的是什么地方(大海边)?
2.你见过大海吗?谁来给大家说一说(学生上台介绍,课前收集的照片可在投影上展示)?
3.大家讲得真好!今天呀,老师也想带大家去赶一次海,不过,我们要看的可是夜晚的大海。出示课题:大海睡了(指导读好课题)。
4.读了课题,你现在最想知道什么呢?
低年级的教学要从激发兴趣开始。活泼轻快的音乐、贴近生活的谈话,为课堂营造了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学生在“听歌”“谈海”中兴致盎然,为接下来的学习奠定了积极的情绪状态。
例如,教学“风儿不闹了,浪儿不笑了,深夜里,大海睡觉了”这一句话时,引导学生想象:“大海妈妈在临睡前会说些什么呢?”这一问题有意识地将现实生活、学生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连在一起,在孩子充满童真、童趣的话语中,仿佛眼前的大海就是自己生活中可亲的妈妈,大海温柔、美好的形象在孩子的心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三、回归生活领域,延伸课堂
教材为学生提供学习知识的平台,只是语文教学的介质,不是语文课程的全部内容,应该把教材看成是一种有待于师生共同开发、构建的学习资源。
例如,在一年级上册练习五的《学用字词句——利用太阳辨别方向》中,让学生结合平时的课外阅读积累,说说大自然还有哪些天然的指南针,怎么告诉我们方向的。学生列举了向日葵、积雪、年轮、青苔、北斗星等。这样的问题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
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来自于生活,课堂教学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我们理应以课堂为起点来实施生活化的教学,加强课堂教学与生活的沟通,让教学贴近生活,联系实际。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并真正受到启迪。
四、加强生活实践,陶冶情感
生活中孕育着语文,让语文教学走生活化道路,可以使我们教师更加关注学生的生活方式、生活质量。语文教学也只有扎根于生活这片沃土,才能开花、结果。因此我们结合一年级小朋友身心发展的特点,引导他们在生活中观察、在生活中识字、在生活中陶冶情操。
例如,结合语文课程,我们开展了:比一比,谁认识的名字多;我与汉字交朋友;秋天里,我们一起看菊花;传统节日知多少等实践活动。让孩子在自然真实的主体活动中体验与创造,使他们能更好地懂得生活、理解生活,而且善于生活,充满生命的活力,进而能不断改造生活,做生活的主人。
除了把生活引进课堂,注重语文课堂教学的研究之外,尤其要引导学生在课堂以外,在家庭生活、社会生活中,时时学语文、用语文,在语文的实践活动中去发展思维、开阔视野、陶冶情操、增长才能,从而让他们在课堂中验证生活,在生活中感受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