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读、创新

来源 :教育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yongqing08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程标准指出:课堂上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因此,我们广大教师应摒弃一些陈旧的教学思想观念,改革课堂教学方法,给学生一片自由的空间,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地学习语文,这才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意识,从而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问;读;创新
  1 让学生大胆地问
  疑是思维的开端,问题意识是创新的开始。陶行知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这句话阐明了问的重要性。在新课程标准理念下,提问不仅仅是教师的权利,更应该是学生的权利。对学生的提问,教师应尽可能地满足,要尊重和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创设激发学生质疑问难的环境,把他们天真好奇诱导到学习语文的轨道上来,让每个学生养成爱想问题、爱问问题和延伸问题的好习惯。
  1.1 让学生在课题上发问
  一节课伊始,教师在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后,让学生读了课题时提问,然后带着自己想知道的问题来学生习,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非常高。如我在教学《植物妈妈有办法》一课时,出示课题,让学生读课题后,问:读了课文的题目,你有什么疑问?同学们经过自己的思考,纷纷提出了自己的问题:“植物妈妈有什么办法呢?”“哪种植物的妈妈最有办法呀?”“为什么植物的妈妈会有这些方法啊?”……有这么多的问题,学生想学习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他们的思维处于兴奋状态中。一打开书本就津津有味地读起来了。
  1.2 让学生在学文时发问
  学习新课文,学生的思维状态处于非常活跃之中,他们常常想出许多问题,有的问题可能会提到点子上,但有的问题却会离题很远。老师此时千万不能一下子棒杀,打击学生发问的积极性。如在一节公开课上,教师在教学《五彩池》时,学生初读了课文后,有个学生问:“老师,能不能在五彩池那里游泳呢?”这一问,整个班的学生都沸腾起来:“是啊,书本上说五彩池那么美,我们能不能在那里游泳玩水呢?”看来,所有的学生对此问题都非常感兴趣,但课文重点却是要让学生通过读课文,感受五彩池的美。显然,这个问题跟课文重点相去很远。但教师却没有批评学生,反而非常尊重学生,顺着学生的想法说:“是呀,我也想知道能不能在五彩池那里游泳,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水质好不好,池子的宽度和深度是否适合,池底的是否稳固。只要我们解决了这几个问题,就知道那里是否能游泳了。”这样一来,学生带着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来学习,学习的情绪高涨,他们认真地读书,积极地思考,热烈地争论,学习效果特别好,他们不但知道五彩池是否能游泳,更深知五彩池的美。
  1.3 让学生在学完课文后发问
  学完了课文,学生已经懂得了文章讲的是什么,然而我们语文的教学,并不满足于学了课内的东西就算,更想在学完课文后让学生还想知道更多的与课文相关联的知识,这就是课外的延伸。让学生在学完课文后发问,就能激发学生更多的求知欲,从而促使他们去查阅资料,知道更多的东西。如我在教学完《燕子妈妈笑了》一课后,问学生:“学完了这篇课文,你还想知道一些什么?”学生思考了一会,便提出了不少问题:“我想知道冬瓜和茄子是在什么时候成熟的?“我想知道怎样炒的茄子比较好吃的”“我还想知道一些关于其他植物的知识”……
  当然,让学生大胆地问,教师应让学生一有问题就马上问,否则的话,学生又会很快就忘记。
  2 让学生尽情地读
  叶圣陶先生说:“学语文主要靠学生自己读书,自己领悟。”因此,课堂上教师要给学生尽可能多的时间读书思考,并适时地点拨、引导,努力做到让学生在尽情地读中理解课文内容,在读中体会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1 初读感知
  对一篇陌生的课文,学生不可能一开始就读得流畅、有感情,我们要根据学生的特点,让他们自由地试着读,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或自己想知道的东西。在试读中,为了做到有的放矢,我总是让学生带着自己的问题或是“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等等之类的问题去读。试读采用自由地读,速度可以自己掌握,让不同程度的学生都有充足的时间去读,去思考。如我在教学《一片树叶》这一课时,让学生自由地读课文,想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然后再让他们读课文,了解每个小动物面对美丽的小椿树发出怎样的赞美,然后又是怎么做的,了解小椿树为什么最后一片叶子也不剩了的原因。学生通过初读,并在读书当中边读边想,就可以知道了文章的大致内容。
  2.2 精读感悟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在朗读中使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在朗读中体会文章感情,从中提高自己的认识。如在教学《美丽的小兴安岭》这一课时,我在学生熟读课文,知道文章描写了小兴安岭各个不同季节时的美丽和富饶的基础上,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自主选择读书内容,让他们去把自己最喜欢读的或者感受最深的部分读一读,去把自己最有把握读好的段落读给同桌或者全班同学听一听。这样,学生读书的兴致更高涨,都踊跃去选择自己想要读的段落,并用心去体察、揣摩,力图把它读好,以展示出自己最佳朗读水平。他们在自己一遍又一遍声情并茂的读书活动中,不但了解了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美丽景色和丰富物产,更更体会到作者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3 让学生自由地想象创新
  丰富的想象是创造的翅膀,黑格尔在《美学》中说:“如果谈到本领,最杰出的本领就是想象。”爱因斯坦说:“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总是有限的,想象力可以概括世上的一切。”让学生自由地想象,有利于开启学生的智力资源和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如《我真希望》一文语言生动有趣,充满童真童趣,每个自然段又结构相近,读起来琅琅上口。学完课文,我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试着模仿课文来写一写。想不到学生竟能尽情的想象,仿写得如此好,下面是学生写的一些例文:
  “我真希望,
  工厂里流出来的,
  不是黑黑的污水,
  而是晶莹清澈的泉水。”
  “我真希望,
  厕所散发出来的,
  不是臭气熏天的难闻气味,
  而是芬芳扑鼻的香味。”
  “我真希望,
  铅笔刨刨出来的,
  不是黑黑的粉尘,
  而是美丽的花朵。”
  ……
  在阅读教学中,我让孩子们自由地想象,开展仿写的学习活动,是那样自然地将学生的想象引向生活,他们在美好的想象中唤起了对妈妈纯真的爱与关怀,一种人间最美好的人文情怀便这样悄悄地乘着想象的翅膀走进了学生的心灵中,这正是我们语文教育所追求的目标。
  给学生一片自由的空间,让他们大胆地问、尽情地读、自由地想象创新,尽情地扮好“主人”这一角色,从而更加主动地学习语文。
其他文献
【摘要】新课标和数学教学大纲表明,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尤为重要。本文提出了从教学内容生活化、教学方法生活化、教学评价生活化三个方面来实现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方法  新课标明确阐述,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课程。这说明数学源于生活,又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数学与生活的关系由此显现出来。数
期刊
近日,在我校1500余名学生中做了一份问卷调查,调查显示对英语感兴趣的学生只占总数的19%。在高中繁重的学业压力下,如何让学生们在英语学习上顺利通关,制胜高考,这成了我们英语老师必须思考的话题。就我校学生而言,他们都是来自偏远的山区,他们的学习习惯、学识水平都会相对弱些,针对此状,要想提高他们的英语学习能力与运用能力,关键在于能否激活他们学习英语的细胞。  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们一旦对英
期刊
1 数学阅读的特点  1.1 由于数学语言的高度抽象性,数学阅读需要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  在阅读过程中,读者必须认真感知阅读材料中有关的数学术语和符号,理解每个术语和符号,并能正确依据数学原理分析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最后达到对材料的本质理解,形成知识结构,这中间用到的逻辑推理思维特别多.而一般阅读是和感知融合为一体的,因为这种情况下的阅读,主要是运用已有的知识,与新的印象联系起来,从而掌握阅读的对
期刊
【摘要】《武陵春·春晚 》的末句“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采用的修辞手法通常以为是“夸张性比喻”或“拟物”,本文从修辞手法的含义、格式、要求和类型方面论述了它采用的修辞手法不是前两者,而是“拈连”。  【关键词】夸张性比喻;拟物;拈连  李清照的代表词作《武陵春·春晚 》脍炙人口,其末句“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更是为历代文人所赞赏,可是,此句所采用的修辞手法却是众说纷纭:  1
期刊
1 汉乐府民歌中典型的女性形象  汉乐府民歌出于社会下层群众之口,“感于哀乐,缘事而发”,表达了人民自己的心声,道出了人民自己的爱和憎,是现实主义手法的代表。纵观现存汉乐府民歌,描写女性形象的有很多,大致可以总结成以下几类:  1.1 弃妇形象  在汉代,自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封建礼教对妇女的压迫加重了。在“三从”、“四德”、“七出”等一系列封建条文的束缚下,妇女的命运日益悲惨。妇女处在被损害
期刊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既是挖掘学生潜能、提高教学质量的需要,也是满足素质教育要求的需要。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要通过多种途径来实现:  1 创新能力及其特征  著名美籍华人学者杨振宁教授曾指出,中外学生的主要差距在于,中国学生缺乏创新能力,创新能力有待于加强;而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将是21 世纪最具竞争力,最受欢迎的人才。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能力是我们面临的重要课
期刊
【摘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大胆创新的能力具体做法:⑴成立小组; ⑵自主学习;⑶扶放有度;⑷展示汇报;⑸反馈矫正;⑹激励创新:让同学们尝到成功时的快乐。  【关键词】自主学习;大胆创新  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以创建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为突破口,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大胆创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目标,结合小学数学教学的实际,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大胆创新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我的具体做法是:  1 成立小
期刊
大家知道:“认知、感知,思维水平的提高,循序渐迈,潜移默化的教育方式很有效果”。语文水平提高相对较慢一些,有许多学生认为语文课可上可不上,这样慢慢就失去了语文的学习兴趣了,学习兴趣也就会大大降低,而语文学科恰巧又是学好其它学科的基础,因此学好语文和培养其兴趣就显得尤为重要。  1 用语言把课堂营造的优美,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语言幽默有风趣,妙语连珠就能足够的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这就首
期刊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也是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时代,信息化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共同趋势,信息技术对人类、对社会的影响深度和广度将远远超出人们的想象。邓小平同志曾说过:“计算机普及要从娃娃做起。”因此,信息技术教育已成为中学生的必修课。 信息技术课反映了信息技术发展迅速的特点,强调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注重培养学生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师应在教育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
期刊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情境创设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应用得越来越广泛。好的情境创设可以让学生突破教学的重难点,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和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毅力。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始终要不断地发展和完善数学情境创设。  所谓创设情境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兴趣,从而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教材和掌握新知识。特别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