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在概述义务教育阶段初中班主任以德育德现实价值的基础上,指出初中班主任在德育教育过程中以德育德存在的现实问题,并提出了关于以德育德工作的一些务实性构想。
关键词:义务教育阶段;初中班主任;以德育德;实践;结合
前言
新时期的初中班主任都已清楚德育教育“不忘初心”的内涵,都已明确德育教育的本质与目的。但,究竟应如何在初中德育教育中有效地实现“初心”呢?以德育德、务实践行。
一、初中班主任以德育德的现实价值
1、初中班主任的德育“初心”
德育的初心就是“立德树人”。毫无例外地,在现阶段义务教育大背景下与“牢记使命”教育新形势下的初中班主任在德育教育过程中所不应忘记的“初心”更是应该如此。这是时代的需要,更是我们民族伟大复兴过程中“人才强国”战略使然。
2、以德育德是实现教育根本任务的助推器
以德之“德”,是指班主任应具有的道德,即师德;育德之“德”,是指学生应具有的道德,即生德。新形势背景下的初中班主任,理应辩证看待德育教育,不断强化自身建设的前置性与重要性,不断修身以促进其“德高”与“身正”即“立德”,并始终坚持育人活动中班主任为主导与学生为主体的和谐统一,从而催进学生道德建设的稳健提升即“树人”。这是“立德树人”的内在要求。
3、以德育德是少年人生稳健发展的必要保障
初中班主任是学生德育教育的中坚力量,也是少年摸索前行的导航员。面对初中学生“三观”(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朦胧与懵懂,面对少年处于现实生活的复杂旋流,其思想问题不时凸显、行为多有怪异,相对而言,只有“朝夕相处”的班主任更能够凭借其时间上的优势与其自身的“德高”与“身正”更好地成为少年的良“师”与典“范”,成为少年的指路明灯,为少年的健康成长护驾导航。
二、初中班主任以德育德的现实问题
要想不忘初心地立德树人,初中班主任还面临着一些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1、传统观念依然制约德育教育的革新
尽管德育教育的改革已从中央到地方星火燎原、如火如荼,但中考这一指挥棒仍然在不断舞动,初中學生的评价体系与高中录取的模式仍然未能彻底改变,学校每学年在校内外高调宣传自身教学战果借以博取品牌效应的情形并未彻底消失(教学战果即名校高中录取的名单,照片中的学生胸前配有大红花或是红色丝绸绶带),同时教师的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绩效评估体系以及评优晋职体系等也尚待完善。在此种氛围下,作为必须为无法逃脱中考的学生服务的班主任来说,试图把德育工作时刻摆在教学工作的地位之上、处处强调德育对少年成长的作用、事事强调要落实到实处,这也不过是一种理想而已。
2、家长的教育态度束缚着班主任德育教育
在计划生育二胎政策尚未放开情况下出生的初中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因此,其父母双亲与爷爷奶奶等都比较宠爱该独生小孩,这也在情理之中。但随之而来的是,作为长辈的过度宠爱甚至是溺爱,或是家长们的繁忙而无时间与孩子沟通、关心孩子不足,加之现实中高中学校的确给家长们留下的仍然是“中考拼成绩”的印象,这就使得家长们对班主任的德育意见常常是不甚关心、“麻木不仁”或者是配合不够密切,更有甚者是置之不理。
3、班主任德育教育方式方法的作茧自缚
其一,自我学习不足、心理知识欠缺。相对于学校千百个学生而言,各校配备的1-2位专职心理教师显然是不能满足叛逆期少年心理教育的需要的。此时,如果班主任心理知识缺乏,且又不善于“充电”的话,则势必会在教育“困难生”时捉襟见肘。
其二,德育教育的形式单一无趣。少数班主任或怠于思考德育的新思路、新方法,或不将德育活动与学生的心理和生活实际结合,常常是德育思想与实践活动“两张皮”,从而导致学生对于单一口号式的思想灌输索然寡味。
其三,德育教育的方法有欠妥当。教师大多普遍采用“赏识教育”的模式,使得初中少年长期生活在鲜花丛中,几无批评与惩戒,经不起挫折的风吹雨打。
4、初中学生成长中的问题客观阻碍德育教育
初中学生正是生理和心理、智力均在不断成长与不断发展的阶段,其个性心理特征中的自我意识与独立性逐渐增强,思维的批判性与心理行为的叛逆性也在增强;但因涉世尚浅而想问题办事情的思维方式或行为习惯不可避免地存在不完善的地方,好奇心强、模仿能力也强,是非观念不清、纪律和法律意识淡薄,学习观念不够正确、动手实践能力差。正是在这个内心满怀矛盾、思想充满困惑以及不能分辨和抵御社会环境中充斥着的形形色色诱惑的少年时代,也就正是孩子们需要正确引导和开发其创新思维与智力潜能、促进其优良道德行为和思想品格养成的重要和关键时期。但是,此阶段的德育教育效果往往事与愿违。
三、初中班主任以德育德的践行措施
初中班主任要务实地以德育德,则需要注重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1、提升师德与培养生德结合
班主任修身立德是培养学生良好道德情操的前提和基础;同时,班主任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引领者”和未来发展的“人生导师”。由此,初中班主任要以己之德正学生之行的话,就必须“正人先正己”,首先提升自身的综合道德素养,力争成为新时代背景下的“四有”教师。这也正如法国思想家罗曼·罗兰所言“要撒播阳光到别人心中,总得自己心中有阳光”。
为此,初中班主任应努力提升自己的三个素养:其一,应把政治素养放在首位。“政治是统帅,是灵魂。”初中班主任要深刻领会《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精髓,一切育人工作都要“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牢牢把握“立德树人”的正确育人导向,以自己坚定不移地忠诚于党和国家的信念、高尚的“三观”和崇高的道德行为去感染与潜移默化学生。其二,应提升自己的传统文化素养。这样,有助于班主任借助传统文化中的精华思想、经典故事去感召学生,让其在熏陶中健康成长。其三,应提升自己的心理素养。这样,才能快速而准确地把握不同学生的个性特点,及时解决其心理障碍,帮助其学会包容、静思、明辨等。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保障育人的“春风”和煦,育人的“秋风”怡人;也才能让“育德”工作游刃有余。 2、赏识教育与惩戒教育结合
针对现行单一的主流方式“赏识教育”所带来的副作用问题,初中班主任应主动地把赏识教育与惩戒教育有机结合起来辩证地开展班级“育德”活动。
然而,现阶段国家层面成文的中学生管理制度,从根本上来说是不完善的,其大都只有“假设条件”、“行为规范”而无涉及违反该规范的道德或纪律责任,故其不是完整的制度规范。尽管教育部的《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规定“中小学班主任在日常经营教学管理中,有采取适当方式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的权利”,尽管国家有关部门现在已经看到片面强调“赏识教育”的弊端并强调适当“惩戒”的必要性,并也已着手研究与违纪相关的“惩戒”办法,但该“适当批评”的界限并不明确,国家层面关于实施惩戒教育的如此“措施”还不足以填补现阶段德育管理中的空白,“远水”仍然“解不了”班主任德育教育之“近渴”。
面对初中生“大错不犯”“小错不断”的情形,班主任既不能罚站、罚跑、罚晒、罚款,也不能罚写、罚抄、罚背、罚练,更不能“打”“骂”学生。更何况,教育部《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划定了九种“师德高压线”。在此情势下的班主任,是无能为力,“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抑或是两只眼都闭着?班主任进行适当的惩戒教育还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班主任在“育德”过程中,需要研究和总结一些有针对性的可行的惩戒方法,尽可能获取家长的理解和支持,为培养孩子们的未来社会适应性而给予其一定的必要和必须的惩戒。
3、一般教育与个别教育结合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强调指出要“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这是基于哲学思维的智慧结晶。
为此,初中班主任的育人教育绝不能“千篇一律”,而是要因材施教、因生施教、因行(即不同的不良行为习惯或心理障碍)施教、因情(即不同的不良行为习惯在德育个别教育开始前所呈现出的程度如严重、比较严重、轻微,或该不良行为习惯在德育个别教育过程中所呈现出的程度如有所好转、明显好转、良好)施教、因因(即不良行为习惯形成的原因)施教。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地打开所谓的“问题学生”久闭的内心绳结,也才能一扫其久封的心理尘埃。
例如,关于初中生“抵触”逆反的心理原因,有可能是记恨于老师的批评或“不公”,可能是因为讨厌作业,也可能是其受家长婚姻变故或违法入狱、生意受挫等的影响等。为此,班主任可按照上述的“五因”原则,逐层剥竹笋,逐步找到该心结的成因,这是解决德育类似问题的前提和基础。
4、以德育人与依法育人结合
学生道德修养的提升需要法的保障,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需要道德的推动。要想确保德育教育的有效性,就必须把“以德育人”、“以德治班”与“依法育人”、“依法治班”有机结合起来,结合与配合初中《思想政治》课程中的“法律常识”内容,联系《中小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以及《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治安管理法》等法律法规,研究切合初中生实际的行为“规范”,努力让学生知晓其学习与生活中的权利与义务,让其明确在班级管理中可享受的权利与应当承担的责任,逐渐培养其诸如“社会契约”精神、“诚信意识”,为其未来的成长与终身发展服务。
5、学校教育与实践活动结合
学校教育是以德育人的主要实施者,担负着塑造学生高尚品格的基本职责。
然而,实践是提升初中学生道德修养的最好老师,也是其乐于接受德育教育、有效开展自我教育的最好手段。为此,初中班主任应把德育教育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诸如就餐纪律、就寝纪律、劳动态度等)、学习实际(诸如学习目的、对待错题或成绩的态度等)有机结合起来,把德育教育和实践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实践活动包括但不限于诸如垃圾分类活动、植树活动、轮流值日活动、参观科技展活动、组织浅水钓鱼活动、组织跨校主题联谊、各类志愿者活动等)。班主任应通过整体规划育人思路、分期实施实践主题,努力让学生在实践的“战争”中体验竞争、合作等;然后,班主任再引导学生依次做好“七自工作”:即自我思考--自写感想--自主交流--自我评价--自我打算--自我监督--自我落实。由此,班主任的育人工作一定会事半功倍。
结束语 初中学生的阶段性生理和心理特点需要班主任以其良好的师德予以心灵的滋润;初中生未来成长和终身发展的要求需要班主任以其高尚的道德行为为其指点现实的迷津。为此,初中班主任不忘初心地“解惑”与“传道”的育人使命和育德责任仍然神圣而重大。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政治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2010年6月21日审议通过。
[2]胡锦涛:《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2012年11月8日。
[3]谢育波:“新时期加强初中学生德育教育的做法”,《教育科学探讨》2018(01)。
[4]肖箐:“学校德育工作与班主任立德育人思路”,《教育教学论坛》2019(08)。
(作者單位:广州市育才中学)
关键词:义务教育阶段;初中班主任;以德育德;实践;结合
前言
新时期的初中班主任都已清楚德育教育“不忘初心”的内涵,都已明确德育教育的本质与目的。但,究竟应如何在初中德育教育中有效地实现“初心”呢?以德育德、务实践行。
一、初中班主任以德育德的现实价值
1、初中班主任的德育“初心”
德育的初心就是“立德树人”。毫无例外地,在现阶段义务教育大背景下与“牢记使命”教育新形势下的初中班主任在德育教育过程中所不应忘记的“初心”更是应该如此。这是时代的需要,更是我们民族伟大复兴过程中“人才强国”战略使然。
2、以德育德是实现教育根本任务的助推器
以德之“德”,是指班主任应具有的道德,即师德;育德之“德”,是指学生应具有的道德,即生德。新形势背景下的初中班主任,理应辩证看待德育教育,不断强化自身建设的前置性与重要性,不断修身以促进其“德高”与“身正”即“立德”,并始终坚持育人活动中班主任为主导与学生为主体的和谐统一,从而催进学生道德建设的稳健提升即“树人”。这是“立德树人”的内在要求。
3、以德育德是少年人生稳健发展的必要保障
初中班主任是学生德育教育的中坚力量,也是少年摸索前行的导航员。面对初中学生“三观”(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朦胧与懵懂,面对少年处于现实生活的复杂旋流,其思想问题不时凸显、行为多有怪异,相对而言,只有“朝夕相处”的班主任更能够凭借其时间上的优势与其自身的“德高”与“身正”更好地成为少年的良“师”与典“范”,成为少年的指路明灯,为少年的健康成长护驾导航。
二、初中班主任以德育德的现实问题
要想不忘初心地立德树人,初中班主任还面临着一些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1、传统观念依然制约德育教育的革新
尽管德育教育的改革已从中央到地方星火燎原、如火如荼,但中考这一指挥棒仍然在不断舞动,初中學生的评价体系与高中录取的模式仍然未能彻底改变,学校每学年在校内外高调宣传自身教学战果借以博取品牌效应的情形并未彻底消失(教学战果即名校高中录取的名单,照片中的学生胸前配有大红花或是红色丝绸绶带),同时教师的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绩效评估体系以及评优晋职体系等也尚待完善。在此种氛围下,作为必须为无法逃脱中考的学生服务的班主任来说,试图把德育工作时刻摆在教学工作的地位之上、处处强调德育对少年成长的作用、事事强调要落实到实处,这也不过是一种理想而已。
2、家长的教育态度束缚着班主任德育教育
在计划生育二胎政策尚未放开情况下出生的初中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因此,其父母双亲与爷爷奶奶等都比较宠爱该独生小孩,这也在情理之中。但随之而来的是,作为长辈的过度宠爱甚至是溺爱,或是家长们的繁忙而无时间与孩子沟通、关心孩子不足,加之现实中高中学校的确给家长们留下的仍然是“中考拼成绩”的印象,这就使得家长们对班主任的德育意见常常是不甚关心、“麻木不仁”或者是配合不够密切,更有甚者是置之不理。
3、班主任德育教育方式方法的作茧自缚
其一,自我学习不足、心理知识欠缺。相对于学校千百个学生而言,各校配备的1-2位专职心理教师显然是不能满足叛逆期少年心理教育的需要的。此时,如果班主任心理知识缺乏,且又不善于“充电”的话,则势必会在教育“困难生”时捉襟见肘。
其二,德育教育的形式单一无趣。少数班主任或怠于思考德育的新思路、新方法,或不将德育活动与学生的心理和生活实际结合,常常是德育思想与实践活动“两张皮”,从而导致学生对于单一口号式的思想灌输索然寡味。
其三,德育教育的方法有欠妥当。教师大多普遍采用“赏识教育”的模式,使得初中少年长期生活在鲜花丛中,几无批评与惩戒,经不起挫折的风吹雨打。
4、初中学生成长中的问题客观阻碍德育教育
初中学生正是生理和心理、智力均在不断成长与不断发展的阶段,其个性心理特征中的自我意识与独立性逐渐增强,思维的批判性与心理行为的叛逆性也在增强;但因涉世尚浅而想问题办事情的思维方式或行为习惯不可避免地存在不完善的地方,好奇心强、模仿能力也强,是非观念不清、纪律和法律意识淡薄,学习观念不够正确、动手实践能力差。正是在这个内心满怀矛盾、思想充满困惑以及不能分辨和抵御社会环境中充斥着的形形色色诱惑的少年时代,也就正是孩子们需要正确引导和开发其创新思维与智力潜能、促进其优良道德行为和思想品格养成的重要和关键时期。但是,此阶段的德育教育效果往往事与愿违。
三、初中班主任以德育德的践行措施
初中班主任要务实地以德育德,则需要注重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1、提升师德与培养生德结合
班主任修身立德是培养学生良好道德情操的前提和基础;同时,班主任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引领者”和未来发展的“人生导师”。由此,初中班主任要以己之德正学生之行的话,就必须“正人先正己”,首先提升自身的综合道德素养,力争成为新时代背景下的“四有”教师。这也正如法国思想家罗曼·罗兰所言“要撒播阳光到别人心中,总得自己心中有阳光”。
为此,初中班主任应努力提升自己的三个素养:其一,应把政治素养放在首位。“政治是统帅,是灵魂。”初中班主任要深刻领会《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精髓,一切育人工作都要“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牢牢把握“立德树人”的正确育人导向,以自己坚定不移地忠诚于党和国家的信念、高尚的“三观”和崇高的道德行为去感染与潜移默化学生。其二,应提升自己的传统文化素养。这样,有助于班主任借助传统文化中的精华思想、经典故事去感召学生,让其在熏陶中健康成长。其三,应提升自己的心理素养。这样,才能快速而准确地把握不同学生的个性特点,及时解决其心理障碍,帮助其学会包容、静思、明辨等。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保障育人的“春风”和煦,育人的“秋风”怡人;也才能让“育德”工作游刃有余。 2、赏识教育与惩戒教育结合
针对现行单一的主流方式“赏识教育”所带来的副作用问题,初中班主任应主动地把赏识教育与惩戒教育有机结合起来辩证地开展班级“育德”活动。
然而,现阶段国家层面成文的中学生管理制度,从根本上来说是不完善的,其大都只有“假设条件”、“行为规范”而无涉及违反该规范的道德或纪律责任,故其不是完整的制度规范。尽管教育部的《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规定“中小学班主任在日常经营教学管理中,有采取适当方式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的权利”,尽管国家有关部门现在已经看到片面强调“赏识教育”的弊端并强调适当“惩戒”的必要性,并也已着手研究与违纪相关的“惩戒”办法,但该“适当批评”的界限并不明确,国家层面关于实施惩戒教育的如此“措施”还不足以填补现阶段德育管理中的空白,“远水”仍然“解不了”班主任德育教育之“近渴”。
面对初中生“大错不犯”“小错不断”的情形,班主任既不能罚站、罚跑、罚晒、罚款,也不能罚写、罚抄、罚背、罚练,更不能“打”“骂”学生。更何况,教育部《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划定了九种“师德高压线”。在此情势下的班主任,是无能为力,“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抑或是两只眼都闭着?班主任进行适当的惩戒教育还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班主任在“育德”过程中,需要研究和总结一些有针对性的可行的惩戒方法,尽可能获取家长的理解和支持,为培养孩子们的未来社会适应性而给予其一定的必要和必须的惩戒。
3、一般教育与个别教育结合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强调指出要“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这是基于哲学思维的智慧结晶。
为此,初中班主任的育人教育绝不能“千篇一律”,而是要因材施教、因生施教、因行(即不同的不良行为习惯或心理障碍)施教、因情(即不同的不良行为习惯在德育个别教育开始前所呈现出的程度如严重、比较严重、轻微,或该不良行为习惯在德育个别教育过程中所呈现出的程度如有所好转、明显好转、良好)施教、因因(即不良行为习惯形成的原因)施教。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地打开所谓的“问题学生”久闭的内心绳结,也才能一扫其久封的心理尘埃。
例如,关于初中生“抵触”逆反的心理原因,有可能是记恨于老师的批评或“不公”,可能是因为讨厌作业,也可能是其受家长婚姻变故或违法入狱、生意受挫等的影响等。为此,班主任可按照上述的“五因”原则,逐层剥竹笋,逐步找到该心结的成因,这是解决德育类似问题的前提和基础。
4、以德育人与依法育人结合
学生道德修养的提升需要法的保障,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需要道德的推动。要想确保德育教育的有效性,就必须把“以德育人”、“以德治班”与“依法育人”、“依法治班”有机结合起来,结合与配合初中《思想政治》课程中的“法律常识”内容,联系《中小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以及《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治安管理法》等法律法规,研究切合初中生实际的行为“规范”,努力让学生知晓其学习与生活中的权利与义务,让其明确在班级管理中可享受的权利与应当承担的责任,逐渐培养其诸如“社会契约”精神、“诚信意识”,为其未来的成长与终身发展服务。
5、学校教育与实践活动结合
学校教育是以德育人的主要实施者,担负着塑造学生高尚品格的基本职责。
然而,实践是提升初中学生道德修养的最好老师,也是其乐于接受德育教育、有效开展自我教育的最好手段。为此,初中班主任应把德育教育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诸如就餐纪律、就寝纪律、劳动态度等)、学习实际(诸如学习目的、对待错题或成绩的态度等)有机结合起来,把德育教育和实践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实践活动包括但不限于诸如垃圾分类活动、植树活动、轮流值日活动、参观科技展活动、组织浅水钓鱼活动、组织跨校主题联谊、各类志愿者活动等)。班主任应通过整体规划育人思路、分期实施实践主题,努力让学生在实践的“战争”中体验竞争、合作等;然后,班主任再引导学生依次做好“七自工作”:即自我思考--自写感想--自主交流--自我评价--自我打算--自我监督--自我落实。由此,班主任的育人工作一定会事半功倍。
结束语 初中学生的阶段性生理和心理特点需要班主任以其良好的师德予以心灵的滋润;初中生未来成长和终身发展的要求需要班主任以其高尚的道德行为为其指点现实的迷津。为此,初中班主任不忘初心地“解惑”与“传道”的育人使命和育德责任仍然神圣而重大。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政治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2010年6月21日审议通过。
[2]胡锦涛:《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2012年11月8日。
[3]谢育波:“新时期加强初中学生德育教育的做法”,《教育科学探讨》2018(01)。
[4]肖箐:“学校德育工作与班主任立德育人思路”,《教育教学论坛》2019(08)。
(作者單位:广州市育才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