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30余年时间里,美国现代文学取得了蓬勃发展,涌现出众多的流派及生态文学作品。美国现代文学凭借其多元化的艺术形式、不拘一格的文学范式、开放的叙事主题及对时代背景、环境问题的关注与反思,被称为美国文学史上的“第二次繁荣”与“思想解放潮流”,在美国文学史上的地位不言而喻。虽然英美文学拥有共同的文化渊源、语言习惯,但与同时期的英国文学相比,美国现代文学在文学艺术上的表现形式截然不同。美国现代文学尝试将自然、环境问题、可持续发展理念融入文学研究领域,积极地响应未来工业化的变革趋势,希望处理好工业化进程与自然生态的关系。面临西方社会与日俱增的环境压力,一些时代的先行者在作品中赋予了更多的生态思考,通过情节、环境、语言、艺术手法的处理与运用,揭露了人类精神世界的颓靡、资本主义世界下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矛盾,形成了这一时期独特的生态观。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理论界开创了“生态批评”的先河,在威廉·鲁克特的“生态批评实验”下,美国生态批评家纷纷从生态批评视域出发,开始重新审视美国现代文学,为美国现代文学作品研究呈现了不同的研究视野,也为作品中的生态观解读开拓了新的研究思路。
一、美国现代文学作品中的生态观发展溯源
美国文学拥有深厚的生态理论渊源,无论是殖民地时期的自然描述、18世纪早期美国文学的自然叙事,还是18世纪末19世纪初美国生态文学的生活化写作热潮,抑或是19世纪上半叶的生态化写作,均隐含着耐人寻味的自然生态哲学思想。
从殖民地时期的自然文学作品来看,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普遍以间接的方式进行自然描述,存在表现形式单一问题,不少自然文学作家开始在作品中透露出对自然、对生态的关怀思想。18世纪早期美国文学的生态叙事普遍以环境文学为主,他们关注自然环境变化、生态环境的发展及生态变化趋势,并在文学作品中表达自己对生态问题的思考。而在生活化写作热潮方面,美国工业革命早期的生态危机前兆,受到了越来越多西方学者的关注,西方学者开始以批判环境污染、生态破坏为出发点,在作品中体现个人的生态反思。而在美国现代文学时期,生态观思想则日益趋于成熟,生态观的表达形式也呈现多元化的特点。
從理论视角上看,西方环境哲学理论对美国现代文学作品的影响可谓根深蒂固,欧内斯特·海明威、威廉·福克纳等代表性作家的作品都直接或间接地体现了西方的环境哲学思想。其中,对美国现代文学作品中的生态观影响最大的是20世纪20年代初兴起的社会生态学理论。该理论最早由罗伯特·帕克提出,主要研究生态环境和社会行为及动物、人类的社会组织间的关系,从人与自然的角度出发,探讨自然界与社会的相互作用,注重社会生态、人类生态、资源开发的统一。和传统生态学思想有所区别的是,社会生态学理论看重生态系统的社会性,强调人文关怀,主张在社会伦理道德准则下激发人的本能行为。社会生态学理论一经提出,便对文学界产生了较大反响。美国现代文学的实践者在研究自然观伦理意义、自然价值观、道德行为、生态系统价值的基础上,不断关注可能遭遇的生态困境,通过创作自然主题的文学作品回应对生态问题的理解,推动了美国自然主题现代文学作品的繁荣。
二、美国现代文学作品中的生态观内涵
美国自然主题的现代文学作品侧重于通过大量的生态描写,表达文学与生态、人与自然的联系,强调人的生态责任担当,倡导从人的生命本质、生态环境等多重视野思考人与自然、文明与自然的联系。
(一)生态系统的矛盾挖掘
和殖民地时期、环境文学写作时期的美国现代文学相比,美国现代文学作品尤为重视生态系统间各要素的协调,擅于反思当前人与自然、生态之间的矛盾,试图从生态的角度、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视角,探讨生态系统矛盾解决的合理对策。同时,美国现代文学作品往往将作品的主题、构思等与当下亟待解决的生态危机紧密结合起来,具有深刻的生态内涵。从作品内容上看,美国现代文学作品摒弃传统的“人类中心主义”“自然中心主义”观念,极力将生态系统观引入文学创作中,以此构建人与文明、人与生态的发展框架。自然主题现代文学作品中表露出的生态智慧是在生态系统破坏、科技文明与生态文明矛盾尖锐的背景下提出并形成的,饱含着美国现代文学作家对生态问题根源的批判与工业化背景下扭曲生态观的反思。
(二)呼吁生态责任担当
美国现代文学时期的生态观强调生态责任担当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过程中的重要性。生态文学家用多样化的艺术手法,毫不避讳地表达着对生态破坏、自然污染问题的愤恨,揭示了底蕴深厚的生态责任担当。20世纪60年代,林恩·怀特曾从宗教学的角度,提出了对化解生态危机问题的理解,他认为生态危机问题的解决应围绕科学技术、生态观念、宗教思想三个方面展开,强调宗教、科技文明对生态问题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林恩·怀特的生态观一直影响着后来美国生态文学、自然文学的发展。事实上,早在美国现代文学时期,《押沙龙,押沙龙》《老人与海》等脍炙人口的作品就已透过生态自然观、荒野道德,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生态观的理解,强调在生态体系中,人并不是孤立的存在,而是与科技、环境及各生态要素共同构成了生态系统,主张人应自觉肩负起生态责任担当,和生态环境建立契约关系,学会平等地对待人与自然、文明与生态的联系。
(三)审视工业社会的生态困境
20世纪早期美国文学中的自然描写、生态描写构成了美国现代文学作品中生态观的基础,受前期自然文学作品的影响,美国现代文学中的生态观侧面反映出了生态整体主义观点。该观点不反对人的物质欲望、科技文明发展,但批判传统无休止的生态破坏,主张对自然的干扰应当在生态系统允许承受的范围内,要求以人类的长期发展、整体利益为导向,保持生态系统的稳定、和谐运行。在工业社会背景下,工业化进程的推进也带来了日益严峻的生态危机。面临被破坏和遭遇重重危机的生态环境,美国现代文学作品从主题、叙事、写作手法、背景描述等多个层面探讨了工业社会的生态问题,揭露了工业化进程中的社会罪恶,表达出对生态环境的关怀与反思。
三、结语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不少现代文学作家均在表现战争主题的过程中贯穿着人道主义、人性论及对生态文明、精神文明的呼唤。美国现代文学是美国文学史上的黄金时期,美国生态文学作家围绕自然、生态文明主题,用丰富多样的形式,回应了自身对于生态发展、文明建设、生态危机、精神文明建设困境的看法,也形成了以人与自然、人与社会、荒野与现代生态文明和谐发展为核心的生态观,不仅有助于现代的生态文明、精神文明、城市文明发展进步,为当今全球生态环境问题的应对提供全新的视角,而且为全球的生态发展、生态观构建提供理了论支撑。未来,在生态文明建设实践中,人们同样应借鉴美国生态文学作品中的先进生态观思想,立足于人、社会、自然和谐发展的角度去处理生态、文明发展的关系,力争促进生态系统的和谐统一。
(南京晓庄学院)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8年度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生态批评视域中的美国现代文学”(项目编号:2018SJA0414)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杨秀丽(1982-),女,江苏盐城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英美文学。
一、美国现代文学作品中的生态观发展溯源
美国文学拥有深厚的生态理论渊源,无论是殖民地时期的自然描述、18世纪早期美国文学的自然叙事,还是18世纪末19世纪初美国生态文学的生活化写作热潮,抑或是19世纪上半叶的生态化写作,均隐含着耐人寻味的自然生态哲学思想。
从殖民地时期的自然文学作品来看,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普遍以间接的方式进行自然描述,存在表现形式单一问题,不少自然文学作家开始在作品中透露出对自然、对生态的关怀思想。18世纪早期美国文学的生态叙事普遍以环境文学为主,他们关注自然环境变化、生态环境的发展及生态变化趋势,并在文学作品中表达自己对生态问题的思考。而在生活化写作热潮方面,美国工业革命早期的生态危机前兆,受到了越来越多西方学者的关注,西方学者开始以批判环境污染、生态破坏为出发点,在作品中体现个人的生态反思。而在美国现代文学时期,生态观思想则日益趋于成熟,生态观的表达形式也呈现多元化的特点。
從理论视角上看,西方环境哲学理论对美国现代文学作品的影响可谓根深蒂固,欧内斯特·海明威、威廉·福克纳等代表性作家的作品都直接或间接地体现了西方的环境哲学思想。其中,对美国现代文学作品中的生态观影响最大的是20世纪20年代初兴起的社会生态学理论。该理论最早由罗伯特·帕克提出,主要研究生态环境和社会行为及动物、人类的社会组织间的关系,从人与自然的角度出发,探讨自然界与社会的相互作用,注重社会生态、人类生态、资源开发的统一。和传统生态学思想有所区别的是,社会生态学理论看重生态系统的社会性,强调人文关怀,主张在社会伦理道德准则下激发人的本能行为。社会生态学理论一经提出,便对文学界产生了较大反响。美国现代文学的实践者在研究自然观伦理意义、自然价值观、道德行为、生态系统价值的基础上,不断关注可能遭遇的生态困境,通过创作自然主题的文学作品回应对生态问题的理解,推动了美国自然主题现代文学作品的繁荣。
二、美国现代文学作品中的生态观内涵
美国自然主题的现代文学作品侧重于通过大量的生态描写,表达文学与生态、人与自然的联系,强调人的生态责任担当,倡导从人的生命本质、生态环境等多重视野思考人与自然、文明与自然的联系。
(一)生态系统的矛盾挖掘
和殖民地时期、环境文学写作时期的美国现代文学相比,美国现代文学作品尤为重视生态系统间各要素的协调,擅于反思当前人与自然、生态之间的矛盾,试图从生态的角度、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视角,探讨生态系统矛盾解决的合理对策。同时,美国现代文学作品往往将作品的主题、构思等与当下亟待解决的生态危机紧密结合起来,具有深刻的生态内涵。从作品内容上看,美国现代文学作品摒弃传统的“人类中心主义”“自然中心主义”观念,极力将生态系统观引入文学创作中,以此构建人与文明、人与生态的发展框架。自然主题现代文学作品中表露出的生态智慧是在生态系统破坏、科技文明与生态文明矛盾尖锐的背景下提出并形成的,饱含着美国现代文学作家对生态问题根源的批判与工业化背景下扭曲生态观的反思。
(二)呼吁生态责任担当
美国现代文学时期的生态观强调生态责任担当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过程中的重要性。生态文学家用多样化的艺术手法,毫不避讳地表达着对生态破坏、自然污染问题的愤恨,揭示了底蕴深厚的生态责任担当。20世纪60年代,林恩·怀特曾从宗教学的角度,提出了对化解生态危机问题的理解,他认为生态危机问题的解决应围绕科学技术、生态观念、宗教思想三个方面展开,强调宗教、科技文明对生态问题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林恩·怀特的生态观一直影响着后来美国生态文学、自然文学的发展。事实上,早在美国现代文学时期,《押沙龙,押沙龙》《老人与海》等脍炙人口的作品就已透过生态自然观、荒野道德,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生态观的理解,强调在生态体系中,人并不是孤立的存在,而是与科技、环境及各生态要素共同构成了生态系统,主张人应自觉肩负起生态责任担当,和生态环境建立契约关系,学会平等地对待人与自然、文明与生态的联系。
(三)审视工业社会的生态困境
20世纪早期美国文学中的自然描写、生态描写构成了美国现代文学作品中生态观的基础,受前期自然文学作品的影响,美国现代文学中的生态观侧面反映出了生态整体主义观点。该观点不反对人的物质欲望、科技文明发展,但批判传统无休止的生态破坏,主张对自然的干扰应当在生态系统允许承受的范围内,要求以人类的长期发展、整体利益为导向,保持生态系统的稳定、和谐运行。在工业社会背景下,工业化进程的推进也带来了日益严峻的生态危机。面临被破坏和遭遇重重危机的生态环境,美国现代文学作品从主题、叙事、写作手法、背景描述等多个层面探讨了工业社会的生态问题,揭露了工业化进程中的社会罪恶,表达出对生态环境的关怀与反思。
三、结语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不少现代文学作家均在表现战争主题的过程中贯穿着人道主义、人性论及对生态文明、精神文明的呼唤。美国现代文学是美国文学史上的黄金时期,美国生态文学作家围绕自然、生态文明主题,用丰富多样的形式,回应了自身对于生态发展、文明建设、生态危机、精神文明建设困境的看法,也形成了以人与自然、人与社会、荒野与现代生态文明和谐发展为核心的生态观,不仅有助于现代的生态文明、精神文明、城市文明发展进步,为当今全球生态环境问题的应对提供全新的视角,而且为全球的生态发展、生态观构建提供理了论支撑。未来,在生态文明建设实践中,人们同样应借鉴美国生态文学作品中的先进生态观思想,立足于人、社会、自然和谐发展的角度去处理生态、文明发展的关系,力争促进生态系统的和谐统一。
(南京晓庄学院)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8年度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生态批评视域中的美国现代文学”(项目编号:2018SJA0414)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杨秀丽(1982-),女,江苏盐城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英美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