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现代文学作品中的生态观之发展溯源和内涵

来源 :牡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ao_ji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30余年时间里,美国现代文学取得了蓬勃发展,涌现出众多的流派及生态文学作品。美国现代文学凭借其多元化的艺术形式、不拘一格的文学范式、开放的叙事主题及对时代背景、环境问题的关注与反思,被称为美国文学史上的“第二次繁荣”与“思想解放潮流”,在美国文学史上的地位不言而喻。虽然英美文学拥有共同的文化渊源、语言习惯,但与同时期的英国文学相比,美国现代文学在文学艺术上的表现形式截然不同。美国现代文学尝试将自然、环境问题、可持续发展理念融入文学研究领域,积极地响应未来工业化的变革趋势,希望处理好工业化进程与自然生态的关系。面临西方社会与日俱增的环境压力,一些时代的先行者在作品中赋予了更多的生态思考,通过情节、环境、语言、艺术手法的处理与运用,揭露了人类精神世界的颓靡、资本主义世界下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矛盾,形成了这一时期独特的生态观。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理论界开创了“生态批评”的先河,在威廉·鲁克特的“生态批评实验”下,美国生态批评家纷纷从生态批评视域出发,开始重新审视美国现代文学,为美国现代文学作品研究呈现了不同的研究视野,也为作品中的生态观解读开拓了新的研究思路。
  一、美国现代文学作品中的生态观发展溯源
  美国文学拥有深厚的生态理论渊源,无论是殖民地时期的自然描述、18世纪早期美国文学的自然叙事,还是18世纪末19世纪初美国生态文学的生活化写作热潮,抑或是19世纪上半叶的生态化写作,均隐含着耐人寻味的自然生态哲学思想。
  从殖民地时期的自然文学作品来看,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普遍以间接的方式进行自然描述,存在表现形式单一问题,不少自然文学作家开始在作品中透露出对自然、对生态的关怀思想。18世纪早期美国文学的生态叙事普遍以环境文学为主,他们关注自然环境变化、生态环境的发展及生态变化趋势,并在文学作品中表达自己对生态问题的思考。而在生活化写作热潮方面,美国工业革命早期的生态危机前兆,受到了越来越多西方学者的关注,西方学者开始以批判环境污染、生态破坏为出发点,在作品中体现个人的生态反思。而在美国现代文学时期,生态观思想则日益趋于成熟,生态观的表达形式也呈现多元化的特点。
  從理论视角上看,西方环境哲学理论对美国现代文学作品的影响可谓根深蒂固,欧内斯特·海明威、威廉·福克纳等代表性作家的作品都直接或间接地体现了西方的环境哲学思想。其中,对美国现代文学作品中的生态观影响最大的是20世纪20年代初兴起的社会生态学理论。该理论最早由罗伯特·帕克提出,主要研究生态环境和社会行为及动物、人类的社会组织间的关系,从人与自然的角度出发,探讨自然界与社会的相互作用,注重社会生态、人类生态、资源开发的统一。和传统生态学思想有所区别的是,社会生态学理论看重生态系统的社会性,强调人文关怀,主张在社会伦理道德准则下激发人的本能行为。社会生态学理论一经提出,便对文学界产生了较大反响。美国现代文学的实践者在研究自然观伦理意义、自然价值观、道德行为、生态系统价值的基础上,不断关注可能遭遇的生态困境,通过创作自然主题的文学作品回应对生态问题的理解,推动了美国自然主题现代文学作品的繁荣。
  二、美国现代文学作品中的生态观内涵
  美国自然主题的现代文学作品侧重于通过大量的生态描写,表达文学与生态、人与自然的联系,强调人的生态责任担当,倡导从人的生命本质、生态环境等多重视野思考人与自然、文明与自然的联系。
  (一)生态系统的矛盾挖掘
  和殖民地时期、环境文学写作时期的美国现代文学相比,美国现代文学作品尤为重视生态系统间各要素的协调,擅于反思当前人与自然、生态之间的矛盾,试图从生态的角度、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视角,探讨生态系统矛盾解决的合理对策。同时,美国现代文学作品往往将作品的主题、构思等与当下亟待解决的生态危机紧密结合起来,具有深刻的生态内涵。从作品内容上看,美国现代文学作品摒弃传统的“人类中心主义”“自然中心主义”观念,极力将生态系统观引入文学创作中,以此构建人与文明、人与生态的发展框架。自然主题现代文学作品中表露出的生态智慧是在生态系统破坏、科技文明与生态文明矛盾尖锐的背景下提出并形成的,饱含着美国现代文学作家对生态问题根源的批判与工业化背景下扭曲生态观的反思。
  (二)呼吁生态责任担当
  美国现代文学时期的生态观强调生态责任担当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过程中的重要性。生态文学家用多样化的艺术手法,毫不避讳地表达着对生态破坏、自然污染问题的愤恨,揭示了底蕴深厚的生态责任担当。20世纪60年代,林恩·怀特曾从宗教学的角度,提出了对化解生态危机问题的理解,他认为生态危机问题的解决应围绕科学技术、生态观念、宗教思想三个方面展开,强调宗教、科技文明对生态问题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林恩·怀特的生态观一直影响着后来美国生态文学、自然文学的发展。事实上,早在美国现代文学时期,《押沙龙,押沙龙》《老人与海》等脍炙人口的作品就已透过生态自然观、荒野道德,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生态观的理解,强调在生态体系中,人并不是孤立的存在,而是与科技、环境及各生态要素共同构成了生态系统,主张人应自觉肩负起生态责任担当,和生态环境建立契约关系,学会平等地对待人与自然、文明与生态的联系。
  (三)审视工业社会的生态困境
  20世纪早期美国文学中的自然描写、生态描写构成了美国现代文学作品中生态观的基础,受前期自然文学作品的影响,美国现代文学中的生态观侧面反映出了生态整体主义观点。该观点不反对人的物质欲望、科技文明发展,但批判传统无休止的生态破坏,主张对自然的干扰应当在生态系统允许承受的范围内,要求以人类的长期发展、整体利益为导向,保持生态系统的稳定、和谐运行。在工业社会背景下,工业化进程的推进也带来了日益严峻的生态危机。面临被破坏和遭遇重重危机的生态环境,美国现代文学作品从主题、叙事、写作手法、背景描述等多个层面探讨了工业社会的生态问题,揭露了工业化进程中的社会罪恶,表达出对生态环境的关怀与反思。
  三、结语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不少现代文学作家均在表现战争主题的过程中贯穿着人道主义、人性论及对生态文明、精神文明的呼唤。美国现代文学是美国文学史上的黄金时期,美国生态文学作家围绕自然、生态文明主题,用丰富多样的形式,回应了自身对于生态发展、文明建设、生态危机、精神文明建设困境的看法,也形成了以人与自然、人与社会、荒野与现代生态文明和谐发展为核心的生态观,不仅有助于现代的生态文明、精神文明、城市文明发展进步,为当今全球生态环境问题的应对提供全新的视角,而且为全球的生态发展、生态观构建提供理了论支撑。未来,在生态文明建设实践中,人们同样应借鉴美国生态文学作品中的先进生态观思想,立足于人、社会、自然和谐发展的角度去处理生态、文明发展的关系,力争促进生态系统的和谐统一。
  (南京晓庄学院)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8年度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生态批评视域中的美国现代文学”(项目编号:2018SJA0414)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杨秀丽(1982-),女,江苏盐城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英美文学。
其他文献
在中国历史上,有史可考的帝王有580多位,而被尊崇为“史皇”的,唯有造字鼻祖仓颉一人。仓颉因创造文字而功昭日月,比肩炎黄,德泽天地,流芳万世。仓颉文化在何处发源?历史上一直没有定论,国内现有仓颉造字文化遗迹十余处。本文从人文、自然、堪舆等方面,探讨鲁山仓颉陵作为仓颉文化发源地的可能性,为仓颉文化的发源地考证提供一个新的参考地标。  鲁山县古称鲁阳,位于河南省中西部、伏牛山东麓,地处北亚热带向暖温带
期刊
主编罗晖以对诗歌的热爱和奉献精神,十八年如一日地辛劳与付出,使大型系列的《中国诗歌选》(每个年度的诗歌选本)得以编辑出版,并成为年度优秀诗歌精选的标本,这是他及每一位编委送给诗界的厚礼,让中国新诗的宏大长卷又一次展现在世人眼前。  一、主编者十八年如一日深耕诗坛  培根在《论读书》里说:“读诗使人聪慧。”诗歌在时间的链条上一直不断地延续,仿佛奔流不息的长河、周而复始的旭日,将诗歌的生命延续至今,并
期刊
在以往的文学批评中,文学评论家大都认为海明威作品以男性的斗牛、拳击等阳刚元素为主题,批评海明威不会描绘女性,其作品中的女性没有独立的思想。但实际上,海明威作品中女性的良好品质被表面的“负面形象”所掩盖,对女性形象进行深入探究,方可了解海明威对女性的真实看法,更全面地理解海明威文学作品表达的思想。  一、《丧钟为谁而鸣》简介  《丧钟为谁而鸣》是普利策奖、诺贝尔文学奖双料得主厄尼斯特·海明威的代表作
期刊
在世界文学史上,美国著名女作家玛格丽特·米切尔创作的长篇小说《飘》享誉中外。她曾经担任过《亚特兰大新闻报》的记者,具有深厚的写作功底,她所创作的文学作品具有鲜明的创作特点。小说《飘》以美国南北战争为背景,刻画了一个个鲜活灵动的人物形象,并且倡导自由、平等、博爱,成为一部经典的女性文学作品。主人公斯佳丽·奥哈拉是个热情、善良、传奇而又经典的女性角色,也获得了众多读者的喜爱。斯佳丽因其独特的人物魅力,
期刊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历史文明的进步,在多元文化的美国社会中,美国黑人的种族身份逐渐成为人们思考的问题。托尼·莫里森是黑人文化中的代表人物,同时是解决黑人种族身份问题的重要人物。她凭借自己曾经接受的白人文化教育,拿起手中的笔杆,结合在年幼时就因父母而受到的黑人文化熏陶,试图利用文字,运用魔幻现实主义的形式将黑人的日常生活表达出来。本文结合托尼·莫里森的小說来探讨美国黑人文化的处境,从黑人身份的困惑到黑人
期刊
艾丽丝·沃克是美国最著名的黑人女作家之一。在《紫色》中,沃克以独特而富有表现力的方式描述了女主人公西丽从奴隶到觉醒的精神历程,许多因素都对西丽的觉醒起了重要作用。本文将通过分析小说《紫色》中女主人公性格的变化,透视非裔美国黑人女性的悲剧和成长。  一、概述  20世纪70年代末,美国黑人女性主义文学开始出现,沃克的小说《紫色》以其新颖的构思,在文坛上独树一帜并引起文学界的广泛关注。该小说以独特而富
期刊
在《大荒经》中,一共出现过七座日出之山,分别是大言山、合虚山、明星山、鞠陵于天、孽摇頵羝(汤谷)、猗天苏门、壑明俊疾。另外,其中还出现七座日落之山,分别是大荒山、常阳山、鏊鏖钜、吴姖天门(日月山)、龙山、丰沮玉门、方山。依照郑文光的著作《中国天文学源流》,笔者把七座日出之山摆在东面,方向自东北至东南;七座日落之山摆在西面,方向自西北至西南,如图1所示。  古人“以山计时”,赋予山一种独特的靈性,后
期刊
简·里斯是英国当代女作家,凭借自己对《简·爱》一书的深刻研究,对幽禁在顶楼上的疯女人安托瓦内特——罗切斯特的前妻的出生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的充分了解,再加上自己对这一人物的理解和同情,写出了这一部精彩的小说《藻海无边》,使得在《简·爱》中没有被正面描写的这个人物栩栩如生地出现在读者面前。本文从后殖民主义的视角分析了《藻海无边》中欧洲中心主义的颠覆,不仅颠覆了以欧洲为中心的权威,而且纠正了欧洲人赋予前
期刊
《鼻》是日本新思潮派代表作家芥川龙之介创作的短篇小说,而《阿Q正传》是中国新文学代表、文学巨匠鲁迅创作的中篇小说,二者具有鲜明的怪诞现实主义创作风格。本文主要通过对《鼻》和《阿Q正传》的多方面对比分析,指出怪诞现实主义创作手法在这两部作品中的具体体现,分析其异同之处,进而指出潜在的历史背景和深远的影响。  一、怪诞现实主义创作手法在小说《鼻》和《阿Q正傳》中的体现  小说《鼻》和《阿Q正传》中处处
期刊
日本明治时期著名教育家、启蒙思想家福泽谕吉三次游历欧美后写下了以社会启蒙为主题的论文集《劝学篇》。其中,福泽谕吉受西方“天赋人权”思想影响提出了“自由·平等·独立”的思想理念,对日本社会自古以来的封建思想产生了强烈冲击,可以说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民众思想转变以及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实现了一次由封建儒学到近代西学的思想跳跃。研究其“自由·独立·平等”思想,对于了解该思想的内涵和社会意义以及了解当时的日本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