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影响教学质量的因素很多很多,比如先天素质、家庭影响、社会环境、办学条件等等,最主要有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学生学习能力与学习习惯的培养。这三个方面涉及教学的整个过程,教师应该认真地反思。
关键词: 反思 习惯培养 能力培养 教学评价 以生为本
每位教师都有一个美好的心愿,那就是都想使自己的教学质量得到最大程度的提高。可是事实如何呢?有的教师在自己的教学生涯中,真正是高质量的教学难寻难觅,甚至是教了一辈子书,却忍受了一辈子的痛苦,既享受不到成功的愉悦,又不能得到学生的认可,其实这是很不幸的事情。提高教学质量就这么难吗?我们对自己的教学进行一些认真的反思,也许会有助于我们的教学。下面就这一问题笔者结合教育实践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反思习惯培养,促进主动学习
学生学习主动性是在所有提高教学质量的因素中占据最重要位置的一个因素,如果离开了这一点,其他的一切努力都是徒劳的。在反思的时候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点去思考、去观察:
1.每当下课以后,学生是否围在你身边问这问那,使你离不开教室,并且学生都是在争先恐后地企盼着你的解答?
2.你与学生在一起相处的时候,学生有没有用一些难题来考考你?在这种情况下,你是怎样做的?
3.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疑难问题是经过了深思熟虑后才去请教老师,还是遇到问题不经思考就匆忙地向老师发问?
4.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否仅仅局限于教材上的问题,有没有拓展自己的学习领域?
5.良好的学习习惯能达到从“教”到“不教”的效果。这些习惯主要体现在:(1)能在家里自觉控制自己,从完成作业到自己预习、复习;(2)在自习课上,完成老师的作业后,能自觉安排自己的学习活动。
以上这些问题都是可以经过教师本身的观察与思考得到答案的。如果你在对这些问题的回答中超过半数的问题都是否定的答案,那么就说明你的学生学习主动性不强,就需要从学生兴趣的培养、学习动机的激发、学习积极性的调动等几个方面查找自己的原因了。
二、反思能力培养,促进自学能力
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培养,是教学质量得以提高的基础,也是学习主动性的升华,如果你没有注意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那么无论怎样努力,也是难以实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标。对这方面应该怎样去反思呢?
1.在课堂讨论的教学环节中,针对某一个问题,你采取的是怎样的指导思路?是不是两名以上的学生回答不出来的时候,你就急于把答案说出来了?
2.有没有具体措施来引导学生对某一问题的深入思考?对学生的回答不满意的时候你是怎样做的?是继续把问题进一步分解,还是转换了话题?
3.学生在对问题进行思考的过程中,教师是积极地旁观还是时常打断学生的回答?
4.在教学过程中,你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了吗?
例如:提出问题:1.如何在数轴上比较两个有理数的大小?
2.在数轴上标出-2和-5,这两个数哪个较大,如何比较?
3.在数轴上表示-2和-5的两点中谁的绝对值更大,它在另一个数的哪边?
4.可以由此得出什么规律?
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比如-5的绝对值比-2的绝对值要大,但-5<-2。
以上每一项内容都是紧紧围绕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而涉及的反思内容。
三、反思教学评价,促进质量提高
承认差异、尊重差异是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观点。教师应视学生的差异为正常,在教学过程中,分层次地指导评价,使教师的教适应各个层次学生的学,促使教与学互动,激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创新。比如分层指导对学困生要做到“四优先”:课堂提问优先、巡视辅导优先、板演练习优先、作业批改优先,以保护学困生的积极性。课堂上指导学生用抓旧知识、抓特征的方法去寻求规律,揭示规律,运用规律。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失败时,不责怪学生,要用信任的眼光和口气鼓励他们再试试,对有潜力的学生,在学生自愿的情况下应给予针对性的指导。
当然,反映一位教师教学水平的外在表现还有许多,这里仅仅对一些比较容易把握的现象作一些简单的说明,透过这些现象,可以折射出一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否深得学生欢迎。一个受学生欢迎的教师一定是一位教学水平高的教师,这是无数事实所证明了的,对教学的反思,可以使我们更加清楚地认识自己。
四、反思以生为本,促进有效学习
1.设计弹性作业,让学生自主选择。
在同一个班级里,学生的认知水平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因此,在设计作业时,要有机设置弹性作业,供学生自主选择,以满足各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作业的形式要有变化,才能满足各个层次学生的需要。
2.设计应用作业,让学生独立思考。
学生视作业为“负担”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教师忽视了数学知识应用的广泛性。教师对作业的选材、内容、形式要充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紧扣时代步伐,加强应用练习,促使独立思考,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有机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3.设计研究作业,让学生求异创新。
数学作业形式的多样化不仅仅体现在解题本身,学生主动地调查、发现、实践、小课题研究等研究性作业,也应逐步成为一种基本模式,让学生在操作实验、自主探索、大胆猜想、合作交流、积极思考中求异与创新。
总之,反思,可以寻找到自己教学中的不足,进而寻求到更加符合提高教学质量要求的方法。当然,批判自己,审视自己,尤其是当别人对自己作出批判的时候,有时也是很痛苦的,这就需要我们以一种海纳百川的宽容心态面对自己的不足,真正从内心去思考一下,我们一天天上班、一节节讲课、一分分拼搏,几乎每天都是在紧张劳累的状态下劳碌,究竟是为了什么?还有什么比只是付出见不到收获更痛苦!
参考文献:
[1]顾泠沅.有效地改进学生的学习.北京:数学通报,2000.
[2]教育部.数学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3]肖川.教育的使命与责任.岳麓书社出版,2007.
关键词: 反思 习惯培养 能力培养 教学评价 以生为本
每位教师都有一个美好的心愿,那就是都想使自己的教学质量得到最大程度的提高。可是事实如何呢?有的教师在自己的教学生涯中,真正是高质量的教学难寻难觅,甚至是教了一辈子书,却忍受了一辈子的痛苦,既享受不到成功的愉悦,又不能得到学生的认可,其实这是很不幸的事情。提高教学质量就这么难吗?我们对自己的教学进行一些认真的反思,也许会有助于我们的教学。下面就这一问题笔者结合教育实践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反思习惯培养,促进主动学习
学生学习主动性是在所有提高教学质量的因素中占据最重要位置的一个因素,如果离开了这一点,其他的一切努力都是徒劳的。在反思的时候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点去思考、去观察:
1.每当下课以后,学生是否围在你身边问这问那,使你离不开教室,并且学生都是在争先恐后地企盼着你的解答?
2.你与学生在一起相处的时候,学生有没有用一些难题来考考你?在这种情况下,你是怎样做的?
3.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疑难问题是经过了深思熟虑后才去请教老师,还是遇到问题不经思考就匆忙地向老师发问?
4.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否仅仅局限于教材上的问题,有没有拓展自己的学习领域?
5.良好的学习习惯能达到从“教”到“不教”的效果。这些习惯主要体现在:(1)能在家里自觉控制自己,从完成作业到自己预习、复习;(2)在自习课上,完成老师的作业后,能自觉安排自己的学习活动。
以上这些问题都是可以经过教师本身的观察与思考得到答案的。如果你在对这些问题的回答中超过半数的问题都是否定的答案,那么就说明你的学生学习主动性不强,就需要从学生兴趣的培养、学习动机的激发、学习积极性的调动等几个方面查找自己的原因了。
二、反思能力培养,促进自学能力
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培养,是教学质量得以提高的基础,也是学习主动性的升华,如果你没有注意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那么无论怎样努力,也是难以实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标。对这方面应该怎样去反思呢?
1.在课堂讨论的教学环节中,针对某一个问题,你采取的是怎样的指导思路?是不是两名以上的学生回答不出来的时候,你就急于把答案说出来了?
2.有没有具体措施来引导学生对某一问题的深入思考?对学生的回答不满意的时候你是怎样做的?是继续把问题进一步分解,还是转换了话题?
3.学生在对问题进行思考的过程中,教师是积极地旁观还是时常打断学生的回答?
4.在教学过程中,你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了吗?
例如:提出问题:1.如何在数轴上比较两个有理数的大小?
2.在数轴上标出-2和-5,这两个数哪个较大,如何比较?
3.在数轴上表示-2和-5的两点中谁的绝对值更大,它在另一个数的哪边?
4.可以由此得出什么规律?
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比如-5的绝对值比-2的绝对值要大,但-5<-2。
以上每一项内容都是紧紧围绕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而涉及的反思内容。
三、反思教学评价,促进质量提高
承认差异、尊重差异是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观点。教师应视学生的差异为正常,在教学过程中,分层次地指导评价,使教师的教适应各个层次学生的学,促使教与学互动,激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创新。比如分层指导对学困生要做到“四优先”:课堂提问优先、巡视辅导优先、板演练习优先、作业批改优先,以保护学困生的积极性。课堂上指导学生用抓旧知识、抓特征的方法去寻求规律,揭示规律,运用规律。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失败时,不责怪学生,要用信任的眼光和口气鼓励他们再试试,对有潜力的学生,在学生自愿的情况下应给予针对性的指导。
当然,反映一位教师教学水平的外在表现还有许多,这里仅仅对一些比较容易把握的现象作一些简单的说明,透过这些现象,可以折射出一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否深得学生欢迎。一个受学生欢迎的教师一定是一位教学水平高的教师,这是无数事实所证明了的,对教学的反思,可以使我们更加清楚地认识自己。
四、反思以生为本,促进有效学习
1.设计弹性作业,让学生自主选择。
在同一个班级里,学生的认知水平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因此,在设计作业时,要有机设置弹性作业,供学生自主选择,以满足各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作业的形式要有变化,才能满足各个层次学生的需要。
2.设计应用作业,让学生独立思考。
学生视作业为“负担”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教师忽视了数学知识应用的广泛性。教师对作业的选材、内容、形式要充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紧扣时代步伐,加强应用练习,促使独立思考,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有机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3.设计研究作业,让学生求异创新。
数学作业形式的多样化不仅仅体现在解题本身,学生主动地调查、发现、实践、小课题研究等研究性作业,也应逐步成为一种基本模式,让学生在操作实验、自主探索、大胆猜想、合作交流、积极思考中求异与创新。
总之,反思,可以寻找到自己教学中的不足,进而寻求到更加符合提高教学质量要求的方法。当然,批判自己,审视自己,尤其是当别人对自己作出批判的时候,有时也是很痛苦的,这就需要我们以一种海纳百川的宽容心态面对自己的不足,真正从内心去思考一下,我们一天天上班、一节节讲课、一分分拼搏,几乎每天都是在紧张劳累的状态下劳碌,究竟是为了什么?还有什么比只是付出见不到收获更痛苦!
参考文献:
[1]顾泠沅.有效地改进学生的学习.北京:数学通报,2000.
[2]教育部.数学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3]肖川.教育的使命与责任.岳麓书社出版,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