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水粉画既是高中美术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同时也是美术高考的必考科目。其重要性自然不言而喻。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广大美术教师一定要重视自身的教学质量,不断钻研专业技能,努力利用水粉画教学去培养和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并基于此,不断引导学生进行创新和实践。这样做,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高考成绩,同时还能为学生将来的发展添加助力。
【关键词】水粉画教学 美术生 能力培养
作为美术中的基础课程,水粉画以素描为基,并在此基础之上,与华美的色彩语言、独到的造型语言进行了有机结合,从而使其能够更加生动形象地去描摹这世间的各种事物。要知道,水粉画是美术高考的必考科目,因此,学生画水粉画的水平将直接影响其高考成绩,进而在一定程度上能对其未来的发展造成十分重大的影响。
纵观现在的高中美术教学,不少学校的水粉画教学过于僵化,这不仅不利于学生理解该科目的真正内涵,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绘画水平的提升。此外,现今校外的一些培训机构基于牟利的心理,刻意扭曲水粉画的真正内涵去迎合考生的应试心理,这不但给学生的学习造成了很大的消极影响,与此同时,也对不少教师的教学理念产生了冲击。基于这种现状,本文将总结几点水粉画教学的注意事项,以期能帮助广大美术教师同行更好地去开展美术课程,从而使广大美术考生的绘画能力可以得到有效提升。
一、重视学生色彩感知能力和观察能力的培养
学生要想学好水粉画,教师就应当经常组织他们对着静物进行描绘,因为一般来讲,静物描绘是人们审美需求的基本体现。而且,从水粉画教学的角度去说,静物描绘是经过多年教学实践之后所沉淀出的一种最为行之有效的训练方法,该方法对培养学生的绘画基础非常有益,与此同时,学生通过静物描绘训练还能使自身的色彩感知能力获得锻炼和提升。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应确保学生绘画环境的穩定,然后再引导学生去仔细观察静物色彩与光影现象之间的“反应”,要让他们体会到物体原有色彩在不同光影中的变化,以此来强化他们的色彩感知能力。
脏、灰、花、焦、粉、松是学生画水粉画时常出现的问题,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些问题的发生呢?追其缘由,主要是因为学生的色彩感比较弱。对此,教师应经常引导学生利用色彩变化的规律去分析和表达客观物体的颜色。另外,在学生进行静物描绘练习之时,教师应多鼓励他们去寻找静物以及静物周围所涉及到的色彩,即不要让学生只把目光集中在静物原有的颜色上,而是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去感受静物与周围环境的联系,如此一来,学生的观察能力势必能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提升,同时其色彩感也能得到加强。因为感觉大多来源于观察,换句话说,学生唯有通过不断地观察,才能获得源源不断的创作灵感。
二、重视画面色调之间的协调性
一般来说,色调就是指格调,在水粉画的教学中,教师必须要让学生意识到色调之于水粉画的重要性。对于一幅优秀的水粉画来说,其色调的构成既不该是作画者有意的塑造,也不该是自然主义中绝对的客观性摹写,它应该来自于艺术表达的需求。从色调的作用来说,它能对混杂的色彩进行有序排列,但是要想令它具有美感,作画者就必须要重视它的协调性。众所周知,每一幅优秀的水粉画都会有一个主色调,比如冷色调或者暖色调,因此,当主色调形成之后,画面中所有的色彩都要依照主色调进行调整,换句话说,要想保证整幅画的美感,作画者应将细节上的颜色变化统一到主色调之内。
三、系统地对学生进行指导,不断强化其绘画技能
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到了高中才开始接触水粉画,所以这使得不少学生无法充分掌握画水粉画的技能,比如有些学生不会用水、有的学生则一直无法调出适宜的颜色等等。从目前高中美术的教学状况来看,许多教师在上课过程中过于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实践操作之于学生的重要作用,在这种教学环境下,学生要想切实提高自身的绘画技能,可以说是比较难实现的。因此,基于这种状况,广大高中美术教师应及早转变教学思路,重视实践操作在美术教学中的作用,然后系统地对学生进行指导,要让他们充分掌握住用水、调色、上色以及调整这几种方法,之后在这基础之上,不断引导他们进行训练,提高他们的绘画技能。
至于理论知识,教师不妨利用现代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进行自学,比如,教师可以将理论知识的讲解制作成微视频传到校园网上,然后让学生在课下依据自己的需求去下载,而为了保证学生自学的有效性,教师可以定期对学生进行测评(可以利用传统的试卷测验也可以在课上对学生进行口头提问),当然,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还可以依据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渗透,以此来帮助学生实现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的有机结合。
结束语
总而言之,水粉画教学在美术教学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因此广大教师必须不断提高自己的执教水平,努力培养学生的色彩感知能力和观察能力,加强他们对画面色调协调性的认识,然后基于此,系统化地开展教学,以保证学生绘画能力的有效提升,从而为他们的高考和未来发展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成卫平.水粉溢彩, 璞玉流姿——小幅水粉画特色教学实践[J].美术教育研究,2017(10).
[2]杜会玲.静物水粉画色彩教学思路探讨[J].美术教育研究,2015(23).
(作者单位:开平市第二中学)
【关键词】水粉画教学 美术生 能力培养
作为美术中的基础课程,水粉画以素描为基,并在此基础之上,与华美的色彩语言、独到的造型语言进行了有机结合,从而使其能够更加生动形象地去描摹这世间的各种事物。要知道,水粉画是美术高考的必考科目,因此,学生画水粉画的水平将直接影响其高考成绩,进而在一定程度上能对其未来的发展造成十分重大的影响。
纵观现在的高中美术教学,不少学校的水粉画教学过于僵化,这不仅不利于学生理解该科目的真正内涵,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绘画水平的提升。此外,现今校外的一些培训机构基于牟利的心理,刻意扭曲水粉画的真正内涵去迎合考生的应试心理,这不但给学生的学习造成了很大的消极影响,与此同时,也对不少教师的教学理念产生了冲击。基于这种现状,本文将总结几点水粉画教学的注意事项,以期能帮助广大美术教师同行更好地去开展美术课程,从而使广大美术考生的绘画能力可以得到有效提升。
一、重视学生色彩感知能力和观察能力的培养
学生要想学好水粉画,教师就应当经常组织他们对着静物进行描绘,因为一般来讲,静物描绘是人们审美需求的基本体现。而且,从水粉画教学的角度去说,静物描绘是经过多年教学实践之后所沉淀出的一种最为行之有效的训练方法,该方法对培养学生的绘画基础非常有益,与此同时,学生通过静物描绘训练还能使自身的色彩感知能力获得锻炼和提升。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应确保学生绘画环境的穩定,然后再引导学生去仔细观察静物色彩与光影现象之间的“反应”,要让他们体会到物体原有色彩在不同光影中的变化,以此来强化他们的色彩感知能力。
脏、灰、花、焦、粉、松是学生画水粉画时常出现的问题,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些问题的发生呢?追其缘由,主要是因为学生的色彩感比较弱。对此,教师应经常引导学生利用色彩变化的规律去分析和表达客观物体的颜色。另外,在学生进行静物描绘练习之时,教师应多鼓励他们去寻找静物以及静物周围所涉及到的色彩,即不要让学生只把目光集中在静物原有的颜色上,而是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去感受静物与周围环境的联系,如此一来,学生的观察能力势必能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提升,同时其色彩感也能得到加强。因为感觉大多来源于观察,换句话说,学生唯有通过不断地观察,才能获得源源不断的创作灵感。
二、重视画面色调之间的协调性
一般来说,色调就是指格调,在水粉画的教学中,教师必须要让学生意识到色调之于水粉画的重要性。对于一幅优秀的水粉画来说,其色调的构成既不该是作画者有意的塑造,也不该是自然主义中绝对的客观性摹写,它应该来自于艺术表达的需求。从色调的作用来说,它能对混杂的色彩进行有序排列,但是要想令它具有美感,作画者就必须要重视它的协调性。众所周知,每一幅优秀的水粉画都会有一个主色调,比如冷色调或者暖色调,因此,当主色调形成之后,画面中所有的色彩都要依照主色调进行调整,换句话说,要想保证整幅画的美感,作画者应将细节上的颜色变化统一到主色调之内。
三、系统地对学生进行指导,不断强化其绘画技能
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到了高中才开始接触水粉画,所以这使得不少学生无法充分掌握画水粉画的技能,比如有些学生不会用水、有的学生则一直无法调出适宜的颜色等等。从目前高中美术的教学状况来看,许多教师在上课过程中过于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实践操作之于学生的重要作用,在这种教学环境下,学生要想切实提高自身的绘画技能,可以说是比较难实现的。因此,基于这种状况,广大高中美术教师应及早转变教学思路,重视实践操作在美术教学中的作用,然后系统地对学生进行指导,要让他们充分掌握住用水、调色、上色以及调整这几种方法,之后在这基础之上,不断引导他们进行训练,提高他们的绘画技能。
至于理论知识,教师不妨利用现代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进行自学,比如,教师可以将理论知识的讲解制作成微视频传到校园网上,然后让学生在课下依据自己的需求去下载,而为了保证学生自学的有效性,教师可以定期对学生进行测评(可以利用传统的试卷测验也可以在课上对学生进行口头提问),当然,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还可以依据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渗透,以此来帮助学生实现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的有机结合。
结束语
总而言之,水粉画教学在美术教学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因此广大教师必须不断提高自己的执教水平,努力培养学生的色彩感知能力和观察能力,加强他们对画面色调协调性的认识,然后基于此,系统化地开展教学,以保证学生绘画能力的有效提升,从而为他们的高考和未来发展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成卫平.水粉溢彩, 璞玉流姿——小幅水粉画特色教学实践[J].美术教育研究,2017(10).
[2]杜会玲.静物水粉画色彩教学思路探讨[J].美术教育研究,2015(23).
(作者单位:开平市第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