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国人做梦也没有想到,“基地”组织竟然与他们站在了一起。在2011年召开的第66届联合国大会上,伊朗总统内贾德语出惊人,他指责美国自导自演了“9·11”事件,并以此为借口在阿富汗和伊拉克发动战争。这些言论不仅导致在场的美国与其他西方国家外交官纷纷退场,还引来了“基地”组织的口诛笔伐。
“基地”组织是通过旗下英文杂志《启示》警告内贾德的,该杂志认为,伊朗对“基地”组织策划、实施的“9·11”袭击事件心怀嫉妒,“‘基地’组织成功做到了伊朗没能做到的事情,因此伊朗希望通过阴谋论来剥夺‘基地’组织本应享有的荣誉”。
反美同盟发生内讧,并且其中一方还为自己开脱,这对美国来说是件值得庆幸的事。可这种心态只存留了两个月,2011年11月底,纽约当局逮捕了一名企图对政府工作人员发动炸弹袭击的男子。经过审问发现,这名恐怖分子造炸弹的技术正是在《启示》杂志上学的。
“基地”的自办媒体对于招募追随者相当有效。虽然极端媒体中的一些观点让西方人看来十分荒唐,但对于那些对生活感到绝望的年轻穆斯林来说,却是点到了他们心中的痛处。在近年沙特阿拉伯、也门和巴基斯坦等国遭受自然灾害时,这些极端媒体往往反应迅速,甚至捐款赈灾,与当地政府的低效形成鲜明对比,由此争取到了更多支持者。
“基地”官网被黑
虽然“基地”自办杂志的时间不长,但其媒体宣传从来就没停过。在“9·11”事件之前,“基地”组织就有了自己的官方网站(alneda.com)。该网站于2001年3月上线,网站上有一个留言板,上面经常会出现一些与“基地”组织、宗教、军事都无关的“正常”帖子,美国的联邦调查局(FBI)一直怀疑这些帖子是用密码写成的,用来传递最新的情报和行动指引。2001年9月那场著名的爆炸袭击发生后,本·拉丹正是通过该网站发布了讲话录像。
随后,美国开始对“基地”展开疯狂报复,阿富汗和很多伊斯兰国家的电话、传真等传统沟通方式受到严厉限制,“基地”组织决定转移网站服务器。就在这个时候,美国马里兰州一个黑客麦斯纳第一时间知道了“基地”组织的计划,也许是为了显示自己的绝技,他决定黑掉这个网站。
在转移服务器当天,麦斯纳开始寻求下手机会。当域名移走的一瞬间,域名没有主人,麦斯纳趁机截取了转移信息,并很快地将自己的个人信息加插进去。当含有麦斯纳个人信息的资料到达域名管理服务器的时候,alneda.com就理所当然地到了他的手上。整个域名截取过程只用了几秒钟。“基地”的网络管理员自以为做得天衣无缝,他们本以为域名转移工作已顺利完成。麦斯纳一想起这件得意之作就忍不住高兴:“这些王八蛋实在很狡猾,但他们的域名毕竟还是被我抢过来了,现在‘基地’组织网站的主人是我了!”
麦斯纳备份下来的原网站内容原封不动地放上去,这使得一般访问者根本发现不了破绽。但是他耍了个小花招,在网站上设置了一个跟踪程序。在仅仅5天的时间内,他就掌握了所有与“基地”组织相关的网站和留言板的动向。这份周全的情报,联邦调查局都未必搞得到。
5天后“基地”的网络管理员还是发现了猫腻,他们在一个伊斯兰宗教留言板上发布了一条警告信息。那条留言宣布:有人劫持了alneda.com的域名,这肯定是美国佬在捣鬼,大家别再登录那个网站了。
麦斯纳在走之前还不忘搞个恶作剧:他将网站首页的画面改为美国政府的大印章,还加上了一句典型的黑客宣言——“这个网站已经被我黑掉,现在被美国控制!”如今,虽然“基地”组织又找到了新的域名,重新开始了运作,但官网被黑留下的阴影却久久挥之不去。
来自“基地”的“启示”
在很多人的印象里,“基地”成员都只是一群暴力狂,怎么会办杂志呢?如果真是头脑简单,他们恐怕被剿灭几百次了。2001年“9·11”恐怖袭击事件后,“基地”制造新闻,造就了媒体的许多故事;在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过后,“基地”活动空间就严重受限,行动难度不断加大。于是,他们开始利用媒体,借助媒体制造恐怖事件。“基地”组织的首份英文出版物《启示》杂志在这一背景下诞生。
负责编辑出版《启示》杂志的是“基地”组织阿拉伯半岛分支,杂志口号是“把好公民变为圣战者”,目标受众是生活在欧美的年轻穆斯林。他们以英文为工具,以互联网为平台,试图变幻舞台招募更多人,实现对抗西方的战略转变。这群人精通英语、了解西方文化,能够对美国产生一定威胁。杂志尚未出生就身负“重大使命”:将“基地”的信息和主张传播至阿拉伯地区之外,特别针对的目标是那些生活在西方国家、使用西方语言的阿拉伯裔西方人。
2010年6月29日,67页的《启示》在线杂志第一期出版。但除前3页外,其余全是乱码。杂志给人的整体感觉有如童子军手册,虽说文章语调具亲和力,但内容却极端激进且极其认真严肃。其中《在老妈的厨房里制作炸弹》一文教人如何做炸弹,只需要一到两天的时间,就可做出至少能炸死10人的炸弹。该文详细说明如何以糖、压碎的火柴棒头的火药、钢管、圣诞树的灯饰、电池与时钟制作土制炸弹。而《筹谋圣战》一文则开出一份从事伊斯兰“圣战”必备物品的打包清单。此外,杂志还列举出一组电子邮箱地址,其中包括Hotmail邮箱地址,呼吁“志同道合者”与这些邮箱主动联系。杂志建议追随者在发送邮件前安装反间谍软件,防止西方情报机构监控。
尽管已经十分小心了,但在线杂志还是出了纰漏。2011年6月,英国情报人员成功入侵《启示》的网站,在情报人员动过手脚后,杂志的《在老妈的厨房里制作炸弹》不再显示如何制作炸弹,而代之以纸托蛋糕制作秘诀。不仅如此,他们还删去“基地”头目本·拉丹、“基地”二号人物艾曼·扎瓦希里等人的多篇文章。后来,《启示》杂志花了半个月才把这些内容恢复。
从“出口”到“进口”
《启示》杂志第二期有篇文章教唆恐怖分子在餐厅中制造惨剧,还鼓吹使用“终结的割草机”以造成更多伤亡。所谓“终结的割草机”,即在汽车上焊接巨型刀片,将其改装成“割草机”,尽可能一次性撞上最多的人。据悉,这本“杀人手册”中有两篇文章出自美国人安瓦尔·奥拉基之手。他因涉嫌参与2009年圣诞节在航班上企图实施爆炸,而被美国列入“猎杀”黑名单。奥拉基几年前即定居也门,此后不断经由互联网释放英语言论,招募生活在美国本土、具有潜在极端倾向的美国人。
不惜背井离乡而投身“国际恐怖事业”的美国人,远不止奥拉基一个。在《启示》第二期,一个名为萨米尔汗的美国人撰写了一篇题为“背叛美国,我很自豪”的文章,描述了他在类似杂志的影响下,从北卡罗来纳州的一名网络伊斯兰“圣战”者转变成为也门全职恐怖分子的经过。萨米尔汗1987年出生在沙特阿拉伯,7岁时随家人搬至纽约,后来又搬至北卡罗来纳州。在美期间,萨米尔汗曾经参加“伊斯兰思想者社会组织”的会议。据悉,该组织对外界宣称,其任务是建设理想的伊斯兰社会。该组织网站上称:“我们一直在理智的手段和非暴力政治手段之间挣扎。”
此外,萨米尔汗还参与了宗教极端分子博客的撰写,他的网名是inshaAllha-shaheed(中文意为“上帝愿为殉难者”)。萨米尔汗将“基地”的宣传材料翻译成英文放进博客,还加上一些伊拉克武装组织和其他武装的视频链接。2007年《纽约时报》说他是“有关暴力伊斯兰武装的多媒体产品的西方转播站”。2009年10月他买了往返票前往也门,不过此后再也没有回到美国,如今他在“基地”组织地方分支中担任重要职务。
尤其需要指出的是,“基地”组织此前基本不会招聘非阿拉伯裔成员,但如今,他们用英语展开全球招募行动。如果说,过去“基地”一直是在“出口”恐怖分子,现在情况变了——他们开始“进口”恐怖分子。
女性“圣战”指南
女性也顶半边天。为了笼络更多的“圣战”者,“基地”组织于2011年夏天又推出女性杂志,开始对穆斯林妇女进行宣传。创刊号的封面上是一名被穆斯林罩袍裹得严严实实的妇女,手持一支冲锋枪。杂志发刊词中有这么几句:“女性撑起半边天,也可以说女性就是全部,因为她们孕育了下一代。伊斯兰的敌人正致力于阻止穆斯林妇女了解她们的宗教以及领悟自己的角色,因为女性一旦了解了这一切,就会加入‘圣战’。伊斯兰国家必须让女性了解自己的宗教,以及‘圣战’多么需要她们。”
和《ELLE》等女性时尚杂志一样,这本名为《神圣女性》的杂志制作精良,也有许多诸如怎么找到如意郎君、如何保护皮肤以及急救小常识、女性礼仪等内容。但杂志更多的篇幅却是在教导女性投身“圣战”、严格遵守穆斯林的清规戒律。比如,嫁人就嫁“圣战”者;除非确实必要,否则不要轻易出门;永远穿罩袍以抵御紫外线对皮肤的伤害;如何在厨房中自制炸弹等。
为了更有说服力,杂志还对“圣战烈士”的遗孀进行了大篇幅的专访,高度赞扬为“圣战”献出生命的“烈士”,称“圣战”的信奉者定会获得平安和幸福。这个化名“黑寡妇”的女性大赞在阿富汗策划自杀式炸弹袭击的前夫英勇不凡。其实,这并不是“基地”组织推出的第一本女性杂志。2010年2月“基地”发行过一本名为《坎萨阿的孙女们》的杂志唆使女性参加“圣战”,不过该杂志仅发行了两期。
“基地”组织是通过旗下英文杂志《启示》警告内贾德的,该杂志认为,伊朗对“基地”组织策划、实施的“9·11”袭击事件心怀嫉妒,“‘基地’组织成功做到了伊朗没能做到的事情,因此伊朗希望通过阴谋论来剥夺‘基地’组织本应享有的荣誉”。
反美同盟发生内讧,并且其中一方还为自己开脱,这对美国来说是件值得庆幸的事。可这种心态只存留了两个月,2011年11月底,纽约当局逮捕了一名企图对政府工作人员发动炸弹袭击的男子。经过审问发现,这名恐怖分子造炸弹的技术正是在《启示》杂志上学的。
“基地”的自办媒体对于招募追随者相当有效。虽然极端媒体中的一些观点让西方人看来十分荒唐,但对于那些对生活感到绝望的年轻穆斯林来说,却是点到了他们心中的痛处。在近年沙特阿拉伯、也门和巴基斯坦等国遭受自然灾害时,这些极端媒体往往反应迅速,甚至捐款赈灾,与当地政府的低效形成鲜明对比,由此争取到了更多支持者。
“基地”官网被黑
虽然“基地”自办杂志的时间不长,但其媒体宣传从来就没停过。在“9·11”事件之前,“基地”组织就有了自己的官方网站(alneda.com)。该网站于2001年3月上线,网站上有一个留言板,上面经常会出现一些与“基地”组织、宗教、军事都无关的“正常”帖子,美国的联邦调查局(FBI)一直怀疑这些帖子是用密码写成的,用来传递最新的情报和行动指引。2001年9月那场著名的爆炸袭击发生后,本·拉丹正是通过该网站发布了讲话录像。
随后,美国开始对“基地”展开疯狂报复,阿富汗和很多伊斯兰国家的电话、传真等传统沟通方式受到严厉限制,“基地”组织决定转移网站服务器。就在这个时候,美国马里兰州一个黑客麦斯纳第一时间知道了“基地”组织的计划,也许是为了显示自己的绝技,他决定黑掉这个网站。
在转移服务器当天,麦斯纳开始寻求下手机会。当域名移走的一瞬间,域名没有主人,麦斯纳趁机截取了转移信息,并很快地将自己的个人信息加插进去。当含有麦斯纳个人信息的资料到达域名管理服务器的时候,alneda.com就理所当然地到了他的手上。整个域名截取过程只用了几秒钟。“基地”的网络管理员自以为做得天衣无缝,他们本以为域名转移工作已顺利完成。麦斯纳一想起这件得意之作就忍不住高兴:“这些王八蛋实在很狡猾,但他们的域名毕竟还是被我抢过来了,现在‘基地’组织网站的主人是我了!”
麦斯纳备份下来的原网站内容原封不动地放上去,这使得一般访问者根本发现不了破绽。但是他耍了个小花招,在网站上设置了一个跟踪程序。在仅仅5天的时间内,他就掌握了所有与“基地”组织相关的网站和留言板的动向。这份周全的情报,联邦调查局都未必搞得到。
5天后“基地”的网络管理员还是发现了猫腻,他们在一个伊斯兰宗教留言板上发布了一条警告信息。那条留言宣布:有人劫持了alneda.com的域名,这肯定是美国佬在捣鬼,大家别再登录那个网站了。
麦斯纳在走之前还不忘搞个恶作剧:他将网站首页的画面改为美国政府的大印章,还加上了一句典型的黑客宣言——“这个网站已经被我黑掉,现在被美国控制!”如今,虽然“基地”组织又找到了新的域名,重新开始了运作,但官网被黑留下的阴影却久久挥之不去。
来自“基地”的“启示”
在很多人的印象里,“基地”成员都只是一群暴力狂,怎么会办杂志呢?如果真是头脑简单,他们恐怕被剿灭几百次了。2001年“9·11”恐怖袭击事件后,“基地”制造新闻,造就了媒体的许多故事;在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过后,“基地”活动空间就严重受限,行动难度不断加大。于是,他们开始利用媒体,借助媒体制造恐怖事件。“基地”组织的首份英文出版物《启示》杂志在这一背景下诞生。
负责编辑出版《启示》杂志的是“基地”组织阿拉伯半岛分支,杂志口号是“把好公民变为圣战者”,目标受众是生活在欧美的年轻穆斯林。他们以英文为工具,以互联网为平台,试图变幻舞台招募更多人,实现对抗西方的战略转变。这群人精通英语、了解西方文化,能够对美国产生一定威胁。杂志尚未出生就身负“重大使命”:将“基地”的信息和主张传播至阿拉伯地区之外,特别针对的目标是那些生活在西方国家、使用西方语言的阿拉伯裔西方人。
2010年6月29日,67页的《启示》在线杂志第一期出版。但除前3页外,其余全是乱码。杂志给人的整体感觉有如童子军手册,虽说文章语调具亲和力,但内容却极端激进且极其认真严肃。其中《在老妈的厨房里制作炸弹》一文教人如何做炸弹,只需要一到两天的时间,就可做出至少能炸死10人的炸弹。该文详细说明如何以糖、压碎的火柴棒头的火药、钢管、圣诞树的灯饰、电池与时钟制作土制炸弹。而《筹谋圣战》一文则开出一份从事伊斯兰“圣战”必备物品的打包清单。此外,杂志还列举出一组电子邮箱地址,其中包括Hotmail邮箱地址,呼吁“志同道合者”与这些邮箱主动联系。杂志建议追随者在发送邮件前安装反间谍软件,防止西方情报机构监控。
尽管已经十分小心了,但在线杂志还是出了纰漏。2011年6月,英国情报人员成功入侵《启示》的网站,在情报人员动过手脚后,杂志的《在老妈的厨房里制作炸弹》不再显示如何制作炸弹,而代之以纸托蛋糕制作秘诀。不仅如此,他们还删去“基地”头目本·拉丹、“基地”二号人物艾曼·扎瓦希里等人的多篇文章。后来,《启示》杂志花了半个月才把这些内容恢复。
从“出口”到“进口”
《启示》杂志第二期有篇文章教唆恐怖分子在餐厅中制造惨剧,还鼓吹使用“终结的割草机”以造成更多伤亡。所谓“终结的割草机”,即在汽车上焊接巨型刀片,将其改装成“割草机”,尽可能一次性撞上最多的人。据悉,这本“杀人手册”中有两篇文章出自美国人安瓦尔·奥拉基之手。他因涉嫌参与2009年圣诞节在航班上企图实施爆炸,而被美国列入“猎杀”黑名单。奥拉基几年前即定居也门,此后不断经由互联网释放英语言论,招募生活在美国本土、具有潜在极端倾向的美国人。
不惜背井离乡而投身“国际恐怖事业”的美国人,远不止奥拉基一个。在《启示》第二期,一个名为萨米尔汗的美国人撰写了一篇题为“背叛美国,我很自豪”的文章,描述了他在类似杂志的影响下,从北卡罗来纳州的一名网络伊斯兰“圣战”者转变成为也门全职恐怖分子的经过。萨米尔汗1987年出生在沙特阿拉伯,7岁时随家人搬至纽约,后来又搬至北卡罗来纳州。在美期间,萨米尔汗曾经参加“伊斯兰思想者社会组织”的会议。据悉,该组织对外界宣称,其任务是建设理想的伊斯兰社会。该组织网站上称:“我们一直在理智的手段和非暴力政治手段之间挣扎。”
此外,萨米尔汗还参与了宗教极端分子博客的撰写,他的网名是inshaAllha-shaheed(中文意为“上帝愿为殉难者”)。萨米尔汗将“基地”的宣传材料翻译成英文放进博客,还加上一些伊拉克武装组织和其他武装的视频链接。2007年《纽约时报》说他是“有关暴力伊斯兰武装的多媒体产品的西方转播站”。2009年10月他买了往返票前往也门,不过此后再也没有回到美国,如今他在“基地”组织地方分支中担任重要职务。
尤其需要指出的是,“基地”组织此前基本不会招聘非阿拉伯裔成员,但如今,他们用英语展开全球招募行动。如果说,过去“基地”一直是在“出口”恐怖分子,现在情况变了——他们开始“进口”恐怖分子。
女性“圣战”指南
女性也顶半边天。为了笼络更多的“圣战”者,“基地”组织于2011年夏天又推出女性杂志,开始对穆斯林妇女进行宣传。创刊号的封面上是一名被穆斯林罩袍裹得严严实实的妇女,手持一支冲锋枪。杂志发刊词中有这么几句:“女性撑起半边天,也可以说女性就是全部,因为她们孕育了下一代。伊斯兰的敌人正致力于阻止穆斯林妇女了解她们的宗教以及领悟自己的角色,因为女性一旦了解了这一切,就会加入‘圣战’。伊斯兰国家必须让女性了解自己的宗教,以及‘圣战’多么需要她们。”
和《ELLE》等女性时尚杂志一样,这本名为《神圣女性》的杂志制作精良,也有许多诸如怎么找到如意郎君、如何保护皮肤以及急救小常识、女性礼仪等内容。但杂志更多的篇幅却是在教导女性投身“圣战”、严格遵守穆斯林的清规戒律。比如,嫁人就嫁“圣战”者;除非确实必要,否则不要轻易出门;永远穿罩袍以抵御紫外线对皮肤的伤害;如何在厨房中自制炸弹等。
为了更有说服力,杂志还对“圣战烈士”的遗孀进行了大篇幅的专访,高度赞扬为“圣战”献出生命的“烈士”,称“圣战”的信奉者定会获得平安和幸福。这个化名“黑寡妇”的女性大赞在阿富汗策划自杀式炸弹袭击的前夫英勇不凡。其实,这并不是“基地”组织推出的第一本女性杂志。2010年2月“基地”发行过一本名为《坎萨阿的孙女们》的杂志唆使女性参加“圣战”,不过该杂志仅发行了两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