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主要是从物理教学要回归生活来培养学生的智、让物理练习贴近生活来培养学生的能、物理教学不忘培养学生的德三个方面阐释物理教学与素质教育的关系,把素质教育真正贯彻及落实。
关键词:物理、教学、生活、素质教育、贯彻、落实
原国家教委主任柳斌同志曾講过:“素质教育是以应试教育相对立的,它是以全面提高公民思想品德,科学文化和身体心理,劳动技能素质,培养能力,发展个性为目的地基础教育。相对于应试教育来讲,素质教育是符合教育规律的更高层次,更高水平,更高质量的教育”。 而物理学作为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科,对于落实素质教育对于我们每个物理教师更是有义不容辞的责任。但是,如何从应试教育目标的思想模式中解放出来,在物理教学中贯彻素质教育,让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使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及主动发展,避免高分低能;使物理教学提高到更符合教育规律的层次,这是很值得我们深入探讨的问题。下面我就针对这个问题来说说我的一些看法和认识。
一、让物理教学回归生活来培养学生的智
以往应试教育的教学往往偏重于简单的知识的传授和解题技能的训练, 以灌输为主,学生没有主动学习的意识,教学中很少站在学生发展的角度来审视教学活动,致使物理教学成了学生学习生活的一种负担。这样的物理教学也显得枯燥乏味,毫无生动可言,也无法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兴趣。美国教育家杜威说过:“最好的教育就是从生活中学习”,这句话是对物理的学习的最好诠释,物理学科最大的特点是来源于生活,学习物理也应该从生活走向物理。因此,在物理教学中如果能把物理知识渗透入学生的日常生活中,走物理教学生活化的道路,让物理教学由原来关注理论、抽象的科学世界,回归到学生日常生活中, 可以更好让学生理解知识。如在讲授《机械能及其转化》这节课,本人找了一些有关于高空坠物伤人的新闻、蹦极及撑杆跳高的录像,通过这些在生活中常见的例子对知识进行讲解,使学生对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有更深刻的理解,效果还是不错。再如在讲授《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时,本人举了一些例子:炒菜时闻到香味较浓,菜凉了闻到的香味也就没有那么浓了;冰糖放到热水里比放到冷水里溶得快等等,然后提出为什么出现这个情况,引导学生对这些日常生活中常见但又几乎忽视的现象进行探讨,从而让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分子的运动与温度高低的关系。在讲授运动的相对性时,本人举了如坐车子时觉到树木、房子向后退的现象等等这些与身边的生活、生产密切相关的实例,使学生从自己的生活感知中去理解知识,学生反应是较热烈的,基本能较好的理解知识。在教学通过对社会生活中的常见事例进行引导、分析及解释,使学生确信物理既有趣又有用,学习物理的兴趣稳定持久、学习的主动性得到进一步提高,也能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所学的知识,有的学生还对我说在这样的情境下学习就象在体验快乐的生活,觉得物理还真的不怎么难学呢。另外我经常有意识地将物理知识在现实生活的一些应用渗透于物理教学中,使学生意识到物理知识就在我身边,它与我们是息息相关的,如关于船闸与连通器,大气压强与离心泵,浮力与打捞工程,新能源的开发与利用,照明电路的安装与维修等等,又如关于噪声污染、光的反射与光污染、惯性与交通安全规则等,这样把“知识”和社会生活生产方面结合起来,使学生深深感到物理知识与自己原来是如此贴近的,更加激发一定要学好物理这一学科的意愿。
二、让物理练习贴近生活来培养学生的能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认为“生活即教育”, 经验告诉我们:一个成绩优秀的物理尖子生对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具有很强的“悟性”,这种“悟性”源于对日常生活丰富的感性认知,对物理学有障碍的人,其最大的障碍不在于智力因素,而在于缺乏对日常生活的用心观察,头脑中缺乏感性经验,而这些感性经验恰恰是物理思维的基础。以前的物理习题都是枯燥无味的,只是为了巩固所学的知识而设计,往往与生活脱节,学生在做这些题目时只是机械性的做,为了做题而做题,没有激起探索这个世界的兴趣,因为这些问题好像离他们的生活世界太远了。我觉得要在教学中真正的实施素质教育,除了在课堂教学上使物理回归于生活外,还应该在练习的设计上下点功夫,让练习也贴近生活,让学生能使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一些常见的问题,这样学生就会不断地主动地探索生活中的物理,也会应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在生活中所遇到的物理问题。如《功率》这节课中,本人为了学生能理解功率的另外一个推导的公式:P=Fv,就举了一个有关于汽车爬坡的例子,因为汽车现在已经进入城市千家万户,所以学生比较熟悉,在课堂上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汽车在上坡时要用低速档位,而在平路时则要用高速档位?通过这样的设疑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积极的思考和讨论,学生就会明白原来是汽车发动机的功率是一定的,根据P=FV可知,上坡时因为要用力把汽车拉上去,所以要降低速度来增大牵引力,而在平路则相反。这样学生就会因为有生活的物理现象的原形从而增加对所学的知识的理解。又如在《密度》教学中在巩固密度计算公式这个知识点,本人设计这样的一道题:小明同学星期天在一装饰品店买回一戒指,测得其质量为8.9克,投入装水的量筒排开水的体积10ml,请你来做技术员,根据以上数据和所学的密度知识初步判断小明同学买的是不是纯金戒指?这样的题目与其说是做作业还不如说是在解决生活中的一个问题,其效果是完全不一样的,这样可以避免跟学生生活完全脱离,把这样一段生活经历摆出来,就让学生感觉到这不是在做题,而是在特定的条件下解决一个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有用的问题,从而有了内在动力,那么学习的心情自然不同了,让学生产生愉快的情感,思维活跃地投入学习,从课堂学生反应上来看效果不错。所以如果在布置练习、作业时多精心创设生活化情境, 引导学生对日常生活用心观察,积累感性经验,能使学生在真实的问题情境中进行自主探索和自主学习,促进学生对知识的主动建构,从而培养学生旺盛的求知欲,使之具有较强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分析解决问题及独立学习新知的能力,从而避免高分低能。 三、物理教学不忘培养学生的德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指出:“21世纪的竞争是科學技术和民族素质的竞争。”一个真正高素质的人,他除了有满腹经纶外,还应该有高尚的品格,如果只有高学问而品格低,这样的人可能就会危害社会,也许会成为高智商的犯罪分子。但有的老师可能会说,对学生进行思想的教育应该是班主任的工作,科任老师在这个方面教育学生,学生也不会听。其实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是每一个老师的基本任务,并不只是班主任的工作,而且进行思想教育要根据每个科的特点,做到像春雨一样润物细而无声,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成长。如在《动能和势能》这节课,科组有个教师在互联网上找了一个《让子弹远离我们》的宣传片,当子弹射击西瓜、玻璃杯、苹果等物体的慢放录像时,效果是非常的美,学生看了都发出惊叹声,然而当子弹射向一个人的头时,场面是多么的震撼,学生都惊叫起来了,还有的学生掩住眼睛不敢看,当然最后并没有发生这血腥的一幕,但是相信这会使学生的心灵产生很大的震撼,这时这个教师不失时宜地引导学生对怎样创建和平的社会环境,怎样让“子弹”远离我们进行探讨,从学生的热烈讨论中看出效果是非常的好。如《机械能及其转化》这节课,本人在互联网上找一些有关于高空坠物伤人的新闻录像,既可以使学生能理解动能和势能之间的相互转化,也可以让学生明白高空坠物的危害,不要贪图一时方便可能一不注意就会害人害己;如在讲授“乐音”和“噪音”这个知识时本人引导学生就这个知识对社会上一些噪声污染的不和谐现象进行讨论,使学生在掌握物理知识的同时懂得什么是“噪声”和“社会公德”, 懂得怎样“关心他人,关心社会”,通过这样来培养学生社会公德心,提高公民的素质。
总得来说,要使在物理教学中贯彻落实素质教育,真正的培养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作为一个物理教师应该根据物理这个学科的特点,在备课和教学过程中巧妙设计有针对性的环节,真正让物理学习从生活走向物理,再从物理走向社会,让素质教育真正贯彻落实到每一节课中,让学生在每一节物理课上真正学到应有的知识和技能,能够全面主动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大均.《教学心理学》.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 肖川.从建构主义学习观论学生的主体性发展.教育研究与实验.
[3] 许国梁.《中学物理教学法》.高等教育出版社.
关键词:物理、教学、生活、素质教育、贯彻、落实
原国家教委主任柳斌同志曾講过:“素质教育是以应试教育相对立的,它是以全面提高公民思想品德,科学文化和身体心理,劳动技能素质,培养能力,发展个性为目的地基础教育。相对于应试教育来讲,素质教育是符合教育规律的更高层次,更高水平,更高质量的教育”。 而物理学作为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科,对于落实素质教育对于我们每个物理教师更是有义不容辞的责任。但是,如何从应试教育目标的思想模式中解放出来,在物理教学中贯彻素质教育,让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使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及主动发展,避免高分低能;使物理教学提高到更符合教育规律的层次,这是很值得我们深入探讨的问题。下面我就针对这个问题来说说我的一些看法和认识。
一、让物理教学回归生活来培养学生的智
以往应试教育的教学往往偏重于简单的知识的传授和解题技能的训练, 以灌输为主,学生没有主动学习的意识,教学中很少站在学生发展的角度来审视教学活动,致使物理教学成了学生学习生活的一种负担。这样的物理教学也显得枯燥乏味,毫无生动可言,也无法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兴趣。美国教育家杜威说过:“最好的教育就是从生活中学习”,这句话是对物理的学习的最好诠释,物理学科最大的特点是来源于生活,学习物理也应该从生活走向物理。因此,在物理教学中如果能把物理知识渗透入学生的日常生活中,走物理教学生活化的道路,让物理教学由原来关注理论、抽象的科学世界,回归到学生日常生活中, 可以更好让学生理解知识。如在讲授《机械能及其转化》这节课,本人找了一些有关于高空坠物伤人的新闻、蹦极及撑杆跳高的录像,通过这些在生活中常见的例子对知识进行讲解,使学生对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有更深刻的理解,效果还是不错。再如在讲授《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时,本人举了一些例子:炒菜时闻到香味较浓,菜凉了闻到的香味也就没有那么浓了;冰糖放到热水里比放到冷水里溶得快等等,然后提出为什么出现这个情况,引导学生对这些日常生活中常见但又几乎忽视的现象进行探讨,从而让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分子的运动与温度高低的关系。在讲授运动的相对性时,本人举了如坐车子时觉到树木、房子向后退的现象等等这些与身边的生活、生产密切相关的实例,使学生从自己的生活感知中去理解知识,学生反应是较热烈的,基本能较好的理解知识。在教学通过对社会生活中的常见事例进行引导、分析及解释,使学生确信物理既有趣又有用,学习物理的兴趣稳定持久、学习的主动性得到进一步提高,也能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所学的知识,有的学生还对我说在这样的情境下学习就象在体验快乐的生活,觉得物理还真的不怎么难学呢。另外我经常有意识地将物理知识在现实生活的一些应用渗透于物理教学中,使学生意识到物理知识就在我身边,它与我们是息息相关的,如关于船闸与连通器,大气压强与离心泵,浮力与打捞工程,新能源的开发与利用,照明电路的安装与维修等等,又如关于噪声污染、光的反射与光污染、惯性与交通安全规则等,这样把“知识”和社会生活生产方面结合起来,使学生深深感到物理知识与自己原来是如此贴近的,更加激发一定要学好物理这一学科的意愿。
二、让物理练习贴近生活来培养学生的能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认为“生活即教育”, 经验告诉我们:一个成绩优秀的物理尖子生对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具有很强的“悟性”,这种“悟性”源于对日常生活丰富的感性认知,对物理学有障碍的人,其最大的障碍不在于智力因素,而在于缺乏对日常生活的用心观察,头脑中缺乏感性经验,而这些感性经验恰恰是物理思维的基础。以前的物理习题都是枯燥无味的,只是为了巩固所学的知识而设计,往往与生活脱节,学生在做这些题目时只是机械性的做,为了做题而做题,没有激起探索这个世界的兴趣,因为这些问题好像离他们的生活世界太远了。我觉得要在教学中真正的实施素质教育,除了在课堂教学上使物理回归于生活外,还应该在练习的设计上下点功夫,让练习也贴近生活,让学生能使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一些常见的问题,这样学生就会不断地主动地探索生活中的物理,也会应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在生活中所遇到的物理问题。如《功率》这节课中,本人为了学生能理解功率的另外一个推导的公式:P=Fv,就举了一个有关于汽车爬坡的例子,因为汽车现在已经进入城市千家万户,所以学生比较熟悉,在课堂上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汽车在上坡时要用低速档位,而在平路时则要用高速档位?通过这样的设疑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积极的思考和讨论,学生就会明白原来是汽车发动机的功率是一定的,根据P=FV可知,上坡时因为要用力把汽车拉上去,所以要降低速度来增大牵引力,而在平路则相反。这样学生就会因为有生活的物理现象的原形从而增加对所学的知识的理解。又如在《密度》教学中在巩固密度计算公式这个知识点,本人设计这样的一道题:小明同学星期天在一装饰品店买回一戒指,测得其质量为8.9克,投入装水的量筒排开水的体积10ml,请你来做技术员,根据以上数据和所学的密度知识初步判断小明同学买的是不是纯金戒指?这样的题目与其说是做作业还不如说是在解决生活中的一个问题,其效果是完全不一样的,这样可以避免跟学生生活完全脱离,把这样一段生活经历摆出来,就让学生感觉到这不是在做题,而是在特定的条件下解决一个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有用的问题,从而有了内在动力,那么学习的心情自然不同了,让学生产生愉快的情感,思维活跃地投入学习,从课堂学生反应上来看效果不错。所以如果在布置练习、作业时多精心创设生活化情境, 引导学生对日常生活用心观察,积累感性经验,能使学生在真实的问题情境中进行自主探索和自主学习,促进学生对知识的主动建构,从而培养学生旺盛的求知欲,使之具有较强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分析解决问题及独立学习新知的能力,从而避免高分低能。 三、物理教学不忘培养学生的德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指出:“21世纪的竞争是科學技术和民族素质的竞争。”一个真正高素质的人,他除了有满腹经纶外,还应该有高尚的品格,如果只有高学问而品格低,这样的人可能就会危害社会,也许会成为高智商的犯罪分子。但有的老师可能会说,对学生进行思想的教育应该是班主任的工作,科任老师在这个方面教育学生,学生也不会听。其实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是每一个老师的基本任务,并不只是班主任的工作,而且进行思想教育要根据每个科的特点,做到像春雨一样润物细而无声,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成长。如在《动能和势能》这节课,科组有个教师在互联网上找了一个《让子弹远离我们》的宣传片,当子弹射击西瓜、玻璃杯、苹果等物体的慢放录像时,效果是非常的美,学生看了都发出惊叹声,然而当子弹射向一个人的头时,场面是多么的震撼,学生都惊叫起来了,还有的学生掩住眼睛不敢看,当然最后并没有发生这血腥的一幕,但是相信这会使学生的心灵产生很大的震撼,这时这个教师不失时宜地引导学生对怎样创建和平的社会环境,怎样让“子弹”远离我们进行探讨,从学生的热烈讨论中看出效果是非常的好。如《机械能及其转化》这节课,本人在互联网上找一些有关于高空坠物伤人的新闻录像,既可以使学生能理解动能和势能之间的相互转化,也可以让学生明白高空坠物的危害,不要贪图一时方便可能一不注意就会害人害己;如在讲授“乐音”和“噪音”这个知识时本人引导学生就这个知识对社会上一些噪声污染的不和谐现象进行讨论,使学生在掌握物理知识的同时懂得什么是“噪声”和“社会公德”, 懂得怎样“关心他人,关心社会”,通过这样来培养学生社会公德心,提高公民的素质。
总得来说,要使在物理教学中贯彻落实素质教育,真正的培养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作为一个物理教师应该根据物理这个学科的特点,在备课和教学过程中巧妙设计有针对性的环节,真正让物理学习从生活走向物理,再从物理走向社会,让素质教育真正贯彻落实到每一节课中,让学生在每一节物理课上真正学到应有的知识和技能,能够全面主动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大均.《教学心理学》.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 肖川.从建构主义学习观论学生的主体性发展.教育研究与实验.
[3] 许国梁.《中学物理教学法》.高等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