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散文是写作体裁的一种,文章充分体现了语言的至情至真,带给人们美的感受,完成情感的洗礼与思想的升华。在散文教学时,就需要充分遵循这一點,基于中学语文教材,引导学生充分体验、感悟并进入到感情深处。本文就以中学生语文教材出发,分析了其中不同类型的散文,就散文教学目标、散文教学关注点、散文审美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提出需要改善的问题,并且重点探究了在实践教学中如何改善的方法,对于教育工作者在开展散文教学时,提供了一定的参考,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关键词】 中学语文 散文教学 教学目标
本篇所论述的散文主要针对中学语文教材中出现的现当代抒情、记叙类等散文。散文是一种抒发真情实感、写作方式灵活的记叙类文学体裁。散文,形散神聚,语言优美,意境深邃,素有“美文”之称。中学语文教材所选篇目涵盖记事、写人、抒情、哲理几个方面。语文教学本身就是一项多元而灵活、复杂而浩大的工程,所以散文教学不可一概而论,亦不是三言两语、轻描淡写就能说清楚。本篇主要对散文教学中常见的几个问题进行简单论述。
一、散文教学目标过于功利
包括我自己的语文教学,教学目标总是过于功利。尽管我们在备课时写出的是立足于三个纬度能力培养各种教学目标,而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我们所做的,基本上都是为试卷服务,为学生的分数服务。我们很容易把诗歌演变成一道诗歌鉴赏试题,把散文课上成一篇现代文阅读练习,或者直接把教材的散文篇目丢给学生自学,不在课堂上讲解等。我们的语文课,应该为学生的心灵完善服务。
以莫怀戚的《散步》为例。《散步》说的是一家人散步的琐事,内容比较浅,但仔细品味,这正是平常生活中流淌着的亲情。这样温馨的场景,看似常见,可真正有这种温情的家庭,生活中并不多。当今时代,很多家庭都是以孩子为中心,父母对孩子热烈的爱,往往变成过分的骄纵和溺爱。 这就导致很大一部分学生只关注自己,自私自利,不懂得关心家人,把一切都当做理所当然,只知道享受不懂得感恩与回报。在这种家庭氛围中生活的孩子,尤其需要从《散步》中获得启示。《散步》所表现的亲情,尤其敬重长辈、家人和睦的主题,对学生有很好的启示作用,因此本课的情感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学目标可设计为:
1.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把握全文的感情基调;
2. 把握文章内容,体会文章浓浓的亲情;
3. 培养学生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因此,散文的教学目标,应该根据散文的题材来设置,不同题材有不同的侧重点,而非千篇一律地赏析散文的经典语句,分析艺术技巧,主题探讨等;不能只注重对文本内容的赏析,还要特别注意散文所蕴含的情感,联系生活实际,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二、散文教学不能太散
散文教学一定要关注题目,把握核心意象。我们高中散文教学中的一个弊端就是将试卷练习中出现的散文类习题作为分析的重点,而语文教材里的散文篇目通常被忽略,不做细致讲解。而初中散文教学,又讲得太细,容易把散文教散。在教学中,教师要围绕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采用主问题设计,问题设置不要繁琐,过细,过多,注意每一个问题之间的衔接性与关联,明确每一个问题设置的目的、作用、意义。
《散步》这篇课文故事简单,文章情感显豁直白,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说,很容易把握。所以没有必要逐段分析,更不必设置一些简单琐碎的问题:比如有几个人在散步?分别是谁?在哪里?散步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如何解决?其实直接设计两个主问题即可。第一,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用一句话来概括,抓住人物、时间、地点、事件(一家人在南方初春田野上散步的小事)。第二,与文中一家人相比,你家的关系怎么样,你是怎么做的?
因此,不是每一篇散文都要逐句逐段地分析,每一个问题的设置都有存在的必要,而不是想当然地设计提问。教学中,关注题目,把握核心意象,用几个主问题把文章联系起来。
三、散文审美不能忽视
散文的语言优美,教学中可挑选典型的一两处来分析,或者让学生提出自己认为优美的语段来分析,不必受限于教参,更不必拘泥于传统,任何一句语言都有它存在的意义。教师应该在课堂上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自己去发现、去思考、去总结,找到自己的位置,发现自己的价值,没有任何一位学生天生便拒绝褒扬。
《散步》中两处景物描写:“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绿芽也密了;田野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使人想起一样东西——生命。”“她的眼随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正如朱自清《春》所描写的“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他生长着”,春天象征生命的开始。初春的田野,景色美丽,万物复苏,生机勃勃,到处都是生命的气息,这是对大自然中生命的赞美,又包含着对母亲熬过严冬等来春天的欣喜,更是一家人散步时愉悦欢乐心情的写照。
总而言之,美美的散文,教师就应该美美地讲,学生才能美美地听。
【关键词】 中学语文 散文教学 教学目标
本篇所论述的散文主要针对中学语文教材中出现的现当代抒情、记叙类等散文。散文是一种抒发真情实感、写作方式灵活的记叙类文学体裁。散文,形散神聚,语言优美,意境深邃,素有“美文”之称。中学语文教材所选篇目涵盖记事、写人、抒情、哲理几个方面。语文教学本身就是一项多元而灵活、复杂而浩大的工程,所以散文教学不可一概而论,亦不是三言两语、轻描淡写就能说清楚。本篇主要对散文教学中常见的几个问题进行简单论述。
一、散文教学目标过于功利
包括我自己的语文教学,教学目标总是过于功利。尽管我们在备课时写出的是立足于三个纬度能力培养各种教学目标,而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我们所做的,基本上都是为试卷服务,为学生的分数服务。我们很容易把诗歌演变成一道诗歌鉴赏试题,把散文课上成一篇现代文阅读练习,或者直接把教材的散文篇目丢给学生自学,不在课堂上讲解等。我们的语文课,应该为学生的心灵完善服务。
以莫怀戚的《散步》为例。《散步》说的是一家人散步的琐事,内容比较浅,但仔细品味,这正是平常生活中流淌着的亲情。这样温馨的场景,看似常见,可真正有这种温情的家庭,生活中并不多。当今时代,很多家庭都是以孩子为中心,父母对孩子热烈的爱,往往变成过分的骄纵和溺爱。 这就导致很大一部分学生只关注自己,自私自利,不懂得关心家人,把一切都当做理所当然,只知道享受不懂得感恩与回报。在这种家庭氛围中生活的孩子,尤其需要从《散步》中获得启示。《散步》所表现的亲情,尤其敬重长辈、家人和睦的主题,对学生有很好的启示作用,因此本课的情感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学目标可设计为:
1.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把握全文的感情基调;
2. 把握文章内容,体会文章浓浓的亲情;
3. 培养学生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因此,散文的教学目标,应该根据散文的题材来设置,不同题材有不同的侧重点,而非千篇一律地赏析散文的经典语句,分析艺术技巧,主题探讨等;不能只注重对文本内容的赏析,还要特别注意散文所蕴含的情感,联系生活实际,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二、散文教学不能太散
散文教学一定要关注题目,把握核心意象。我们高中散文教学中的一个弊端就是将试卷练习中出现的散文类习题作为分析的重点,而语文教材里的散文篇目通常被忽略,不做细致讲解。而初中散文教学,又讲得太细,容易把散文教散。在教学中,教师要围绕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采用主问题设计,问题设置不要繁琐,过细,过多,注意每一个问题之间的衔接性与关联,明确每一个问题设置的目的、作用、意义。
《散步》这篇课文故事简单,文章情感显豁直白,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说,很容易把握。所以没有必要逐段分析,更不必设置一些简单琐碎的问题:比如有几个人在散步?分别是谁?在哪里?散步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如何解决?其实直接设计两个主问题即可。第一,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用一句话来概括,抓住人物、时间、地点、事件(一家人在南方初春田野上散步的小事)。第二,与文中一家人相比,你家的关系怎么样,你是怎么做的?
因此,不是每一篇散文都要逐句逐段地分析,每一个问题的设置都有存在的必要,而不是想当然地设计提问。教学中,关注题目,把握核心意象,用几个主问题把文章联系起来。
三、散文审美不能忽视
散文的语言优美,教学中可挑选典型的一两处来分析,或者让学生提出自己认为优美的语段来分析,不必受限于教参,更不必拘泥于传统,任何一句语言都有它存在的意义。教师应该在课堂上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自己去发现、去思考、去总结,找到自己的位置,发现自己的价值,没有任何一位学生天生便拒绝褒扬。
《散步》中两处景物描写:“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绿芽也密了;田野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使人想起一样东西——生命。”“她的眼随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正如朱自清《春》所描写的“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他生长着”,春天象征生命的开始。初春的田野,景色美丽,万物复苏,生机勃勃,到处都是生命的气息,这是对大自然中生命的赞美,又包含着对母亲熬过严冬等来春天的欣喜,更是一家人散步时愉悦欢乐心情的写照。
总而言之,美美的散文,教师就应该美美地讲,学生才能美美地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