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生成之机 创意外之美

来源 :小学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arco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教师精心设计了一节课,但在实际教学时,学生总会有一些出乎教师意料之外的回答或想法,有的甚至让教师措手不及。对于这些偏离教师课前预设轨道的问题或想法,我们一般称为课堂动态生成性问题。像这类课堂动态生成性问题,教师若能及时捕捉、有效引导、巧妙利用,将会使数学课堂呈现意外的精彩。下面就课堂动态生成性问题的成因及如何利用,以创造教学意外之美,例谈几点体会。
  一、课堂动态生成性问题的成因
  每个学生都有其各自不同的知识基础、生活经验和思维模式。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在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不同的生成性问题。这些预设之外的课堂生成性问题,有的是教师在研读教材设计教学过程时忽略或没有考虑到的;也有的是游离于正常思路及教材之外,教师根本无法预设的。这些动态生成性问题,有的是与教学无关、无意义、无价值的生成,有的是与教学有关的生成。
  二、处理课堂动态生成性问题的对策
  1.捕捉有用信息,将教学引入预设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待学生的动态生成性问题,既不能全盘否定,也不能一概肯定。教师要根据课堂教学的需要,及时捕捉有价值的生成性问题,把握时机,巧妙利用,引导学生步入预定的学习轨道。
  例如,一位教师执教《找规律》这一教学内容时,有如下教学片段:出示例题主题图,提问:“从图上,你能发现哪些数学问题?”一个学生说:“图上有8盆花。”另一个学生说:“图上还有9盏彩灯。”还有学生说:“图上还有13面彩旗。”此时,教师将要进入下一个环节,又有一个学生站起来说:“老师,我感觉这幅图是有规律的,还没有画完,还有很多花、彩灯、彩旗没画出来。”老师及时表扬了这位善观察、爱思考的学生,并追问:“你知道它们有什么规律?”这个学生说:“它们排列的顺序是有规律的。”教师随机揭示课题:我们这节课就来研究“找规律”。反思这个教学片段,可以发现:课堂上,当学生提出与自己教学预设不同的问题时,执教者并没有慌乱,而是迅速平静下来,在学生提出与课堂教学无关的动态生成性问题中捕捉到与本课教学有价值的信息:它们排列是有规律的。然后,巧妙地将无意生成性信息转化为对教学有用的资源,巧妙追问,引发思考,让动态生成性资源成为课堂后续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巧妙至极。
  2.找准知识薄弱点,疏通学生思维路径
  数学课堂教学中,当学生产生与教师教学预设不同或相反的生成性问题时,教师要认真分析学生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及时引导学生正确思考,疏通学生思维路径,将学生思维指向预定学习目标。
  例如,一位教师执教《认识负数》一课,在最后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时,有如下教学片段:今天最低气温-2摄氏度,最高气温5摄氏度,这一天气温相差多少摄氏度?教师用多媒体出示后,学生争先恐后地举起了小手,一个学生脱口而出,相差3摄氏度。顿时教室里一片附和声:对,它们相差3摄氏度。对于课堂教学中出现与课前预设完全不同的生成性问题,首先要找出这种问题出现的原因,分析得出:学生对于负数概念没有很好掌握是导致此问题发生的症结所在。然后,教师对症下药,画出直观图,引导比较,此时,学生恍然大悟,思维顿时活跃起来,有的学生说:-2比0少2,而5比0多5,所以相差7摄氏度。还有的说:-2在0下面,而5在0上面,相差7个格子所以相差7摄氏度。这时又有一个学生站起来说:这题可以列出算式5 2=7,或者5-(-2)=7,因此相差7摄氏度。教室里顿时一片喝彩声,课堂呈现出以学生为主体的生动场景。在这一教学片段里,对学生偏离教师课前预设的生成性问题,教师找准学生发生这一思维偏差的主要原因,弄清学生在新知识学习过程中知识结构薄弱的地方,及时引导疏通,打开学生的思维路径,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3.调整学习过程,落实学生主体地位
  教学实践证明:教师课前精心设计的教学环节,在实际教学中总会有一些不和谐、未卜先知的声音挑战教师的教学预设。对于学生这种动态生成性问题,教师可以因势利导,合理调整预设的教学过程,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让课堂教学服务于学生的动态生成。
  例如,一位教师执教《圆锥的体积》一课时,力求通过学生独立思考,寻求计算圆锥体积的一般方法,从而进入圆锥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环节。现呈现课堂上的教学片段:教师提出问题:“你能想办法求出这个圆锥的体积吗?”一个学生说:“只要量出这个圆锥的底面直径和高就可以求出来。”这个问题超出了教师的预设,教师追问:“我们目前还没有学习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你能想想别的办法吗?”另一个学生站起来说:“我知道圆锥体积公式,圆锥体积=底面积×高×。”显然这样的动态生成已经越过了正在实施的教学环节,教师迟疑了一下,提出问题:“你能知道这个公式是如何推导出来的吗?”这个学生接着说:“圆锥体积是和它等底等高圆柱体积的。”“他的想法有没有道理呢?我们下面就来研究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教师相机调整原有的预设,转变了问题的角度,因势利导,直接引入下一环节的学习。从上述教学片段可以看出,当学生的回答超出教师预设,已经直接指向下一环节学习的知识结论时,教师不要把学生思维强硬地拉回原来的预设轨道,而要灵活调整教学策略,让学生的动态生成性问题成为服务于课堂教学的资源,成为促进于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催化剂。
  综上所述,学生由于受自身知识基础、生活经验、学习能力、思维水平的局限,在学习过程中往往会产生动态生成性问题。教师要及时捕捉与教学相关的动态生成性问题,充分挖掘这些动态生成性资源的价值,合理、巧妙、机智地利用这些动态生成性资源,让其为我所用,为学生的学习服务,让数学课堂走向精彩和高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教师精心设计了一节课,但在实际教学时,学生总会有一些出乎教师意料之外的回答或想法,有的甚至让教师措手不及。对于这些偏离教师课前预设轨道的问题或想法,我们一般称为课堂动态生成性问题。像这类课堂动态生成性问题,教师若能及时捕捉、有效引导、巧妙利用,将会使数学课堂呈现意外的精彩。下面就课堂动态生成性问题的成因及如何利用,以创造教学意外之美,例谈几点体会。   一、课堂动态生成性问题的成因
  每个学生都有其各自不同的知识基础、生活经验和思维模式。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在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不同的生成性问题。这些预设之外的课堂生成性问题,有的是教师在研读教材设计教学过程时忽略或没有考虑到的;也有的是游离于正常思路及教材之外,教师根本无法预设的。这些动态生成性问题,有的是与教学无关、无意义、无价值的生成,有的是与教学有关的生成。
  二、处理课堂动态生成性问题的对策
  1.捕捉有用信息,将教学引入预设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待学生的动态生成性问题,既不能全盘否定,也不能一概肯定。教师要根据课堂教学的需要,及时捕捉有价值的生成性问题,把握时机,巧妙利用,引导学生步入预定的学习轨道。
  例如,一位教师执教《找规律》这一教学内容时,有如下教学片段:出示例题主题图,提问:“从图上,你能发现哪些数学问题?”一个学生说:“图上有8盆花。”另一个学生说:“图上还有9盏彩灯。”还有学生说:“图上还有13面彩旗。”此时,教师将要进入下一个环节,又有一个学生站起来说:“老师,我感觉这幅图是有规律的,还没有画完,还有很多花、彩灯、彩旗没画出来。”老师及时表扬了这位善观察、爱思考的学生,并追问:“你知道它们有什么规律?”这个学生说:“它们排列的顺序是有规律的。”教师随机揭示课题:我们这节课就来研究“找规律”。反思这个教学片段,可以发现:课堂上,当学生提出与自己教学预设不同的问题时,执教者并没有慌乱,而是迅速平静下来,在学生提出与课堂教学无关的动态生成性问题中捕捉到与本课教学有价值的信息:它们排列是有规律的。然后,巧妙地将无意生成性信息转化为对教学有用的资源,巧妙追问,引发思考,让动态生成性资源成为课堂后续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巧妙至极。
  2.找准知识薄弱点,疏通学生思维路径
  数学课堂教学中,当学生产生与教师教学预设不同或相反的生成性问题时,教师要认真分析学生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及时引导学生正确思考,疏通学生思维路径,将学生思维指向预定学习目标。
  例如,一位教师执教《认识负数》一课,在最后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时,有如下教学片段:今天最低气温-2摄氏度,最高气温5摄氏度,这一天气温相差多少摄氏度?教师用多媒体出示后,学生争先恐后地举起了小手,一个学生脱口而出,相差3摄氏度。顿时教室里一片附和声:对,它们相差3摄氏度。对于课堂教学中出现与课前预设完全不同的生成性问题,首先要找出这种问题出现的原因,分析得出:学生对于负数概念没有很好掌握是导致此问题发生的症结所在。然后,教师对症下药,画出直观图,引导比较,此时,学生恍然大悟,思维顿时活跃起来,有的学生说:-2比0少2,而5比0多5,所以相差7摄氏度。还有的说:-2在0下面,而5在0上面,相差7个格子所以相差7摄氏度。这时又有一个学生站起来说:这题可以列出算式5 2=7,或者5-(-2)=7,因此相差7摄氏度。教室里顿时一片喝彩声,课堂呈现出以学生为主体的生动场景。在这一教学片段里,对学生偏离教师课前预设的生成性问题,教师找准学生发生这一思维偏差的主要原因,弄清学生在新知识学习过程中知识结构薄弱的地方,及时引导疏通,打开学生的思维路径,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3.调整学习过程,落实学生主体地位
  教学实践证明:教师课前精心设计的教学环节,在实际教学中总会有一些不和谐、未卜先知的声音挑战教师的教学预设。对于学生这种动态生成性问题,教师可以因势利导,合理调整预设的教学过程,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让课堂教学服务于学生的动态生成。
  例如,一位教师执教《圆锥的体积》一课时,力求通过学生独立思考,寻求计算圆锥体积的一般方法,从而进入圆锥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环节。现呈现课堂上的教学片段:教师提出问题:“你能想办法求出这个圆锥的体积吗?”一个学生说:“只要量出这个圆锥的底面直径和高就可以求出来。”这个问题超出了教师的预设,教师追问:“我们目前还没有学习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你能想想别的办法吗?”另一个学生站起来说:“我知道圆锥体积公式,圆锥体积=底面积×高×。”显然这样的动态生成已经越过了正在实施的教学环节,教师迟疑了一下,提出问题:“你能知道这个公式是如何推导出来的吗?”这个学生接着说:“圆锥体积是和它等底等高圆柱体积的。”“他的想法有没有道理呢?我们下面就来研究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教师相机调整原有的预设,转变了问题的角度,因势利导,直接引入下一环节的学习。从上述教学片段可以看出,当学生的回答超出教师预设,已经直接指向下一环节学习的知识结论时,教师不要把学生思维强硬地拉回原来的预设轨道,而要灵活调整教学策略,让学生的动态生成性问题成为服务于课堂教学的资源,成为促进于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催化剂。
  综上所述,学生由于受自身知识基础、生活经验、学习能力、思维水平的局限,在学习过程中往往会产生动态生成性问题。教师要及时捕捉与教学相关的动态生成性问题,充分挖掘这些动态生成性资源的价值,合理、巧妙、机智地利用这些动态生成性资源,让其为我所用,为学生的学习服务,让数学课堂走向精彩和高效。
其他文献
摘 要:为了了解掌握甘肃省猪口蹄疫的感染分布情况以及O型口蹄疫的抗体水平,2009~2012年对全省14个州市定期采集样品,并进行O型口蹄疫抗体水平、非结构蛋白抗体ELISA以及RT-PCR的检测。结果表明:2009~2012年O型口蹄疫免疫合格率分别为:2009年72.8 %、2010年78.38 %、2011年75.7 %、2012年82.05 %。病原学RT-PCR检测未见阳性;非结构蛋白抗
【摘 要】课程建设是提升学校文化内涵、促进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张家港市锦丰中心小学秉持“坚毅教育”这个主题,分别从坚毅教育的文化引领、课程建设的文化路径两方面阐述学校的校本化实践,营造了为学向学、砥砺奋进、和谐生长的校园文化。  【关键词】坚毅文化 学校课程 实践  2019年5月,我校以“基于坚毅教育的‘砥砺行’特色课程建设”项目获评苏州市课程基地学校。该项目主要是基于“国家课程校本化”“
让学生的思维在课堂中自然流淌,享受数学学习的快乐,是我们学校源流课堂的追求。学生学习的“源”是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思维水平以及对未知的探究欲望。身为数学教师,在自己的数学课堂上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技能,更多的应该是如何自然地实现方法的引领、数学思想的渗透,使整个数学学习过程水到渠成、瓜熟蒂落。为了让数学学习尽显自然,我不断地实践与摸索。下面结合苏教版六年级下册《圆锥的体积》一课的教学,谈谈自己的
【摘要】板书,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中一直作为颜值担当的存在。好的板书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理清文本脉络,对语篇内容、知识要点等进行归纳总结,而且可以让学生快速地进入学习当中,积极地思考,主动地交流,从而让思维真正“活”起来。  【关键词】板书 思维 高年级语篇阅读  小学高年级英语学习以语篇为主,在课堂实践中,板书是体现文本脉络的重要手段。好的板书既体现了教师的教学思路,又能帮助学生活跃思维
【关键词】真实学习 独学 互学 合学 导学  要探究如何帮助学生在学习中提高自我学习能力,就必须了解课堂40分钟学生的学习状态。在一次课堂观察中,笔者发现学生甲始终跟着教师的思路在进行学习,课堂笔记十分完整,让人感觉她一直都在认真听讲。当进行到训练这一环节时,笔者发现她的正确率并不是很高,表面在学习,但作业的反馈却令人失望,这种状态可以称之为“虚假学习”。学生乙,上课一言不发,时而听课,时而发呆,
【摘要】复习课在数学学习中有着重要作用,好的复习课会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力。在实践中,要建立知识的“联结点”,让学生自主复习;要充分挖掘知识的“出错点”,借题扩散,触及知识本质;要凸显知识的“思想点”,提升认知,感悟数学思想。本文以《运算律》单元的复习为例,谈谈关于复习课的思与行。  【关键词】自主 复习 学习力  复习课贯穿小学数学学习始终,在数学教学中有重要作用,学习过程中不
【摘要】本文对小学数学读本《生本学材》的新理念、编写思路和特点,以一年级下册为例进行了解读。生本学材是以学生(及学生发展)为本的学材。《生本学材》将重点解决以下两个问题:(1)小学数学的本质是什么?(2)学生获得这些本质的学习方式是什么?数学概念、数学思维、数学思想方法、数学认知结构、数学核心素养等层层递进,构成了数学的本质。构建实现深度教学和深度学习的教学范式,以自主学习为核心、教师讲授、合作探
上周,我们在加拿大安大略省斯特拉特福德参加一年一度的安大略养猪大会。加裕在本届大会上参展。  安大略的养猪业大约有30万头母猪。在安大略省只有两个生产体系拥有超过1万头母猪,其它公司都不足2万头。大部分猪场由独立的农民拥有并管理,这些农民拥有生产饲料的土地及自己的养猪场。安大略养猪场多数由荷兰裔家庭拥有并经营。他们都是优秀的养猪人和专注的商务人士。  1 观察  这些生产者非常乐观。他们努力赚钱并
【摘要】复习课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种主要课型,它有着很重要的教学价值。笔者通过指导一位青年教师的复习课教学,将他前后两次的课堂教学进行比较研究,从情境创设、知识整理、课堂练习这三个角度谈对复习课教学的新思考。复习课,要让学生也参与进来,真正走向“师生共同设计”,才会让数学素养在课堂中“落地生根”,从而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复习课 师生 共同设计  复习课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种主要课型
【摘要】数学课堂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经历个性化的连续、关联、循环的认知转化,初步建立起结构思维并实现数学思想的转化,进而发展结构化学习的方法与思想,让学生依据这些发展属于自己的学习方式与方法。本文借由“分数的意义”这节课进行分析。  【关键词】结构化学习 数学思想 小学数学  一、学理分析:三个角度探寻知识结构  1.宏观中分析知识  “分数的意义”是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内容,是分数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