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小学英语教学的改革不断深入,小学英语的重要性日益突显,有效教学是广受讨论的课题,不少专家学者和教育工作者对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出了很多宝贵的经验。本人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就如何提高小学英语有效教学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充分了解学生
在接手一个班级时,教师要对学生充分的了解,才能对下一步学习做好准备,这样才能事半功倍。首先是对学生个性的了解。不同的学生存在很大的差异,而且学生对老师喜欢程度对课业学习好坏有一定的影响。所以教师要了解学生个性特点,因势利导。其次是学生的英语成绩。教师对学生已有知识做到心中有数,在教学时才能有所放矢。最后是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融洽的师生关系需要教师在主观上作积极的努力。教师要做学生的贴心人,要了解他们的心理特点,关心他们的学习、身心健康,善于激励他们。
二、把握好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学习英语的基本途径,也是学生获取信息,锻炼提高多种能力的主要渠道。所以我们要向四十分钟要质量。作为英语教师,我有时在思考为什么教师教得很认真,学生学的不是很理想,很多学生对英语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十分有限。为此,我开始有意识地注意自己的教学行为,在做了一些教学反思之后我觉得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良好的课堂纪律
如果没有好的课堂纪律,一堂课下来是失败的,学生是掌握不好的。在我的课堂中已经形成一种习惯:那就是不允许任何学生思想开小差,不在状态的坐在那里听课。一旦有我就立马停止给予提醒,几次下来学生已经完全适应了这样严厉的课堂。
2.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课堂教学应该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要强调师生的互动。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一些新颖的教学方法及对旧知识的回顾慢慢引导学生,消除学生对学习英语的抵触心理,增强学生在英语课堂上的主动性。如在学习有关颜色的单词“red,green,yellow,blue”等时,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学到的有关教室的词语如“door,window,desk,book”等,然后让学生描述教室里各个物体的颜色,教室内的物体被描述完后,可以让每个学生自由发挥用有关颜色的词语来描述其他的物体,规定每个学生至少描述一个物体,且发言多的同学有小零食的奖励。这样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主观性,还可以让学生在轻松的课堂氛围中学到更多的知识。
3.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
在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使用多媒体教学,还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对话表演、卡片教学、歌曲表演等新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如在学习26个英文字母大小写时,教师可以采用卡片教学的方法。教师提前把本节课需要学习的英文字母“Aa-Gg”的大小写分别写在卡片上,然后在课堂上把学生分成4组,每组7个人,把“A-G”这7个大写字母发给第一组和第三组同学,把“a-g”这7个小写字母发给第二组和第四组同学,分组同学都按照从“Aa-Gg”的顺序排成一行,同学按照排列顺序把自己拿到的卡片字母大声地读出来,其他同学跟着读,读完后把这个字母写到黑板上,这样就可以把从“Aa-Gg”这7个大小写字母练习两遍,不仅让学生学会了发音和拼写,并且每个同学都参与到游戏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合理布置课后作业
作业是学科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是教师用来检查教学效果、指导学生学习的教学手段之一。教师一定要检查,教师通过作业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并据此调节自己的教学。但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教师在选题时要减少数量,避免机械抄写。注重趣味性、自主性的作业。适当增加调查、对话表演、制作卡片、看英语视频等节目。2.对学生个体层次和知识层次要分析并加以区别,内容设计要面向全体学生,兼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3.教师应指导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主要进行学习方法的探索和知识的系统归类,而不是进行大量的、毫无针对性的、机械性的练习。4.按时检查作业。
有句话说的好:布置不检查等于没布置。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因为一旦教师不去批改检查作业的话,就无法掌握学生学习的真实情况,也就无法合理有效的开展以后的教学工作,学生也不会在作业上花时间。
四、教学过程中不断渗透
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注重知识的积累与点化。利用机会不断渗透与强化。比如:日常交际用语在每节课的Everyday English不断变换渗透。就现在进行时这个语法来说,它是在英语5A教材中第一次出现。我们不能等到六年级总复习是再来强化这个知识。在之后教材的很多板块中都可以训练。在看图会话时可以提问What is she/he doing?或者对教材图画的描述Ben is talking about his birthday.让学生在句子中找主语、be动词、动词的现在分词。很多知识像这样巧妙的复习,久而久之学生头脑中这个知识已经形成。那么我们再学习时就不是那么困难了。教学中我发现我们班学生对这个时态掌握非常好。
總之,课堂的高效性是受多方面因素影响的,作为教师应不断探索与创新,学习和尝试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真正实现课堂效益最大化。
一、充分了解学生
在接手一个班级时,教师要对学生充分的了解,才能对下一步学习做好准备,这样才能事半功倍。首先是对学生个性的了解。不同的学生存在很大的差异,而且学生对老师喜欢程度对课业学习好坏有一定的影响。所以教师要了解学生个性特点,因势利导。其次是学生的英语成绩。教师对学生已有知识做到心中有数,在教学时才能有所放矢。最后是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融洽的师生关系需要教师在主观上作积极的努力。教师要做学生的贴心人,要了解他们的心理特点,关心他们的学习、身心健康,善于激励他们。
二、把握好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学习英语的基本途径,也是学生获取信息,锻炼提高多种能力的主要渠道。所以我们要向四十分钟要质量。作为英语教师,我有时在思考为什么教师教得很认真,学生学的不是很理想,很多学生对英语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十分有限。为此,我开始有意识地注意自己的教学行为,在做了一些教学反思之后我觉得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良好的课堂纪律
如果没有好的课堂纪律,一堂课下来是失败的,学生是掌握不好的。在我的课堂中已经形成一种习惯:那就是不允许任何学生思想开小差,不在状态的坐在那里听课。一旦有我就立马停止给予提醒,几次下来学生已经完全适应了这样严厉的课堂。
2.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课堂教学应该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要强调师生的互动。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一些新颖的教学方法及对旧知识的回顾慢慢引导学生,消除学生对学习英语的抵触心理,增强学生在英语课堂上的主动性。如在学习有关颜色的单词“red,green,yellow,blue”等时,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学到的有关教室的词语如“door,window,desk,book”等,然后让学生描述教室里各个物体的颜色,教室内的物体被描述完后,可以让每个学生自由发挥用有关颜色的词语来描述其他的物体,规定每个学生至少描述一个物体,且发言多的同学有小零食的奖励。这样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主观性,还可以让学生在轻松的课堂氛围中学到更多的知识。
3.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
在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使用多媒体教学,还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对话表演、卡片教学、歌曲表演等新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如在学习26个英文字母大小写时,教师可以采用卡片教学的方法。教师提前把本节课需要学习的英文字母“Aa-Gg”的大小写分别写在卡片上,然后在课堂上把学生分成4组,每组7个人,把“A-G”这7个大写字母发给第一组和第三组同学,把“a-g”这7个小写字母发给第二组和第四组同学,分组同学都按照从“Aa-Gg”的顺序排成一行,同学按照排列顺序把自己拿到的卡片字母大声地读出来,其他同学跟着读,读完后把这个字母写到黑板上,这样就可以把从“Aa-Gg”这7个大小写字母练习两遍,不仅让学生学会了发音和拼写,并且每个同学都参与到游戏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合理布置课后作业
作业是学科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是教师用来检查教学效果、指导学生学习的教学手段之一。教师一定要检查,教师通过作业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并据此调节自己的教学。但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教师在选题时要减少数量,避免机械抄写。注重趣味性、自主性的作业。适当增加调查、对话表演、制作卡片、看英语视频等节目。2.对学生个体层次和知识层次要分析并加以区别,内容设计要面向全体学生,兼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3.教师应指导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主要进行学习方法的探索和知识的系统归类,而不是进行大量的、毫无针对性的、机械性的练习。4.按时检查作业。
有句话说的好:布置不检查等于没布置。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因为一旦教师不去批改检查作业的话,就无法掌握学生学习的真实情况,也就无法合理有效的开展以后的教学工作,学生也不会在作业上花时间。
四、教学过程中不断渗透
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注重知识的积累与点化。利用机会不断渗透与强化。比如:日常交际用语在每节课的Everyday English不断变换渗透。就现在进行时这个语法来说,它是在英语5A教材中第一次出现。我们不能等到六年级总复习是再来强化这个知识。在之后教材的很多板块中都可以训练。在看图会话时可以提问What is she/he doing?或者对教材图画的描述Ben is talking about his birthday.让学生在句子中找主语、be动词、动词的现在分词。很多知识像这样巧妙的复习,久而久之学生头脑中这个知识已经形成。那么我们再学习时就不是那么困难了。教学中我发现我们班学生对这个时态掌握非常好。
總之,课堂的高效性是受多方面因素影响的,作为教师应不断探索与创新,学习和尝试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真正实现课堂效益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