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学目标的达成需在课堂上完成,达成度要靠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有效调控,要求教师要有较强的课堂实施能力,并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如何做到这些?我想应该在目标的导引下,设计好每一个教学环节,处理好每一个教学细节,选择好有效的教学方式……这一切,有赖于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实施行为,在强烈的目标意识驱动下,去粗取精,处理好课堂上出现的问题,这是学生学习活动有效性的保证。在教学目标的指引下,教师的有效教学行为对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是保证有效教学的前提。
一、调整思路,变“牵着学生走”为“跟着学生走”
“跟着学生走”是课改对教师行为提出的基本要求。传统教学中,教师不顾课堂实际和学生表现,严格按照预设的教学过程来实施,“牵着学生走”的教学过程变成了“走教案”的过程。这样,学生就缺乏自主学习的机会。长此以往,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主性受到大大限制,教学的有效性则大打折扣,这与学生个性发展的自主与独立是相悖的。《问银河》中大量的词语离学生生活有一定的距离。对于低年级的小朋友来说,理解是有难度的。词语不理解,谈不上学习课文。然而,由于词语比较抽象,光靠教师的讲解还远远不够。所以,我采用了大量的图片来帮助学生理解,既简洁又形象,学生既认识了词语,又积累了生活经验,真所谓一举两得。在实施教学中,我有自己的思路,可是让学生提出自己不懂的地方,他们并不会按部就班,从前往后提出自己的疑惑的。这时,我得改变教学思路,循着学生的问题,在不影响教学目标的前提下,迅速调整教学过程,包括预设的过渡语、学生评价、多媒体的呈现等等,以顺应万变的课堂教学活动。这样,“跟着学生走”的教学实施行为,使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相互融洽,相得益彰,是系统掌握知识,有效学习,促进学生发展的催化剂。
二、教给方法,变教师讲解为学生思考
“教是为了将来不教”、“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这样的话,我们很熟悉,阐述的是给学生方法指导的重要性。学生“学会多种途径理解词语”是低年级学段的一个重要目标。学会理解词语的方法可以为他们以后的语文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在教学《问银河》的词语时,我充分开辟学生“感悟”词语的通道,采用“联系生活实际”、“出示图片直观感受”、“作动作”、“找近义词”“对比理解”筹途径,利用学生身边的各种资源,避免乏味。学生对所有的词语理解,我不是直接讲解意思,而是引导学生自我提析,在学习的过程中将运用的方法提炼出来,成为学生自己独有的方法。在理解“南来北往”时,我先和学生一起做了动作,和学生一起复习理解词语的方法:把词拆开成字来解释再连起来说,我把它归纳为“拆字释词法。学生利用这种方法,很快就说出了“南来北往”的意思。当然,理解词语的方法可以根据教学目标确定,亦可根据学生的特点选择合适的理解词语的方法。总之,将每一项方法显性化,有明确的方法名称,有具体的方法训练过程。这样,教学目标明确,指导过程规范,学生便有法可依,有步骤可循。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运用一定的方法来理解词语,这是学生自主思考与内化的过程。学生就可以利用自己所学的方法来解释词语,举一反三。对学生来说,这比单纯的教师讲解的学习更有价值,收获更大,教学也就更有效。
三、给予时间,变教师传授为合作学习
心理学家研究表明,低年级学生的注意力的黄金时间是20分钟左右,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年龄特征,合理安排课堂教学时间,做到劳逸结合,张弛有度,稳定学生的注意力。《问银河》的第三、四自然段内容与结构跟第一、二自然殷相似,为了达成“掌握第一、二自然段学习方法,合作学习第三、四自然段”的教学目标,加上这时学习时间已经到了下半节课,学生有点疲劳。于是,我适时转变教师讲解的教学方式,采用同桌合作学习的方式来学习第三、四自然段,要求同桌之间围绕三个问题来学习:1、同桌互读课文,思考每一个自然段问了银河的哪里?2、分别闯了银河的哪里?3、想象画面,交流各自不懂的地方,同桌之间都不能解决的地方作好标记,等待大家交流。在这里,我提出了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要求,教师从解说员变成了成功的“导演”,课堂成为了“动感地带”、“情感地带”,从根本上改变了教师“满堂问”、“满堂灌”等“独角戏”形式。语文教学要促进学生学会合作、自主发展,就必须改变过去那种“学生坐听看,教师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方式,优化课堂结构,创设合作学习的课堂环境,给学生一个时空,让他们自己去安排,互相交流信息,因为来自同伴问的信息学习,学生更容易接受,也增强了同伴之间的合作意识。
四、适当追问,变学生回答为教学资源
课堂上的提问一般在课前已预设好,因此带有一定的主观性。在教学实施中,只关注自己如何提问,不懂机动调控,不会根据学生的回答适当追问,会流失珍贵的教学生成资源。《问银河》的第一课时有一个教学目标“用随文识字的方法学会本课生字”。为了达成这个教学目标,我在教学中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比如“银河”的“银”是一个生字,当出现这个词语指名读时,有同学已经会读了。此时,我追问道:“‘银’是一个生字,你怎么认识的?”我请了几位同学来回答,有的说自己预习过了,有的说课外阅读时碰到查字典了,有的说在生活中见到后问了爸爸妈妈等等,此时正好是渗透大语文观的好时机,生活中可以说是处处有语文,有着大量的语文资源,这对树立学好语文的自信心有着推波助澜的作用。我发现,适时的不露痕迹的引导,学生的无意注意会减轻学习的紧张感,学习效果则更好。
教学目标是设计教学过程的依据,是课堂教学总的指导思想,是上课的出发点,也是课堂教学的最终归宿。选择合适的课堂教学行为,能使教学目标的达成少走弯路。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度对课堂教学质量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所以,在适当的教学目标导引下的教学行为实施,将创造有效教学的辉煌天地。
一、调整思路,变“牵着学生走”为“跟着学生走”
“跟着学生走”是课改对教师行为提出的基本要求。传统教学中,教师不顾课堂实际和学生表现,严格按照预设的教学过程来实施,“牵着学生走”的教学过程变成了“走教案”的过程。这样,学生就缺乏自主学习的机会。长此以往,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主性受到大大限制,教学的有效性则大打折扣,这与学生个性发展的自主与独立是相悖的。《问银河》中大量的词语离学生生活有一定的距离。对于低年级的小朋友来说,理解是有难度的。词语不理解,谈不上学习课文。然而,由于词语比较抽象,光靠教师的讲解还远远不够。所以,我采用了大量的图片来帮助学生理解,既简洁又形象,学生既认识了词语,又积累了生活经验,真所谓一举两得。在实施教学中,我有自己的思路,可是让学生提出自己不懂的地方,他们并不会按部就班,从前往后提出自己的疑惑的。这时,我得改变教学思路,循着学生的问题,在不影响教学目标的前提下,迅速调整教学过程,包括预设的过渡语、学生评价、多媒体的呈现等等,以顺应万变的课堂教学活动。这样,“跟着学生走”的教学实施行为,使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相互融洽,相得益彰,是系统掌握知识,有效学习,促进学生发展的催化剂。
二、教给方法,变教师讲解为学生思考
“教是为了将来不教”、“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这样的话,我们很熟悉,阐述的是给学生方法指导的重要性。学生“学会多种途径理解词语”是低年级学段的一个重要目标。学会理解词语的方法可以为他们以后的语文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在教学《问银河》的词语时,我充分开辟学生“感悟”词语的通道,采用“联系生活实际”、“出示图片直观感受”、“作动作”、“找近义词”“对比理解”筹途径,利用学生身边的各种资源,避免乏味。学生对所有的词语理解,我不是直接讲解意思,而是引导学生自我提析,在学习的过程中将运用的方法提炼出来,成为学生自己独有的方法。在理解“南来北往”时,我先和学生一起做了动作,和学生一起复习理解词语的方法:把词拆开成字来解释再连起来说,我把它归纳为“拆字释词法。学生利用这种方法,很快就说出了“南来北往”的意思。当然,理解词语的方法可以根据教学目标确定,亦可根据学生的特点选择合适的理解词语的方法。总之,将每一项方法显性化,有明确的方法名称,有具体的方法训练过程。这样,教学目标明确,指导过程规范,学生便有法可依,有步骤可循。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运用一定的方法来理解词语,这是学生自主思考与内化的过程。学生就可以利用自己所学的方法来解释词语,举一反三。对学生来说,这比单纯的教师讲解的学习更有价值,收获更大,教学也就更有效。
三、给予时间,变教师传授为合作学习
心理学家研究表明,低年级学生的注意力的黄金时间是20分钟左右,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年龄特征,合理安排课堂教学时间,做到劳逸结合,张弛有度,稳定学生的注意力。《问银河》的第三、四自然段内容与结构跟第一、二自然殷相似,为了达成“掌握第一、二自然段学习方法,合作学习第三、四自然段”的教学目标,加上这时学习时间已经到了下半节课,学生有点疲劳。于是,我适时转变教师讲解的教学方式,采用同桌合作学习的方式来学习第三、四自然段,要求同桌之间围绕三个问题来学习:1、同桌互读课文,思考每一个自然段问了银河的哪里?2、分别闯了银河的哪里?3、想象画面,交流各自不懂的地方,同桌之间都不能解决的地方作好标记,等待大家交流。在这里,我提出了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要求,教师从解说员变成了成功的“导演”,课堂成为了“动感地带”、“情感地带”,从根本上改变了教师“满堂问”、“满堂灌”等“独角戏”形式。语文教学要促进学生学会合作、自主发展,就必须改变过去那种“学生坐听看,教师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方式,优化课堂结构,创设合作学习的课堂环境,给学生一个时空,让他们自己去安排,互相交流信息,因为来自同伴问的信息学习,学生更容易接受,也增强了同伴之间的合作意识。
四、适当追问,变学生回答为教学资源
课堂上的提问一般在课前已预设好,因此带有一定的主观性。在教学实施中,只关注自己如何提问,不懂机动调控,不会根据学生的回答适当追问,会流失珍贵的教学生成资源。《问银河》的第一课时有一个教学目标“用随文识字的方法学会本课生字”。为了达成这个教学目标,我在教学中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比如“银河”的“银”是一个生字,当出现这个词语指名读时,有同学已经会读了。此时,我追问道:“‘银’是一个生字,你怎么认识的?”我请了几位同学来回答,有的说自己预习过了,有的说课外阅读时碰到查字典了,有的说在生活中见到后问了爸爸妈妈等等,此时正好是渗透大语文观的好时机,生活中可以说是处处有语文,有着大量的语文资源,这对树立学好语文的自信心有着推波助澜的作用。我发现,适时的不露痕迹的引导,学生的无意注意会减轻学习的紧张感,学习效果则更好。
教学目标是设计教学过程的依据,是课堂教学总的指导思想,是上课的出发点,也是课堂教学的最终归宿。选择合适的课堂教学行为,能使教学目标的达成少走弯路。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度对课堂教学质量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所以,在适当的教学目标导引下的教学行为实施,将创造有效教学的辉煌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