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对富裕家庭学生进行缺失教育

来源 :空中英语教室·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bbieqz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现在,富裕家庭学生的教育,是我们高中班主任工作的又一个重点和难点。这些学生物质生活富裕,精神生活贫乏,道德境界不高,认识存在严重误区,因为富裕,他们失去了太多的优秀品质,从而变成物质上的"小巨人",精神上的"小矮人"。对于这些学生来说,缺失教育显得非常重要。关键词:富裕;贫穷;缺失教育【中图分类号】G630
  家庭子女教育中不可忽视的一个学生群体--富裕家庭孩子的教育,是我们高中班主任工作的又一个重点和难点,更是富裕家庭遇到的一个共同难题。一、 表现1、相互攀比,盲目跟风型
  这些富裕家庭中的部分孩子有以下共同特点:家庭收入可观,物质生活享受充分,精神生活贫乏,道德内驱力不强,行为怪异,作风散漫,不守纪录,经常迟到早退,语言粗鲁,脏话连篇,动辄骂娘,可谓"谈恋爱上网吧,佩首饰带卷发。""穿衣露脐,挤眉弄眼光脚丫,奇形怪状看指甲",在十七八岁这个黄金岁月里,他们"捧着小说--武打言情的;哼着小调--决斗爱情的;品着小吃--价高稀奇的;穿着小资--暴露鲜明的。"为显示与众不同而过分标新立异,"我型我秀",相互攀比,盲目跟风,易受情绪支配,饮食消费向广告看齐,服装消费向名牌看齐,娱乐消费向流行看齐,人情消费向成人看齐。2、铺张浪费观念异化型部分富裕家庭的同学是要啥有啥不缺啥,吃的、喝的、玩的基本上是根据自己的喜好,浪费的理由更是令人震惊:"我有钱,我浪费得起。"更有甚者说:"吃不完倒掉,用不完扔掉,从某种意义来说是消费的需要,是一种爱国行为,是为农民伯伯增加收入,是为工人叔叔解决后顾之忧,还能为剩余劳动力转移提供就业机会,这是为扩大内需作贡献。"3、埋怨家长无理取闹型
   部分富裕家庭的学生,不懂得尊重父母,孝敬长辈,而是一味的埋怨家长:成绩不好,是家长没有尽责--关心不够;和同学闹矛盾,怪家长不给自己撑腰壮胆--实力不强;自己无理的要求得不到满足,是家长无能."没有生活在千万、亿万富翁的家庭是他们最大的不幸。"更有甚者,有的学生为达到自己的某种目的,采取一些极端的手段,一哭二闹三上吊,动辄离家出走,以死相威胁,还美其名曰"找到了家长的软肋,切中了问题的要害。"
   ......二、 成因
  之所以出现以上现象,与家长、社会、学校以及孩子所处的生活、学习环境都有一定的关系,特别与家长的"过度满足"关系更为直接,什么现在生活条件好了,自己以前缺失的,一定要在孩子身上补偿,什么别人家孩子有的,我们孩子也要有,人家孩子穿名牌,用名牌,我们孩子也不能被人家比下去;人家孩子有钢琴、有贵重玩具,动辄到外面旅游,咱家孩子也不能落下。有些富裕的家长对孩子过度宠爱,不惜一切代价,对孩子百依百顺、有求必应,可结果自己的孩子反而变得自私、暴躁,缺乏包容心与感恩心,常常为一点小事怄气、打架生事。有些家长甚至是"超前满足"、"超量满足"孩子提出的要求,好象不满足孩子的要求,就对不起孩子。正是父母这种过度满足孩子的愚蠢行为,以至于培养出一个个"小霸王"、"刁蛮公主"。这些现象尽管发生在少数学生身上,但它的负面影响和危害性是非常大的。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后果呢?原来,快乐是一种感受满足的体验,而这种满足感又是以遗憾和缺失为前提的,如果没有遗憾的感觉,就不可能体验到满足后的快乐与幸福。三、措施
   部分富裕家庭的孩子,现在已经很难品尝到物质生活缺失的滋味了,可社会的现实,却不是每个人都能要风得风、要雨得雨,所有的愿望都能实现,所有的事情都能随心所欲。因此,缺失教育值得我们大力倡导。
   假如孩子一直生活在"过度满足"的环境里,他的未来一定是不可想象的。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我为此遗憾和不安,在多年的政治课教学和班主任工作的实践中,我建议家长应做如下的尝试。1、满足孩子的部分愿望就够了法国教育家卢梭在《爱弥儿》一书中说:"你知道用什么办法准能使你的孩子得到痛苦吗?这个办法就是百依百顺,过度满足。"被过度满足的孩子,容易养成任性、暴躁、急功近利等性格,与周围的人很难相处,不善于调节自己的心态和情绪,人生态度消极,看问题比较偏激。过去的孩子,夏天如果能吃上一毛钱一支的冰棍儿,那简直快乐至极,可现在有了雪糕、冰激凌、酸酸乳等许多诱人的消暑冷品给孩子,孩子却少有快乐的感觉。以前的孩子吃块糖能甜上好几天,现在的孩子尝遍了各种各样的高级糖果却不觉得甜。为什么会这样呢?这都是满足过度造成的,孩子没有缺失和遗憾的感觉,怎么能体验得到快乐呢?怎样才能让孩子体验缺失呢?①、凡是过分的不合理的要求,一概不满足。特别是超出家庭经济承受能力的要求,做家长的,要学会巧妙地拒绝孩子。比如,(2004年)我班有个学生给家长每天开车接送孩子上下学,开出了这样的消费清单:每天,至少上网费2元(或家里上网,时间不受限制,要家长二选一),早点5元,午饭10元,晚饭10元,零花10元,合计35元/天,每月,鞋一双,不得低于300元,或三个月一双,必须是名牌耐克(800元/双),服装必须是中国名牌,春节期间,又和家长要掌上电脑,要钱到罢了,最关键的是要钱的方式另人不可思议,搞恶作剧,动辄把家里的东西从楼上往外扔,要不然就不活了,引得左邻右舍都驻足观看,以此来要挟家长。家长呢,一是觉得太丢人,二是觉得孩子长大了,有自尊,現在也有这个条件,结果是孩子来了学校成天玩掌上电脑,课堂不听,作业不交,想法怪异,观念偏极,成绩一塌糊涂。老师头疼,家长着急。这能完全怪孩子吗?试想,你从来就没有拒绝过孩子,到今天孩子管不了,才想起要拒绝他,这未免太晚了。建议:家长一定得学会巧妙地拒绝孩子,让他们明白,有些愿望是合情合理可以满足的,而有些愿望是不合理不能满足的,拒绝的次数多了,孩子便会学会自我克制,明白一些做事的原则和规则,提升内省智能,变得自律。②、对合理的要求,也不能百分之百满足,也要打折扣,适当控制。比如,星期天睡懒觉,不能超过八点,看电视、上网一两个小时足也,要给孩子留点遗憾和期待,这样孩子的快乐就会多一些。我们常常有这样的体会,孩子提出的要求,你没有很快满足他,而是吊足了孩子的胃口,让他在煎熬中等待、期盼,这时候得到的满足会快感倍增,也会更加珍惜。如果是"即时满足",没有了中间等待的缺憾,就不会有这种效果。当然,要提醒家长一句,缺失教育一样要有度,缺失要适当,不能违背孩子的生长发育规律,延迟满足不能超出孩子的承受范围。这样你的缺失教育才会收到理想效果。2、想办法让孩子体验快乐快乐是相对的,人生本来不缺少快乐,所缺少的只是对快乐的把握和感受。快乐是一种感受,是一种体验,是一种心理满足,是一种期待,是一种不需张扬的享受,是一束信任的目光,是一句关怀的话语,是一种克服困难后的愉悦......
   快乐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中学校园里,爱好得到展示,特长得到认可,玩得痛快,学得疯狂,一定快乐;高尚的品质,文明的语言,得体的行为,被老师和同学们欣赏,一定幸福。
   可现实生活中的少数中学生(特别是城市)却体验不到。因为他们没有缺失,他们觉得上学是天经地义的事,是家长的义务,是社会的责任,反到是认为:在学校,作业太多,负担太重;约束太多,放松太少;在家里,和父母代勾太深,共同语言太少;吃穿--名牌太少;娱乐--创新太少......什么活够了、玩腻了、看透了,一副玩世不恭、看破红尘的样子。为什么好多农家子弟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发奋,特别能珍惜时间,理解父母,孝敬长辈?因为他们的上学机会来之不易,他们的父母含辛茹苦,他们的兄弟姐妹渴望读书而没有条件......他们的缺失、遗憾太多太多。也因此,他们能真正体会到上学的来之不易,他们懂得读书是他们今生最大的幸福。所以立志报答父母,回馈社会。其实,对于病人来说,健康是最大的幸福,对于饥饿的人来说,添饱肚子是最大的快乐,匆忙的富人认为悠闲就是快乐,下岗工人认为有活干就是幸福,光棍汉认为娶上媳妇就是幸福,而陷入婚姻之战中的人认为冲出"围城"就是幸福。这些,孩子未必懂得,但家长懂得,可他们恰恰忽视了或是错过了对孩子教育的最好时机,当然这也与我们这个国家和民族的传统、习惯有关。中国的母亲是这样教孩子成长的:小的时候,是喂孩子吃饭,扶孩子站立,护孩子走路。长大以后,是送孩子上学,陪孩子读书,帮孩子料理生活,日积月累,中国的孩子懂得了索取,习惯了依赖,没有了独立,反而是孩子的愿望稍得不到满足,他就觉得痛苦、不幸,就要抱怨家长,埋怨社会,惟独没有想到自己的义务和责任,这几年城市"啃老族"的出现,不就是例子吗?它给我们的教育敲响了警钟,对孩子饭来张口、衣来伸手、过度满足的教育的是不是值得我们反思?而西方母亲教育孩子的方法是否值得借鉴?西方的孩子,小时侯,自己手抓着吃饭,走路跌倒了要靠自己爬起来,上学是因为兴趣,这看似无情的教育恰恰教给了孩子的自立意识,造就了孩子的一种信念:要想享受快乐,就必须创造生活。给孩子留一点遗憾和缺失,让孩子从小懂得自立和自强,让他体会自己努力以后得到的幸福和快乐,这样他才会更加珍惜,才会实现我们家庭、学校、社会的和谐。
其他文献
【摘要】新课程背景之下,要打破以教师为绝对主导的传统教学模式,学生活动是良方。通过历史剧表演,小游戏,竞争活动等各式学生活动的设计,让学生在活动中学史、悟史、明理,体味学习的快乐,从而使历史课堂"活"起来。    【关键词】活动;历史表演剧;小游戏;竞争活动    中图分类号:G633.5     2001年,国家启动了新世纪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在此背景下,中学历史新课程改革全面展开,在取得不少成
期刊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幼儿教育为人的终身发展做准备的理念已经确立。使幼儿乐学、会学已成为幼儿教育追求的目标,各领域的教育也随之发生了重心的转移。如何在实践中实现这一转变呢?我觉得和谐的教育环境的创设是个关键因素,而教育环境的创设离不开丰富的物质,资源的统筹利用离不开有效的家园互动。  《纲要》提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
期刊
摘要:学者们从社会学、心理学、语言学等不同的角度出发,对影响二语习得的因素做了大量的研究。本文从影响二语习得的社会因素出发,着重介绍文化适应与二语习得的关系。应用Brown的文化适应阶段论和Schumann的文化适应模式,对中国国内环境下影响英语学习的社会因素进行分析,并试图找出促进中国学生英语学习的有效途径。关键词:二语习得 文化适应 英语学习【中图分类号】G6401. 文化和文化适应的含义及其
期刊
在生物教学中,新课改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倡导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使学生能主动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在相互交流合作中解决问题。农村中学的学生大多基础差、学习方法不得当,没有足够的学习兴趣。想让这样的学生学好生物课乐学生物课,更应该用新课改的理念去教学。现以"尿液的形成和排出"为例浅谈新课改理念在课堂教学中的具体体现。一、设置问题情境、激发探究欲望上课开始,教师提出
期刊
摘要:新课改后,高中历史教材不可避免地造成了学生不适应高中历史学习,进而影响学习历史学科的兴趣和成绩的提高。几年来,笔者努力改变历史教育教学思路和方法,积极探索高中历史优质教学常态化的有效途径,最终形成了"学案先行,快步走,多回头"的教学模式,在这种教学模式的指引下,我所任教班级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成绩都有了明显的进步。关键词:高中;历史优质教学常态化;学案【中图分类号】G630  新课改后,高中
期刊
关键词:学习方式;合作学习;自信心;参与    【中图分类号】G633.3  语文教学过程中,如何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如何让学生享受主动学习的乐趣呢?下面谈谈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一点浅显看法。  一、学习方式的转变。  语文课堂教学改革中要改变原有的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探究式学习方式,自然成为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从教育心理学角度讲,学生的学习方式有接受和
期刊
内容摘要:教育要有真情,班主任工作更是如此。根据我从教十年来,以及当班主任几年来的实际情况,简要谈一谈我对班主任工作的三个理解,1、班级管理的民主性;2、智慧教育的隐性性;3、真情教育的细节性。  关键词:心灵体验;班主任;真情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0每当我回首这近十年的教育教学路程时,总觉得有些平淡,也觉得差点什么,由此困惑了许久。许多老师说班主任事事亲力亲为,可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期刊
众所周知,在今天及未来社会,面对世界科技飞速发展的挑战越来越严峻,培养创新人才则是迎接挑战关系国家民族繁荣振兴的大事,然而人的创新能力从哪里来?创新人才如何培养?从事最基本教育的广大幼儿教师担负着重大的责任。幼儿单纯天真的像一张白纸,幼儿教师将引导孩子在白纸上写下重要的一笔,开启创新智慧的第一扇门,因此,教师必须明确科学教育的方式和策略。   实践表明,创新能力,创造性并不是什么神秘的东西,也不是
期刊
【摘要】笔者参加了学校组织的到上海学习,学习后得到一定启发和思考,以为学生做一道"心灵鸡汤"为题,阐述了如何把主题教育应用到班会课,值得业内人士参考。【关键词】主题教育;班会;班主任   【中图分类号】G630  尽管每一位班主任老师都知道--每周一次的班会课是针对班级情况对学生进行教育的一种有效方式。但在平时的工作中,有的老师常常会觉得"班会课难上,学生不感兴趣、不投入";有的老师也会觉得传达完
期刊
近来,认真阅读了《给教师的101条建议》,同时联系自己的教学实践来对照检查,发现真的是"教育无国界"。这本书有很多的精髓思想及具体操作与我国传统有效的教育理念和做法不谋而合,很有说服力,具体运用到教学中也会很有效果。正如该书的推荐者所说的那样--这的确是一本适合每位教师阅读和思考的好书,不论什么年龄段,什么资历的教师,都会从中有所收获。"教书育人是一门要求很高的艺术,它需要我们耐心细致、身心投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