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良好的思想品德是人类社会和平稳定发展的重要前提。因此,在不断发展的當今社会,人才选择不再是以学识为唯一的标准,而品德好,语言、行为素质高的人更容易受到人们的青睐。习近平总书记也强调,要把德育教育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而初中阶段正是一个人养成良好品格,想着高素质人才迈进的重要阶段,因此这个时期德育教育非常重要。而贴近生活的道德教育,能更加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
【关键词】初中生;德育教育;生活化
学校教育是我国目前主要的教育方式,而我国学校对学生的教育主要是应试教育,这种教育忽视了对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而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学生德育教育越来越被社会所关注,初中阶段正是青少年的心理慢慢走向成熟的时候,此时对他们进行良好的德育教育是特别重要的,但就当下而言,我国在初中阶段德育教育还存在很多问题,主要是对学生的德育教育还停留在课本上,脱离生活实际,针对这种现象,我们要及早找出原因,解决问题。
一、德育教育的现状
(一)教学方式单一
初中时期的德育教育方式主要是通过上思想品德课来实现的,老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听,整个过程老师和学之间没有互动,整堂课老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听得昏昏欲睡。这种灌输式的教育在短时间内能达到教育的效果,若一味地使用这种教育方式,反而会适得其反。而德育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要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这是一个漫长而艰巨的任务,所以一味地向学生灌输品德课本上的知识不适合德育教育,我们应该用加多元化的方式教育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脱离生活
一方面,就我国目前的教育情形来看,老师所讲的知识点来源于课本,而书本上知识一味地宣传真善美,体现出来的是社会美好的一面,但对社会中丑恶现象只字不提。因此,导致我国的德育教育和社会生活的联系并不密切,按这种教育方式育方式教育出来的学生太单纯,当其有一天走出校园时,短时间之内是难以适应现实社会的。另一方面,学校主要通过一些校纪校规来规范学生的行为,而这种教育方法并不是对每个学生都有效果,老师和学校的忽视,再加上学生自己的不重视,让初中德育教育只存在于校纪校规和品德课本中。
(三)教师专业素质不足
德育教师是德育工作的计划者和实施者,其专业素质直接影响到德育教育的成败。因此,德育教师本身必须有高尚的品德,良好的专业素养,才能教育学生。而我国大部分中学思想政治教育者,并非专业出身,有些教育落后的地方,师资力量严重不足,只能在课余时间,让其他科目的老师在口头上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
(四)教材内容落后
所谓“导航德育,教材先行”,德育教材承载着的与教学内容,教材内容的选材和编写,不仅体现教育内容,更决定着教学方法。而我国中学生的德育教材基本上就是我们之前提到的思想品德教材,而思想品德教材是由国家组织编写的。因此,大范围的改动教材极为不易,因此德育教材的滞后于时代的发展。
二、具体策略
(一)从方式入手,采取多种方式实施德育教育
相比于单纯的把品德课本上的知识强制性的灌输给学生,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更能让学生深刻的体会如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初中生大部分都喜欢集体活动。因此,我们可以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举办丰富的课外活动,丰富他们的校园生活。例如利用周六、周日,让学生自己举办文化节、艺术节之类的活动,从主题的拟定,内容的安排,活动的策划和实施,由学生自主安排,在活动中充分体现出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也能加强同学之间的团结友爱,给他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又或者经常举办体育竞赛,诗歌竞赛之类的活动,让学生们以小组的形式参赛,这样既丰富了学生的课余活动,也加强学生的团结性。
(二)以生活为主,利用学生亲身经历展开教学
利用生活情景教学法对中学的德育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尤其是学生亲身经历过的事对他们的影响更为深刻,只有亲身经历过才能对课本上的语言理解的更为透彻。关于这点,学校和老师应积极举办一些“送爱心,送温暖”之类的活动。比如,利用节假日带着学生看望孤寡老人、或者组织学生给贫困地区的孩子捐赠旧书,旧玩具等活动,学生亲自参与其中更加能体会到帮助他人的快乐,就会更有兴趣的参与德育教育活动。老师也可以利用节假日的时间带领学生去拜访抗战老兵、各级劳模等,听他们讲述它们自己的故事,让学生忆苦思甜,这样更加能让学生了解现在的生活来之不易,也能加强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
(三)以教师为先,强化教师队伍
事实上,整个教育教学活动都具有德育意义。因此,每个教师都是德育教师,老师与学生相处的时间比例占到每天的三分之一左右。因此,教师日常的行为都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到学生,学生身上的问题都能从与之相处的老师身上找到根源。例如,老师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有说脏话的行为,时间长了,学生也会有样学样,养成说脏话的习惯。反之,如果老师本身具有优良的道德品格,学生也会以这样的老师为榜样,也会养成优良的道德素质,我们德育教育也就事半功倍了。例如,老师在学校经常帮助经济困难的同学,这种老师带的学生多半也是乐于助人的学生。因此,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教育,从根本上来说是要加强对教师队伍的管理,强调老师本身应该具有高尚的道德品格,扎实的专业基础,以及科学的教学方法。
(四)以教材为辅,融入家庭教育实现家校联合
家庭教育是教育的基础,记得以前有句广告词是是这样说的:“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家庭给孩子的教育会让孩子深深铭记于心,而家庭教育的缺失会严重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更会让孩子难以正确认识社会的复杂性。而家长是最熟悉孩子成长变化的人,当然孩子的心态、行为发生变化,家长往往也是第一时间知道的。但是由于有些家长更注重孩子的学习成绩,只要孩子的学习成绩好,对孩子所有要求都会满足,而对孩子的这些变化不重视,就导致孩子除了学习什么都不会,甚至养成了孩子自私自利的性格。
初中是青少年心智成长的重要阶段,初中阶段的德育教育对青少年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初中这一青少年心态慢慢走向成熟的重要阶段,老师在进行德育教育的同时要多与家长沟通,要让德育教育全面渗透到家长的教育理念中,引导家长多配合学校的教育方针,是德育教育的发展趋势呈良性发展。甚至可以成立家长委员会,由家长们选取代表和学校商议对孩子们的德育教育方案,进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针对目前初中德育教育存在的几种问题,老师应该让德育教育回归生活化,在日常生活中指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同时也要多和家长联系,影响家长们的教育观念,让家长们要多注意学生的心理,性格的变化,及时和学校老师沟通,形成良好的家校合作机制,帮助学生度过这段特殊的时期。
参考文献:
[1]焦传凤.中学德育教育实效性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J].才智,2016,01:83-84.
[2]黄志明.论初中德育教育活动的多样性[J].科技展望,2015(22):283.
[3]蔡佳莉.当前初中德育生活化教育探讨[J].小作家选刊,2017(30).
【关键词】初中生;德育教育;生活化
学校教育是我国目前主要的教育方式,而我国学校对学生的教育主要是应试教育,这种教育忽视了对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而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学生德育教育越来越被社会所关注,初中阶段正是青少年的心理慢慢走向成熟的时候,此时对他们进行良好的德育教育是特别重要的,但就当下而言,我国在初中阶段德育教育还存在很多问题,主要是对学生的德育教育还停留在课本上,脱离生活实际,针对这种现象,我们要及早找出原因,解决问题。
一、德育教育的现状
(一)教学方式单一
初中时期的德育教育方式主要是通过上思想品德课来实现的,老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听,整个过程老师和学之间没有互动,整堂课老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听得昏昏欲睡。这种灌输式的教育在短时间内能达到教育的效果,若一味地使用这种教育方式,反而会适得其反。而德育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要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这是一个漫长而艰巨的任务,所以一味地向学生灌输品德课本上的知识不适合德育教育,我们应该用加多元化的方式教育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脱离生活
一方面,就我国目前的教育情形来看,老师所讲的知识点来源于课本,而书本上知识一味地宣传真善美,体现出来的是社会美好的一面,但对社会中丑恶现象只字不提。因此,导致我国的德育教育和社会生活的联系并不密切,按这种教育方式育方式教育出来的学生太单纯,当其有一天走出校园时,短时间之内是难以适应现实社会的。另一方面,学校主要通过一些校纪校规来规范学生的行为,而这种教育方法并不是对每个学生都有效果,老师和学校的忽视,再加上学生自己的不重视,让初中德育教育只存在于校纪校规和品德课本中。
(三)教师专业素质不足
德育教师是德育工作的计划者和实施者,其专业素质直接影响到德育教育的成败。因此,德育教师本身必须有高尚的品德,良好的专业素养,才能教育学生。而我国大部分中学思想政治教育者,并非专业出身,有些教育落后的地方,师资力量严重不足,只能在课余时间,让其他科目的老师在口头上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
(四)教材内容落后
所谓“导航德育,教材先行”,德育教材承载着的与教学内容,教材内容的选材和编写,不仅体现教育内容,更决定着教学方法。而我国中学生的德育教材基本上就是我们之前提到的思想品德教材,而思想品德教材是由国家组织编写的。因此,大范围的改动教材极为不易,因此德育教材的滞后于时代的发展。
二、具体策略
(一)从方式入手,采取多种方式实施德育教育
相比于单纯的把品德课本上的知识强制性的灌输给学生,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更能让学生深刻的体会如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初中生大部分都喜欢集体活动。因此,我们可以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举办丰富的课外活动,丰富他们的校园生活。例如利用周六、周日,让学生自己举办文化节、艺术节之类的活动,从主题的拟定,内容的安排,活动的策划和实施,由学生自主安排,在活动中充分体现出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也能加强同学之间的团结友爱,给他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又或者经常举办体育竞赛,诗歌竞赛之类的活动,让学生们以小组的形式参赛,这样既丰富了学生的课余活动,也加强学生的团结性。
(二)以生活为主,利用学生亲身经历展开教学
利用生活情景教学法对中学的德育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尤其是学生亲身经历过的事对他们的影响更为深刻,只有亲身经历过才能对课本上的语言理解的更为透彻。关于这点,学校和老师应积极举办一些“送爱心,送温暖”之类的活动。比如,利用节假日带着学生看望孤寡老人、或者组织学生给贫困地区的孩子捐赠旧书,旧玩具等活动,学生亲自参与其中更加能体会到帮助他人的快乐,就会更有兴趣的参与德育教育活动。老师也可以利用节假日的时间带领学生去拜访抗战老兵、各级劳模等,听他们讲述它们自己的故事,让学生忆苦思甜,这样更加能让学生了解现在的生活来之不易,也能加强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
(三)以教师为先,强化教师队伍
事实上,整个教育教学活动都具有德育意义。因此,每个教师都是德育教师,老师与学生相处的时间比例占到每天的三分之一左右。因此,教师日常的行为都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到学生,学生身上的问题都能从与之相处的老师身上找到根源。例如,老师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有说脏话的行为,时间长了,学生也会有样学样,养成说脏话的习惯。反之,如果老师本身具有优良的道德品格,学生也会以这样的老师为榜样,也会养成优良的道德素质,我们德育教育也就事半功倍了。例如,老师在学校经常帮助经济困难的同学,这种老师带的学生多半也是乐于助人的学生。因此,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教育,从根本上来说是要加强对教师队伍的管理,强调老师本身应该具有高尚的道德品格,扎实的专业基础,以及科学的教学方法。
(四)以教材为辅,融入家庭教育实现家校联合
家庭教育是教育的基础,记得以前有句广告词是是这样说的:“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家庭给孩子的教育会让孩子深深铭记于心,而家庭教育的缺失会严重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更会让孩子难以正确认识社会的复杂性。而家长是最熟悉孩子成长变化的人,当然孩子的心态、行为发生变化,家长往往也是第一时间知道的。但是由于有些家长更注重孩子的学习成绩,只要孩子的学习成绩好,对孩子所有要求都会满足,而对孩子的这些变化不重视,就导致孩子除了学习什么都不会,甚至养成了孩子自私自利的性格。
初中是青少年心智成长的重要阶段,初中阶段的德育教育对青少年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初中这一青少年心态慢慢走向成熟的重要阶段,老师在进行德育教育的同时要多与家长沟通,要让德育教育全面渗透到家长的教育理念中,引导家长多配合学校的教育方针,是德育教育的发展趋势呈良性发展。甚至可以成立家长委员会,由家长们选取代表和学校商议对孩子们的德育教育方案,进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针对目前初中德育教育存在的几种问题,老师应该让德育教育回归生活化,在日常生活中指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同时也要多和家长联系,影响家长们的教育观念,让家长们要多注意学生的心理,性格的变化,及时和学校老师沟通,形成良好的家校合作机制,帮助学生度过这段特殊的时期。
参考文献:
[1]焦传凤.中学德育教育实效性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J].才智,2016,01:83-84.
[2]黄志明.论初中德育教育活动的多样性[J].科技展望,2015(22):283.
[3]蔡佳莉.当前初中德育生活化教育探讨[J].小作家选刊,201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