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玩忽职守罪的刑事追诉溯及力

来源 :法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qhao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本案情:
  1993年下半年,张某在担任某镇政府副镇长期间,对某村经济联合社与某实业发展公司提出在某文物古迹附近申建商业街的项目审批过程中,不正确履行职责,违反了有关村镇的建设用地、建筑工程应上报办理建设用地、报建的有关规定,擅自同意某村经济联合社与某实业发展公司(转制社区集体经济组织)建设用地、建筑工程的申请,该商业街得以建成。2003年9月9日某市城市规划局认定上述部分商铺已构成违法建设,后经法院判决认定某村经济联合社某实业发展公司建造的商业街为违法建筑物违并被强制拆除,损失合共700余万元。2006年3月19日,某检察院以张某涉嫌玩忽职守立案侦查,后以张某主动交代罪行,犯罪情节轻微,具有自首情节为由对张某作相对不起诉了结本案。
  分歧意见:
  对于张某行为的定性,存在以下不同意见:
  第一种意见:张某的行为构成玩忽职守罪,应当追诉。理由是张某在审批商业街项目的过程中,不认真履行职责,及时上报有权机关审批,怠于履行职责的渎职行为导致违章商业街得以建成。损害结果以法院的判决认定,符合玩忽职守罪的主、客观构成要件。
  第二种意见认为张某的渎职行为造成的损害结果认定不当,且已过追诉时效,不应当再追诉。理由是张某的玩忽职守行为导致的损害结果认定应当在违章建筑得以建成时所造成的损害程度来认定,而不是以发现时的损害程度来认定。2006年3月检察机关立案时已过10年,已过玩忽职守罪的追诉时效。
  评析意见:
  玩忽职守罪,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玩忽职守,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
  本罪客观方面表现为严重不负责任,不履行职责或者不正确履行职责的行为。不履行,是指行为人应当履行且有条件、有能力履行职责,但违背职责没有履行;不正确履行,是指在履行职责的过程中,违反职责规定,马虎草率、粗心大意。玩忽职守行为必须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才成立本罪。根据司法实践,玩忽职守,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追诉:(1)造成死亡1人以上,或重伤3人以上,或者轻伤10人以上的;(2)造成直接经济损失30万元以上的,或者直接经济损失不满30万元,但间接经济损失超过100万元的;(3)徇私舞弊,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0万元以上的;(4)造成有关公司、企业等单位停产、严重亏损、破产的;(5)严重损害国家声誉,或者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的;(6)海关、外汇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严重不负责任,造成巨额外汇被骗或者逃汇的;(7)其他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严重遭受重大损失的情形;(8)徇私舞弊,具有上述情形之一的。损失应以行为结果发生计算。
  本罪主体必须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本罪主观方面必须出于过失,表现为马虎草率、敷衍塞责等对工作的严重不负责任,行为人对玩忽职守行为本身可能是有意的也可能是无意的,但对行为造成的危害后果出于过失,即应当预见自己玩忽职守的行为可能发生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危害结果而没预见或者轻信可以避免。在相当多的情况下,行为人主观上是一种监督过失,应当确立完备的管理体制,却没有建立这种体制,导致结果的的发生。
  在司法实践中,正确认定玩忽职守罪,要突出把握好其本质特征,特别是:
  (1)注意区分玩忽职守罪与一般玩忽职守行为的界限。二者的关键区别在于是否造成了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的重大损失。因此,如何认定“重大损失”罪与非罪的关键,笔者认为对损失的界定应坚持客观说,即应以行为终了时所造成的损失来认定,在认定损失时行为人的主观意志和客观条件在所不问,认为在改革开放的形势下,由于各种规章制度不健全,许多工作具有探索性,失误不可避免,并以此为由将构成玩忽职守罪犯罪构成要件的损害结果不予认定,把本应构成犯罪的行为认定为一般玩忽职守行为,属于定性的错误,政策的不完善不意味着没有法律法规,更不可以成为犯玩忽职守罪犯罪的抗辩理由。结合本案,张某的玩忽职守行为发生于1993年,当时尚处在改革开放之初,规章制度不健全,该市为了加快市政建设,在市政建设项目审批上采较为宽松的特殊政策,建设项目审批常常以“边报、边建、边审”的“惯例”进行,在这种社会环境条件下对其主观罪过的认定不应以目前的标准进行判断,事实上在当时的条件下行为人作出这样的行为不排除是一般的失职行为,但在界定损失的量上不应受这些因素的影响,若损失重大符合刑法规定的犯罪构成要件当然构成犯罪,但需要注意的是,损害程度应当是犯罪行为造成的损害结果时确定,即损害结果应当在违章建筑得以建成时所造成的损害程度来认定,而不是以发现时的损害程度来认定。否则,得出的损害结果差异是非常巨大的,十多年前的房屋拆迁赔偿标准和目前的房屋拆迁赔偿标准是不同的,很可能以当时的标准衡量不构成犯罪而以现在的标准计算则构成犯罪。从刑法理论上分析,若结果犯的危害结果不是以结果发生时计算而是以危害结果发现时计算,则行为人的危害行为所造成的后果就具有不确定性,就会导致一个行为所造成的危害在行为结束时发现没有达到犯罪程度,不是犯罪,但在以后的某一天发现因计算的标准发生变化构成犯罪而定罪处罚,这显然是一种主观归罪论,与现代刑罚的罪刑法定原则是相违背的,也不符合我国现行刑法的法律规定。因此,本案没有对张某1993年其玩忽职守行为所造成的损害结果以当时的标准进行认定,而是以2003年9月发现时的标准认定损失合共700余万元,是缺乏法律依据的,是为主要证据不足。此外,依据刑法第88、89条的规定,对罪犯的“追诉期限从犯罪之日起计算;犯罪行为有连续或者继续状态的,从犯罪行为终了之日起算”。一般犯罪追诉时效以“犯罪之日”即行为符合犯罪构成要件之日起计算;连续犯、继续犯从“犯罪行为终了之日”起计算,追诉时效的起算均以“犯罪行为”为起算点。当然对结果犯来说,犯罪结果是“结果犯”的犯罪构成要件,计算追诉时效的犯罪行为必须以期引起的损害结果达到符合犯罪构成要件时起算,以犯罪损害结果被发现之日起算追诉期限是没有法律依据的。根据刑法第397条的规定,犯本罪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徇私舞弊犯玩忽职守罪的,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5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犯本罪,最长追诉时效是10年,张某的犯罪行为发生于1993年,2006年3月检察机关立案追诉已过10年追诉期限,超过追诉时效,依法不应当再追究刑事责任,检察机关对本案作相对不诉值得商榷。笔者认为,关于本案的处理:若在受理立案阶段,司法机关应作出不立案或撤销立案决定;在审查起诉阶段,应作法定不起诉处理为妥。   (2)正确区分玩忽职守罪与滥用职权罪的界限。二者的主体要件相同,结果要件相同,关键区别在于行为方式与主观要件不同:滥用职权罪是一种积极利用、违背职责的行为,主要表现为以作为的方式超越权限处理无权限的事务或者不顾职责的程序随心所欲地进行处理(但不限于作为),玩忽职守罪表现为以作为或者不作为的方式不履行职责,疏忽、不认真履行职责或者怠于履行职责的行为;二者在主观方面也有区别。滥用职权的主观方面表现为行使职权时自以为是、为所欲为的态度,行为人对渎职行为行为本身是有意而为之,是故意犯罪,即行为人明知自己滥用职权的行为会发生破坏国家机关的正常活动,损害公众对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职务活动的合法性、客观公正性的信赖的危害结果,并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结果,宜作为客观的超过要素,不要求行为人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1]。玩忽职守罪则是过失犯罪。关于二者的区别,理论上有不同观点:一种认为滥用职权罪与玩忽职守罪的唯一区别在于前者是作为犯罪,后者是不作为犯罪[2];另一观点认为,滥用职权也可能表现为故意不履行职责的不作为,玩忽职守也可能表现为不正确履行职责的作为行为[3]。笔者认同后一观点,张某违反了有关村镇的建设用地、建筑工程应上报办理建设用地、报建的有关规定,属不正确履行职责,擅自同意某村经济联合社与某实业发展公司建设用地、建筑工程的申请的行为是属于当时的习惯做法,不应认定为超越职权,擅自决定处理没有具体决定、处理权限的事项的滥用职权行为,基于上述理由,认为对张某的行为定性为玩忽职守是正确的。
  (3)正确处理法条竟合关系。刑法除了规定玩忽职守罪外,还规定了特殊的玩忽职守犯罪,如过失泄露国家秘密罪、失职致使在押人员脱逃罪等,是普通法与特别法的法条竟合关系,应按照特别规定优先的原则优先适用特别规定。张某的行为没有触犯特别法的规定,应按玩忽职守罪定罪处罚。
  注释:
  [1] 张明楷《刑法学》,法律出版社(第二版),941页
  [2] 参见周振想主编《中国新刑法释论及罪案》,中国方正出版社1997年版,第874页;张智辉《论滥用职权罪的罪过形式》,载赵秉志主编:《刑法评论》第1卷,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第146页
  [3] 张明楷《刑法学》,法律出版社(第二版),第944页
其他文献
新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七十二条规定“在附条件不起诉的考验期内,由人民检察院对被附条件不起诉的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进行监督考察。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的监护人,应当对未成年犯罪嫌疑人加强管教,配合人民检察院做好监督考察工作”。至于如何操作,则没有作更具体的规定。结合四川省大英县人民检察院两年多的实践摸索,笔者认为以检察院为主导,家庭尽主责,学校为平台,三方密切配合,在学校建立一个预防青少年犯罪工作窒,依案情聘请一
期刊
目前,各地基本建立形成了以党政为领导,法、检、公、司等专门机关为主导,司法行政机关为执法主体,财政、民政等相关部门为保障,村(居)民委员会、司法社会工作者为主力军,社会志愿者、企事业单位及社会团体为补充的专群结合的社区矫正工作新机制。但为了进一步创新社区矫正工作机制,有效提升社区矫正工作质量,笔者认为以下的做法值得借鉴。  一、审前社会调查制度的真正落实   审前社会调查也被称为刑事社会调查
期刊
人民监督员制度是检察机关针对自行侦查的职务犯罪案件所推出的一项提高案件质量的改革措施,该制度从2003年底开始在各地检察机关中试行,它是通过“人民监督员”这个民意代表对检察机关办理的职务犯罪案件实施的一种外部监督,为职务犯罪案件的办理程序增设一道有组织的社会民主监督程序,以弥补检察机关自行侦查案件从立案、逮捕到提起公诉等诉讼环节中,缺乏外部刚性监督的缺陷。  人民监督员所实施的监督属于重点监督而
期刊
实现检察事业的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和谐发展,关键在于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发展环境,更好地为宝应的追赶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司法保障。近年来,县检察院紧紧围绕“质量、效率、形象”品牌建设和“打造一流队伍、创造一流业绩”的工作目标,牢固树立“严管就是厚爱、监督就是保护”的观念,创新突破,务实奋进,积极实施“123”党风廉政建设工程(即:一个防线、二份档案、三项创新),坚持从严治检,加大监督力度,为检察工作健
期刊
摘 要:著作财产权质权性质上是权利质权,具有权利质权的通性。但著作财产权毕竟是不同于物权、债权的无体财产权,具有不同于物权、债权的独特的法律属性。著作财产权质权具有出质标的物是著作财产权、著作权人保留著作人身权、著作财产权能分别出质、质权受著作权地域性和期限性限制等四个特性。  关键词:著作财产权质权;特性  著作财产权质权性质上是权利质权,具有权利质权的通性。与其他权利质权一样,著作财产权
期刊
摘 要:古人云:“贫困为万恶之源”,“贫困”与女性犯罪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女性越来越广泛参与到社会生活中,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积极作用,然而女性犯罪比率不但没有下降却逐年上升,那么究竟是哪些贫困因素导致女性犯罪。通过对女性犯罪情况的分析来探讨如何做好女性刑释解教人员的安置帮教工作,从而预防和减少女性刑释解教人员重新违法犯罪。  关键词:女性;犯罪特点;犯罪成因;安置帮教工作
期刊
信息化是检察机关实现科学管理,提高执法水平和办案能力的趋势和必然要求。加强基层检察机关信息化建设是实施科技强检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深化检察工作机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检察机关只有充分应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和现代信息技术成果,才可能全面有效地履行各项检察职能。近年来,项城市检察院按高检院、省院和周口市院科技强检的要求,先后投入资金,建成了检察三级专线网、视频会议系统、全程同步录音录像系统等,大大地提高了
期刊
摘 要:暂与监外执行本质上是一种司法权,只是在实践过程中为了权力行使的及时、便利,以保障罪犯人权,于是在决定及监管过程中,法律授权相关机关如监狱管理机关、社区参与其中。  关键词:暂与监外执行;实践困境;解决办法  一、暂与监外执行的特征及性质  (一)暂与监外执行的特征  一般认为,暂与监外执行是指被判处监禁刑本应在监狱服刑的罪犯,因出现某种法定特殊情形不宜在监狱内执行时,经由法定程序
期刊
摘要:此次刑事诉讼法的修订,在第五十条增加了“不得强迫任何人证实自己有罪”,在总则第二条增加了“尊重和保障人权”这一条款,并且在此基础上新增和完善了律师的到场权制度、证人强制出庭作证制度、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等一系列保障机制。这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沉默权规则”在法律中的体现。本文通过介绍沉默权的含义、历史渊源以及通过和西方沉默权制度的对比,阐述沉默权规则在中国的表现及特色,并分析其原因;最后对刑事诉讼法
期刊
附条件不起诉制度主要涉及到检察官主导下的四方主体的地位博弈。  1.法院同意  盖因对于起诉法定主义和起诉裁量主义所持的立场不同,域外对于检察官所作附条件不起诉是否需要接受法院的司法审查,在解释论和立法例上存有两种对立的观点。在解释论上,肯定说认为:一方面,由于附条件不起诉对于被告人附加了一定的条件,这些条件在某种意义上是一种“实体上的处分”,具有非正式刑罚的色彩,属于法官的权限范畴,因此,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