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数学与其它学科相比是比较枯燥的一门学科,没有兴趣和不感兴趣是很难学好的。在数学教学中运用兴趣教学法,既提高了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使其从无意注意和无意记忆向有意注意和有意识记忆转化,又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从而提高了教学效果。
【关键词】 数学;兴趣教学;教学法;练习法
兴趣对于每一名学生来说是一种驱动力,在全面提高素质教育的今天,它可以促使人为达到某一目的而不断追求探索,对学习产生兴趣是一个人力求认识世界,渴望获得科学知识和不断探求真理而带有情绪色彩的学习意向,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将是教师提高教学效率,培养学生养成自觉学习习惯的关键。数学与其它学科相比是比较枯燥的一门学科,没有兴趣和不感兴趣是很难学好的。几年来的实践我们体会在数学教学中可采用以下几种趣味性教学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1 形象直观教学法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学生的学习活动,是一个认识过程,人们的认识过程是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因此,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学生的各种感官和已有的经验,通过各种实物演示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进行各种形象直观地教学,以生动具体的感性材料作用于大脑,促使大脑进行积极地分析、综合、类比、完成抽象概括的思维活动,把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的角度,从而获得心的知识。
例如:讲授圆锥体积公式这部分知识,教师课前准备了等底、等高的圆柱体和圆锥体小塑料缸各一个,并备好水,然后指名到前面演示:用圆锥体小缸装满水倒入圆柱体小缸内,其他同学注意观察,看需要几次倒满?它俩之间有什么变化,学生演示完,教师提出问题;圆柱体和圆锥体之间是什么关系?圆锥体的公式等于什么?学生通过演示、观察、分析最后得出圆锥体体积公式。
这种形象直观的教学过程,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使之准确、牢固地掌握所学知识。
2 创设情境教学法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对于刚踏入校门的聋童来说,教师应为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使之开好头,打好基础。根据聋童的好奇、好动、好问、好胜和求知欲强的心理特点。在课堂教学中,凡能让学生自己动手的,都尽可能地引导学生自己动手,摆摆、画画、想想、比比等,并利用教材的趣味性特点,使学生在课堂中脑、眼、口手能同时并用,这样即能激发学习兴趣,又能获得知识。
例如:在讲授乘法知识时,先出示几幅挂图,让学生观察、思考、最后让学生列式并计算出得数。
5+5= ( )
4+4=( )
3+3+3=( )
2+2+2+2=( )
计算后,引导学生分析哪些题的得数比较容易计算。学生答:“{ 1 } 和{ 2 }”。老师再问{ 1 }题的数大为什么还容易计算呢?生答:“因为有两个5,2个5就是10。数出一个5就知道得数了。”老师接着说:同学们发现了没有,以上四幅图中每一幅挂图的加数都相同。那么只要加数相同,不论数字多大,算式多长我都能即快又准确地说出得数;不论什么实物,只要把它按一定的规则摆放好,我都能马上数出来。不信谁出题,于是大家和我一起抢答,看谁答得又对又快!学生情绪高涨,抢着出题答题。可是答的速度总比老师慢。学生认为老师计算快、准的原因是什么呢?在学生怀着迫切的心情和强烈的求知欲望时,老师就像变魔术一样把一道长长的加法算式变成了一个短小的乘法算式,揭示了其中的奥秘。
3 寻求规律教学法
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注意仍然是无意注意占优势,有意注意正在发展,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不集中、很容易分散。所以教师应根据小学生有意注意不能保持很久这一规律,利用寻求数学中的规律培养兴趣,把无意注意转化到有意注意上来。
例如:在一年级减法应用题教学中,教师先用几样实物进行形象直观演示,让学生按照教师的动作,口头编应用题。{1}教师左手拿着5块糖,右手拿着三块糖,然后把两手的糖放在一个盒子里。{2}用两个盘子,一盘装7个西红柿,另一盘装5个,教师把两盘的西红柿倒在一起,让学生模仿老师的动作编好题再列式计算,并说说为什么用加法计算。学生回答:“因为是把同一事物的两部分合并在一起了,所以用加法计算。”师小结:“这是加法应用题的计算规律”。在让学生观察老师的动作,把盘子里的12个西红柿拿走7个,随后问学生,“老师的动作和前两题有什么不同”?学生回答:这是把盘里的西红柿分成了两部分。师问:“求盘里还剩多少个应怎样计算呢?”学生回答:“用减法”。于是教师出示例题,指导学生读题,分析题意后,让学生自己列式计算,并通过引导学生总结加、减法应用题的计算规律。这种通过学生观察,比较找出解题规律的方法,不仅使学生增添了学习兴趣,而且也加深了记忆。
4 巧设练习法
学生的技能技巧是在不断地练习中形成和发展的,练习又是学生运用知识,形成技能技巧的有效手段。那么练习课教学是学生消化、巩固所学知识必不可少的环节。教学中可根据所讲授的知识,采用不同形式设计练习题如:
4.1 练习形式要多样化,可设计口算,包括看题口算,读题口算,注意快速、准确、锻炼学生的反应能力,可设计笔算,包括板演、书画填空、小竞赛{记时、计算}本画练习。注重字迹工整,书写熟练,注重口、眼、心的统一。
4.2 设计练习题要层次化,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对新知识接受的能力设计练习题,差生做基本练习;中等生做变式练习;上中等生做综合练习;优等生做思考题等。
4.3 在练习课中,还可有意识地安排一些游戏活动,如:夺红旗、找朋友、投递、又对又快等。游戏中可融入较复杂、有趣的小型数学题,教师和学生一起活动。这样既可以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又可以及时解决学生遇到的难题,寓教于乐,其乐无穷。
多年的教学经验告诉我们,在数学教学中运用兴趣教学法,既提高了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使其从无意注意和无意记忆向有意注意和有意识记忆转化,又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从而提高了教学效果。
收稿日期:2008-01-14
【关键词】 数学;兴趣教学;教学法;练习法
兴趣对于每一名学生来说是一种驱动力,在全面提高素质教育的今天,它可以促使人为达到某一目的而不断追求探索,对学习产生兴趣是一个人力求认识世界,渴望获得科学知识和不断探求真理而带有情绪色彩的学习意向,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将是教师提高教学效率,培养学生养成自觉学习习惯的关键。数学与其它学科相比是比较枯燥的一门学科,没有兴趣和不感兴趣是很难学好的。几年来的实践我们体会在数学教学中可采用以下几种趣味性教学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1 形象直观教学法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学生的学习活动,是一个认识过程,人们的认识过程是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因此,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学生的各种感官和已有的经验,通过各种实物演示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进行各种形象直观地教学,以生动具体的感性材料作用于大脑,促使大脑进行积极地分析、综合、类比、完成抽象概括的思维活动,把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的角度,从而获得心的知识。
例如:讲授圆锥体积公式这部分知识,教师课前准备了等底、等高的圆柱体和圆锥体小塑料缸各一个,并备好水,然后指名到前面演示:用圆锥体小缸装满水倒入圆柱体小缸内,其他同学注意观察,看需要几次倒满?它俩之间有什么变化,学生演示完,教师提出问题;圆柱体和圆锥体之间是什么关系?圆锥体的公式等于什么?学生通过演示、观察、分析最后得出圆锥体体积公式。
这种形象直观的教学过程,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使之准确、牢固地掌握所学知识。
2 创设情境教学法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对于刚踏入校门的聋童来说,教师应为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使之开好头,打好基础。根据聋童的好奇、好动、好问、好胜和求知欲强的心理特点。在课堂教学中,凡能让学生自己动手的,都尽可能地引导学生自己动手,摆摆、画画、想想、比比等,并利用教材的趣味性特点,使学生在课堂中脑、眼、口手能同时并用,这样即能激发学习兴趣,又能获得知识。
例如:在讲授乘法知识时,先出示几幅挂图,让学生观察、思考、最后让学生列式并计算出得数。
5+5= ( )
4+4=( )
3+3+3=( )
2+2+2+2=( )
计算后,引导学生分析哪些题的得数比较容易计算。学生答:“{ 1 } 和{ 2 }”。老师再问{ 1 }题的数大为什么还容易计算呢?生答:“因为有两个5,2个5就是10。数出一个5就知道得数了。”老师接着说:同学们发现了没有,以上四幅图中每一幅挂图的加数都相同。那么只要加数相同,不论数字多大,算式多长我都能即快又准确地说出得数;不论什么实物,只要把它按一定的规则摆放好,我都能马上数出来。不信谁出题,于是大家和我一起抢答,看谁答得又对又快!学生情绪高涨,抢着出题答题。可是答的速度总比老师慢。学生认为老师计算快、准的原因是什么呢?在学生怀着迫切的心情和强烈的求知欲望时,老师就像变魔术一样把一道长长的加法算式变成了一个短小的乘法算式,揭示了其中的奥秘。
3 寻求规律教学法
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注意仍然是无意注意占优势,有意注意正在发展,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不集中、很容易分散。所以教师应根据小学生有意注意不能保持很久这一规律,利用寻求数学中的规律培养兴趣,把无意注意转化到有意注意上来。
例如:在一年级减法应用题教学中,教师先用几样实物进行形象直观演示,让学生按照教师的动作,口头编应用题。{1}教师左手拿着5块糖,右手拿着三块糖,然后把两手的糖放在一个盒子里。{2}用两个盘子,一盘装7个西红柿,另一盘装5个,教师把两盘的西红柿倒在一起,让学生模仿老师的动作编好题再列式计算,并说说为什么用加法计算。学生回答:“因为是把同一事物的两部分合并在一起了,所以用加法计算。”师小结:“这是加法应用题的计算规律”。在让学生观察老师的动作,把盘子里的12个西红柿拿走7个,随后问学生,“老师的动作和前两题有什么不同”?学生回答:这是把盘里的西红柿分成了两部分。师问:“求盘里还剩多少个应怎样计算呢?”学生回答:“用减法”。于是教师出示例题,指导学生读题,分析题意后,让学生自己列式计算,并通过引导学生总结加、减法应用题的计算规律。这种通过学生观察,比较找出解题规律的方法,不仅使学生增添了学习兴趣,而且也加深了记忆。
4 巧设练习法
学生的技能技巧是在不断地练习中形成和发展的,练习又是学生运用知识,形成技能技巧的有效手段。那么练习课教学是学生消化、巩固所学知识必不可少的环节。教学中可根据所讲授的知识,采用不同形式设计练习题如:
4.1 练习形式要多样化,可设计口算,包括看题口算,读题口算,注意快速、准确、锻炼学生的反应能力,可设计笔算,包括板演、书画填空、小竞赛{记时、计算}本画练习。注重字迹工整,书写熟练,注重口、眼、心的统一。
4.2 设计练习题要层次化,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对新知识接受的能力设计练习题,差生做基本练习;中等生做变式练习;上中等生做综合练习;优等生做思考题等。
4.3 在练习课中,还可有意识地安排一些游戏活动,如:夺红旗、找朋友、投递、又对又快等。游戏中可融入较复杂、有趣的小型数学题,教师和学生一起活动。这样既可以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又可以及时解决学生遇到的难题,寓教于乐,其乐无穷。
多年的教学经验告诉我们,在数学教学中运用兴趣教学法,既提高了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使其从无意注意和无意记忆向有意注意和有意识记忆转化,又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从而提高了教学效果。
收稿日期:2008-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