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主张:“教育的首要目的在于造就有所创新、有所发明和发现的人,而不是简单重复前人做过的事情。”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是时代的需求,也是国家建设的需要。小学数学教学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教学创新创新能力
江泽民同志曾提出:“一个没有创新意识的民族难以屹立世界民族之林。”最新修订的《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为了适应时代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要,数学课程还要特别注重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可见,创新是永远不会过时的话题,培养创新人才是当前教育改革的主要任务。数学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下面,我谈谈自己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培养观察能力,立足创造起点。
观察能力是一种重要的心理品质,观察能力的高低是数学能力发展水平的标志之一。培养细致的观察能力,是培养创造力的起点。在观察中,小学生年龄小,受年龄特点和心理发展特点的影响,观察的无意性占据主导地位,对事物的观察往往停留在较浅显、表面的层次,观察的准确性不高,条理性差。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观察能力的培养,为创造力的发展奠定基础。
例如,在指导一年级学生观察“可爱的校园”一图时,教师问“这幅画画的是什么呀?”学生东拉西扯,杂乱无章地表达他所看到的东西:有蝴蝶、有树、有小朋友、有两只小熊在抢球等等。如果任由学生这样杂乱无章地寻找和叙述,可能半节课过去了,教学目标还达不到。这时,教师直接或间接的言语指导,能帮助学生找准观察的切入点,明确观察的目标,获得教学所需要的信息。如果在学生说出蝴蝶、树等答案时,教师就提示学生观察:“有几只蝴蝶,几棵数,你能数出来吗?”“谁还能认真观察一下,图中还画了哪些事物,并数出它们的个数。”这种有序的引导,能有效提高观察的准确性、条理性、深刻性和全面性,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二、发展想象能力,树立创造意识。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而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可见,想象是创造的基础,是创造的源泉,没有想象就没有创造,没有人类社会的进步。小学生的正处于想象力培养的黄金时期,如果在这个时候采用适当的手段进行经常性的训练,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课堂主阵地,因势利导,努力挖掘各种有利因素,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树立创造意识。如在教学《平移、旋转》时,我出示了几个简单的图形,鼓励学生想象这几个图形如果作平移或旋转运动后,会得到什么样的图案,试着把图案设计出来。学生积极讨论、大胆想象,设计创作出了各种各样的图案,有很多图案连我都没有想到。
三、加强动手操作,提高创造能力。
科学研究证明,动手能提高学生的创造力,进而提高学生的智力。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好动的学生虽然不安分但是很聪明。经常动手做一些小东西的学生,创造能力特别强。可以说孩子的创造力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为孩子的手是否灵巧。在教学中,多为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培养动手能力,能提高学生的创造力。例如,在计算教学中,让学生摆小棒理解算理;在教学《克和千克的认识》时让学生动手称一称、量一量等。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学生手、眼、脑等多种感官协同活动,从被动接受到主动探索,参与创造,既发展了思维,又提高了创造能力。
四、灵活思辨能力,培养创新思维。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数学课堂教学必须着眼于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培养发现问题、大胆质疑、独立思考和发表创造性见解的能力。下面是一段针对一道数学题的课堂教学实录:
这是“圆的认识”练习卷中的一道题:
蒙古包围毡上有箍紧了的三条围绳,搭一个蒙
古包要用多少米的围绳?这个蒙古包占地多少
平方米?(门所占的位置忽略不计)
生1举手:“老师,你觉得一个蒙古包的面积700多平方米,可能吗?”
教师不语,用眼神征求其他学生的意见。
生2抢先说:“太大了吧,70多平方米还差不多。”
生3听了点点头,说:“直径30米,将近四间教室的长度呢,那这个蒙古包该有多大呀。我也认为不太可能。”
数学尖子生4显然是经过深思熟虑,自信地说:“我的意见也是不太可能,你想呀,按一间教室50米2计算,706.5米2至少也得14间教室吧。一个蒙古包搭这么大干什么呀。再说了,搭这么大也不安全啊,风吹了容易倒。谁还敢在里头住啊!”
生5听了,有所触动:“我家的房子大概120米2,我觉得住得挺宽敞的,要是700多平方米,那得住多少人啊!”
教师这才发话:“真正的蒙古包到底有多大我们确实不了解,能想个办法了解一下吗?”
很多学生马上说道:“可以上网去查一查啊!”
师:“不如我们来猜猜它会有多大吧。”
生6:“我觉得可能40米2左右吧。”
生7:“我觉得可能跟我们的教室差不多大。”
生8:“看情况,住的人多就大点,人少可能就会小点。40、50米2都有可能。”
生9:“我想不会超过100米2。”……
在上述案例中,学生思维敏捷、辩驳有理有据,思维能力得到了很好地锻炼。
五、回归生活本源,寻找创造灵感。
数学源于生活,美丽的大自然和五彩缤纷的世界是创造的源泉,能为学生提供源源不断的创造灵感。因此,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不仅是在课堂上,还要在课堂外。给学生提供充足的探究社会、认知社会的时间和空间,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指导生活实践,能激发学生的创造灵感,让学生充分体验创造的价值。如在学完《比例尺》一课,我布置这样的活动:小组合作,制作学校的平面图。比一比谁制作的平面图最准确。学完《利息》我安排了这样的实践活动:做家庭小助手,帮妈妈理财,算一算妈妈存的钱利息是多少?到期后能取回多少钱?怎样存钱最合算?学生饶有兴趣地调查、分析、计算,反复比较,最后给妈妈提供储蓄建议。在活动中,学生应用了所学的知识,知道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激发了学生学习、探索和创新的欲望。
总之,人的创新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培养出来的。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能力,唤醒他们潜在的创新意识,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学生创新人才。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教学创新创新能力
江泽民同志曾提出:“一个没有创新意识的民族难以屹立世界民族之林。”最新修订的《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为了适应时代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要,数学课程还要特别注重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可见,创新是永远不会过时的话题,培养创新人才是当前教育改革的主要任务。数学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下面,我谈谈自己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培养观察能力,立足创造起点。
观察能力是一种重要的心理品质,观察能力的高低是数学能力发展水平的标志之一。培养细致的观察能力,是培养创造力的起点。在观察中,小学生年龄小,受年龄特点和心理发展特点的影响,观察的无意性占据主导地位,对事物的观察往往停留在较浅显、表面的层次,观察的准确性不高,条理性差。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观察能力的培养,为创造力的发展奠定基础。
例如,在指导一年级学生观察“可爱的校园”一图时,教师问“这幅画画的是什么呀?”学生东拉西扯,杂乱无章地表达他所看到的东西:有蝴蝶、有树、有小朋友、有两只小熊在抢球等等。如果任由学生这样杂乱无章地寻找和叙述,可能半节课过去了,教学目标还达不到。这时,教师直接或间接的言语指导,能帮助学生找准观察的切入点,明确观察的目标,获得教学所需要的信息。如果在学生说出蝴蝶、树等答案时,教师就提示学生观察:“有几只蝴蝶,几棵数,你能数出来吗?”“谁还能认真观察一下,图中还画了哪些事物,并数出它们的个数。”这种有序的引导,能有效提高观察的准确性、条理性、深刻性和全面性,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二、发展想象能力,树立创造意识。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而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可见,想象是创造的基础,是创造的源泉,没有想象就没有创造,没有人类社会的进步。小学生的正处于想象力培养的黄金时期,如果在这个时候采用适当的手段进行经常性的训练,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课堂主阵地,因势利导,努力挖掘各种有利因素,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树立创造意识。如在教学《平移、旋转》时,我出示了几个简单的图形,鼓励学生想象这几个图形如果作平移或旋转运动后,会得到什么样的图案,试着把图案设计出来。学生积极讨论、大胆想象,设计创作出了各种各样的图案,有很多图案连我都没有想到。
三、加强动手操作,提高创造能力。
科学研究证明,动手能提高学生的创造力,进而提高学生的智力。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好动的学生虽然不安分但是很聪明。经常动手做一些小东西的学生,创造能力特别强。可以说孩子的创造力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为孩子的手是否灵巧。在教学中,多为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培养动手能力,能提高学生的创造力。例如,在计算教学中,让学生摆小棒理解算理;在教学《克和千克的认识》时让学生动手称一称、量一量等。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学生手、眼、脑等多种感官协同活动,从被动接受到主动探索,参与创造,既发展了思维,又提高了创造能力。
四、灵活思辨能力,培养创新思维。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数学课堂教学必须着眼于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培养发现问题、大胆质疑、独立思考和发表创造性见解的能力。下面是一段针对一道数学题的课堂教学实录:
这是“圆的认识”练习卷中的一道题:
蒙古包围毡上有箍紧了的三条围绳,搭一个蒙
古包要用多少米的围绳?这个蒙古包占地多少
平方米?(门所占的位置忽略不计)
生1举手:“老师,你觉得一个蒙古包的面积700多平方米,可能吗?”
教师不语,用眼神征求其他学生的意见。
生2抢先说:“太大了吧,70多平方米还差不多。”
生3听了点点头,说:“直径30米,将近四间教室的长度呢,那这个蒙古包该有多大呀。我也认为不太可能。”
数学尖子生4显然是经过深思熟虑,自信地说:“我的意见也是不太可能,你想呀,按一间教室50米2计算,706.5米2至少也得14间教室吧。一个蒙古包搭这么大干什么呀。再说了,搭这么大也不安全啊,风吹了容易倒。谁还敢在里头住啊!”
生5听了,有所触动:“我家的房子大概120米2,我觉得住得挺宽敞的,要是700多平方米,那得住多少人啊!”
教师这才发话:“真正的蒙古包到底有多大我们确实不了解,能想个办法了解一下吗?”
很多学生马上说道:“可以上网去查一查啊!”
师:“不如我们来猜猜它会有多大吧。”
生6:“我觉得可能40米2左右吧。”
生7:“我觉得可能跟我们的教室差不多大。”
生8:“看情况,住的人多就大点,人少可能就会小点。40、50米2都有可能。”
生9:“我想不会超过100米2。”……
在上述案例中,学生思维敏捷、辩驳有理有据,思维能力得到了很好地锻炼。
五、回归生活本源,寻找创造灵感。
数学源于生活,美丽的大自然和五彩缤纷的世界是创造的源泉,能为学生提供源源不断的创造灵感。因此,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不仅是在课堂上,还要在课堂外。给学生提供充足的探究社会、认知社会的时间和空间,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指导生活实践,能激发学生的创造灵感,让学生充分体验创造的价值。如在学完《比例尺》一课,我布置这样的活动:小组合作,制作学校的平面图。比一比谁制作的平面图最准确。学完《利息》我安排了这样的实践活动:做家庭小助手,帮妈妈理财,算一算妈妈存的钱利息是多少?到期后能取回多少钱?怎样存钱最合算?学生饶有兴趣地调查、分析、计算,反复比较,最后给妈妈提供储蓄建议。在活动中,学生应用了所学的知识,知道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激发了学生学习、探索和创新的欲望。
总之,人的创新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培养出来的。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能力,唤醒他们潜在的创新意识,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学生创新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