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莫言小说《蛙》,讲述了“计划生育”在中国一隅——高密东北乡的推行过程,来反映计划生育在整个国家推行的艰难过程。在小说里回响着两种以上不同的声音,形成了一部“多声部”的小说。莫言孕育了近十年的长篇小说作品《蛙》,他用第一叙述者蝌蚪的口吻,借用姑姑的医者形象,描写了一个围绕国家计划生育发生在自己故乡的故事。
【关键词】:《蛙》;男性人物;女性形象;读后感
小说《蛙》是莫言“酝酿十余年,笔耕四载,三易其稿,潜心打造的一部触及国民灵魂最痛处的长篇力作”,这部小说自从出版以来就得到了很多不同方面的评价,当中有好有坏。在小說当中主要从男性的角度上对姑姑的医术高超能力进行了观察,并刻画出了一副爱恨分明、刚硬有力的女性形象。莫言成功的塑造了一个十分具有代表性的女性形象,同时在小说蝌蚪当中的人物形象也十分受到人们的关注,并且值得人们深思。蝌蚪本名叫做万足,乳名小跑,蝌蚪则是他的笔名。在整部小说当中主要以他作为第一人称进行表述,通过相关的话剧和写给日本山谷义人的信件体现了姑姑等核心任务,展现了东北地区高密乡的生活背景。在莫言的笔下,蝌蚪对于陈眉、小狮子、王仁美的果敢,可以说其中的蝌蚪是忍耐、中庸的活着。
一、《蛙》中杂糅的语言,融合了书面语和口语的特色
莫言的家乡是山东省高密市,方言是属于基础的普通话,而在《蛙》中所描述的环境属于乡村,所以小说中的语言,融合了书面语和口语的特色,且占据了莫言小说语言的大部分内容。他的小说不只是完全的用书面语来表示书中第一叙述者的文化人的角色,在说话和描述中,他也会将书面语和当地的方言结合起来,将家乡的方言写进文字中,以此拉近作者和读者的距离,让读者在阅读作品时不会有陌生感,更加能将自己代入这些取材于生活中的故事中去。莫言的系列作品有着他自己独特的审美风格,既有着民间语言的淳朴,又有着书面语言的艺术美。在《蛙》这部小说中,粗俗化的语言代表了莫言语言风格的主要特征,小说人物语言也是他的语言风格,小说语言即是直观的传达作者审美情感的艺术形式。在他的《蛙》中,体现的最突出的便是文中的各个角色的名字。蝌蚪在小说的开头就提到,在他们那个地方是有着十分古老的风气所在的,比较喜欢用身体的器官来给孩子们取名字,他猜测大概是“贱名者长生”的传统。然而故事中的陈鼻、王胆、陈眉等人的生活经历太过波折,让读者不得不在内心充满疑惑,传统中这样的流传下来的“贱名者长生”的道理,是真的可以能让人能在生活中平稳的度过吗?
二、了解莫言小说中的丧葬习俗和文化
《蛙》中提到蝌蚪在母亲死后三天,他根据他们那的习俗来给母亲“圆坟”——“我左手握着一把大米,右手握着一把谷子,绕着母亲的坟墓转圈——左转三圈后右转三圈——一边转圈一边将手中的米、谷一点点撒向坟头,心中默默念叨着:一把新米一把谷,打发故人去享福——女儿跟在我的身后,用小手向坟头抛洒谷米。”莫言文中所描写的和土家族所流传的跳丧表现方式不一样。山东在春秋战国时为齐国和鲁国所在地,被称为齐鲁大地。而高密县位于山东半岛西部,属于汉族的聚居地,他们的丧葬习俗与北方的丧葬风俗的共性,也具有一些地方特色。例如莫言在《蛙》中写到,他们围绕着母亲的坟墓转圈,一边转一边将谷米撒向坟头,将人世间的福气带给去世的人,给他们送去粮食,希望逝去的人能在另一个世界里生活不愁,能过上好的日子。在莫言的《生死疲劳》中,他也写到了亲朋好友为白迎春所举办的一次葬礼。白迎春着紫色寿服入棺,亲戚子女为她哭灵、守灵,然后出殡。“在长竿手的身后,是十几个举旗掌幡的儿童”,还有“跟随着撒抛纸钱者,是一乘四人抬着的紫色小罩,罩里是你娘的神主”,这些句子都具体的描写了一个民间的丧葬仪式,还有莫言写过的头上戴菊花悼念死去的人,就如这本书中提到了白迎春在头上插着白菊花悼念毛主席。
三、对女性的歌颂也是一个特色
莫言对《蛙》当中的所有关于男性的形象描述的都不算多。陈鼻、袁腮、郝大手、秦河都是浮光掠影,一带而过。而与男性的形象描述简单明了相比较而言,在女性的描述上莫言却用了更多的表扬和赞美,可以说是毫无保留的称赞。莫言曾经说过“我没有理由不赞美女性,因为女性是我的奶奶、母亲、妻子、女儿。”这也充分的说明了他对于女性的尊重和爱戴,促使他在作品当中对于女性的刻画十分的细致入微。在《蛙》这个作品中,最主要的代表任务就是一个受到了很大争议的人,而这个人的医生可以分成两个主要的部分。在第一个部分中,属于我国计划生育的前期,这个人具有较强的医术,并且凭借着很强的医德和超人的医术来为相关的产妇来接生,他全面的改进了当地那种比较落后,而且十分传统的接生方式。这个时期的她,处在自己人生的巅峰阶段,是人们心中的活菩萨,有着崇高的形象。但是到了第二个部分,我国开始实施计划生育。姑姑成为了当地的妇科主任,而且任职生育领导小组的副组长,这时候他感觉到自己担负着较大的责任,并且需要不遗余力全面的落实我国的计划生育方针。在这个过程中,他一共终结了一共两千八百多个生命,这个过程中,也导致了王胆、王仁美以及张拳老婆的死亡。在她的一生当中掌握了生和死的两种责任,虽然在计划生育以后她残害了很多的无辜生命,但这段故事毕竟是历史。就像人们看到了万里长城以后,他们是不会看到在建筑万里长城的背后是付出了多大的代价的。在计划生育实施以后的二十多年时间当中,中国用一种比较极端的方式来进行了人口的控制,而姑姑则是当中的一个典型人物。也正是这样的一个角色才让读者更能对其产生兴趣,并感受到生命和生活的如此真实。其中的角色比如王胆、陈眉、小狮子以及相应的王仁美等等,都是围绕着生育来凸显相应的性格特点。在著名的《丰乳肥臀》中,莫言就一共塑造了有着一个儿子和八个女儿的人物形象,在这个作品中,莫言直接的体现了对于上官鲁氏的崇高赞扬,并且从相关人物上能够看到莫言母亲的影子,也是我国祖国母亲的一个影子。我国在多年的变化中,在经历了大量的风风雨雨之后,持续的前行和改善,可以说这种赞美是对于生育的某种敬畏,也是我国人民在磨难中顽强不息的体现。
综上,在莫言的小说《蛙》中能够看到男性权力的消减,其中的蝌蚪就是代表人物,其中体现了对于女性的歌颂以及赞扬。其中有着作者对于当下的揭露以及反思,并且评判了我国国民孱弱的精神。莫言通过塑造蝌蚪这个人物,展现了深远的意义,并且有着深远的寓意,从中可以看到许多内容。莫言的小说选取了家乡的民族特色,将自己对家乡的感情和自身经历融入进自己的小说作品中,是以人们能从他的作品中读出感情而不只是空荡荡的故事叙说。在写作中,他将民间文化表现在人们的语言、名字和行为中,不突兀也不太过隐秘,这是他的作品的魅力点所在。在《蛙》中,作者使用大量的方言口语,使小说的语言更加具有莫言的写作风格,独特的地域文化和信仰文化使得这部围绕计划生育而出的小说的描写意义深刻。
参考文献:
[1]莫言.蛙[M].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2009.
[2]莫言.莫言文集:蛙[M].作家出版社,2012.
[3]莫言.莫言对话新录[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10.
[4]莫言.红高粱.花城出版社[M],2011.
[5]莫言.蛙[M].北京:作家出版社,2014.
[6]费孝通.乡土中国[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关键词】:《蛙》;男性人物;女性形象;读后感
小说《蛙》是莫言“酝酿十余年,笔耕四载,三易其稿,潜心打造的一部触及国民灵魂最痛处的长篇力作”,这部小说自从出版以来就得到了很多不同方面的评价,当中有好有坏。在小說当中主要从男性的角度上对姑姑的医术高超能力进行了观察,并刻画出了一副爱恨分明、刚硬有力的女性形象。莫言成功的塑造了一个十分具有代表性的女性形象,同时在小说蝌蚪当中的人物形象也十分受到人们的关注,并且值得人们深思。蝌蚪本名叫做万足,乳名小跑,蝌蚪则是他的笔名。在整部小说当中主要以他作为第一人称进行表述,通过相关的话剧和写给日本山谷义人的信件体现了姑姑等核心任务,展现了东北地区高密乡的生活背景。在莫言的笔下,蝌蚪对于陈眉、小狮子、王仁美的果敢,可以说其中的蝌蚪是忍耐、中庸的活着。
一、《蛙》中杂糅的语言,融合了书面语和口语的特色
莫言的家乡是山东省高密市,方言是属于基础的普通话,而在《蛙》中所描述的环境属于乡村,所以小说中的语言,融合了书面语和口语的特色,且占据了莫言小说语言的大部分内容。他的小说不只是完全的用书面语来表示书中第一叙述者的文化人的角色,在说话和描述中,他也会将书面语和当地的方言结合起来,将家乡的方言写进文字中,以此拉近作者和读者的距离,让读者在阅读作品时不会有陌生感,更加能将自己代入这些取材于生活中的故事中去。莫言的系列作品有着他自己独特的审美风格,既有着民间语言的淳朴,又有着书面语言的艺术美。在《蛙》这部小说中,粗俗化的语言代表了莫言语言风格的主要特征,小说人物语言也是他的语言风格,小说语言即是直观的传达作者审美情感的艺术形式。在他的《蛙》中,体现的最突出的便是文中的各个角色的名字。蝌蚪在小说的开头就提到,在他们那个地方是有着十分古老的风气所在的,比较喜欢用身体的器官来给孩子们取名字,他猜测大概是“贱名者长生”的传统。然而故事中的陈鼻、王胆、陈眉等人的生活经历太过波折,让读者不得不在内心充满疑惑,传统中这样的流传下来的“贱名者长生”的道理,是真的可以能让人能在生活中平稳的度过吗?
二、了解莫言小说中的丧葬习俗和文化
《蛙》中提到蝌蚪在母亲死后三天,他根据他们那的习俗来给母亲“圆坟”——“我左手握着一把大米,右手握着一把谷子,绕着母亲的坟墓转圈——左转三圈后右转三圈——一边转圈一边将手中的米、谷一点点撒向坟头,心中默默念叨着:一把新米一把谷,打发故人去享福——女儿跟在我的身后,用小手向坟头抛洒谷米。”莫言文中所描写的和土家族所流传的跳丧表现方式不一样。山东在春秋战国时为齐国和鲁国所在地,被称为齐鲁大地。而高密县位于山东半岛西部,属于汉族的聚居地,他们的丧葬习俗与北方的丧葬风俗的共性,也具有一些地方特色。例如莫言在《蛙》中写到,他们围绕着母亲的坟墓转圈,一边转一边将谷米撒向坟头,将人世间的福气带给去世的人,给他们送去粮食,希望逝去的人能在另一个世界里生活不愁,能过上好的日子。在莫言的《生死疲劳》中,他也写到了亲朋好友为白迎春所举办的一次葬礼。白迎春着紫色寿服入棺,亲戚子女为她哭灵、守灵,然后出殡。“在长竿手的身后,是十几个举旗掌幡的儿童”,还有“跟随着撒抛纸钱者,是一乘四人抬着的紫色小罩,罩里是你娘的神主”,这些句子都具体的描写了一个民间的丧葬仪式,还有莫言写过的头上戴菊花悼念死去的人,就如这本书中提到了白迎春在头上插着白菊花悼念毛主席。
三、对女性的歌颂也是一个特色
莫言对《蛙》当中的所有关于男性的形象描述的都不算多。陈鼻、袁腮、郝大手、秦河都是浮光掠影,一带而过。而与男性的形象描述简单明了相比较而言,在女性的描述上莫言却用了更多的表扬和赞美,可以说是毫无保留的称赞。莫言曾经说过“我没有理由不赞美女性,因为女性是我的奶奶、母亲、妻子、女儿。”这也充分的说明了他对于女性的尊重和爱戴,促使他在作品当中对于女性的刻画十分的细致入微。在《蛙》这个作品中,最主要的代表任务就是一个受到了很大争议的人,而这个人的医生可以分成两个主要的部分。在第一个部分中,属于我国计划生育的前期,这个人具有较强的医术,并且凭借着很强的医德和超人的医术来为相关的产妇来接生,他全面的改进了当地那种比较落后,而且十分传统的接生方式。这个时期的她,处在自己人生的巅峰阶段,是人们心中的活菩萨,有着崇高的形象。但是到了第二个部分,我国开始实施计划生育。姑姑成为了当地的妇科主任,而且任职生育领导小组的副组长,这时候他感觉到自己担负着较大的责任,并且需要不遗余力全面的落实我国的计划生育方针。在这个过程中,他一共终结了一共两千八百多个生命,这个过程中,也导致了王胆、王仁美以及张拳老婆的死亡。在她的一生当中掌握了生和死的两种责任,虽然在计划生育以后她残害了很多的无辜生命,但这段故事毕竟是历史。就像人们看到了万里长城以后,他们是不会看到在建筑万里长城的背后是付出了多大的代价的。在计划生育实施以后的二十多年时间当中,中国用一种比较极端的方式来进行了人口的控制,而姑姑则是当中的一个典型人物。也正是这样的一个角色才让读者更能对其产生兴趣,并感受到生命和生活的如此真实。其中的角色比如王胆、陈眉、小狮子以及相应的王仁美等等,都是围绕着生育来凸显相应的性格特点。在著名的《丰乳肥臀》中,莫言就一共塑造了有着一个儿子和八个女儿的人物形象,在这个作品中,莫言直接的体现了对于上官鲁氏的崇高赞扬,并且从相关人物上能够看到莫言母亲的影子,也是我国祖国母亲的一个影子。我国在多年的变化中,在经历了大量的风风雨雨之后,持续的前行和改善,可以说这种赞美是对于生育的某种敬畏,也是我国人民在磨难中顽强不息的体现。
综上,在莫言的小说《蛙》中能够看到男性权力的消减,其中的蝌蚪就是代表人物,其中体现了对于女性的歌颂以及赞扬。其中有着作者对于当下的揭露以及反思,并且评判了我国国民孱弱的精神。莫言通过塑造蝌蚪这个人物,展现了深远的意义,并且有着深远的寓意,从中可以看到许多内容。莫言的小说选取了家乡的民族特色,将自己对家乡的感情和自身经历融入进自己的小说作品中,是以人们能从他的作品中读出感情而不只是空荡荡的故事叙说。在写作中,他将民间文化表现在人们的语言、名字和行为中,不突兀也不太过隐秘,这是他的作品的魅力点所在。在《蛙》中,作者使用大量的方言口语,使小说的语言更加具有莫言的写作风格,独特的地域文化和信仰文化使得这部围绕计划生育而出的小说的描写意义深刻。
参考文献:
[1]莫言.蛙[M].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2009.
[2]莫言.莫言文集:蛙[M].作家出版社,2012.
[3]莫言.莫言对话新录[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10.
[4]莫言.红高粱.花城出版社[M],2011.
[5]莫言.蛙[M].北京:作家出版社,2014.
[6]费孝通.乡土中国[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