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皮亚杰说过:“儿童的智慧源于材料。”操作材料是幼儿进行数学活动的物质基础,投放丰富多样、可操作性的材料,能够引起幼儿进行数学活动的兴趣,材料投放的适宜性也直接影响着幼儿数学认知和探索的结果,影响着目标的达成。因此,在数学区中选择和投放适宜的材料,让幼儿通过操作材料,使抽象的数概念、空间概念具体化、形象化,在数学区操作活动中通过对材料的操作发现问题、探索问题,掌握数学知识,初步感知数学在生活中的运用,从而促进幼儿数学思维的形成和发展。
关键词:幼儿园中班;数学活动;材料投放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幼儿园区域活动的创设。幼儿园区域活动的创设要求从幼儿的兴趣和年龄特点出发,通过为幼儿创设自由快乐的活动环境来促进幼儿的发展。幼儿年龄较小,对事物有较强的好奇心,因此,在区域内投放一定的材料可以很大程度上提高幼儿学习的兴趣并且通过设置合理的环境、投放合理的材料,引导幼儿通过将数学的数学教育功能发挥到最大,以此来加深幼儿对数学的概念。因此,幼儿园教育者应该提高对区域活动环境创设和材料投放的重视度,结合实际情况不断进行优化。
一、幼儿园区域活动环境创设和材料投放的现状
(一)区域活动环境创设存在的问题
幼儿的身心发展和教育质量与环境有着紧密的联系。在幼儿园的区域活动中,教师需要为幼儿打造一个健康、自由、安全的活动空间,让幼儿能够在区域活动中得到真正的提高。但由于一些地区经济条件有限,加上人口较多,幼儿园数量较少,导致活动质量常常不达标,无法满足幼儿的学习和发展的需求。由于条件有限,幼儿园没有足够大的活动空间,这给活动带来了很大的局限性,大部分时间只能进行教师讲、孩子听的简单的活动。教师也没有对环境资源所带来的影响有足够的重视,因此活动往往局限于单一的操作,幼儿只能在桌面上完成一些简单的操作,简单的桌面操作无法激发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对于提高幼儿的自觉性也没有帮助,也对幼儿的操作热情造成了一定的打击,久而久之,幼儿对操作性的游戏就会出现厌烦情绪。
(二)区域活动中材料投放现状
基于幼儿的身心发展状况,幼儿虽然对事物好奇心较强,但缺乏持续性,所以往往会被其他新鲜事物吸引注意力,因此,在投放材料时,要注重及时更换材料,但同时也要发挥所投放的活动材料的最大效用,并不是越多的材料就能起到越好的效果,而是要根据幼儿学习的实际情况来进行材料的投放与更换。现阶段,在投放活动材料时主要有以下问题:首先,由于材料数量有限,幼儿会出现争抢材料的情况,投放材料过少的区域活动很难顺利完成区域活动的目标。其次,所投放的材料不是一次性的,反复使用后容易出现损坏影响材料的完整性,降低材料的美感,使得幼儿的兴趣也有所降低,对培养孩子的审美能力有不利影响。此外,一些区域活动中投放的材料没有针对性,材料难易程度相差较大、分配不均,导致幼儿无法科学合理地使用材料。还有一部分材料存在着较大的安全隐患,对活动中的孩子有一定的威胁。
二、幼儿园中班区域数学活动材料投放策略
(一)材料投放趣味性,吸引幼儿积极参与
魯迅先生说过:“游戏是儿童的天性,是幼儿生活的主要内容。”幼儿喜欢通过游戏去感知知识的存在,认知周围的事物。游戏过程中,幼儿精神松弛,心情愉悦,注意力集中,思维活跃。这种精神状态下,幼儿的认知、思维和记忆等思维活动都比平常状态更加良好,更能激发出幼儿的想象力和再创造能力。因此,数学材料的投放要遵循趣味性、可操作性、富有在创造性的原则。教师要善于引导幼儿运用所给材料,进行丰富多彩的游戏,感知相关的数学知识,领悟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运用。游戏过程中,通过动手操作材料实现数学知识的建构———在已有数学基础上增加新知,学会知识在生活中的运用,并进行个性化的创造。教师要通过材料的投放来引导、影响幼儿的学习行为,引发幼儿的学习、比较、动手操作欲望。
(二)材料投放生活化,解决实际生活问题
罗杰斯认为:越是儿童不熟悉,不需要的内容,儿童学习的依赖性、被动性就会越大。只有儿童学习的内容与自己有关时,才会全身投入,意义学习才会发生。投放贴近幼儿生活的操作材料,创设幼儿熟悉的生活情境,能让幼儿感到亲切熟悉,吸引幼儿主动参与到数学活动中去,并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促进知识向真实生活情境转化。比如在数学区域游戏中创设“小小超市”的生活情境,投放多种饮料瓶、食品包装盒,学习用品如水彩笔、橡皮泥、剪刀等,生活用品如牙刷、香皂、洗衣液等,玩具贴近幼儿生活的材料,“售货员”在整理、摆放货物时帮助幼儿练习分类。“顾客”和“售货员”在付钱、找钱中认识常见的纸币,学习简单的加减运算,借助实际情境和操作理解“加”和“减”的实际意义。《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对中班幼儿方位概念提出了两点要求:“能按语言或根据简单的示意图正确取放物品”“能辨别自己的左右”。当超市生意越来越好,人流量越来越大时,“售货员”有些应接不暇,这时可让顾客自选需要的物品,最后到前台结账。为了方便“顾客”能快速找到自己所需要的商品,我们可绘制物品摆放示意图,“顾客”根据示意图的提示找到对应的商品。在生活情境操作中,将物体的空间方位表征、实际物体的空间方位与符号表征的物体方位之间对应起来。售货员在理货盘点时,需要清楚知道当天售货量、剩余货量以及需要补充的商品明细,这时需要“售货员”制作简单的记录表或统计图,帮助幼儿对数量关系的理解逐步从具体到抽象发展,能够用书面符号表征反映出来。在认识序数时,可创设电影院情境,拿票对号入座方可观影,还可创设送小动物回家的情境,根据门牌号送小动物回家,在情境操作中学习对应。
结束语
幼儿园中班区域数学活动材料投放,是一个值得幼儿教师深入研究的课题,是一个综合性、系统性的大工程,需要根据时代发展、幼儿需求,不断与时俱进,更好地服务幼儿教育。
参考文献
[1]王秋霞.幼儿园大班区域数学活动材料投放策略[J].名师在线,2018(7).
[2]赵丽萍.数学区材料的投放技巧[J].教育教学论坛,2014(4).
[3]蔡洁红.浅谈数学区材料投放的选择与投放[J].儿童发展研究,2018(2)
关键词:幼儿园中班;数学活动;材料投放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幼儿园区域活动的创设。幼儿园区域活动的创设要求从幼儿的兴趣和年龄特点出发,通过为幼儿创设自由快乐的活动环境来促进幼儿的发展。幼儿年龄较小,对事物有较强的好奇心,因此,在区域内投放一定的材料可以很大程度上提高幼儿学习的兴趣并且通过设置合理的环境、投放合理的材料,引导幼儿通过将数学的数学教育功能发挥到最大,以此来加深幼儿对数学的概念。因此,幼儿园教育者应该提高对区域活动环境创设和材料投放的重视度,结合实际情况不断进行优化。
一、幼儿园区域活动环境创设和材料投放的现状
(一)区域活动环境创设存在的问题
幼儿的身心发展和教育质量与环境有着紧密的联系。在幼儿园的区域活动中,教师需要为幼儿打造一个健康、自由、安全的活动空间,让幼儿能够在区域活动中得到真正的提高。但由于一些地区经济条件有限,加上人口较多,幼儿园数量较少,导致活动质量常常不达标,无法满足幼儿的学习和发展的需求。由于条件有限,幼儿园没有足够大的活动空间,这给活动带来了很大的局限性,大部分时间只能进行教师讲、孩子听的简单的活动。教师也没有对环境资源所带来的影响有足够的重视,因此活动往往局限于单一的操作,幼儿只能在桌面上完成一些简单的操作,简单的桌面操作无法激发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对于提高幼儿的自觉性也没有帮助,也对幼儿的操作热情造成了一定的打击,久而久之,幼儿对操作性的游戏就会出现厌烦情绪。
(二)区域活动中材料投放现状
基于幼儿的身心发展状况,幼儿虽然对事物好奇心较强,但缺乏持续性,所以往往会被其他新鲜事物吸引注意力,因此,在投放材料时,要注重及时更换材料,但同时也要发挥所投放的活动材料的最大效用,并不是越多的材料就能起到越好的效果,而是要根据幼儿学习的实际情况来进行材料的投放与更换。现阶段,在投放活动材料时主要有以下问题:首先,由于材料数量有限,幼儿会出现争抢材料的情况,投放材料过少的区域活动很难顺利完成区域活动的目标。其次,所投放的材料不是一次性的,反复使用后容易出现损坏影响材料的完整性,降低材料的美感,使得幼儿的兴趣也有所降低,对培养孩子的审美能力有不利影响。此外,一些区域活动中投放的材料没有针对性,材料难易程度相差较大、分配不均,导致幼儿无法科学合理地使用材料。还有一部分材料存在着较大的安全隐患,对活动中的孩子有一定的威胁。
二、幼儿园中班区域数学活动材料投放策略
(一)材料投放趣味性,吸引幼儿积极参与
魯迅先生说过:“游戏是儿童的天性,是幼儿生活的主要内容。”幼儿喜欢通过游戏去感知知识的存在,认知周围的事物。游戏过程中,幼儿精神松弛,心情愉悦,注意力集中,思维活跃。这种精神状态下,幼儿的认知、思维和记忆等思维活动都比平常状态更加良好,更能激发出幼儿的想象力和再创造能力。因此,数学材料的投放要遵循趣味性、可操作性、富有在创造性的原则。教师要善于引导幼儿运用所给材料,进行丰富多彩的游戏,感知相关的数学知识,领悟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运用。游戏过程中,通过动手操作材料实现数学知识的建构———在已有数学基础上增加新知,学会知识在生活中的运用,并进行个性化的创造。教师要通过材料的投放来引导、影响幼儿的学习行为,引发幼儿的学习、比较、动手操作欲望。
(二)材料投放生活化,解决实际生活问题
罗杰斯认为:越是儿童不熟悉,不需要的内容,儿童学习的依赖性、被动性就会越大。只有儿童学习的内容与自己有关时,才会全身投入,意义学习才会发生。投放贴近幼儿生活的操作材料,创设幼儿熟悉的生活情境,能让幼儿感到亲切熟悉,吸引幼儿主动参与到数学活动中去,并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促进知识向真实生活情境转化。比如在数学区域游戏中创设“小小超市”的生活情境,投放多种饮料瓶、食品包装盒,学习用品如水彩笔、橡皮泥、剪刀等,生活用品如牙刷、香皂、洗衣液等,玩具贴近幼儿生活的材料,“售货员”在整理、摆放货物时帮助幼儿练习分类。“顾客”和“售货员”在付钱、找钱中认识常见的纸币,学习简单的加减运算,借助实际情境和操作理解“加”和“减”的实际意义。《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对中班幼儿方位概念提出了两点要求:“能按语言或根据简单的示意图正确取放物品”“能辨别自己的左右”。当超市生意越来越好,人流量越来越大时,“售货员”有些应接不暇,这时可让顾客自选需要的物品,最后到前台结账。为了方便“顾客”能快速找到自己所需要的商品,我们可绘制物品摆放示意图,“顾客”根据示意图的提示找到对应的商品。在生活情境操作中,将物体的空间方位表征、实际物体的空间方位与符号表征的物体方位之间对应起来。售货员在理货盘点时,需要清楚知道当天售货量、剩余货量以及需要补充的商品明细,这时需要“售货员”制作简单的记录表或统计图,帮助幼儿对数量关系的理解逐步从具体到抽象发展,能够用书面符号表征反映出来。在认识序数时,可创设电影院情境,拿票对号入座方可观影,还可创设送小动物回家的情境,根据门牌号送小动物回家,在情境操作中学习对应。
结束语
幼儿园中班区域数学活动材料投放,是一个值得幼儿教师深入研究的课题,是一个综合性、系统性的大工程,需要根据时代发展、幼儿需求,不断与时俱进,更好地服务幼儿教育。
参考文献
[1]王秋霞.幼儿园大班区域数学活动材料投放策略[J].名师在线,2018(7).
[2]赵丽萍.数学区材料的投放技巧[J].教育教学论坛,2014(4).
[3]蔡洁红.浅谈数学区材料投放的选择与投放[J].儿童发展研究,20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