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教师如何引导学生进入一个阅读的世界呢?我认为语文教师不能硬性地要求学生读名著。不同的人或同一个人在不同的年龄阶段,阅读的兴趣是不一样的。只要是有益的东西,都要鼓励学生阅读。在阅读中。教师最重要的作用是激发兴趣,让学生爱读。正如孔子所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足以说明兴趣的重要性。于漪老师对以前的阅读作了分析,并提出了可行性方法:由于种种历史原因。过去对阅读能力的培养,往往是在线性思维的指导下进行的,偏重于阅读的技能技巧,忽视过程、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因而效果不是较为明显。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提高人的精神境界,知识、能力是在精神世界里攀登的阶梯,新课标要求阅读教学从三个维度的角度落实与思考,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发展。课外阅读能提供写作素材,提高写作水平。从而使语文成绩提高。因此,阅读是有益的。但是阅读的兴趣习惯一旦养成,那么阅读就不再是功利性的。而是一种精神需求,并且使人终身受益。所以,在现阶段,小学语文教师指导学生阅读不仅仅是为了提高语文考试成绩,而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养成阅读的好习惯
一、课外阅读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课外阅读作为阅读的一个重要部分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尤其是提高低年级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上發挥着重要作用。只有充分认识的它的重要性并给学生合理的指导,引导他们充分利用校内外的课外阅读资源,让课外阅读在语文教学中的真正起到它的化学作用。在以往的课本里选的多是一些名家名篇,文章写得精彩,本无可厚非,但不少学生对学习课文兴趣不高,尤其是对分割式的课文评讲更是如同催眠曲,而对课外读物却兴趣不小,热情很高。其主要原因是课文的范文与学生有“代沟”,学生多喜欢一些能反映现实生活,与时代贴近,与学生生活贴近的文章。这样的文章真实地反映生活,无形中提高了学生的辨别能力和认识社会、理解社会的能力,并且在体验文章的美感中不断的提高审美能力和学习兴趣。相反,如果一个学生只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教科书”,时间一长,学习热情尚难持久。又焉能要求他们“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呢?
“名著是人类文化的精华。阅读名著,如同与大师们携手共游,可以增加见识,启迪智慧,提高语文能力和人文素养。”根据学生的年龄阶段和阅读能力指定一些既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又让学生感兴趣的篇目在课外阅读,如《爱的教育》、《伊索寓言》、《童年》、《鲁滨逊漂流记》、《昆虫记》、《繁星春水》等,阅读时,要求学生作好读书笔记,制作读书卡片。读完一本书,要求同学之间交换读书感受,总结读书方法。通过一个阶段的课外阅读,学生积累了语文素材,培养了阅读习惯,提高了阅读能力,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二、课外阅读可助学生走向生活走向社会
美国教育家科勒涅斯有一句名言:“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相等”。语文学习必须联系生活,丰富的生活可以为学生提供无穷无尽的素材。正如朱熹所说的“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而如果脱离了生活,脱离了人的思想感情,就如同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可见语文学习与生活的关系多是多么的密切。
学生长期的校园生活使其对社会的接触少,投身自然界的机会少,要想了解社会,感悟生活,较好的方法就是让他们进行课外阅读。因为报纸杂志承载了方方面面的信息,课外读物以其无所不包的内涵、丰富的内容,可为学生提供宝贵的课外知识。孔子说:“书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讲的就是使学生通过广泛阅读去感悟生活。而且在许多伟大的成就中,我们不难发现,他们成就的取得并不是仅仅精读专业书的结果,许多发现与成果乃是“博览”的功劳。鲁迅先生不也说过“学生可以看看教材以外的书,不要只将课本抱住,功课做完有余暇,大可看看各种各样的书,即使和专业毫不相干的也要浏览”。我们不要求人人都成为科学家,但加强课外阅读,却可以使学生陶冶性情,更深的去理解生活。
三、以故事为诱导,激发阅读兴趣
故事是儿童最喜爱的一种文学形式。有的小学生虽然不愿读书,但却愿听故事,能从讲者绘声绘色的讲述中了解情节,认识人物的个性,知道事物的善恶,对所听的故事留下深刻的印象,对未讲的故事或未讲完的故事产生强烈的好奇心,会有再听的欲望。教师可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引导学生自己去看书,教师可以推荐书目,然后开故事会,可由教师讲故事,也可由学生来讲。教师要有意识地利用学生最感兴趣的故事入手,从听故事、读故事,说故事开始,逐渐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
四、创建阅读基地,营造轻松阅读的氛围
众所周知,良好的环境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前提,可以起到“润物无声”的作用。学校和教师要充分利用一切可用的条件,为学生创造阅读的良好环境,让学生轻松、愉悦地进行课外阅读。
1.创设良好的外在阅读条件。学生要有丰富的书刊可读,这是完成课外阅读量的基本条件。学校应建立三级阅读基地。一是阅读中心。由学校的图书馆和阅览室组成,应当书籍丰富,资料众多,供学生自由选择,自主性阅读。二是建立年级“阅览室”。这个阅览室以年级来组建,是实施课外阅读中“计划性”阅读的主要场所,阅览室里摆放适合本年级学生阅读的书刊和“必读书目”中本年级应读的图书。这里不仅是学生阅读的场所,更是教师实施阅读指导计划的场所。里面的图书不是固定不变的,年级的任课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和进度及时调整,及时更新。
2.营造轻松的阅读氛围。所谓轻松的阅读氛围,就是说让学生在没有过高要求、没有过重压力的环境下阅读。总有一些老师,但凡布置课外阅读任务,就会伴有诸如阅读训练题、阅读小练笔等一系列阅读作业,让学生望而生畏。我认为这是不可取的,我们要让学生轻松地从事阅读活动,让他们尽情享受阅读的美,而不是为了阅读而阅读。阅读兴趣要从低年级开始培养,低年级的孩子认识的字比较少,对阅读本来就有畏难情绪,如果教师提出太多的阅读要求,便会打击他们的阅读积极性。少年儿童的年龄特点是记忆力优于理解力,明确了这一特点,教师更应该降低理解的要求,不求一步到位。
五、开展课外实践活动,体验阅读乐趣
在阅读的过程中,如果放任自流,肯定不会收到实效的。小学生的意志品质正处于逐步形成发展之中,学生有了探索和阅读课外资源的兴趣,如何让他们的兴趣持之以恒,体验阅读的乐趣呢?我积极组织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方实践活动,展示学生个性,激发学生阅读的热情,引导学生持之以恒,坚持阅读。此外,课外阅读实践活动还可以促进学生互相交流阅读心得,进行合作式的阅读。
读书交流活动的形式要丰富多彩,可以是专题性的活动。如开展“读书汇报会”““安徒生童话”故事会;也可以结合校园文化的建设来举行,以发挥阅读活动的综合效应,“校园童话节”“红领巾读书读报活动”等。通过活动,让学生将自己的阅读成果展示出来,能有效地检查阅读情况、巩固阅读成果,使他们体验到阅读的乐趣,提高阅读积极性,推动课外阅读步步深入。
一、课外阅读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课外阅读作为阅读的一个重要部分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尤其是提高低年级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上發挥着重要作用。只有充分认识的它的重要性并给学生合理的指导,引导他们充分利用校内外的课外阅读资源,让课外阅读在语文教学中的真正起到它的化学作用。在以往的课本里选的多是一些名家名篇,文章写得精彩,本无可厚非,但不少学生对学习课文兴趣不高,尤其是对分割式的课文评讲更是如同催眠曲,而对课外读物却兴趣不小,热情很高。其主要原因是课文的范文与学生有“代沟”,学生多喜欢一些能反映现实生活,与时代贴近,与学生生活贴近的文章。这样的文章真实地反映生活,无形中提高了学生的辨别能力和认识社会、理解社会的能力,并且在体验文章的美感中不断的提高审美能力和学习兴趣。相反,如果一个学生只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教科书”,时间一长,学习热情尚难持久。又焉能要求他们“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呢?
“名著是人类文化的精华。阅读名著,如同与大师们携手共游,可以增加见识,启迪智慧,提高语文能力和人文素养。”根据学生的年龄阶段和阅读能力指定一些既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又让学生感兴趣的篇目在课外阅读,如《爱的教育》、《伊索寓言》、《童年》、《鲁滨逊漂流记》、《昆虫记》、《繁星春水》等,阅读时,要求学生作好读书笔记,制作读书卡片。读完一本书,要求同学之间交换读书感受,总结读书方法。通过一个阶段的课外阅读,学生积累了语文素材,培养了阅读习惯,提高了阅读能力,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二、课外阅读可助学生走向生活走向社会
美国教育家科勒涅斯有一句名言:“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相等”。语文学习必须联系生活,丰富的生活可以为学生提供无穷无尽的素材。正如朱熹所说的“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而如果脱离了生活,脱离了人的思想感情,就如同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可见语文学习与生活的关系多是多么的密切。
学生长期的校园生活使其对社会的接触少,投身自然界的机会少,要想了解社会,感悟生活,较好的方法就是让他们进行课外阅读。因为报纸杂志承载了方方面面的信息,课外读物以其无所不包的内涵、丰富的内容,可为学生提供宝贵的课外知识。孔子说:“书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讲的就是使学生通过广泛阅读去感悟生活。而且在许多伟大的成就中,我们不难发现,他们成就的取得并不是仅仅精读专业书的结果,许多发现与成果乃是“博览”的功劳。鲁迅先生不也说过“学生可以看看教材以外的书,不要只将课本抱住,功课做完有余暇,大可看看各种各样的书,即使和专业毫不相干的也要浏览”。我们不要求人人都成为科学家,但加强课外阅读,却可以使学生陶冶性情,更深的去理解生活。
三、以故事为诱导,激发阅读兴趣
故事是儿童最喜爱的一种文学形式。有的小学生虽然不愿读书,但却愿听故事,能从讲者绘声绘色的讲述中了解情节,认识人物的个性,知道事物的善恶,对所听的故事留下深刻的印象,对未讲的故事或未讲完的故事产生强烈的好奇心,会有再听的欲望。教师可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引导学生自己去看书,教师可以推荐书目,然后开故事会,可由教师讲故事,也可由学生来讲。教师要有意识地利用学生最感兴趣的故事入手,从听故事、读故事,说故事开始,逐渐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
四、创建阅读基地,营造轻松阅读的氛围
众所周知,良好的环境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前提,可以起到“润物无声”的作用。学校和教师要充分利用一切可用的条件,为学生创造阅读的良好环境,让学生轻松、愉悦地进行课外阅读。
1.创设良好的外在阅读条件。学生要有丰富的书刊可读,这是完成课外阅读量的基本条件。学校应建立三级阅读基地。一是阅读中心。由学校的图书馆和阅览室组成,应当书籍丰富,资料众多,供学生自由选择,自主性阅读。二是建立年级“阅览室”。这个阅览室以年级来组建,是实施课外阅读中“计划性”阅读的主要场所,阅览室里摆放适合本年级学生阅读的书刊和“必读书目”中本年级应读的图书。这里不仅是学生阅读的场所,更是教师实施阅读指导计划的场所。里面的图书不是固定不变的,年级的任课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和进度及时调整,及时更新。
2.营造轻松的阅读氛围。所谓轻松的阅读氛围,就是说让学生在没有过高要求、没有过重压力的环境下阅读。总有一些老师,但凡布置课外阅读任务,就会伴有诸如阅读训练题、阅读小练笔等一系列阅读作业,让学生望而生畏。我认为这是不可取的,我们要让学生轻松地从事阅读活动,让他们尽情享受阅读的美,而不是为了阅读而阅读。阅读兴趣要从低年级开始培养,低年级的孩子认识的字比较少,对阅读本来就有畏难情绪,如果教师提出太多的阅读要求,便会打击他们的阅读积极性。少年儿童的年龄特点是记忆力优于理解力,明确了这一特点,教师更应该降低理解的要求,不求一步到位。
五、开展课外实践活动,体验阅读乐趣
在阅读的过程中,如果放任自流,肯定不会收到实效的。小学生的意志品质正处于逐步形成发展之中,学生有了探索和阅读课外资源的兴趣,如何让他们的兴趣持之以恒,体验阅读的乐趣呢?我积极组织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方实践活动,展示学生个性,激发学生阅读的热情,引导学生持之以恒,坚持阅读。此外,课外阅读实践活动还可以促进学生互相交流阅读心得,进行合作式的阅读。
读书交流活动的形式要丰富多彩,可以是专题性的活动。如开展“读书汇报会”““安徒生童话”故事会;也可以结合校园文化的建设来举行,以发挥阅读活动的综合效应,“校园童话节”“红领巾读书读报活动”等。通过活动,让学生将自己的阅读成果展示出来,能有效地检查阅读情况、巩固阅读成果,使他们体验到阅读的乐趣,提高阅读积极性,推动课外阅读步步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