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筋肉理论与中国古典诗词

来源 :读与写·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vlaoban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朱光潜在《文艺心理学》、等著作中对西方筋肉理论做了详细的阐释,我们可以延续这一理论来探究中国古典诗歌中的意象和意境理论,探究审美过程发生的阶段以及审美对象对审美体验所造成影响。
  关键词:筋肉理论  意象  意境   通感
  德国心理学家闵斯特堡在《艺术教育原理》中说:“寻常直觉的模仿大半实现于筋肉动作,美感的模仿大半隐在内而不发出来”。而朱光潜在《西方美学史》中认为:“近代美学中费肖尔父子和立普斯派的“移情作用”以及谷鲁斯派的“内模仿作用”都是从研究运动感觉而提出的”。那么我们就试从朱光潜先生的筋肉感觉理论来鉴赏中国古典诗词。
  朱光潜先生在《文艺心理学》中把美学从生理学的角度进行了分析,并把美感中的遏制、冲动、内模仿、移情说归结为美感经验中,使得审美经验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
  朱光潜认为,在审美经验之中,想要达到形象的直觉的呈现,就必须要让审美主体和审美客体之间保持的距离,他认为,在现实生活中实际上是不分“实际的人”和“审美的人”的,人之所以会显示出“审美”的一面,是因为他对生活使用了一种审美的态度,也就是所谓的“距离”,这之后就是“移情”。最早提出“移情说”的是德国美学家费肖尔父子,他们认为,我们在观照外界客体的时候是情感的外射活动,就是把自己的内心的情感投射到我们所看到的事物中去进而把我们的人格与观照物融合起来。而真正把“移情说”提高到理论化的高度的立普斯,他认为审美移情的本质其实是对象化的自我享受。把审美欣赏的对象与原因分离开来看待,看到美的事物的原因是因为我们自己,所以移情的基本特征是物我两忘、物我同一。审美经验的第三步就是筋肉感内模仿,闵特斯堡说“凡是线条都应该配得恰合身体的天然的力量,应该能表现我们的筋肉机能的和谐”。而谷鲁斯提出了筋肉感觉理论,他认为人的感知活动外在表现为筋肉的动作,比如,看到方形的物体,眼睛就会模仿出一个方形的运动。听到敲锣打鼓的声音,我们的筋肉也会跟着一松一紧来模仿它的节奏。审美的模仿只会是内在的模仿,在体内悄悄进行甚至意识都无法察觉。
  朱光潜对筋肉理论的阐述给我们的启发是什么呢?我们能不能结合中国古典诗词的特点来分析这个理论呢,我尝试从中国古典诗歌的意象和意境的理论来进行分析。
  意象到意境的概念在中国古典美学史上有一段漫长的发展过程,从《易传》中的“立象以尽”、“观物取象”开始,意象的概念就产生了,发展到魏晋南北朝,王弼提出“得意忘象,得象忘言”的命题,使审美观照从有限的物象局限,延申到宇宙、人生、历史。同时期的宗炳在《画山水序》中提出了“澄怀味象”的美学命题,概括了主客体之间的审美关系,“澄怀”继承了老子的“涤除玄鉴”的观点,到唐五代时殷璠提出了“兴象”,它与“意象”的区别在于:“兴象”是一种自然的触发,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相互融合为一体。而“意象”则多有“著力”。所以“兴象”的出现,让审美意象发展到了一种“意境发展到王昌龄的“三格”(生思、感思、取思),再到司空图意境出现了24品,并得出了一个核心的思想:“诗的意境必须体现宇宙的本体和生命”,也就是老子美学的“气”。
  我们从对中国古典诗词的意象和意境的发展的梳理可以看出意象的产生是意境形成的基础。在审美过程中,需要审美主体充分调动自己想象、感官和直觉,才能形成和存在,例如,我们以王维的《鸟鸣涧》作为例子来分析象和境的形成过程“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先来看一下意象层,这一层包括言语层、语音层、语义层,也就是说诗歌的意象必须要在语言中体现出来,而人们通过对语音层的高低、快慢、长短、轻重的组合和变化,就可以构成和谐的音调,产生节奏感,从而产生审美感受。所以,诗歌的格律就与人的感官产生了联系。《鸟鸣涧》中整首诗节奏的“ong”韵,给人以平稳舒缓的感觉,使全诗产生悠远静谧的氛围,而李白的《蜀道难》“噫!吁戏!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节奏就高昂,抑扬顿挫,和《鸟鸣涧》的和谐完全不同,这种音调节奏上的不同必然会直接影响到呼吸循环系统和发音器官,间接影响到我们全身的筋肉运动。而这种音调节奏还会间接地影响到心境的变化。正如朱光潜所说“诗人作诗时由情感而引起生理变化,我们读诗时则由节奏音调所暗示的生理变化而受情感的浸润。”
  在诗歌当中最能引起筋肉反应的另一个现象就是通感現象。通感就是调动五官七窍,让听觉、视觉、嗅觉、触觉相通,也就是在审美的过程中,审美主体在审美客体的影响下,产生的各种感官的筋肉反应。我们还是以王维的诗歌为例,他在《山中》写道“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苍翠的山色本身是虚空明朗的,不可能摸得到,而“空翠”也是虚幻的,也自然不会沾湿衣服,但它很浓,好像可以溢出翠色的水,使整个空气中都充满了翠色。而人在其中,好像被翠雾笼罩,受到它的滋润和浸染,产生一种细雨湿衣的寒凉。这是就是经过视觉、触觉等感官的复杂的作用而产生的一种快感。由此我们可以从中国古典诗词中看出,通感也是在审美实践过程中,审美主体在审美对象的刺激与感发下,形成的各种感官机能的各种反应,正是这种感官的反应才能使得审美体验完满完成。
  兹于以上分结,我们证明了审美过程中,审美主体在生理上的力量会引发情感上的力量,而意境的产生也需要依次从感官的感受进入到心灵的感受,最终走向最高的浑然天成的境界。
  参考文献:
  1.《西方美学史》下卷,朱光潜,商务印书馆,2011年
  2.文艺心理学,朱光潜,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年
  3.中国美学史大纲,叶朗,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年
  广东省湛江第一中学   广东     湛江   524000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体育学科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初中是培养终身锻炼习惯的关键期,体育教师作为领路人,理应做好这道题。从实践角度来说,效果不尽如人意,不利于习惯的养成。为达成预期目标,需要教师从理论研究中汲取思路,从实务操作中积累经验,归纳出切实可行的方法,推动学生迈上一个新台阶。  关键词:初中体育;终身锻炼习惯;培养策略  前言  近些年来,我国一直致力于推动初中教育改革。体育作为初中的
期刊
摘要:初中语文教学不只是向学生传授语文知识,更在于促进学生感受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底蕴。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最能凸显传统文化的非古诗词莫属。如何在古诗词教学中有效渗透传统文化,促进学生在接收语文知识之时汲取传统文化营养,值得每一位语文教师深思。鉴于此,本文以古诗词教学及传统文化教育为切入点,积极探索将传统文化渗透于古诗词教育的路径,以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语文 古诗词 传统文化  我国古代诗歌、词
期刊
摘要:初中阶段的学生处于启蒙式学习到研究式学习的关键时期,此时学生的英语水平直接关乎到学生的后续发展。英语阅读能力是学习学习英语的重要技能,也是英语学科核心素质的组成部分,而词汇学习作为学习一切语言的基础,是培养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有力条件,学生的英语词汇量直接关乎到学生阅读英语的效率,进而影响到学生的英语水平与英语综合素质。词汇教学法是一种注重词汇教学,以词汇教学带动英语教学教学方式,将其应用于初
期刊
摘要:信息技术教学手段是新型的教学模式,有着形象生动、操作简单等优势作用,将其应用到农村初中语文教学之中,可改变农村传统一刀切的授课方式,推动农村初中语文教学创新变革。在农村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围绕教学内容,有效运用信息技术,可突出语文教学的多样性特征,为实现核心素养教学目标,打下良好的教学开端。故此,文章将以农村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为例,分析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方法,以期为农村初中语文教师提供教学
期刊
摘要:在新课改的浪潮下,初中道德与法治的课程教学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课堂的主体逐渐由教师转换为学生,教师们的教学方法以及教学内容也较以往有很大不同。新课改下的教学已经不单单注重于知识的传播更加注重于学生们各项能力的培养和各种素养的提升。在初中阶段,学生们已经开始对社会有所了解,因此让学生们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了解一些法治知识是非常有必要的。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法治意识;策略探析  在初中时
期刊
摘要:培养核心素养要以生为本,可以通过很耐心地鼓励培养学生,把学习的主战场交还给学生,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答问的兴趣。  关键词:核心素养,以学生为本,生本教育,交付,站在太阳下面  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就必须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把课堂还给学生。鼓励和激发学生自主探究,尽可能多地让学生在小组和全班进行交流,在生生、师生的思维碰撞中互相促进,共同提高。  郭思乐教授创建的生本教育不愧是一種很好的教学
期刊
[内容摘要]目前我们农村中小学师资培训的现状是:一、县教育局实施高效课堂教学改革,狠抓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以快速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二是边远和农村薄弱学校的师资力量极不均衡,严重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三是办学条件不均衡,教师学习的先进经验不能学以致用。四是专业教师不配套,部分学科人员紧张。五是教师负担过重,不能全身心投入教学。六是当前教师培训过多,缺乏整体性、计划性,培训方式欠妥,培训效果欠佳。  [
期刊
《水浒传》是中国四大经典名著之一,它以当前的社会情况为背景,讲述了一群英雄在黑暗中寻求光明的故事,作者施耐庵使用他生动的人物描述和情节描述,生动地展示了每个英雄的真实特征,而不是故意夸大角色的亮面,或者隐藏和贬低人性的弱点。通过真实的文字将故事描绘地生动形象,角色的塑造也非常饱满。因此,当我读完这本著作之后,感触很深,所以想谈谈我的感受。  读完这本书后,我梳理了这本书的整体内容,它主要基于宋江领
期刊
摘要:基于新一轮课程改革视域下,素质教育俨然成为了我国当前教育教学的核心。素质教育以提升国民素质以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根本宗旨,旨在促进与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以及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但同时新课改也要求应从素质教育向核心素养培养转变,这不仅是一种教育观念的升级,更是新形势下的必然需求。核心素养的培养与发展能够很好的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因此,在日常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但在初中历
期刊
摘要:读者意識,就是作者在写作时,心中有倾诉或交流对象的意识。本文通过在习作和阅读教学中渗透读者意识、巧用周记强化读者意识、因时制宜和活用课堂等几个方面来阐述如何培养读者意识以提高习作水平。  关键词:小学语文 习作 读者意识  在习作教学中注意培养读者意识,国内外教育领域一直以来都是有所关注的。朱自清认为:“写作练习可以没有教师,可不能没有读者。”而在国际上,写作组织在倡导“为自己写作”的同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