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刑事拘留制度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对策

来源 :法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anyib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由于刑事拘留制度的不健全和不合理,导致司法实践中刑事拘留适用泛滥、随意,犯罪嫌疑人的基本权利得不到充分保障,因此,必须对我国刑事拘留制度加以完善。在现实中,可考虑对侦查机关拘留权进行有效监督、制约,同时赋予犯罪嫌疑人充分可行的诉讼权利并允许律师适度介入,以最大限度地消除刑事拘留滥用的现象,从而更好地保护犯罪嫌疑人的人权,保障社会秩序,体现法律的权威性,维护国家利益。
  关键词:刑事拘留;强制措施;法律监督;律师辩护
  刑事拘留,是指在特定条件下对犯罪嫌疑人紧急采取的、临时剥夺其人身自由的一种刑事强制措施。刑事拘留是一种使用很广泛的刑事强制措施,我国法律对刑事拘留的规定主要是《刑事诉讼法》第 61 条的公安机关的先行拘留。以现行法律为依据,许多刑法学者都对刑事拘留制度进行过探讨,但目前理论界和实务界对刑事拘留的许多重大问题仍存在较大争议,对适用中的许多具体问题研究的仍不深入、细致。我国目前的刑事拘留制度设计存在不科学,不合理之处,尤其表现在刑事拘留作为一项剥夺人身自由的刑事强制措施,其决定、延长、变更及解除等一系列权力都由侦查机关自行决定;刑事拘留制度中关于犯保障罪嫌疑人基本权利的规定不足。
  一、 刑事拘留适用的存在的问题
  在我国的刑事司法实践中,刑事拘留的适用已处于一种非常普遍的状态,刑事拘留成为了侦查机关的一种常用侦查手段。现阶段,司法实践中刑事拘留这一强制措施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五点:
  1、刑事拘留的目的随意化。
  刑事诉讼活动主要是保证刑法的贯彻实施,对犯罪进行惩罚,对人民的合法权益进行保护,因此,采取刑事拘留的刑事强制措施,其目的只能是保证刑事诉讼的顺利进行。
  首先是利益驱动。实践中,有的侦查机关首先想到的就是限制犯罪嫌疑人的人身自由,利用犯罪嫌疑人失去自由后的恐惧心理,或者是其他人对犯罪嫌疑人的关心,来获取非法利益。侦查机关出于这种目的对犯罪嫌疑人采取刑事强制措施,必然会首选刑事拘留这种强制措施,根本不考虑犯罪嫌疑人的现实危害性等客观情节,一味的选择将犯罪嫌疑人一关了之,拘留后就罚款,这严重背离了刑事拘留这个刑事强制措施的目的,损害法律的权威性。其次是执法本位主义[1]。侦查机关将犯罪嫌疑人刑事拘留,相对于其他刑事强制措施,肯定对办案更有利。犯罪嫌疑人被侦查机关刑事拘留后,其人身自由受到了绝对的限制。如果不考虑犯罪嫌疑人的现实危害性,这肯定是最佳的刑事强制措施。再次是重口供轻证据。发现犯罪事实,或者接到报案后,侦查机关总是会在第一时间对犯罪嫌疑人采取刑事拘留的强制措施,然后再设法获取犯罪嫌疑人的口供。为了获取犯罪嫌疑人有效、充分、详实的口供,侦查机关在刑事强制措施中首选刑事拘留这也是必然的。
  2、刑事拘留的对象随意化。
  第一种倾向是随意扩大刑事拘留的范围。《刑事诉讼法》第 61 条明确了刑事拘留的适用对象和条件,但在司法实践中却存在着人为的泛化倾向,任意扩大刑事拘留的适用范围。具体表现为:由于刑事拘留期限有限,在办理刑事案件过程中先使用行政拘留然后再改为刑事拘留以延长办案期限;对明显不符合“现行犯和重大嫌疑分子”,如带有民事纠纷的故意伤害犯(轻伤),有执法瑕疵或并非使用暴力阻碍公务案的涉嫌犯;有混合过错的涉案犯罪嫌疑人采取刑事拘留措施。
  3、刑事拘留的期限随意化。
  我国《刑事诉讼法》第 69 条规定:“公安机关对被拘留的人,认为需要逮捕的,应当在拘留后的三日以内,提请人民检察院审查批准。在特殊情况下,提请审查批准的时间可以延长一日至四日。对于流窜作案、多次作案、结伙作案的重大嫌疑分子,提请审查批准的时间可以延长至三十日。”《刑事诉讼法》第 134 条规定:人民检察院对直接受理的案件中被拘留的人,认为需要逮捕的,应当在十日以内作出决定。在特殊情况下,决定逮捕的时间可以延长一日至四日。”从法条的立法本意来分析,对刑事拘留期限的适用应该是尽量缩短期限以便进入下一诉讼程序。在司法实践中,刑事拘留期限很大程度上就是执法机关的办案期限,《刑事诉讼法》第 69 条规定:“对于流窜作案、多次作案、结伙作案的重大嫌疑分子,提请审查批准的时间可以延长至三十日。”由于受公安机关现存体制和侦查水平的影响,刑事拘留期限成为了公安机关的办案期限,原本可以较短时间内完结侦查的案件,都拖延至了三十日。
  4、刑事拘留的审查随意化。
  拘留措施缺乏事前控制是我国刑事拘留制度的一个突出问题。与西方国家相比,我国刑事拘留的进行并没有中立司法机构的参
  与。[2]依照我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对刑事拘留的决定、延长、释放以及变更等一系列权力都是侦查机关自己决定。我国的刑事拘留受侦查机关负责人的控制和制约。[3]刑事拘留的决定、延长变更等都是由侦查机关尤其是行政首长依职权单方决定并执行,不利于保证拘留活动的合法性。因为侦查机关负责人作为侦查活动的领导者,与案件侦查活动及其结果存在着直接的利害关系。而由侦查部门负责人对刑事拘留来做决定、延长等的授权和控制,对刑事拘留的审查和制约基本形同虚设。刑事拘留的权力只掌握在侦查机关手中,没有中立机构的专门授权,没有司法机构的合法性审查活动,而只有追诉者与被追诉者之间赤裸裸的追究关系。
  5、刑事拘留的监督随意化。
  在我国,犯罪嫌疑人的辩护权长期不受重视,这是一个无可否认的事实。自新刑事诉讼法实施以来,在保障犯罪嫌疑人辩护权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如允许犯罪嫌疑人聘请律师为其提供法律帮助,将允许委托辩护人的时间提前到侦查阶段。但与国外相比,无论立法还是司法实践,犯罪嫌疑人的辩护权仍然没有得到高度的重视和切实的保障。[4]从现行法律看,犯罪嫌疑人辩护权的有效行使,在法律层面上受到诸多限制。   二、刑事拘留制度的完善
  1、完善刑事拘留的立法。刑事拘留是绝对限制人身自由的强制措施,根据《立法法》的规定,必需采取立法的形式予以规定。
  2、调整刑事拘留的执行机关。《刑事诉讼法》规定,执行刑事拘留的机关与批准或决定刑事拘留的机关存在分离。刑事拘留本身就是一种临时性的紧急刑事强制措施,执行机关在执行刑事拘留过程中很难结合案件具体情况,容易使执行刑事拘留机械化、任务
  化[5]。《刑事诉讼法》规定的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人民检察院、监狱、军队保卫部门等侦查机关都有自己的警察、军人等强力机关,将刑事拘留统一规定由公安机关行使,完全没有必要。人民检察院才是法定的监督机关,人民检察院有自己的司法警察,刑事拘留统一由人民检察院批准或决定,统一由人民检察院执行才更符合法律的规定,才能使人民检察院真正起到监督的作用。
  3、改变刑事拘留场所的归属
  刑事拘留场所应该保持中立。犯罪嫌疑人在被刑事拘留后,一直被关押在由公安机关控制的看守所。现行实践中,看守所是公安机关的一个下属部门,公安机关负责侦查的部门与负责羁押的部门共同设置于公安机关内部,接受相同的领导。在这种情况下,羁押被当作警、检等侦查机关收集控诉证据的有效方法。
  4、加强对刑事拘留的监督
  刑事拘留是侦查机关单方面对犯罪嫌疑人适用的一种临时性剥夺人身自由的刑事强制措施,该措施直接限制犯罪嫌疑人的人身自由。因此必须进行严格的监督与制约。我国目前采取的是人民检察院这一专门机关的审查,是附带性审查、合法性审查,也是事后审查。对刑事拘留的法律监督是整个社会主义法制系统的必不可少的一环,是真正做到依法办事的重要保证。法律监督是国家和社会对立法和执法活动进行的监视、督促,并对违法活动进行检举、矫正的行为总称,其目的在于保证法律在现实生活中统一正确的贯彻实施。
  当今中国的法制历程是一个被现代化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借鉴与移植的过程。我国刑事拘留制度这一强制措施的现状也必然是受我国社会转型时期的现状决定,是当前社会现状的真实反映,是传统与现代结合的产物。刑事拘留制度是刑事诉讼制度的一部分,刑事拘留制度的发展、完善有赖于刑事诉讼制度的发展和完善。完善刑事拘留制度,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作,牵涉到人权与公权的博弈,牵涉到各执法部门的切身利益。刑事拘留制度的完善应坚持打击犯罪与保障人权并重的理念,从更大程度上保护公民个人的人身自由,维护社会秩序和大多数人的合法权益。
  注释:
  [1]宋家宁,李颖.《刑事拘留条件的分析与重构》.中国刑事警察,2006(3):34
  [2]徐俊.《刑事拘留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江西公安专科学校学报,2003(1) 7
  [3]商晓静.我国刑事拘留制度问题研究:[河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27-31
  [4]申玉军.论我国犯罪嫌疑人的辩护权[:苏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13-14
  [5]刘超.逮捕谦抑论:[华南理工大学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3-5
  (作者通讯地址:江苏省沛县人民检察院,江苏 沛县 221600)
其他文献
长久以来,检察权的性质和定位一直都不明确,检察权的范围和配置在理论界一直存在争议,而如何对检察权进行有效合理的监督始终是人们关注的问题。  一、检察权的历史沿革  检察权的概念来源于我国宪法。1954年新中国的第一步宪法诞生,该宪法是以苏联的宪法为蓝本,规定了独立的检察制度并明确了检察权的地位。据此《人民检察院组织法》明确规定检察机关享有一般的监督权,这是检察权包含法律监督权能的最早的法律规定。而
期刊
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的全国政法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要求,全国政法机关要顺应人民群众对公共安全、司法公正、权益保障的新期待,坚决反对执法不公、司法腐败,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提高政法工作亲和力和公信力,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 。惩治和预防腐败问题是维护公平正义的重要方面,作为国家法律监督机构的检察机关,在惩治和预防腐败工作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检察机关必须有力
期刊
2012年3月24日,我国十一次全国人大会议通过了刑事诉讼法修正案,完成了对刑诉法的整体修改,这对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和司法文明进步都具有里程碑意义。针对新刑诉法的变更与调整,对相应机关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尤其是我们检察机关,因为检察机关关系到整个刑事诉讼的全过程,根据新刑诉法,检察机关在诉讼过程中的每个环节上,都会面临新刑诉讼的改变而带来的新的挑战,新的问题。  案件管理工作是检察机关依法履
期刊
民间金融即非正规金融(Inform finance),世界银行将其界定为没有被中央银行或监管当局所控制的金融活动,在我国是对在国家金融体系外运行的金融活动的统称,主要形式为:私人借贷、轮转基金会、私人钱庄、地下银行、地下投资公司、典当行、担保公司。当前,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民营经济对于资金的需求急剧上升,民营中小企业因其自身不规范的治理结构、不透明的信息机制和难以长远的发展趋势,使得其既难
期刊
刑事和解制度是刑诉法新增的一项规定,被称为新刑诉法的一大亮点,刑诉法将其作为四大特别程序之一进行了专章规定。自2013年1月1日新刑诉法实施以来,刑事和解作为新增内容,在实践中难免出现一些问题,但在很大程度上发挥了化解社会矛盾,修复社会关系,促进社会和谐的积极作用,进一步推动了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贯彻落实。现笔者就检察机关刑事和解的相关问题作以简要分析。  一、刑事和解的定义  依据我国新刑诉法第2
期刊
基本案情:2012年8月23日下午14时许,吴某到九江市绿色动力网吧去找朋友玩,正好碰上熟人邵某、璩某及蔡某,三人将吴某拉至网吧一包厢,进包厢后,开始搜吴某的身,一边搜,一边问:有钱吗?吴某说没有。然后璩某摸到吴某裤兜内的手机,便要吴某把手机给他,吴某说不给,然后蔡某就把将吴某按在包厢内的沙发上,璩某就把吴某的手机抢走,还朝吴某脸上打了几巴掌,把自己的手机丢给吴某,三人便离开。被抢手机鉴定价值为1
期刊
上访老户是指上访人提出的同一问题,几经处理,本人不服,反复上访时间在二年以上的来访(在控申接待实践中往往将反复上访时间在一年以上的也算作上访老户)。在当前形势下如何做好上访老户的化解工作,是基层检察院控申工作的一个热点也是一个难点。由于上访老户各自的性格、气质、能力的不同,决定了他们反映问题的方式、方法的多样性,因此,基层检察院控申接待部门应采取相应的化解对策。笔者结合控申接待工作实际对此课题谈些
期刊
根据惯例,基层检察院大事记应由研究室负责按月撰写。所谓大事记是指基层检察院用来记录日常重要检察工作或活动和各方面大事、要事的一种记事性的应用文,又是回顾并记载本院历史梗概的参阅性文书。它上启检察信息,下开检察志,具有简史的作用,是一种重要的文体。  一、大事记的体例  大事记虽然不属于法律文书或国家行政机关公文的文种,但却是基层院经常使用的一种应用文。大事记是对该基层检察院发生的各方面重大事件,按
期刊
自2010年4月16日,沪深300股指期货上市,我国股指期货已经历了三个年头。从世界范围来看,股指期货市场监管主要有政府的主导性监管、交易所的一线监管、期货行业协会与期货公司的自律监管三个层次。这三个层次的监管体制对于防范股指期货的风险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本文以政府机构和交易所为视角,分析探讨完善我国股指期货市场监管过程中法律制度的完善。  一、解决政府机构市场监管中法律问题的建议  (一)改革政府
期刊
一、主要案情:  吴某去妻子单位接妻子,在单位楼下打通电话后听到妻子与同事林某(女)吵架,吴某遂进入妻子单位,其间林某与吴某妻子正在争吵,吴某遂上前用拳头击打林某,击中林某下颚处,林某倒地后昏迷,吴某以为林某在装昏迷,又在林某胳膊处踢了一脚;林某单位在林某倒地后报警,吴某遂送林某至县级人民医院就医,并一直在旁守护,期间林某病情加重,又送市级医院抢救,经抢救无效死亡(法医鉴定结论:击打伤与倒地后挫伤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