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一号文件破题城乡统筹

来源 :财经国家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oo223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三农”问题的真正解决,功夫在“农”外
  
  2010年的中央一号文件还姓农。不过,与过去有质的区别——那就是工作重心增加了城镇化问题,变成新农村建设与城镇化两轮驱动。还是那句老话:“三农”问题的真正解决,功夫在“农”外。
  为什么中央还把一号文件锁定“三农”?除了常规的“三农”问题是中国现实发展的重中之重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过去的“三农”战略已经到了必须进行重大调整、集中力量打攻坚战的时候了。这个攻坚战就是喊了多年但一直未能根本触及与破题的城乡统筹。
  这个问题太过复杂,涉及太多的部门与问题,包括农民工、户籍制度、就业、社会保险、粮食安全、中央与地方关系等等,过去已有的6个中央一号文件,都没有正面谈论此问题。2010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到了必须触及这些硬骨头的时候了。所以,2010年是城乡统筹与城乡一体化破题的一年。
  新世纪以来出台的6个中央一号文件,2004年关注的主题是农民收入,2005年是农业综合生产能力,2006年至2009年是新农村建设,传统的农民收入、现代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等都装入了新农村建设发展战略中。
  细心的人会发现,新农村建设虽然很好,但一直难以破解过去制约中国发展,并且已喊了多年的城乡统筹问题。新农村建设得再好,还是难以挡住或留住农村的青年,他们对城市向往的热情永远难以改变。
  尽管政府把物力、财力等投向了农村,但还是难以解决农村的散、空、穷问题。庞大的人口不能一直滞留在农村,要把他们转移出来,减少农村人口,才是最终消除贫困,缩小城乡差距的主要途径。单纯地让农民留在农村是永远难以解决城乡统筹问题的。未来的城乡统筹就是要逐步解决农村人口向城里统的问题,而不是单向地把农村的土地统向城市,资金统向城市,人也跑向城市,但人口户籍却还留在农村。
  人口户籍留在农村,也一直制约着城市规模的扩大。数年来除了超大规模的几个大城市不断生长外,中等城市与城镇一直数量偏少,规模偏小,且发展速度缓慢。县域的乡镇人口一般也就几千人,一直难以有集聚效应,更无法对周边的农村产生辐射与带动作用,人气远远不足。
  如果通过城镇化的发展,在规划引导基础上,积极稳妥地吸引大批回乡青年在中小城市与城镇落户,通过户籍制度放开与产业发展吸引大量农村人口,集聚的人气会对中小城市与城镇的发展有一个带动作用。人口的增加必然会带动这些城市与城镇的房地产及其相关产业发展。而大量的人口从农村转移出去后,农村的土地经营规模也会因此而扩大,从而使务农的农民通过经营较大规模的土地提高收入。
  所以,2010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成了中国未来发展的一个战略转移点,从此,中国的发展重点就从过去单纯地发展新农村,过渡到真正的城乡统筹。通过城镇化,使中小城市与城镇吸引大量转移出的农民,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当然这是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属于最难啃的骨头。单一的政策是难以奏效的,必须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包括城镇规划、户籍制度、房地产发展、就业机会创造、社会保障、农地非农用、粮食安全等。
  从这个角度来看,中央再次把一号文件锁定在“三农”上,是想通过对户籍制度的破题与中小城市与城镇的发展,作为农村问题彻底解决的工作抓手,以此引导未来城乡一体化全面发展。
  
  (作者为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其他文献
胡适日记中的记录和议论,为进一步研究张学良提供了参照和依据    在胡适日记中,有见识的看法和有价值的史料随处可见。  比如,1934年1月底,胡适为出席中华教育文化基金董事会第八次董事会议,从北平抵达南京。在参观中山陵时,他的感觉是建筑费用太高,既不美观也不实用。他认为如果能把道路修到孙中山墓前,去掉那四百个台阶,就可以方便游览,节省费用。另外,在与朋友们谈到国内形势时,他强调所谓“武人横行”的
期刊
面对群众自发的“包产到户”做法,中央怎么看?且听杜润生讲述“包产到户”提出过程中的高层争论    1979年初,根据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决议,国家农业委员会成立。农委作为国务院指导农业建设的职能机构,同时兼理党中央委托的农村工作任务,并指导各省、市、自治区农业委员会和中央相关部门的工作。中央任命国务院副总理王任重兼任农委主任,杜润生担任副主任。此时,安徽、四川的农民开始了自发的群众性的包产到户,对既往
期刊
编读往来    不人云亦云的文章才有价值  --对《财经国家周刊》有关谷歌报道的评论  贵刊有关谷歌的报道,整体未见得多么高明。不过,《中文搜索引擎的未来》一篇短文算是其中的精华。首先,借谷歌热点谈这个事儿,而且是未来趋势的事儿,很有意义,也很合当下读者胃口。其次,这篇文章从内容到形式都很专业。既是专业文章,但同时普通读者又能看懂,而且不拗口。其三,文章虽短,但是,信息含量非常大,其实这样有价值的
期刊
我们需要的是支持包容性和可持续的全球化的远见。这个全球化旨在战胜贫穷,提高增长同时关注环境,并鼓励个人的机遇和希望    达沃斯论坛刚刚落幕,各国已经开始着手结合国际和国内的具体情况努力试图走出危机阴影。中国在此次危机中虽然“全身而退”,但大浪过后,也暴露出一些体制性、结构性的问题亟待解决。  为此,《财经国家周刊》就世界经济未来的宏观走势、全球经济合作体制、价值观重建,以及新形势下中国在世界经济
期刊
美国对中国通常都“有牌可打、有利可图”。中国面临的挑战是如何破解美国所打的“中国牌”,特别是美国那种以虚换实牌。人民币汇率问题或将是2010年中美战略经济对话难以回避的话题    北京时间2月2日,美国驻华大使馆。美国驻华大使洪博培举行仅限中方参与的记者圆桌会。使馆的新闻官员说,这并非专门就对台军售举行的记者会,而是在半个月前就已经安排的既定日程,只是时间点巧合而已。  洪博培大使对记者说,201
期刊
你知道如何计算自家的碳排放吗?    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之后,“碳排放”成为中国人关心的话题。一时间,社会上的各类人群都想了解有关“低碳”的常识,他们中有居委会大妈、青年志愿者、媒体记者、公司职员、管理干部,还有企业家们。在一个题为“危机与创新——低碳经济下的企业责任”沙龙上,一位企业代表说:“我们把绿色视为企业的信仰,也只有绿,才能获得消费者的信任。”这句话得到了与会者的认同。  然而,就在卯
期刊
任何时代,能站稳脚跟,不随波逐流,不被“忽悠”的,惟有文化。那些红男绿女、轻言巧笑,那些漂浮在一般生活层面上的所谓“噱头”,也就是热闹那么一时    2009年过去了,许多事情成为往事。这意念触动我的刹那,是在京城城铁五号线的站台上。  眼前是张艺谋电影《三枪拍案惊奇》的海报:孙红雷脸色阴沉,一副粗莽之人不管不顾却要故作深沉的样子。不怎么漂亮的阎妮翘着二郎腿,干脆摆出一副红尘女子坐台耍泼的风骚架势
期刊
年度总结    中国网民的关注热点  在全球经济寒冬中,中国的互联网显得异常火热。截至2009年底,中国网民人数已接近4亿,网民的民意指向越来越受到关注。最近,中国互联网数据研究公司万瑞数据依靠其互联网全流量检测平台,公布了《2009年中国网民关注热点研究》。我们挑选出2009年中国网民最关注的财经大事和房地产行业大事等两组数据,尝试从全新的角度审视过去的一年。    大家    世界经济LV复苏
期刊
对于中国近代社会的转型,历来有两种观点,一种是西方人的,一种是中国人的。  最近,又有了第三种观点——日本人的观点    对于中国近代社会的转型,即如何由传统封建社会转向现代社会,历来有两种观点,一种是西方人的,一种是中国人的。最近,读了日本学者滨下武志先生的《中国、东亚与全球经济》,又知道了还有第三种观点——且称之为日本人的观点。  西方人的观点是以中国史研究者费正清为代表的“冲击-反应”模式。
期刊
荷兰  荷兰世爵收购瑞士萨博  1月26日,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宣布,将旗下瑞典汽车品牌“萨博”出售给荷兰跑车制造商世爵汽车公司,至此拥有72年历史的萨博车厂逃脱了被关闭的命运。根据通用、世爵和瑞典政府达成的协议,世爵将给通用7400万美元的现金和价值3.26亿美元的萨博股份。这项交易标志通用汽车公司剥离非核心品牌的努力更进一步。     中南海  中央一号文件公布  1月31日,国务院正式对外公布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