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研究性学习以一门“独立的课程”而存在,它以学科教学为基础,是学科教学发展的需要。普通高中开设的美术鉴赏教学,是强化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措施。《课程标准》中指出:美术鉴赏是在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课程中“欣赏·评述”学习领域的基础上更高层次的拓展与延伸。因此,美术鉴赏在具体要求上,比美术欣赏有更高要求。曾比较过两位美术教师对八大作品的分析,从两种不同的教学方式中引发思考:
案例一:一位美术教师在教学朱耷的《荷花水鸟图》(见图1)时,花大量时间向学生介绍朱耷作品的构图、用笔和用墨上,并向学生介绍这幅画构图上采用“多中求少”的取景方式,意图让学生了解画面上每一景物,其造型粗犷简练,物体形象高度概括,笔法干净利落,是一幅富有个性的艺术作品。
(1)分组观察、讨论《艺术家的卧室》 《画家的桌子》。
(2)提问:它们分别描绘了什么场景?画中的物品跟画家是什么关系?
(3)集体讨论:《剪花娘子》《到前线去》《怒吼吧,中国》
(4)对比分析:
①它们和前面的作品有什么样的区别?
②作者们想要表达的是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③这种主题是通过什么样的形式语言表现出来的?
4.活动设置:(见图7)
观察《二马图》《骏骨图》《奔马》, 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尝试从色彩、构图、笔法、形式及当时的社会环境等方面以表格的形式分析和比较它们的异同。
5.提炼与延伸:
总结:通过学习我们发现艺术家在创作时往往都会把自己的情绪、情感投入进去,而这些又通过作品达到了新的升华,从而成为了全人类可以共享的精神。
在教学中,教师一改主讲角色,层层激活学生的探索欲望,牵动学生思维,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分析、判断。从教学效果看,学生在学习中更具积极性,学生有想法、有见解、有创意。我们不妨将其教学程序与实效进行对照分析(表1):
结合本课教学目标的达成,分析其教学时序结构体现如下:(表2)
由此可见,学生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不再是一个被动接受者,而是一个主动参与者,学生在“研究中学,学中研究”能逐步形成自己美术鉴赏力。运用研究性教学,既保证了本课教学知识的深度,又保证了教材所含盖的知识的广度,同时又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拓展了学生的精神世界;运用有效的研究性教学使高中美术鉴赏课由单一的审美活动转化为激励学生研究美、探索美,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审美素养的主阵营。
(责任编辑:李之宣)
案例一:一位美术教师在教学朱耷的《荷花水鸟图》(见图1)时,花大量时间向学生介绍朱耷作品的构图、用笔和用墨上,并向学生介绍这幅画构图上采用“多中求少”的取景方式,意图让学生了解画面上每一景物,其造型粗犷简练,物体形象高度概括,笔法干净利落,是一幅富有个性的艺术作品。
(1)分组观察、讨论《艺术家的卧室》 《画家的桌子》。
(2)提问:它们分别描绘了什么场景?画中的物品跟画家是什么关系?
(3)集体讨论:《剪花娘子》《到前线去》《怒吼吧,中国》
(4)对比分析:
①它们和前面的作品有什么样的区别?
②作者们想要表达的是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③这种主题是通过什么样的形式语言表现出来的?
4.活动设置:(见图7)
观察《二马图》《骏骨图》《奔马》, 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尝试从色彩、构图、笔法、形式及当时的社会环境等方面以表格的形式分析和比较它们的异同。
5.提炼与延伸:
总结:通过学习我们发现艺术家在创作时往往都会把自己的情绪、情感投入进去,而这些又通过作品达到了新的升华,从而成为了全人类可以共享的精神。
在教学中,教师一改主讲角色,层层激活学生的探索欲望,牵动学生思维,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分析、判断。从教学效果看,学生在学习中更具积极性,学生有想法、有见解、有创意。我们不妨将其教学程序与实效进行对照分析(表1):
结合本课教学目标的达成,分析其教学时序结构体现如下:(表2)
由此可见,学生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不再是一个被动接受者,而是一个主动参与者,学生在“研究中学,学中研究”能逐步形成自己美术鉴赏力。运用研究性教学,既保证了本课教学知识的深度,又保证了教材所含盖的知识的广度,同时又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拓展了学生的精神世界;运用有效的研究性教学使高中美术鉴赏课由单一的审美活动转化为激励学生研究美、探索美,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审美素养的主阵营。
(责任编辑:李之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