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有秘密的人

来源 :安徽文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xf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
  在五顷塬,四爷爷是持有秘密的人。他守口如瓶,不会告诉任何人,哪怕是三个叔父。
  我四岁那年冬天,发现他的秘密藏在脱了油漆的箱子里。箱子已经旧得闻不到木头味。我站在地上,嘴巴正好啃到他的箱子上沿。四爷爷每次总能变着魔法似的从箱子里掏出一颗水果糖,塞给我。只给一颗。一颗糖,足够融化冬天的寒冷。
  四爷爷腾开双手,蹲在地上又开始刮制他的哨片,并不时安在唢呐嘴上试音,或低沉,或响亮,直至他满意,然后才猫起腰将箱子掀个缝投了进去。哨片是唢呐的发声器。四爷爷视为宝贝,他宁可给我水果糖吃,却从未给我一只哨片吹过。
  走村串户吹唢呐的四爷爷,谁家逢喜事,他总会装一兜水果糖回来。水果糖除了含有糖的甜,还有我从未吃过的水果的味道。糖在口水中游走,不同味道的水果糖,我均能咂摸得出来。
  四爷爷的牙齿掉得早,大人说是冬天吹唢呐让冷风吹掉的。冬天冷呐!吹唢呐那天,主家都要搭一堆旺火,夏天也搭火,火焰窜起来,比唢呐杆还高。夏天为何还要搭火呢,我想一定与四爷爷那口剩余的牙齿有关。
  一次,我将一颗糖塞进四爷爷的嘴里,他只能抿着嘴,一笑糖就滑落在地上。四爷爷弯腰捡起来吹了吹粘在糖上的灰尘,又投进嘴里,口水顺着四爷爷的白胡子滑下来,像线一样细的口水。四爷爷不许我笑,我笑起来四爷爷也会笑起来,糖便不止一次地滑落到地上。
  四爷爷的箱子里不仅藏着水果糖,还有酥软的鸡蛋糕。鸡蛋糕里含有鸡蛋。我喜欢吃的是糕而非鸡蛋。鸡蛋倒像个药引子,滋润糕有了另一番味道。糖存储久一些还是糖,酥软的鸡蛋糕存久了便长了毛或者黑点。我并不喜欢吃在箱子里悄悄长了毛的鸡蛋糕,我每次去都吃他的糖。
  四爷爷的秘密封存在箱子里。这是我童年知道的一个秘密。这个秘密非常甜,跟水果糖的甜和鸡蛋糕含有的甜一样。甜进了心里的甜。我稍大一点发现,我守口如瓶的秘密并不是什么秘密。四爷爷的秘密村人皆知。就连三个叔父也常说四爷爷是有秘密的人,他们说四爷爷的箱子里存着“硬货”(银元)。
  二叔背地里曾经教唆堂弟撬开四爷爷的箱子。堂弟先是用一根钢条撬锁,可怎么也撬不开。二叔又给堂弟一把小锯子锯锁盘。一根锯条可以锯开木头,可是搭在锃亮的锁盘上,似人走在冰上,滑得很,一使劲,竟然重重地落在了堂弟的左手上,惯性使然,在手背划出一道长长的血口子。四爷爷的箱子便是从那一天开始,看得越来越紧,不允许几个叔父和堂哥堂弟靠近,并换了一把更大号的铁锁。
  四爷爷的确是存有硬货的人。堂弟脖子戴着那把亮铮铮的耀人眼目的银锁,就是四爷爷找银匠用两块银元打的。堂弟满月那天四爷爷亲手给他戴上去的。大叔三叔的孩子,四爷爷都给他们赠送过用银元打造的银锁。四爷爷说,待孙子孙女大婚之日,他还要给每人一块硬货。没有人猜得清楚,四爷爷手里到底有多少块硬货。
  2
  百般乐器,唢呐为王。大风起兮,唯有唢呐那股清脆高亢的气势,才能经得住大风的撕扯和调和。其他乐器声,过于柔软,还没等发出声,早已被漫过五顷塬的一场大风吹碎了。
  四爷爷吹得一手好唢呐。远听嘹亮,近听不躁。要是五顷塬哪家老人去世了,便会请他去吹几曲子。纵使不沾亲带故,但是听四爷爷吹的曲子,听着听着在场人的眼泪就吧嗒吧嗒滴湿了衣襟。吹唢呐凭的是力气,四爷爷鼓起腮帮,脸两侧像憋了两个鸡蛋,一鼓一瘪,一瘪一鼓,我能够清晰地看到他的运气。若是哪家给儿子娶媳妇,听了四爷爷的曲子,大家像是脚下生风,孩子都蹦蹦跳跳地乐开了花。
  一次,正吹得来劲的四爷爷,看我听得入迷,一曲落,拉我到他跟前说:“你这娃要是愿意学,我教你。”我捧起唢呐杆,手指胡乱地压住八个唢呐孔,鼓足气使劲吹一口,除了听到自己“噗噗噗”的气流声,没有听到唢呐声。四爷爷教我运气、压孔,好不容易吹响了第一声,怪难听,有点像驴吼——上气不接下气。第一次摸唢呐,尽管吹响唢呐的声音断断续续,但我还是很高兴,像我刚上学那会儿新认识一个字儿一样。
  我跟四爷爷学吹唢呐像是我们之间约定的一场秘密,都是在偷偷摸摸地进行着。四爷爷说学吹唢呐,只是喜爱还不够,气更是要足。这股气,要日复一日地练习,最终与地气相通。四爷爷的话我似懂非懂。四爷爷收我为徒之前,给几个堂弟也教过,学到半途便被几个叔父喊停了。叔父的意思是学习吹唢呐没出息,一辈子总不能靠走村串户吹唢呐过日子。我父亲知道后,也像其他几个叔父一样,气急败坏地把唢呐扔到地上,朝我屁股上狠狠地打了几巴掌。
  父亲问我,你也要像你四爷爷那样吹掉一口牙齿吗?
  “吹唢呐凭的是气!不靠牙齿。”我说。
  “不能吹。再吹,小心你的屁股开花。”
  父亲认定了的事情,我若再反驳,屁股上招来的,一准又是父亲抡起他那干硬的巴掌伺候。我的脑袋耷拉着,蔫了一样,一语不发。我总是以此对抗父亲的强硬。
  四爷爷的唢呐手艺是祖上传下来的,我出生之前,祖上的唢呐手艺绝不传外姓人。那会儿唢呐吹得好了,主家还额外赏一两块银元。人们把吹唢呐的人与识文断字的先生一样对待。四爷爷的父亲,也就是我的太爷爷吹唢呐,不管谁家的事,他只吹一曲。即便一曲,也不是谁家请都会去的。不孝敬父母者,不去;偷鸡摸狗者,不去;不供子女入学堂者,亦不去。
  吹唢呐传到四爷爷这代人,他们兄弟四个从小就学会了吹唢呐。成家后的四爷兄弟四个,他们不全住在一个村里。三爷爷年轻时候靠吹唢呐在沟那边的另一个村里做了一户人家的上门女婿,距离村里有二十多里地儿。二爷爷住在沟洼边的窑洞里。大爷爷居住在二爷爷和三爷爷中间地带。要是哪家有事邀请吹唢呐者,四爷爷便架起唢呐传话,让几个兄弟给遇事人家吹唢呐去。
  用唢呐传话,若是哪家遭遇的是白事,四爷爷传话吹的便是哀曲,那曲子撕心裂肺地让人心疼,四爷爷的曲子直至二爷爷接上吹响为止。四爷爷便知道二爷爷接到了传话。接到传话的二爺爷便像四爷爷那般撕心裂肺地又吹一阵子,直至大爷爷捧起唢呐吹起来朝三爷爷那边传话。   用不了多久,四爷爷的其他三个弟兄都知道了这桩丧事。丧事是丧事的家当,除了几杆唢呐,铜锣、板胡、梆子、铜镲、铛子等都得带齐整。这都是需要在事上用的民间乐器。而遇上哪家过喜事,他们之间传话的曲子像是整个五顷塬遇到了喜事,几曲下来,就连落在枝头的几只喜鹊也愣住了,一声不叫,像是四爷爷替它们传递了喜讯。
  3
  五顷塬最大的芦苇丛,不是长在塬面上,而是长在沟壑里的一块“凹”字形状的滩地里。
  塬上缺水,半山腰间不知哪一年竟然渗出几眼白花花的泉水,顺着山坡汩汩流淌下来,汇聚成一股溪水从滩地中央缓缓流过。芦苇喜水,滩地里的芦苇丛便年年生得格外茂盛。
  早年这块芦苇丛还归属于五顷塬人共有,一到芦苇收割季节,家家户户的劳力全部出动,割倒的芦苇打捆,每家可以分到两三捆。芦苇最实用之处便是编织席子。村里人讲究多,誰家媳妇坐月子要铺上新席子,谁家娶新媳妇同样还得铺上新席子。手头较为宽绰的人家,过年也会换上新席子。席子铺到土炕上,既防潮又耐热,若不是炕面烧得太烫,少则铺三五年,多则铺七八年。
  一张大席,迎新人,辞旧岁,承接着五顷塬每个人不一样的人生。多年前,讨饭讨到五顷塬的老顺安,很喜欢听四爷爷吹唢呐。到了事上,老顺安还能混得一顿饱饭吃。老顺安死后,无儿无女,村上抬埋老顺安缺一副棺木,准备用他铺了多年的那一张破旧的席子将他卷起来入土。四爷爷获知后,说老顺安是外来客,五顷塬人应该以理待客。最终他从箱子里摸出两块银元,给老顺安买了一副棺木。
  每年收割芦苇的时节,我总是能听到有人提起老顺安的破席子和四爷爷赠予老顺安棺木的事。像是眼前这块年年采割、年年又生长的芦苇,整个五顷塬的人心里都会年复一年地惦记着它们。
  芦苇长得高,我得昂起头才能看到一朵朵轻盈盈的芦苇花。随风飘来飘去的芦苇花,把头顶的蓝天刷扫得格外蓝,把云朵刷扫得格外白。一块一块的白云,像一片片芦苇花那么轻盈地飘来飘去。四爷爷像个孩子似的穿梭在白花花的芦苇丛里,专心甄别、采割那一根根不开花的芦苇。他一根一根小心翼翼地采割下来,搁在大人和孩子碰不到的地方。大人们都知道四爷爷是在采集制作唢呐哨片的材料,做哨片的芦苇一旦压破就废了。
  春来柳笛响,大地生芦苇。在滩地里连茬生长了多年的芦苇,除了编织席子,唢呐嘴上发出天籁之音的哨片,正是春天从滩地里冒出的那一节节芦苇。哨片的声音,像是我年年春天里吹响的柳笛,沿着满眼绿色铺开去,高过五顷塬所有风声。我知道,哨片和柳笛皆是生于大地的天籁之音,在人籁、地籁之上。
  四爷爷兄弟四个吹唢呐的哨片,都是四爷爷制作的。唢呐的哨片只能用不开花的芦苇茎秆加工而成。哨片是唢呐的重要发声部件,容易损耗,每年得趁芦苇收割季提前储存好加工材料。加工哨片很有讲究,芦苇不仅是没有开过花的,而且只能选择中间软硬粗细合适的茎秆。软硬合适的茎秆,才具备合适的光照和湿度。
  芦苇茎秆收割回来稍加晾晒,截成短节,执刀缓缓刮掉外层老皮,用力不宜过大,否则容易穿透,轻则跑气,重则跑音。刮制停当,先用细铜丝缠绕成哨座,再经过烙铁烫哨片定型,最后反复试音、打磨,一个哨片才可制成。
  冬天,五顷塬一切似乎都可以逐渐慢下来。唯有席匠和唢呐匠,他们成了五顷塬最忙碌的匠人。
  4
  隔沟传话,若是遇上逆风,四爷爷的唢呐声比风还硬。
  四爷爷的四个兄弟中,数四爷爷的唢呐吹得最好。四爷爷一次能够吹两杆唢呐,并变换着吹出不同的曲子。他吹唢呐模仿的布谷鸟、鹧鸪、山喳喳、画眉、燕子、蓝雀、百灵等鸟儿的鸣叫声惟妙惟肖,引得五顷塬附近的不少鸟儿落在枝头上,彼此争锋,分不出胜负。
  更为一绝的是,据父亲说四爷爷年轻那会儿能够用鼻孔吹唢呐。尽管我没有目睹过四爷爷用鼻孔吹唢呐,但是我深信一门技艺到了登峰造极的那一天,谁不会悟得几招独门绝技呢?!
  听多了四爷爷吹的唢呐曲子,不少人都说唢呐的声音发自于内心,一个心太硬的人吹不好唢呐。这话我信。靠黄土高原上的泉水滋润出的唢呐哨片,自然缺不了几份柔美。四爷爷吹奏或悲或喜的曲子,吹到高潮部分,他竟然老泪纵横,一滴接一滴的泪水砸在土地上。那份触动人心的情愫,似乎融进了唢呐的曲调之中,在场的不少人也早已情不能自已,泪水一下子模糊了双眼。我想,催人泪涌的,那分明不全是唢呐的曲子,而是吹奏者的心呐!
  五顷塬人说吹唢呐是个力气活。四爷爷的力气大着呢。一次家里准备锯倒一棵歪脖子杏树,我们拉着绳子,四爷爷蹲在树根底锯树。根部才锯过一半多,一场大风吹过,树身随树梢噼里啪啦地眼看着要朝向我们砸下来,四爷爷猛地站起身,双手硬是拖住了树身,并喊我们快跑。看我们跑远,四爷爷腾出身子,树稳稳当当地倒到了地上。我们拉绳子的几个孩子吓出一身冷汗。
  还有一年春节前,堂弟家里宰年猪。四个堂哥把猪拖到案板上待宰。一把宰猪刀晃过,未等刀落,猪扑腾一下子跳下了案板,满院子飞奔。四爷爷一个人,尾随其后,一个箭步抓住猪两条后腿,绕过一个抛物线的痕迹,一下子甩到了案板上。四爷爷迅即跳上案板,双膝压在猪身上,双手控制前后两条腿。躺在案板上待宰的猪,除了使劲吼叫,服服帖帖,丝毫动弹不得,直至毙命。
  而搁在往常,得四五个壮汉,才能把一头待宰的猪控制得住。四爷爷的力气,像他的唢呐一样,四邻皆知,声名远扬。四爷爷的力气大,饭量也大。一顿饭,他能吃两个人甚至三个人的量。四爷爷吃面不用碗,用盆,狼吞虎咽,面和汤吃喝个精光。哪家遇到重力活,第一个想到的都是四爷爷。除了宰杀猪,抬树、打墓、筑屋上梁,四爷爷干活一个顶仨。
  四爷爷的唢呐声像风一样,不时飘荡在五顷塬上空。哪一段时间或者谁家的事上,若是听不到四爷爷的唢呐声,村里人倒觉得怪不自在,连风也不对劲了。一年冬天雪后,宽宽哥的四娃下沟里挑水,脚下一滑,滚到沟底去了。四娃是宽宽哥得了三个女娃后得的唯一男娃。冰天雪地里,宽宽哥抱着四娃撕心裂肺地哭喊着,那天整个五顷塬格外冷。那一次,四爷爷并没有吹唢呐送宽宽哥的四娃,而是在寒冬里掘开了冻实地层,在五顷塬的大地上挖了口井。那口井,四爷爷在短短的十天内就打成了。为了打那口井,听说四爷爷没有少花他手头的硬货。   四爷爷帮助村里打井的故事,至今在五顷塬口口相传,大家都记着四爷爷的好。不少人说,曾经打那口井的钱,都是靠四爷爷吹唢呐赚来的。
  5
  我进城上大学后不久,每次回家,发现村里年轻人越来越少,哪家没了人,不再叫打墓的人,而是掏钱叫挖掘机挖。墓挖成,埋人的那天又用挖掘机回填。
  四爷爷的力气没有地儿使了。他蹲在挖掘机堆起来的一个新坟头上,一股落寞涌上心头,愁容不展。四爷爷说人活一辈子,相互帮衬还不是到死了的那一天,有个好埋法。四爷爷看不惯机械打墓和埋人。他总想着他死了的那一天,有人给他打墓、埋他,并有人给他用唢呐吹几曲子。
  然而,四爷爷吹了一辈子的唢呐,还是很快被日渐流行的西洋乐器取而代之。四爷爷四个弟兄也很难再招到学徒,好不容易招到两三个,个个吹到半道却转学了西洋乐器。偌大的五顷塬已经不缺“先生”,吹唢呐的人也被贬称为“吹鼓手”“吹手”,大小事上不再与“先生”平起平坐。四爷爷似乎一下子苍老了许多,也很少再吹唢呐,每天只是制作一个个哨片。刮皮、烫敷、缠裹、定型、试音,一气呵成。哨片的声音,不时从四爷爷的院落里传出一两声。那声音,像是四爷爷在为唢呐技艺的传承做最后的挣扎。
  四爷爷制作哨片的芦苇茎秆,都是四五年前收集的。尽管芦苇陈旧了些,但制作的哨片音质还是原汁原味,仍然不缺黄土高原那份粗犷、豪壮之美。其间我去过多年前潜藏在沟壑里的那一块滩地,滩地里并不见芦苇,滩地也不知道在哪一年早已干涸。曾经那块茂盛的芦苇丛,满目皆是荒芜的杂草,像风烛残年的四爷爷一样,再也无法焕发新的生机了。
  后来我听父亲讲,四爷爷离世那天,是在三爷爷忧伤的唢呐声里闭上眼睛的。那天,四爷爷慢慢凉下来的身体还没在门板上停放好,几个叔父争执不下的却是四爷爷守护了多年的那个箱子。几个叔父说四爷爷所有的硬货都存在箱子里。打开箱子,翻来覆去,只有祖上传下来那几把变了色的老唢呐、唢呐曲谱和装了大半箱子的唢呐哨片,并没有翻出叔父们期望的硬货。几个叔父相互猜疑,怀恨四爷爷的硬货没有落到自己的手里。
  四爷爷埋了没多久,他的坟竟然被人掘了两个直达墓窑的洞。有人说一定是盗墓的人认定四爷爷把他的硬货带进了土里。
  五顷塬人都说,银元会跑的,银元也会响的。见风就响的银元,说不准是让风吹跑了呢。至于四爷爷的硬货跑到哪里去了,谁也说不清楚。堂弟似乎信以为真,在四爷爷居住过的窑洞里,像地质勘探一样仔细摸排,不放过任何一个角落。一天他在窑壁上惊喜地发现一个抹了泥皮的小洞,仔细辨认,那块泥皮是后来抹上去的,轻轻地敲打,便能听得出来里面是空的。
  堂弟迫不及待地砸开那层泥皮,伸手掏出了藏在里面的东西,掏出一个布袋子,堂弟再使劲掏,却什么也没有了。掏出的布袋子里裹着三四层的布卷,里面包著崭新的纸币。多是一元钱的纸币,共四五十元钱。
  堂弟勾过头说:“这是四爷爷的秘密,也是我与他之间的秘密。”
  他让我保证,不许传与外人。
  我向堂弟保证,我们都是有秘密的人。
  那天,堂弟知道我喜欢燃放鞭炮,破例到村里的商店买了最长的一串鞭炮,我们跑到学校的男生厕所燃放了。厕所是露天的,燃放鞭炮的火药味很快遮挡住了厕所里的臭味。我感觉那是我听到过燃放时间最长的一串鞭炮。那一阵阵鞭炮声很快覆盖了整个五顷塬。
  在纷纷扰扰的嘈杂声中,我仿佛听见了四爷爷又一次横空吹响他那把老唢呐,撕心裂肺地朝他那三个吹唢呐兄弟的最后一次传话。
  责任编辑 黄月梅
其他文献
小说,我眼中这代年轻人的一个普遍形象,敏感而又麻木。他们拥有着与其余代际都不同的对社会和时代的感知,但很难表现出自己,只能在一系列網络流行语中对号入座,丧、佛系、抑郁、脱发、养生、内卷,逮到什么便是什么。他们具体地活在世界上,却又虚幻地跟从没存在过一样。  文章写的就是这样一个年轻人,我特意没有给他加任何的限定,他只不过是平凡的不太成功的年轻人中的一个。不了解自己,对一切无所谓,以及失意和颓废,他
期刊
《梵高先生》是当红歌手李志前些年的一首歌曲,其主题是“我们生来就是孤独”。小说以“梵高先生”为题,自然表明小说的思想意向和孤独的深切关联。文本以杨旺的日常生存状态书写,为现代社会较为普遍的“孤独”者进行精神画像,可以说,杨旺作为“存在者”的存在,不仅仅是个体的心理症候,也是生活、社会乃至时代的精神映射,借此,小说抵达了社会日常的内里,而不仅仅停留在现实生活的表层。因之,叙事具有了不俗的思想命意,同
期刊
《梵高先生》这部短篇小说的主要内容和内涵都不算难懂。二十七岁的名叫杨旺的男人,从小到大都在墨守成规、无欲无求地活着,然而某天他终于决定要打破这种成规的束缚,于是在好友老黑的怂恿下,只身前去色情场所完成了一场交易。小说的最后一幕,杨旺来到大学城北面的那座桥边,准备完成另一位好友阿黄的怂恿——尝试一次体验接近死亡的蹦极,然而犹豫许久,杨旺最终还是放弃了,其实也很好理解,毕竟“好死不如赖活”才是杨旺不变
期刊
一  那个盛夏的午后,五婶站在我家门前,金刚怒目,大声诅咒,明晃晃的菜刀,在明晃晃的日光里上下挥舞。她咒几句就跺一次脚,跺着跺着,近乎蹦起来,一万颗灰尘在她周围跳跃。雨点一样的蝉声渐渐停了,偶尔“吱”的一声,极其短促,试探似的,近乎挑衅。左邻右舍,老少爷们都没有午睡,坐在穿堂里,竹床上,裸着古铜色的上半身,煞有介事地摇着旧蒲扇。探头探脑的女人系着围裙,一只脚在前,一只脚在后,汗涔涔的脸在门框边一闪
期刊
001  妈妈病了,想吃鱼。十岁的儿子哭着去村头的池塘学垂钓。他没有钓鱼经验,不知道挂钩上该挂什么东西做诱饵,是挂一粒玉米,还是挂一条蚯蚓?是挂一滴泪珠,还是挂一颗星星?儿子坐在河岸上,幻想着鱼儿自己来上钩。儿子是个乖儿子,胆子小。他既不想诱惑鱼,更不想杀害鱼。只是他的妈妈病了,想吃鱼,他需要一条鱼去救妈妈的命。儿子坐在河岸上,急得失魂落魄。这是个干涸后刚被雨水灌满的老池塘,里面只有小鱼,没有大鱼
期刊
一  小寒那天,初雪降临。都说瑞雪兆丰年,但对瑞雪姑娘来说,这场雪似乎来得不是时候。在雪花飘飞的美好时刻,老板竟然顶着一头雪花突然宣布放假,说生产线安装是企业发展需要,是降低企业生产成本的必然选择。老板冠冕堂皇,他话里的潜台词谁都听得明白,开年上班要裁人。裁多少,裁谁,老板没说。业务能力并不突出的瑞雪心里打鼓,她八成是被裁掉的那部分员工。瑞雪是皮鞋车工,专门打鞋帮子,这里仅有这家皮鞋厂,这就是说,
期刊
关键词: 黄梅戏;海外传播;译介;多元系统理论  摘要: 黄梅戏作为中国传统戏剧之一,要让世界了解、接受和欣赏,离不开戏剧译介。传播渠道单一、剧本外文翻译偏少是当前阻碍黄梅戏海外传播的主要原因。从多元系统理论视域观照新时代黄梅戏的对外译介,应根据黄梅戏在国际文化中的地位,通过加强中外译者的合作、选择接近海外受众意识形态和诗学观的作品内容、采用归化的翻译策略、充分发挥赞助人作用等路径提高黄梅戏的译介
期刊
關键词:高铁;减贫效应;双重差分法  摘 要:本文运用中国280个地级及以上城市数据实证检验了高铁开通的减贫效应及其作用机制。实证结果表明,高铁开通显著降低了相关地区的贫困水平;通过提高地区可达性、创造和转移就业、增加产品输出、促进人力资本积累等多种途径,高铁开通能有效降低贫困水平,但这一效应因高铁的类型和地区而存在一定的差异;从开通类型看,非城际高铁存在显著的减贫效应,城际高铁的减贫效应不显著;
期刊
在中国五千多年的历史中,男性一直被视作是影响整个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女性一直处于辅佐男性的地位。“五四”新文学时期,作家开始关注女性,为女性发声的作品也不断增多。法国小说家埃莱娜·西苏提出“女性写作”的观点,她认为这一概念可以“呼唤新女性话语的出现,颠覆父权语言中心主义的压迫即令女性失声的父权制二元系统”,在妇女解放运动蓬勃发展的背景下,女性写作虽遭遇言说自我的困境,但也得以蓬勃发展。郁小简抓
期刊
关键词: 唐诗;两种辉煌; 经典接受史;研究思路  摘 要: 唐诗有两部历史,创作史和接受史;唐诗也有两种辉煌,创作史的辉煌和接受史的辉煌。辉煌的唐诗创作史是唐人“全面生活的诗化”,也是唐人生存智慧的艺术结晶;辉煌的唐诗接受史则是唐人雄浑诗魂的传递史,更是唐诗对民族心灵的塑造史。经典是心灵与文化的结晶,是诗情与哲理的载体,也是审美阅读的直接对象。一部“唐诗接受史”实质是一部“唐诗经典接受史”。因此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