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早恋,为什么我们的说教越来越苍白?

来源 :班主任之友·中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vanw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在网上见到一篇关于早恋的文章,文章中有这样的话:
  可能我们还没张嘴,孩子们就知道结果了——禁果不可吃!他说:偷吃的果子,别有滋味。你说:青苹果不好吃!他说:现在有一种苹果,颜色是青的,果实是成熟的。你给他男女分班,结果男生支着耳朵听楼上女生班的动静,女生也说没有男生的课堂真单调。你说离坏小子远点,她认为“坏”是一种活力、一种激情,叫“酷”。你威胁说敢和男(女)生好,打断你的腿(真打要负法律责任),于是出现了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越打越黏糊。你说早恋影响学习,他给你搬出马克思和燕妮。你再说,他还有弗洛伊德等着你。结果我们的声音越来越苍白,孩子们的心离我们越来越远。我们的话成了自言自语。
  (摘自京报网—北京晚报)
  为什么成人的说教越来越苍白?是成年人忘记了自己青少年时代的情感经历,变得不近人情了?是成年人的观念有问题,或者沟通能力不够,话说不到点子上?都有道理。但是愚以为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是我们的社会风气教会了孩子们很多歪道理,是我们的教育专家们理论上的失误,把“满盘子满碗的道理”都给了孩子,让他们振振有辞,而自己则理屈词穷。成年人无原则地给孩子拍马屁,在解放学生某些观念的同时,也助长了歪风。
  本来有一定道理的观点,经过这样的片面的、绝对化的宣传,最后的结果就是,孩子怎么做都有理,大人怎么做都没理,除非你顺着孩子。在这种氛围中,教师和家长只要一说话,必定是“苍白”的,还没开口,就已经“苍白”了。还没上阵,就已经打败了,因为自己提前解除武装了。
  其实,孩子为早恋辩护的语言很可能更苍白。像上面例子中的话“偷吃的果子,别有滋味”,“‘坏’是一种活力、一种激情”等等,无非是鹦鹉学舌地重复电视剧里面的台词罢了。这种东西,只要有点油嘴滑舌,只要学点诡辩就行了。教师和家长居然还以为这是多大的学问,然后自惭形秽地觉得自己“苍白”了,教育者的起码自信都没有了,还怎么教育孩子?
  我不是说教育者目前处理早恋学生没有简单生硬的问题,有,有时还很严重,但那是一个专业水平提高的问题,而这种提高不能跳到另一个极端去,教育者不能打着“尊重”和“疏导”的旗号,把自己变成学生不良行为的尾巴。教育者一开头就要把事情说全面,不要只讲一面理,不能把武器都交给对方,如遇到学生油嘴滑舌,一定不要觉得自己“苍白”,而要指出“你苍白,你没有自己的思想,你是在拣一些对自己有利的话说,鹦鹉学舌”。
  一位中年知识女性,把上初中的女儿叫到身边,指给她看窗外一个修理自行车的老年男子,说这就是自己当年暗恋的第一个男性。女儿吃惊地看着母亲,大惑不解,母亲平静地告诉女儿,最初的爱是不成熟的,盲目的,也是多变的,要珍惜友谊,慎言爱情。
  问题是这个女孩并不油腔滑调,若换另一位,他就可能说:“这有什么?虽然您的暗恋没有成功,但您那段情感经历毕竟是美好的。”你看多有水平,你又“苍白”了吧?
  所以,我若是班主任,遇到这类“常有理”的早恋英雄,我根本不跟他废话,我才不给他表演诡辩的机会。我会明白白告诉他:“你爱往脑袋里装什么东西就装什么东西,那是你自己的事。但是请注意,学生是有行为规范的,如果你的行为出了圈,对不起,我就执行公务。”这就行了。除非他想真诚地和我讨论爱情问题,否则我是不会和他谈话的。对于这种人,我比“苍白”还“苍白”。
  (王晓春)
其他文献
捣蛋恶作剧  你千辛万苦、长期跟踪,终于找出班级失窃案的“罪魁祸首”,到最后却发现,“小偷小摸”不过是他们的恶作剧而已。说起来,让人哭笑不得。他们就喜欢捉弄别人,就喜欢悄悄拿走别人的东西藏起来,然后看别人找不着东西的狼狈样儿。他们确实“偷”了东西,可他们只是捣蛋而已。如果班主任小题大做,真把他们当小偷,往往会弄巧成拙,甚至把他们逼上偷窃之路。  “老师,我的水彩笔找不到了!”“孩子的橡皮泥昨天在学
期刊
“哎呀,这孩子又发脾气,真难收拾。”家长们往往会如此抱怨。“怎么办呢?这学生与人一言不和,就动起手来,真是头疼。”老师们也经常感到这样的无奈和愤怒。先哲亚里士多德说:任何人都会生气,这很容易……但是要找到适当的生气对象、掌握恰当的分寸、挑选恰当的时机、选择正确的理由、采取恰当的方式……就不那么容易了。有一些孩子正是在这些关键问题上处理不当才用拳头来说话——这就是我们所要讨论的学生攻击性行为。
期刊
很多问题学生攻击他人在于不能理解和体会被攻击者和关心自己的人的情绪和感受,即缺乏同理心。可以通过情绪训练来提高他们体察他人的情绪、理解他人的情感的能力。同理心培养的方法很多,有听故事、续编故事、角色扮演、游戏等。  刚分班的时候,第一次上班会课我就注意到了一个很帅气的男孩,穿一件红色的T恤,显得非常阳光。  新分的班级,当然需要班干部,由于同学们彼此还不熟悉,于是我从学习较好的学生中指定了几个班干
期刊
“从教十五年了,各种各样的学生也算见识过了,最令我头疼的就是有偷盗行为的孩子。这些孩子可谓是胆大心细,而且其宁死不屈的精神,可以与当年的地下党员相媲美……”大多数做过班主任的老师,都遭遇过班级失窃事件;如何解决学生屡偷不止的问题,也是让许多班主任头疼不已的事情。我们听过的一些经验,常常把重点放在如何侦破案件,抑或如何让学生主动承认错误上,不错,这确实可以通过某一次事件给学生以教训。但结果却是,偷窃
期刊
谈到学生偏科,就不可避免地会联想到美国管理学家彼得提出的“木桶理论”,引用到学生偏科的问题上,就需要学生“补短”。但从另外一个角度看,“木桶理论”可以另外诠释,如:木桶能盛多少水,取决于木板之间缝隙的疏密程度;斜着放置的木桶能盛多少水,取决于最长的木板。所以,又引申出另外一个话题:偏科的学生,扬长又何妨?于是,在如何指导偏科学生的问题上,出现了一个“矛盾”——扬长还是补短。根据我的经验,回答这个问
期刊
接纳学生的情绪  不在其中不流泪。偏科之苦,我很理解,因为我曾经有过,现在仍然继续着。记得读书时,对英语兴趣全无,上课努力控制自己不打瞌睡,因为我记得我是优秀生,优秀生是不能上课睡觉的,可是那种度日如年的感觉真的很不是滋味。老师和我自己都觉得这样不是个事儿,大学的梦想可不能毁在英语上,所以,我又花费了百分之九十的精力用在英语上。晚上失眠的话,就搬本英语看,看着看着瞌睡就来了。可是仍无力回天,高考英
期刊
偷窃是学生偏差行为中较为常见的一种,也是老师们处理起来较为棘手的问题。处理学生的偷窃事件有两个难点,一是案件本身的侦破;二是案件侦破后对当事人的处理和教育。之所以说是难点,主要是处理过程中既要考虑到学生个体的身心发展,也要照顾到群体的秩序与氛围;既要寻求问题的解决,又不能伤害到学生。社会上偷窃行为的处理相对简单,因为选择去偷的大多是因为好逸恶劳而又希望满足物质欲望的人,所以依法惩处即可。而学生的偷
期刊
偏科生我该如何关注你 很多学生都有偏科现象。家长和老师又着急又生气,工夫没少下,办法没少想,总是不见效果。这一科你怎么就是学不好呢?这种学生,也可以算是一种问题学生。其中有些学生,纪律、品德、学习态度不一定有什么问题,可就是学不好某门功课,这是怎么回事呢?  学生偏科,老师一般会选择紧盯偏科学生的学习和课堂表现。殊不知,对学生的关注,过了头,反招学生不待见;每个学生的情况不一,倘若教师的处理方式学
期刊
我们在担忧什么  早恋的花并不都像带刺的玫瑰那般美丽,离家出走,亲子失和,顶撞老师,扬言杀母,满身淤青,冲动自杀……这都是我们所不愿意看到的,也正是我们听闻早恋后担忧与害怕的,更是我们必须担心和重视的。  开学几周后,一老师向我反映欣雨和他班上的一名男生过往甚密,两人经常互通信件,甚至利用晚自习时间写信,很多语言也不是很健康……她可是我们二班老师眼中的“优等生”,同学们羡慕崇拜的“学习标兵”,如果
期刊
成绩短期大幅下滑的学生,很可能就有“问题”潜藏其中。当学生的异常表现通过成绩“浮出水面”,班主任及时找到学生成绩下滑背后的原因才是最重要的,才可能对学生实施有效的影响。  父母离世、离异、再婚等突发事件,对学生的负面影响不言而喻,很有可能导致学生的学习成绩产生较大幅度的波动。  一向乐观向上、勤奋好学的小星在期中考时成绩大幅度下滑,高一年级数次考试总成绩均为第一名的他已沦落为名副其实的“差生”。联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