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的不断发展,传统的知识授课已经初步转化为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正是素质教育的教学目标和要求。但限于小学生自我管控能力和思维水平较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需要从多方面对学生进行监督和引导,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和能力的培养,引导其进行知识探究,发现数学学习的乐趣,将被动学习改为主动参与,培养其终身学习的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学生自学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28-254
引言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仅是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也是推动教育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在社会的不断进步中,以及在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中,未来国家对人才质量的要求只高不低,只会一次比一次严格。在这样的形势下,若学生没有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就无法适应社会的发展,无法发挥自己的能力优势,进而也就难以在社会中生存。因而从小学阶段开始,数学教师就需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要在教学中授人以渔。要让学生们自己利用掌握的学习方式学习知识,以此奠定下学生学习和发展的基础。
一、采用问题教学,开发学生思维
余世维老师曾经说:“自觉自发地学习,应该是主动地发现问题、主动地思考问题、主动地解决问题。”自主的发现问题、思考问题需要学生的主动思维,这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有效调动。如在《长方体和正方体》一课教学时,教师可将正方形和正方形与本节课的知识点结合起来,以问题的形式呈现课堂内容,在引导学生阶梯式学习的基础上训练其思维迁移能力。在上课时教师可先给出简单的问题: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如何计算?学生会立即给出答案。然后教师可接着询问,那么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如何计算?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同时为培养学生的数形结合意识,教师可给出相同长和宽的长方形和长方体,在经过计算后,学生会发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与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存在一定的数量关系,其比值就是各自的高。這时教师可结合多媒体设备给学生播放长方形和正方形平移形成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微视频,让学生对课堂知识点有一个深刻的记忆和理解,同时从体积与面积方面也加深认识,并能初步了解面动成体的平移知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结合问题来给学生输出课堂内容,不仅能活跃学生的思维,也能有效地拓展学生的思维,为其自学能力的提高打下坚实基础。
二、传授学生必要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习惯
在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方法的指导。首先要引导学生根据数学学习任务来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特别是具体的时间规划,确保学生学习的实效。其次,要注意预习与复习的安排,预习是服务于未来的有效学习,而复习是巩固所学,提升学习效率的基础。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整理笔记的习惯,数学知识也是成体系的,特别是核心知识需要及时整理,构建完整知识体系,减少知识的漏洞。最后,有问题及时解决。学生自主学习并不意味着不会遇到问题,而这些问题就是影响学生有效学习最大的障碍,针对问题教师要鼓励学生及时与自己或者同学交流,解决学习中的隐患。
三、训练知识迁移,引导学生知识探究
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对学生知识探究能力的培养,可结合课堂内容来训练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培养其发现、联系、思考和分析等能力,在提高其问题解决能力的基础上培养其探究意识。如在《解决问题的策略》一课教学时,教师可就近期学过的数学知识设计综合性的题目,以此来启发学生和培养其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上课时教师可先就数学问题的解决方法从整体上给学生进行讲述,并融入一些数学知识点,如比例问题、正比例与反比例、方程与分数的实际应用等。在学生有了一定的认识后,教师可给出问题:小明坐108米的列车用9秒的时间全部驶入大桥,130秒后列车完全离开大桥,问大桥的长度。这是数学问题与实际生活的结合。对此教师可先让学生独立思考,从问题提出、信息提取、知识点应用等方面进行独立思考,教师也可予以一定的提示,如将列车过桥的阶段进行划分、利用示意图等,在有效提示的基础上促使学生完成知识探究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数学问题来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引导其探究学习,能有效地提高其探究能力。
四、组织实践,让学生感受自主学习的乐趣
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需要注意两点,第一就是需要加强生活实际和数学学科的联系;第二就是要在学生们掌握知识后,组织学生实践,让学生们在实践中感受自主学习的乐趣。首先,教师需要深刻挖掘数学教材中的生活因素,对生活化的教学情境进行创设,以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为切入点,指导学生在情境中体会数学知识,整体感知数学知识。当学生们理解知识掌握知识后,教师就要搭建良好的实践平台,让学生们在实践过程中,利用已经掌握的知识,以不同角度对问题进行思考。例如教师在讲解“位置与方向”知识时,就可以带领学生们走出课堂,以所讲解的知识为依据,以校园为实践平台,让学生们以文字描述出校园中的各种建筑物。让学生们以自己为基点,说出各建筑物的位置和方向。如此在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性认知下,促进学生感性认知的形成;在引起学生的学习动力下,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从而提升其自主学习能力。
结束语
总之,数学教师要结合学生实际,充分挖掘学生潜能,尊重学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同时,也要改革教学方法,优化教学流程,重视学生习惯养成,这样才能够全面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王静.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策略[J].家庭生活指南,2021(02):143-144.
[2]浦冬梅.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学园,2021,14(04):73-74.
[3]王英杰.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自学能力培养再思考[J].吉林教育,2021(Z3):68.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学生自学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28-254
引言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仅是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也是推动教育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在社会的不断进步中,以及在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中,未来国家对人才质量的要求只高不低,只会一次比一次严格。在这样的形势下,若学生没有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就无法适应社会的发展,无法发挥自己的能力优势,进而也就难以在社会中生存。因而从小学阶段开始,数学教师就需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要在教学中授人以渔。要让学生们自己利用掌握的学习方式学习知识,以此奠定下学生学习和发展的基础。
一、采用问题教学,开发学生思维
余世维老师曾经说:“自觉自发地学习,应该是主动地发现问题、主动地思考问题、主动地解决问题。”自主的发现问题、思考问题需要学生的主动思维,这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有效调动。如在《长方体和正方体》一课教学时,教师可将正方形和正方形与本节课的知识点结合起来,以问题的形式呈现课堂内容,在引导学生阶梯式学习的基础上训练其思维迁移能力。在上课时教师可先给出简单的问题: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如何计算?学生会立即给出答案。然后教师可接着询问,那么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如何计算?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同时为培养学生的数形结合意识,教师可给出相同长和宽的长方形和长方体,在经过计算后,学生会发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与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存在一定的数量关系,其比值就是各自的高。這时教师可结合多媒体设备给学生播放长方形和正方形平移形成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微视频,让学生对课堂知识点有一个深刻的记忆和理解,同时从体积与面积方面也加深认识,并能初步了解面动成体的平移知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结合问题来给学生输出课堂内容,不仅能活跃学生的思维,也能有效地拓展学生的思维,为其自学能力的提高打下坚实基础。
二、传授学生必要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习惯
在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方法的指导。首先要引导学生根据数学学习任务来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特别是具体的时间规划,确保学生学习的实效。其次,要注意预习与复习的安排,预习是服务于未来的有效学习,而复习是巩固所学,提升学习效率的基础。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整理笔记的习惯,数学知识也是成体系的,特别是核心知识需要及时整理,构建完整知识体系,减少知识的漏洞。最后,有问题及时解决。学生自主学习并不意味着不会遇到问题,而这些问题就是影响学生有效学习最大的障碍,针对问题教师要鼓励学生及时与自己或者同学交流,解决学习中的隐患。
三、训练知识迁移,引导学生知识探究
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对学生知识探究能力的培养,可结合课堂内容来训练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培养其发现、联系、思考和分析等能力,在提高其问题解决能力的基础上培养其探究意识。如在《解决问题的策略》一课教学时,教师可就近期学过的数学知识设计综合性的题目,以此来启发学生和培养其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上课时教师可先就数学问题的解决方法从整体上给学生进行讲述,并融入一些数学知识点,如比例问题、正比例与反比例、方程与分数的实际应用等。在学生有了一定的认识后,教师可给出问题:小明坐108米的列车用9秒的时间全部驶入大桥,130秒后列车完全离开大桥,问大桥的长度。这是数学问题与实际生活的结合。对此教师可先让学生独立思考,从问题提出、信息提取、知识点应用等方面进行独立思考,教师也可予以一定的提示,如将列车过桥的阶段进行划分、利用示意图等,在有效提示的基础上促使学生完成知识探究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数学问题来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引导其探究学习,能有效地提高其探究能力。
四、组织实践,让学生感受自主学习的乐趣
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需要注意两点,第一就是需要加强生活实际和数学学科的联系;第二就是要在学生们掌握知识后,组织学生实践,让学生们在实践中感受自主学习的乐趣。首先,教师需要深刻挖掘数学教材中的生活因素,对生活化的教学情境进行创设,以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为切入点,指导学生在情境中体会数学知识,整体感知数学知识。当学生们理解知识掌握知识后,教师就要搭建良好的实践平台,让学生们在实践过程中,利用已经掌握的知识,以不同角度对问题进行思考。例如教师在讲解“位置与方向”知识时,就可以带领学生们走出课堂,以所讲解的知识为依据,以校园为实践平台,让学生们以文字描述出校园中的各种建筑物。让学生们以自己为基点,说出各建筑物的位置和方向。如此在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性认知下,促进学生感性认知的形成;在引起学生的学习动力下,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从而提升其自主学习能力。
结束语
总之,数学教师要结合学生实际,充分挖掘学生潜能,尊重学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同时,也要改革教学方法,优化教学流程,重视学生习惯养成,这样才能够全面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王静.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策略[J].家庭生活指南,2021(02):143-144.
[2]浦冬梅.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学园,2021,14(04):73-74.
[3]王英杰.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自学能力培养再思考[J].吉林教育,2021(Z3):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