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实验,是初中化学研究的核心要素,在初中化学的教与学的过程中,教师从实验的设计,到实验的探究,再到实验的评价与反思都需要深入研究,充分挖掘每个环节的最大价值,一方面从实验开展的效果上来提升实验的价值,另一方面从学生深入的能效度上满足学生的发展。实验本身的效果将会服务于实验结论的归纳与总结,实验开展得深入更能促进学生实验素养的提升,这种策略在小班化教学背景下,将会开启新的高效之旅。
【关键词】 实验;智慧;小班化;初中化学
随着教学改革进程的推进,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将实验教学融入了教学目标中的重要层面,并致力于构建高效的实验教学模式,为实现素质化教学模式做好准备。尤其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而言,组织实验并融合到小班化教学,可以为学生们打开化学世界的大门,有效地提高学生探究的精神,让他们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因此,教师需要基于“三维目标”,科学合理地设计实验,让初中化学课堂更具智慧。
一、精心设计实验,让实验更合理
化学对于初中生而言,仍然是一门比较陌生的学科,因此教师要在这个环节上,让学生因为陌生而生成兴趣和好奇,并抓住机会,要强化学生对化学这门科目的认识,加强相关的引导,提高学生对化学的认知水平。化学实验课也是如此,广大教师需要综合考量多方面因素,用心优化课堂实验,利用生动、直观的实验演示来加深学生对化学的认识,激发他们参与的积极性,并建立正确的化学实验概念和相关的实验思想,为他们进一步的学习奠定基础。
比如在讲解“制取氧气”这部分内容时,首先,教师进行了学情分析: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是基于学生对氧气的性质和用途有了一定认识的情况下开展的,但是对于如何制取氧气仍然不明确。同时,这也是学生首次进行气体制备的学习,缺乏相应的经验基础。明确了这些后,教师基于两点设计实验,一方面,由于学生已经接触过氧气相关的知识,对于如何制备氧气充满了好奇心,可以利用这一点来激发学生探究欲望;另一方面由于学生没有头绪,还要明确学习目标,加强相应的引导,让学生有的放矢地进行实验活动,从而实现突破。在实验过程中,教师贯彻了“自主性”、“探究性”的教育理念,帮助学生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掌握相应的概念,让他们通过这部分的学习,初步学习实验的探究方法。
在设计实验时,教师综合考虑了多方面因素,保证了实验教学的科学合理性,提高了实验教学的效率。因此,实验的设计也不是随意的,教师需要明确设计实验的思路,才能让实验课堂充满智慧,达到理想的教学状态,除此之外,我们科学合理的设计还可以保障两方面的安全,一方面是学生的安全,另一方面是仪器、设备的安全。
二、营造实验氛围,让学生真正参与实验
实验课的特点就是拥有较强的实践性,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也是实验教学的主要目的。因此,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动手实验的机会,让他们真正以课堂主体的身份参与到每个实验活动中来。现阶段,大多数中学的实验设备基础条件已逐渐完善,也为教师开展实验教学提供了前提条件,学校和教育主管部门也高度重视实验的开展。教师需要充分地利用教学资源,营造良好的实验氛围,让学生在深入的实验活动中体验实验过程、收获实验信息、归纳化学规律,并以此提升自己的实验操作和分析能力,促进实验素养的提升。
比如在讲解“溶液的浓度”这部分内容时,首先,教师为学生们展示了三种不同颜色的CuSO4溶液,并说到:“这些液体都是我们已经学过的溶液,你们观察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根据教师的问题,学生们积极地参与到讨论中:有的学生表示,三种溶液颜色的深浅不同;有的学生表示,这些试管中的溶液可能是不同物质的水溶液;还有的学生表示,试管中可能是同种溶质,只不过是溶质含量存在差异等等。接下来,教师设计了一个演示实验,教师取出3支相同的试管,从中各加入10mL的水,分别加入0.5g、1g、1.5g的硫酸铜固体,并将其震荡静置。同时,教师让学生比较三种溶液的颜色,通过观察的现象和相关数据填入表格,并阐述判断溶液浓稀的依据。
在这个教学片段中,教师利用演示实验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让课堂气氛变得更为活跃。同时,在实验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性也有所体现,真正体验到了参与的乐趣,并初步养成了观察实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加强实验引导,让实验更为高效
高效的实验课堂,不光要让学生参与其中,更要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很多教师在开展实验教学的过程中,往往缺乏一定的引导方向,导致实验教学流于形式。教师要全面地了解学生的认知特点,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明确实验的方向,设计合理的问题,有效地组织学生们动手参与、思考。同时,还要加强必要的监督,从而让实验过程更为有序、高效的进行。
比如在讲解“稀盐酸和大理石反应”的实验时,教师阐述了一些实验要点和注意事项后,开始让学生们进行实验。同时,在他们实验的过程中,教師也进行相应的监督和指引,保证实验的顺利开展。通过实验,学生们发现开始有大量的气泡产生,并且大理石也开始溶解。教师让学生透过现象来进行深入的分析,说明其原因并列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学生们经过思考,很快就给出了他们的看法,即大理石和稀盐酸发生反应生成了碳酸和氯化钙,化学方程式应该为CaCO3 2HCl=CaCl2 H2CO3。此时,教师质疑到:“可是我们在实验中发现有气泡产生的,可是这个化学方程式中却并无气体产生。”学生们恍然大悟,突然意识到碳酸是不稳定的,于是快速地调整答案,并列出了正确的化学方程式“CaCO3 2HCl=CaCl2 H2O CO2↑”,从而对二氧化碳实验室制法的正确方式有了一个深刻的认识。
在这个教学片段中,教师不仅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更以一个引导者的身份为学生解疑答惑,实现了课堂的互动。同时,教师有效地利用了实验中的“错误生成”,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印象,提高了实验的效率。
总而言之,实验是助力学生掌握化学知识,发展自身思维的有效形式。虽然目前实验教学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但广大教师通过不懈努力,结合小班化人数少、教师关注度高等特点,不断地反思与总结,势必探索出高效的实验教学模式,为学生们铺路,让他们的智慧亲临,真正迈入化学世界的大门。
【关键词】 实验;智慧;小班化;初中化学
随着教学改革进程的推进,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将实验教学融入了教学目标中的重要层面,并致力于构建高效的实验教学模式,为实现素质化教学模式做好准备。尤其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而言,组织实验并融合到小班化教学,可以为学生们打开化学世界的大门,有效地提高学生探究的精神,让他们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因此,教师需要基于“三维目标”,科学合理地设计实验,让初中化学课堂更具智慧。
一、精心设计实验,让实验更合理
化学对于初中生而言,仍然是一门比较陌生的学科,因此教师要在这个环节上,让学生因为陌生而生成兴趣和好奇,并抓住机会,要强化学生对化学这门科目的认识,加强相关的引导,提高学生对化学的认知水平。化学实验课也是如此,广大教师需要综合考量多方面因素,用心优化课堂实验,利用生动、直观的实验演示来加深学生对化学的认识,激发他们参与的积极性,并建立正确的化学实验概念和相关的实验思想,为他们进一步的学习奠定基础。
比如在讲解“制取氧气”这部分内容时,首先,教师进行了学情分析: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是基于学生对氧气的性质和用途有了一定认识的情况下开展的,但是对于如何制取氧气仍然不明确。同时,这也是学生首次进行气体制备的学习,缺乏相应的经验基础。明确了这些后,教师基于两点设计实验,一方面,由于学生已经接触过氧气相关的知识,对于如何制备氧气充满了好奇心,可以利用这一点来激发学生探究欲望;另一方面由于学生没有头绪,还要明确学习目标,加强相应的引导,让学生有的放矢地进行实验活动,从而实现突破。在实验过程中,教师贯彻了“自主性”、“探究性”的教育理念,帮助学生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掌握相应的概念,让他们通过这部分的学习,初步学习实验的探究方法。
在设计实验时,教师综合考虑了多方面因素,保证了实验教学的科学合理性,提高了实验教学的效率。因此,实验的设计也不是随意的,教师需要明确设计实验的思路,才能让实验课堂充满智慧,达到理想的教学状态,除此之外,我们科学合理的设计还可以保障两方面的安全,一方面是学生的安全,另一方面是仪器、设备的安全。
二、营造实验氛围,让学生真正参与实验
实验课的特点就是拥有较强的实践性,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也是实验教学的主要目的。因此,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动手实验的机会,让他们真正以课堂主体的身份参与到每个实验活动中来。现阶段,大多数中学的实验设备基础条件已逐渐完善,也为教师开展实验教学提供了前提条件,学校和教育主管部门也高度重视实验的开展。教师需要充分地利用教学资源,营造良好的实验氛围,让学生在深入的实验活动中体验实验过程、收获实验信息、归纳化学规律,并以此提升自己的实验操作和分析能力,促进实验素养的提升。
比如在讲解“溶液的浓度”这部分内容时,首先,教师为学生们展示了三种不同颜色的CuSO4溶液,并说到:“这些液体都是我们已经学过的溶液,你们观察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根据教师的问题,学生们积极地参与到讨论中:有的学生表示,三种溶液颜色的深浅不同;有的学生表示,这些试管中的溶液可能是不同物质的水溶液;还有的学生表示,试管中可能是同种溶质,只不过是溶质含量存在差异等等。接下来,教师设计了一个演示实验,教师取出3支相同的试管,从中各加入10mL的水,分别加入0.5g、1g、1.5g的硫酸铜固体,并将其震荡静置。同时,教师让学生比较三种溶液的颜色,通过观察的现象和相关数据填入表格,并阐述判断溶液浓稀的依据。
在这个教学片段中,教师利用演示实验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让课堂气氛变得更为活跃。同时,在实验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性也有所体现,真正体验到了参与的乐趣,并初步养成了观察实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加强实验引导,让实验更为高效
高效的实验课堂,不光要让学生参与其中,更要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很多教师在开展实验教学的过程中,往往缺乏一定的引导方向,导致实验教学流于形式。教师要全面地了解学生的认知特点,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明确实验的方向,设计合理的问题,有效地组织学生们动手参与、思考。同时,还要加强必要的监督,从而让实验过程更为有序、高效的进行。
比如在讲解“稀盐酸和大理石反应”的实验时,教师阐述了一些实验要点和注意事项后,开始让学生们进行实验。同时,在他们实验的过程中,教師也进行相应的监督和指引,保证实验的顺利开展。通过实验,学生们发现开始有大量的气泡产生,并且大理石也开始溶解。教师让学生透过现象来进行深入的分析,说明其原因并列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学生们经过思考,很快就给出了他们的看法,即大理石和稀盐酸发生反应生成了碳酸和氯化钙,化学方程式应该为CaCO3 2HCl=CaCl2 H2CO3。此时,教师质疑到:“可是我们在实验中发现有气泡产生的,可是这个化学方程式中却并无气体产生。”学生们恍然大悟,突然意识到碳酸是不稳定的,于是快速地调整答案,并列出了正确的化学方程式“CaCO3 2HCl=CaCl2 H2O CO2↑”,从而对二氧化碳实验室制法的正确方式有了一个深刻的认识。
在这个教学片段中,教师不仅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更以一个引导者的身份为学生解疑答惑,实现了课堂的互动。同时,教师有效地利用了实验中的“错误生成”,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印象,提高了实验的效率。
总而言之,实验是助力学生掌握化学知识,发展自身思维的有效形式。虽然目前实验教学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但广大教师通过不懈努力,结合小班化人数少、教师关注度高等特点,不断地反思与总结,势必探索出高效的实验教学模式,为学生们铺路,让他们的智慧亲临,真正迈入化学世界的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