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记》中的三个“外人”及陶渊明的理想

来源 :中外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xybxy053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行初中语文教材(人教版)中选用了东晋诗人陶渊明的《桃花源诗并序》里的《序》,题为《桃花源记》。在《桃花源记》中,出现了三个“外人”,一般注者为之注解为“桃花源以外的人”,甚至连本套教材也是这样注释的。本人认为这种注释有失准确。
  第一处“外人”出自“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桃花源内的人自秦时避乱至此,五百多年不与外界相通,“乃不知有汉”,不知今世为何世,如将此句理解为“男女衣着,完全和洞外的人一样”那就令人费解了:莫非五百年过去了,人们(包括洞内和洞外的人)的衣着一点变化都没有吗?根据前后文分析,此处的“外人”应是指“秦时的人”。
  第二个“外人”出自“……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此处的“外人”如作“洞外的人”解,似乎也觉得欠准确,应理解为“自秦以来至晋的所有洞外人(包括汉、三国、晋人)”。
  第三个“外人”出自“不足为外人道也”。此处的“外人”理解为“桃花源以外的人”似乎是可以的,但如果理解为“不包括渔人在内桃花源以外的晋人”则更为准确。
  陶渊明出生于没落的仕宦之家,由于家道中落,他从小生活贫困;受当时社会影响,他从小就热爱自然。但他毕竟受家庭的影响,儒家建功立业的思想也在他的身上有很深的烙印,因此陶渊明早年也怀着“大济苍生”的壮志。可是他生活在晋宋交替的动乱年代,面对黑暗的社会现实,其“大济苍生”的壮志是根本不可能实现的。
  到官场“大济苍生”的理想破灭以后,陶渊明终于挂印归隐。在归隐后的二十多年中,他长期参加劳动,接触、了解了劳动人民,进一步从本质上认识到了当时整个社会的黑暗,再加上他自身贫困的生活越来越难以维持(正如鲁迅先生所说:“乱也看惯了,篡也看惯了,文章便平和……”)于是一个没有阶级、没有剥削、没有君臣,平等、温饱的理想社会——桃花源式的美好理想社会便在诗人的笔下产生了。尽管这种桃花源(即“世外桃源”)的理想社会只能是不可能实现的乌托邦,只能是空想的,但是它反映了陶渊明的思想精华,反映了广大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和追求,因此具有积极的进步意义。
  (作者单位:550400贵州省瓮安县第三中学)
其他文献
从数学的角度看,一种以情感调节为手段,以学生的生活实际为基础,以促进主动参与、整体发展为目的、优化的数学学习与生活环境,是使得学生以积极主动的情感体验伴随数学学习的整个过程的关键。利用多媒体优化数学的课堂教学情境,调节情感,促进主动参与、整体发展,恰恰为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同时也对学生理解本课内容起到促进催化剂的作用。  我在创设多媒体辅助教学时依据以下几点作为突破口:  1
期刊
美术是艺术的种类之一,在历史上是一个语义多变的概念。在现代,人们更倾向于称美术为造型艺术和视觉艺术,具体包括绘画、雕塑、工艺、摄影、计算机美术、广告设计、产品设计、建筑和环境艺术等。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随着素质教育过程的不断改革,越来越多的人已认识到美术教育在提高与完善人的素质方面所具有的独特作用。尤其是当美育被列入教育方针以后,美术教育受到空前的重视,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进入了重要的发展时期
期刊
笔者从事教育教学二十余年了,有应试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的思想观念。在这个过程中,自己也不断摸索着和尝试着多种教学方法。特别是高中美术欣赏教学,我认为:作品欣赏课,首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意识,才能力求达到师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协调统一,以取得最佳教学效果。下面,就此谈谈我在实践鼓励教学方法过程中的一些体会:  美术课标明确提出:鼓励审美个性、培养审美意识。所谓鼓励审美个性,即是鼓励学生不仅能学
期刊
电教媒体悄然走进品德与社会的课堂教学后,以令人眩目的速度迅速普及,它的加盟给我们的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促进了课堂教学结构的优化,强化了教育效果。它所拥有的信息的丰富性、表现的多样化、交流的互动性、时空的无限性等特点,都为品德与社会课堂的深化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下面仅对它在课堂教学中的促进功能试作简析。    一、呈现生动画面,激发学习兴趣    《品德与社会》教学是否真正走向素质教育,其重要标志
期刊
动作示范是体育教学中最常用的一种直观教学法。它是教师通过具体的动作示范,使学生在头脑中建立起所要学习的动作的表象,以了解所学动作的结构、要领和方法。体育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学习并掌握一定的运动技能,而中学生运动技能的学习需要直接的感性经验作支持。因此,体育教学中正确的动作示范,不仅可以使学生获得必要的直接感受,以提高掌握动作要领的效率,而且还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有利于形成正确
期刊
新课程教材内容体系和结构的安排,体现了以人为本的人文主义精神,课程的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和综合、探索等方面,已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美术的权威范本和丰富资源。并为学生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为学生的健康发展,扎实茁壮成长提供了丰富的土壤。新课程实施几年来,我们始终站在教育的最前沿,感受着新课程带来的生机与活力,感受着新思潮的冲击与激励,感受着学生的主动探究,也体会了合作学习在美
期刊
一、自学的意义不可估量    自学历来是人们取得知识的重要途径。自学成才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在人类文明史上早有记载。恽代英烈士早在半个世纪以前就曾指出忽视自学乃是“学牢”式的一种弊端。他倡导“自由研究”即自学,希望人们把课堂扩大到图书馆以至整个社会,把整个人类科学文明的沧海作为自己自由翱翔的天地。显然,这个见解至今仍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任何工作岗位都有它特殊的知识要求和相应的知识结构,即使是大学毕
期刊
有人说过,教育里没有爱,就如池塘里没有水。没有水,不能称其为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了教育。  只要学生热爱学习,一道题解不对,可以重来;一个字写不对 ,可重写。如果学生心灵受到伤害,他对学习的热情就会冷却。难怪魏巍在成为著名作家后仍怀念童年时的老师蔡云芝先生,还能熟练地背下当年蔡先生深情的朗诵过的诗篇。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年少时贫弱多病,他的老师王唯克曾对他说:“人,应该永远在希望中生活”。
期刊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产生和发展,人们将计算机应用于教育教学,到了七八十年代,计算机所具有的信息储存,加工和交流功能,为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广泛应用提供了巨大的可能,进入九十年代以来,计算机辅助教学才被广泛应用。  而当二十一世纪悄悄来临之际,多媒体辅助教学更显得必不可少,如今教师运用多媒体教学成了一种离不开的有效手段,究其原因可能是因为课件本身具有教学目标的特定性,教学内容的完整性,教
期刊
在美术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对一些繁杂抽象的画理及术语常常是一知半解或者张冠李戴,从而使学生对美术有一种高深莫测的感觉,甚至有些学生厌倦美术课。怎样才能摆脱这一困境,把那些枯燥绕口难释的画理术语简明扼要、浅入浅出又通俗易懂地传授给学生呢?我在近年来的美术教学中,根据教材内容和教学要求,收集了大量揭示画理、术语的口诀,这些口诀琅琅上口,教师边讲边画,学生自然喜闻乐见,无形中学习了不少知识。  在教人物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