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下小学语文教学新观念探析

来源 :新课程·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guzx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课程的实施,为小学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对新课程下小学语文教学的新观念展开了探讨。
  关键词:小学语文 教学 新观念
  
  一、新课程下的小学语文教学
  
  较之九十年代素质教育,提高国民素质的诉求,语文新课程、新标准要求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应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其次,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小学语文教学应充分尊重语文教育特点,发挥语文教育的人文性,加强实践性,遵循汉字、汉语自身规律。
  再次,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小学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总之,新课程下的小学语文教学,要在把握语文教学规律的基础上,以学生为主体,注重知识传承的基础上,注重语文实践,联系现实生活,倡导大视野、大语文教育观。
  
  二、小学语文教学新观念之一:语文学科综合化
  
  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注重单学科的课程组织模式,强调语文学科逻辑体系的完整性,容易割裂与其他学科的联系,轻视学生的需要,从而限制了学生的视野。
  新课改中,小学语文教学应实现语文学科综合化的教学观念转变,突出语文学科综合化特点,实现“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知识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
  在课程目标上,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的整合,摒弃了以往语文课程片面强调知识与技能的倾向,从而使语文学科的目标也实现了由知识本位向学生发展本位的转向。这是课程目标和教育价值观的重大改变。
  在课程内容的选择和组织上,注重体现基础性、时代性、实用性和综合性。语文学科在保留传统课程内容中仍有价值的基础知识的同时,要从当代科学的最新成果中吸取新的基础知识,增加新的具有时代性的内容,体现时代特色,剔除陈旧过时的知识;注重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努力面向生活实际并服务于生活实际,并力求与相关学科相互融合,使语文课程内容跨越学科之间的鸿沟,最大限度地体现知识的“整体”面貌。
  
  三、小学语文教学新观念之二: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针对学习的组织形式而言的,与之相对的是个体学习。它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作为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与传统的学习方式相比有如下几方面的优势:
  首先,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合作学习实现了学生作为主体的共同参与合作学习中,学习既是具有主体地位的能动者,又是具有主体地位的受益者。
  其次,提高了学生学习的效能。因为小组成员思维方式,知识背景、生活经历、社会经验各异、学习同样的内容,会有不同的方法和理解,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能互相启发、互相促进。
  再次,有助于实现教师角色的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而合作学习方式的实现,使学生成了课堂上学习的主体,这就要求教师要利用有限的时间进行有效的组织和引导。
  作为一种新的教学观念,小学语文合作教学中需做到以下几点:其一,以小组活动为主体,班级授课与小组活动相结合的教学活动;其二,一种同伴之间的合作互助活动,既有生生之间的互助,也有师生之间的互助;其三,一种目标导向活动,是为达成一定的教学目标而展开的,合作学习的目标,既有传统教学意义上的学术目标,也包含有学生合作交往技能目标。
  
  四、小学语文教学新观念之三:语文课程生活化
  
  如吕叔湘先生所言:“语文跟别的课有点不同,学生随时随地都有学语文的机会。”语文教学脱离生活,是传统语文教学的根本症结所在。新课程下的小学语文教学,需要充分联系现实生活,实现语文课程的生活化。
  所谓生活化教学是将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之中,从而激发学生作为生活主体参与活动的强烈愿望,同时将教学的目的要求转化为学生作为生活主体的内在需要,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从而获得有活力的知识,并使情操得到真正的陶冶。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的目标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语文综合素质是指能适应生活需要的、整合的、具有可持续发展前景的语文素养。要培养这种以促进人的发展为宗旨的综合素养,必须将教育与生活紧密相连。
  “语文就是生活,生活离不开语文”。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语文与我们生活的联系将逐步增进。语文的学习不应该仅仅拘泥课堂,还应融入更为广博的社会教学中,让学生在生活的大课堂中学语文、用语文。
  
  参考文献:
  1.朱慕菊.《走进新课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严先元.《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四川大学出版社,2003.
  作者单位:重庆市巫山县巫峡小学
其他文献
[摘 要]因为学生基础知识薄弱、基本技能缺失,小学阅读教学就需要立足于学生的现实情况,在他们的最近发展区里展开阅读指导。教师要先“扶”着学生阅读,通过直观形象的图片、视频来激发他们的兴趣和好奇心;然后立足语言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解开他们的好奇心,激起他们学习、求知的欲望;接着“放手”,引导学生模仿教师的方式方法去自读、自学,在自读、会读中使学生感受到收获的喜悦,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关键词]阅读
[摘要]全人教育是20世纪70年代从北美兴起的一种以促进人的整体发展为主要目的的教育思潮,对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的幼儿教育产生了重要影响,主要表现在幼儿教育的目的、目标、内容、过程、方法和途径等诸多方面。  [关键词]全人教育;全人发展;幼儿教育    一、全人教育思潮与幼儿教育    全人教育是20世纪70年代从北美兴起的一种以促进人的整体发展为主要目的的教育思潮,后来传播到亚洲、大洋洲等地
[摘 要]识字教学过程中教师重视学法指导,把学生看作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课堂上留给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时间,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采用自以为最好的方法记忆字形、字音,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创新的意识。教师引领学生在自主合作的过程中发现、了解汉字的构字规律,也能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关键词]识字教学;自主探究;转盘识字;形声字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创新能力是知识经济时代评价人才的最高标准。“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在美术教学中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着优越的条件。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优势,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充分利用美术教材的内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美术教育的内容一般是贴近学生的生活的,是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苏霍姆林斯基说:“不能使学生积
[摘要]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及时发现学生出现的错误,引导学生分析错误的原因,将错误作为重要的教学资源进行开发和利用,使教学因错误而更加精彩。  [关键词]错误;概念性;拓展性;应用性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068(2017)15004001  数学教学中,如果教师不能正视或不及时处理学生出现的错误,就会使学生形成错误的认知,从而错过最好的纠正时机,这对学生
[摘 要]在数学课堂中,教师应立足学生的已有认知,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创设生活化情境,引导学生构建数学模型,使学生的数学认知向更深处漫溯。  [关键词]认知;探究;数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8)21002901  教学“用字母表示数”前,学生虽然已经有了一定的数的认识与运算方面的知识,对用字母表示数也有一些生活经验与接触,但实
摘 要:教师职业技能是师范生今后从事和胜任教师职业必须掌握和运用的教育教学等方面的技巧和能力。高职院校在师范生教师职业技能培养中还存在诸多不足。要保证培养的质量和效益,提出了师范生在教师职业技能培养过程中应遵循的原则和具体规划。  关键词:师范生 职业 技能    师范生是未来的人民教师,其未来职业的特定性决定了它应具备教师职业技能的特殊性。职业技能是指从事某项职业必须掌握和运用的专业技术的技巧和
[摘 要]学习是一个连贯性、持续性的积累过程,科学、合理地安排学生的寒暑假作业是必要的。那么,安排什么样的寒暑假作业,既能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数学知识,又可以激发和保持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主动探究数学的热情与兴趣,让学生度过愉快而又有意义的暑寒假呢?全景式数学教育视野下,把寒暑假作业变革为效果更为理想的浪漫式体验课程,对教师设计学生的寒暑假作业以及平时的家庭作业具有新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寒暑假
现阶段,关于语文学习方法的指导性、评价性书刊可谓多之甚多,但就我个人多年的教学经验来看,语文学习最重要的渠道不是课堂,而是大量的阅读,“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透过这一警世格言,我们足见读书的益处。因此,为了让读书成为学生学习语文和获取知识的重要渠道,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也为了让学生在读书过程中有取舍的方向,明确读书中好的方法,在这五年的教学过程中,我一直在语文课上坚持进行“课前五分
[摘 要]在科学课堂中,教师牵引过多、学生参与率不高和探究不够深入等问题,仍旧是影响科学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要改变这种状况,教师可通过转变问题呈现方式、转换实验设计对象、转换数据分析主体等策略,使学生成为探究的主体,既主动探究,又乐于探究。  [关键词]科学教学;呈现方式;设计对象;分析主体  [中图分类号] G62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8)210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