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卜先知

来源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cho_19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些班主任常常在班上发生不良事件后,追悔莫及。早知道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怎么不在它初露端倪的时候就控制和杜绝呢?同样,如果班主任能够“一叶知秋”,未卜先知,岂不就减少或杜绝那些意外之事了。实践和经验告诉我们:班主任加强工作的预见性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
  “预见”就是根据事物发展的规律来预测将来。“班主任工作的预见”则是指班主任根据本班学生实情,结合班集体特点,对班级在以后发展进程中将要出现的一系列情形所做的超前认识。它通常包括远景性预见和近景性预见。近景性预见是对班集体近期(几天、几周)情况的微观预见,多侧重于现象和事件,要具体和准确一些。远景性预见是对班集体远期(几月、一学期、一学年)情况的宏观预见,多侧重于阶段性达到的目标,显得要模糊抽象一些,如一学期后,班风学风应是什么样子,一年后,又是什么样子。近景性预见是远景性预见的基础,远景性预见最终靠近景性预见来实现。因此,班主任工作的预见性就着重表现在近景性预见方面。
  大凡经验丰富的班主任无不重视工作预见性的加强,他们一个个成功的案例告诉人们:班主任在工作中加强预见性,将有利于掌握和控制班情,促进好的现象生存发展,杜绝不良事件的滋生萌芽,防微杜渐,扬长避短,从而让不利因素转化为有利因素,消极力量转化为积极力量,最终实现教育正反合力的统一动力去推进班集体的建设。
  班主任对工作的预见只要合理讲法,往往是较为准确和有效的。一般说来,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征兆预见
  由班内发现的某种迹象而引起对即将出现的某种情况的猜测。它要求班主任应具有敏锐的调查力和准确的判断力,班主任必须深入班集体,了解每个学生,留意他们的一言一行,才能及时发现,做好及时的预见。有位班主任中午休息时巡查,无意中发现两个学生的课桌上放有一本言情小说。事后,他预见到班上可能有读言情小说的不良现象,于是及时干预引导。假如这位班主任视而不见,等到出现后果,就为时已晚,干预的效果会大大不如从前。此外,布置和检查学生的周记和日记,也能帮助班主任从中掌握每个学生一天、一周内的思想活动轨迹,进而窥见其不良苗头。
  时令预见
  这是指由时节、气候的变化而引起的预见。即时节变化会引起学生行为的变化,犹如“看云识天气”一样,如春天到了,班主任应预料到学生易自发地组织春游。夏天到了,在校内应预料到学生有精神不振和打瞌睡的现象,须加强午休;在校外,应预料到学生易私自下塘、堰、河洗澡。冬天到了,应预料到学生易因寒冷而患感冒等病。愚人节到了,应预料到学生在这天可能会发生一些意想不到的怪事,进而提前干预。凡此种种,据此找出妥善的预防办法,加强预防和管理。
  环境预见
  它是对学生在不同活动环境中,易于发生什么问题而引起的预见。由于学生好动,活动范围又大。同时,有关资料表明,学生在开放活动环境中出事率最高,后果也最严重。因此,这种预见就显得复杂而必要,班主任在运用此法时必须慎之细之。发现学生喜欢在走廊上嬉戏和打闹,有经验的班主任马上就会想到:学生有不慎掉下栏杆的危险,进而引起重视,防患于未然。如等到人掉下去后才强调危险,那恐怕是亡羊补牢吧。
  情报预见
  有些预见一时不明缘由或根本没有缘由,班主任可采用设置“耳目”的办法。即在班内选择几个既乐于服务,又值得信任的学生作为“心腹”“耳目”,让他们暗中督查,随时向班主任汇报“班情”。班主任从得到的信息中加以分析、综合、联想和判断,也能做出正确的预见。
  一旦班主任对工作做出合理的预见后,就应有的放矢,对症下药,及时加以预防。为此,班主任一要坚持不懈地对学生进行常规教育与安全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尤其是安全教育,要反复强调甚至适当夸大其严重后果,让学生引起高度警觉,并产生适度的危机感。二要充分发挥班委干部和骨干分子的引领示范作用。搞好正确的舆论导向,形成一股纯正的班风,抵制各种潜滋暗长的邪气。三要有效利用班级板报阵地进行宣传与教育。班主任可把预见的内容作为班级消息及时发布在黑板报上,同学们在读报时受到警醒和教育,从而自觉警惕。有时,还要家庭的配合及社会力量的帮助,比如召开学生家长会、举办专题法制讲座等,才能彻底起到预防和制止的作用。
  优秀的班主任不但要具有一定的组织能力和管理能力,而且还要有较强的预见能力。只要班主任高瞻远瞩,明察秋毫,培养洞察力,加强预见性,就一定能做到“未卜先知”,而不是“计元所出,无计可施”。
其他文献
细细品读《与心灵一起舞蹈》,“在追赶中‘生产’快乐(代序)”描述了一位普通农村教师以自己的不懈努力,逐渐成长的过程。“做一个勤奋的学生”,“没有喝彩也有精彩”,“学习是永远的追求”,这不正是所有优秀教师成长的过程吗?朱华忠的付出是有很大收获的,十五年,发表论文数百篇,出版著作两部,从农村走进城市,以自己独特的生活方式不懈地追求、探寻,自信、成功地追赶,活得快乐,活得精彩。  走进《与心灵一起舞蹈》
职业倦怠指个体在工作重压下产生的身心疲劳与耗竭的状态。最早由Freudenberger于1974年提出,他认为职业倦怠是一种最容易在助人行业中出现的情绪性耗竭的症状。教育虽然不能称之为助人行业,但也是追求一种奉献精神的专业,易在长期的类同工作中产生职业倦怠。引起教师职业倦怠的因素有许多,压力、高道德要求、性格特征、缺乏变化的高度有序性等因素,但有一點却很容易被忽视,那就是抱怨。因为许多人认为抱怨不
从开学的第一天,我就注意到了他——小原,瘦瘦的身体,小小的脑袋大大的眼睛,一看就与同龄的孩子不一样。我心里暗暗着急i这个孩子可怎么教呀?果真不出我所料,开学都好几个月了,别的小朋友都能端端正正地坐好听我讲课了,而小原只是呆呆地坐着,要么眼睛看着外面,要么自己撕纸玩,一点也不会听讲。别的小朋友都能拿起笔写字了,小原还是呆呆地坐着,甚至我手把手地教他,他也不往脑子里进,你一转身,他又不写了。课下戒找他
高中研究性学习具有开放性、探究性和实践性的特点,是师生共同探索新知识的学习过程。研究性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注重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科学态度。高中新课程音乐研究性学习的开展,为发挥音乐的审美功能,拓展学生自主寻求知识、完善知识结构、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等方面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平台。  开展研究性学习对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教师教学方式的变化,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
我,一名原本普普通通的小学生,因为一件意想不到的事而在全校出了名。随之而来的一柱桩事,却让我烦恼不已……  上周,我的一篇作文偶然获得了全国小学生创新作文大赛一等奖,为此,我自然感到特别高兴。同学们纷纷向我祝贺。我想,这是件好事,说明我在同学中引起了重视,在他们心目中树立了一定的威信,但随之许多事纷至沓来。我们班有一条老规矩:比赛得了奖的同学要全班请客,比如给每人买一根冰棍。买些糖块、瓜子之类的。
“军转教计划”(troops to teachers)1992年由美国国防部提出,旨在帮助符合条件而又有从教意愿的退伍军人进入教师短缺的中小学或职业、技术学校任教。迄今为止,该计划已历经了老布什、克林顿、小布什和奥巴马四届总统任期,对解决美国裁军后大量退伍军人的就业和基础教育领域师资短缺问题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作为美国退伍军人转业的重要途径,“军转教计划”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出台的?其主要内容是什么?实
记得去年,送走相处三年的六(2)班学生,真像养育多年的孩子一去不返,别时难分难舍,别后牵肠挂肚——那是一群多可爱的孩子呀!他们好学上进,各科考试总在年级名列前茅;他们团结友爱,同学之间亲如兄弟姐妹;他们善解人意,特别在意老师的喜怒哀乐;他们主动能干,班级活动搞得有声有色……六(2)班,给了我无穷的骄傲、欣慰。  四(8)班是个怎样的班级呢?分工会议一结束,原任班主任的几句话让我毛骨悚然:“这个班,
表象和定义是一个概念的两个侧面,是概念形成的共同体。前者表示概念的内部表征,是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后者是概念的外部表征,是进行交流的基本工具。在数学概念教学中,有的学生只掌握了概念的定义而无表象;有的学生只有表象,而未掌握定义。这两种现象,均表明学生没有真正透彻地理解概念。如果仅有表象而没有定义,则会由于表象的模糊性造成概念理解的不清晰;如果仅有定义而无表象,则会造成学生无法理解定义本身抽象性的形
文婵是高一22班一个学习小组的组长,擅长演讲。小组也因文婵的优秀而优秀着。为此,我称之为“文婵效应”。  演讲与有感是我多年来在课前五分钟进行的一个固定环节。近几天来,这一环节的进行又一次将课堂教学推向高潮。  宋伟杰,文婵小组的成员之一,一位腼腆内秀的男生。我对他登台演讲的期望值绝对是低得可怜的:他只要有勇气说一声“老师,我试试吧”,我就知足了;他只要有勇气登上讲台,低声把话说完整,我也就知足了
农村中学生阅读教学的困惑    《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提出的总目标是:“具有独立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要全面实现阅读教学总目标,课堂阅读教学是关键,而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则是至关重要的。  然而,新课程改革和一切改革一样,都是要经历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