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悟数学本质构建认数脉络

来源 :新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ctl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教师在教学中应有全局观念,摒弃以往以课时为单位的教学设计模式,在环节设计时给予学生应有的发展空间,帮助学生沟通知识的由来和发展,建构起自身的知识体系。本期围绕“整体把握教材,建构知识体系”展开探讨。
  “11~20各数的认识”是学生认识两位数的起始阶段,也是学习十进位值制计数法的启蒙阶段,在整册教材(人教版)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是学生在抽象认识0~9数字符号后,真正开始接触和认识计数法基本原理即位值制和进位制的起始课。该教学内容的重要性和起始性,决定了它在一上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因此基于认数体系,整体把握教材,构建认数脉络显得尤为重要。
  一、“理”——以数数为切入点的难点梳理
  (一)数(shǔ)是必需的,但应让学生感受必需
  数来源于对数量本质的抽象,数量的本质是多与少,因此,数字就是那些能够由小到大排列的符号。从人类的发展历程分析,这个抽象十进制计数系统的过程,经历了计数和符号两个阶段层次的抽象。因此,11~20各数认识中数(shǔ)是必需的。但在以往教学中,指令性的数数代替了必需性的数数,这违背认数的初衷。能否创设一定的生活情境,让学生感受必需?
  (二)数(shǔ)是重要的,但构数的理解更为重要
  教学改进常常需要从解读学生入手,基于学生学习结果的分析,有的放矢地改进教学。因此,备课组重点梳理了以往“11~20各数认识”的教学后,总结了学生的典型错例。
  学生在学习11~20各數之初会产生一系列问题:为什么1~9都只有一个数字,10要用1和0两个数字?12为什么不能写成10和2合起来的样子?12为什么一定要读成十二,不能读成一二?学生会产生这些错误和问题的根本原因是对位值制、构数法则的不理解。因此,数数是重要的,但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理解数的构成。既然帮助学生理解数的构成很重要,那么通过哪些素材,可以有效帮助学生感悟位值制和进位制呢?
  二、“改”——以目标为切入点的课题更改
  (一)“改”目标,使之更符合学生学习需求
  将原先以“操作性数数”为重点的目标改进为以“体验计数单位十的便捷性”为重点,使之更加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以下是改进前后教学目标的对比。
  (二)“改”课题,使之更符合学生观察视角
  将“11~20各数的认识”改为“两位数的认识”,更关注了学生的视角。学生发现“11~20各数”与已有的知识“0~9”各数是不一样的,以前学的只有1个数字,而从10开始变为2个数字。这是学生重点想弄明白的地方。因此,新课题直接指向新的构数准则——位值制。
  三、“悟”——以数轴为切入点的整体感悟
  “悟”是指以结构化的学习材料为媒介,让学生通过“对比性”的写数、数数活动,体悟与感知用计数单位十数数的便捷性,理解位值制的优越性。
  (一)一条“数轴”为依托,整体感知数的大小序列
  【教学片段】写数,体验数序:比10大的两位数有哪些?数轴下老师已经写出了一些,还有一些空着,你能把它们补充完整吗?(图略)
  师:用这些数,你能快速数出下面小棒的根数吗?
  (二)不同“单位”作对比,整体感悟单位十的意义
  【教学片段】当课件显示12根小棒停3秒隐去,所有学生都嚷嚷着太快了,没看清是几根。所有学生都急着要求教师再次呈现小棒,让他们数一数到底是几根。学生内心产生了强烈的数数需求。当课件出现12根分开摆放的小棒,演示将10根扎成1捆加2根。教师:“老师把10根扎成1捆,10个一就是1个十。(课件出示文字“1捆加2根”),现在你们能数出几根了吗?”所有学生:“12根!”教师:“对了,1个十和2个一合起来是12。”(在小棒图下出示相应文字)连续四组试下来,学生对1根1根数数痛恨极了,爱极了由1个十和几个一这样的数数方式。数形结合,计数单位十深入人心。
  将“数数”停留在“用小棒数数的动作层面”,还是提升到关注“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的“数学化层面”?实践证明,后者更容易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将摆小棒数数改为看图找数,通过逆向构造的学习,重点落在让学生感知运用计数单位十的便捷性,并用计数单位十建立数的结构。
  (三)关键“操作”助理解,整体感悟“进位与位值”
  【教学片段】对比摆数,初步理解“满十进一”的进位制,感悟位值。
  (1)反馈:20怎么摆?老师看到有小朋友是这样摆20的,1个十和10个一。这样摆你们同意吗?
  (2)反馈:21怎么摆?21和12同样用到了数字1和2,怎么摆出来的小棒不一样?
  (3)反馈:22怎么摆?这两个2有什么不同?
  小结:刚才小朋友学会了看着数摆小棒,知道了同一个数字不同的位置表示的意义也各不相同。现在老师这里有一些小棒,你能看着这些小棒图写数吗?
  一年级的学生需要学具操作,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与掌握概念。就“认识两位数”这节课而言,哪些内容需要学生用小棒摆一摆,加深对数的意义的理解?摆的时候该采用怎样的方式?
  首先,绕不开的肯定是“20”。这是学生进一步理解位值制和进位制的关键性素材。学生摆数后,会呈现两组素材(图1)。一对比,学生就发现:直接摆“2个十”比摆“1个十和10个一”要方便许多。因此,数完19后,再添1根,又满10根,就又可以扎成1捆,变成2个十,是20。
  其次,是个位与十位交换位置的材料。如12和21,通过对比摆数图2,学生一下就发现它们的区别:尽管都是2和1,但所处的“位置”不同,表示的小棒数量也是不同的。从而,初步感悟“位值”的含义。
  最后,是十位和个位相同数字的材料。通过22的摆放,让学生进一步感悟“相同的数在不同的位置,其大小也不同”。 实践表明,不断地对比摆数,可以帮助学生有效建构计数单位“十”和“一”。   (四)“0的作用”为媒介,初步感知位数准则
  【教学片段】1. 黑板上出示小棒图,学生看图写数。(图3)
  师:10、20、30、40,有小朋友这样写1、2、3、4可以吗?为什么必须添上0?0有什么作用?
  生:0必须添,0把这些数挤到了前面一位,这样这些数就表示几个十了。
  师:你知道前面这一位叫什么位吗?0在的这一位呢?(板书:个位和十位)
  2. 把几个十和几个一合起来,进一步体验数位的含义。(图4)
  师:这两个1表示的意思一樣吗?这两个3呢?两个4呢?
  聪明的人类用“进位”解决了“必须用无穷多个符号来表示所有的数字”的问题。为了让数字符号在不同的“位”表示基数不同的量,人类还发明了一个重要的符号“0”,有了0才能使数字符号完成上述的功能。因此,“在认识两位数”这节课中,必须对“0有什么作用”的问题进行讨论。从而引出“数位”的概念,并帮助学生形象地建立“数也有位置”的概念。接着通过“把几个十和几个一合起来,构成一个两位数”的看图写数,进一步体验数位的含义和两位数的结构。
  (五)多种“材料”相联结,丰富对数的意义的感知
  【教学片段】
  1. 看图写数。
  2. 看数选图,用线连一连。
  3. 想一想,画一画。(111)
  理解了计数单位“十和一”后,可以通过一定形式的练习,让学生自觉用计数单位来数数,是学生最终掌握所学知识的关键所在。练习中,通过各种不同形式,不同材料的“数一数”活动,帮助学生直观认识计数单位。学生借助计数器与小棒图的沟通写数,体会位值的概念。
  在小学阶段,有许多内容都和“11~20各数的认识”一样,从数学本位知识讲,是数学的起始性知识,占举足轻重的作用;从学生的认知状况看,是学生熟知,却又感到陌生的内容,学生看似都懂,实则问题重重。如果按照教材照搬照抄授课,在学生后续学习中会产生一系列错误和问题。如果能整体把握知识体系,提供结构化材料,就能让学生经历深度学习的过程,体悟数学本质,系统建构数学知识。这样的改进为同类内容的教学改进提供了可以借鉴的模式。
  (作者单位:浙江省嘉兴市秀城实验教育集团 浙江省嘉兴教育学院)
其他文献
美术欣赏课在提高学生审美与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發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传统的美术欣赏课教学中,基本以美术教师为“主体”,而学生通常落入“附属品”的行列。而《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明确要求,要将美术课堂的自主权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美术课堂的主人。“智慧教室”作为一种科技手段进入课堂,有助于改变传统小学美术欣赏课的教学方式,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之处,从而最终
期刊
明清教育家王夫之认为:教育者必须“正其始”“养其习于童蒙”。 这一教育思想主张——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都应该从小培养。学校作为培养学生的摇篮,应该营造科学文明、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营造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给学生一个健康成长的空间,以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因此,学校要结合实际情况,给学生提供一个优美的教育环境,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一、健康的精神文化建设,是养成教育
期刊
徐斌老师的无痕教育,从其生成的那一刻起,就具有了独特的魅力与生命的张力。因为它并非一时心血来潮的追求新奇,而是其教育教学实践与理论学习积淀到一定生命节点上的灵感迸发。尽管徐斌说无痕教育并非他的首创,可是他从自己数学教学的视界,赋予其新的内涵,让其烙印上了鲜明的“徐氏”风格。  情境故事让“体操”摇曳出艺术的美感  人们常说,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可是,只有抽象思维,其“体操”就少了形象的美感与艺术
期刊
本文探讨“图形与几何”领域中的“测量”部分。“图形的测量”的课程内容主要安排在第一、二学段,其要求主要包括:体会测量的意义,体会并认识测量的单位及其实际意义,了解测量的一些基本方法,掌握一些基本图形的长度(包括周长)、面积和体积的测量方法和公式,在具体问题中进行恰当的估测等。  测量是用一个数值来表示物体的某一属性,例如:长度、面积、体(容)积、角度、质量、方位、温度、时间、货币等,都可用一个带单
期刊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安排了四篇说明文的学习,这是小学阶段第一次以单元形式进行的说明文训练。尽管学生在课文的学习中,对说明性文章有了初步的认识,也掌握了一些常见的说明方法,但让他们真正动笔写一篇像模像样的说明文,却举步维艰。大多数学生只能抓住事物的几个特点,平铺直叙,展开介绍。有两三处能运用上说明方法已是不易,更有甚者,只是对搜集来的资料照搬照抄,把说明文写成了百度百科中的词条介绍。  该如何引
期刊
纵观部编教材语文一年级上、下两册教科书,大部分的生字是随文出现的,学生生字学习的主阵地在“课文”这个板块中。随“课文”编排的生字,编者多选择常用字、高频词,由易及难,且尽可能照顾到汉字自身的构形规律,有所整合。“课文”课后的生字呈现注重细节:每课要求学生认识的生字都标注上音节,并且把要求学生掌握的偏旁部首、多音字都清晰地标注出来。注重识字与词汇积累、书面语言习得的和谐发展,在课后编排了大量由生字构
期刊
第五届“新课堂·新教師”海峡两岸基础教育交流研讨活动(数学专场)于2017年10月28~29日在福州市仓山小学举办。来自海峡两岸的教育同仁汇聚一堂,围绕“以落实核心素养为目标,构筑数学课堂崭新形态”大会主题展开研讨。名师课堂践行课程理论,专家讲座诠释教育思想,开拓的理论视野、丰富的实践研究给与会者带来深刻的启迪。  一、课程形态多层面的思考,秉持核心素养视域下的教育观  台湾鹿港小学林伯彦老师执教
期刊
金秋十月,在福州仓山小学,由福建教育出版社联合台北教育大学主办,福建教育出版社《新教师》承办的“第五届‘新课堂·新教师’海峡两岸基础教育交流研讨活动(语文专场)”如期而至。全省各地一千多名小学语文学科教研员和语文教师参加了研讨活动,30多位台湾教师也专程来榕观摩。现对本场活动情况作如下综述。  一、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  本次活动形式简单,但内容丰富。研讨活动敏锐地抓住了语文学界的最新热
期刊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现在的小学生是“谈作文色变”,无话可说、无从下笔是他们写作中的最大障碍。而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贴近学生写作实际,符合学生写作心理的随文练笔就成了扫清障碍的秘密武器。所谓“随文练笔”,即紧随阅读教学,在课堂上随机进行的写作训练。对于如何找准练笔的切入点,我们常有“
期刊
模型思想作为一种基本的数学思想,要真正使学生有所感悟需要经历一个长期的过程。这个过程需要激发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从简单到复杂、从表面到实质、从具体到抽象,让学生在学习中主动获取知识,经历探索全过程,从而建立起数学模型。本文通过具体问题的解决,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抽象出一般的模型思想,掌握建模方法,逐步形成运用模型去进行数学思考的习惯。  一、问题设计,铺路架桥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