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初中语文教学的教学目标是提高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生学习其他学科的课程奠定基础,同时培养学生正确的三观以及健全的人格,促进学生身心发展。初中语文教师应该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作为自己的教学核心理念,善于结合语文学科教学特点,为学生的身心协调发展创设良好环境。而阅读是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主要载体,它不但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基础,更是学生陶冶情操,培养优秀品质的基础。因此,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阅读教学对学生身心健康的培养大有裨益。
一、介绍作者生平,进行心理教育
初中语文课本中的课文大部分出自名家。这些文学名家的人格魅力往往为后世之人所敬仰。因此,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可根据具体教学内容给学生讲述文章作者的生平,重点突出作者身上的某些优秀品质对其人生成长的意义和作用,在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对其进行潜移默化地心理健康教育。以《老人与海》一课为例,教师可以借助该篇课文的教学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前可让学生预习原著,要求学生自己去了解主人公桑迪亚哥的人物想象,去体会桑迪亚哥的勇气、毅力以及面对命运绝不认输的精神品质。在课堂学习时,教师可重点引导学生仔细品味文中的语句:“人不是生来就给打败的,你尽可能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使学生从中认识到面对生活需要勇气,要用钢铁般的意志去克服人生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哪怕最终失败了也依然是胜利者,从而在学生心中种下坚韧不拔的精神种子,实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
二、品味文本语言,进行心理教育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少不了对文本语言的品味和分析。在初中语文课文中有很多杰出人物的故事,这些课文中包含了大量的人物对话、人物神态动作,以及人物心理等描写。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加以利用,引导学生针对这些描写语言进行赏析,深入挖掘其中的思想内涵,让学生在赏析中获得到心理健康教育。例如,在教学《我的信念》一课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文中的励志语句:“生活对于任何人都非易事.我们必须有坚忍不拔的精神。最要紧的,还是我们自己要有信心”进行反复朗读,要求学生便朗读边结合课文内容品味语句的深层含义。学生在朗读中体会到语句中的积极意义,明白无论是面对学习还是生活中的其他事,一定要有坚韧不拔的意志和坚定的信心,就算遇到挫折也不气馁,而是要勇往直前,将挫折看作自己前进道路上的考验。
三、分析作者情感,进行心理教育
一个人的责任心是指他为完成所属群体的共同目标,共同任务而敢于承担的态度。对于任何人而言,要想做好事情就必须具备责任心和自信心。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责任心,结合具体教学内容,通过分析作者情感,积极引导学生树立对人生、对社会、对国家的责任心。以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课为例,在教学时,教师可先要求学生反复朗读诗句:“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土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然后指导学生对作者的思想感情进行探究:在衣食无忧的情况下,一个人还牵挂着天下百姓的冷暖已经是非常难得了;而在自己饥寒交迫的情况下还能心系天下,这就是一般人很难达到的境界了。接着教师再要求学生将自己的人生境遇与作者的人生境遇进行对比,让学生明白自己现在衣食无忧,但也要和作者一样接心系天下,培养学生“忧国忧民”的爱国之情,增强学生的自责任心和自信心。
四、揣摩人物心理,进行心理教育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中要求教师重视语文教学对学生心理的熏陶感染作用,注重教学的价值取向,同时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学习体验。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重视教材內容的运用,准确把握每一节课的情感教育目标,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例如,在教学《愚公移山》一课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围绕愚公和智叟对移山的态度差异进行讨论,让学生在讨论中进行对比总结,使他们明白愚公移山的原因在于他心中有“子子孙孙无穷匮”“而山不加增”的坚定信念,在信念的驱使下愚公才拥有了无穷的动力,从而移山成功,引导学生学习愚公坚持不懈的精神品质,让学生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只要自己肯努力,够坚持就一定可以学好知识,使学生树立学好知识的信心,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优秀品质。
【结 语】
综上所述,首先我们必须明白心理健康的人才能在适合自己的岗位上发挥应有的作用,为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因此,教师要秉承“浇花要浇根,育人要育心”的教育理念,心理讲课教育巧妙地融入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笔者相信,只要在阅读教学中用心深入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再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就可以让学生的心里多点阳光,少些阴霾。在素质教育全面推进的新时代,愿广大教师共同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与成长环境,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让学生的心中开出绚丽夺目的灿烂之花。
一、介绍作者生平,进行心理教育
初中语文课本中的课文大部分出自名家。这些文学名家的人格魅力往往为后世之人所敬仰。因此,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可根据具体教学内容给学生讲述文章作者的生平,重点突出作者身上的某些优秀品质对其人生成长的意义和作用,在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对其进行潜移默化地心理健康教育。以《老人与海》一课为例,教师可以借助该篇课文的教学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前可让学生预习原著,要求学生自己去了解主人公桑迪亚哥的人物想象,去体会桑迪亚哥的勇气、毅力以及面对命运绝不认输的精神品质。在课堂学习时,教师可重点引导学生仔细品味文中的语句:“人不是生来就给打败的,你尽可能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使学生从中认识到面对生活需要勇气,要用钢铁般的意志去克服人生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哪怕最终失败了也依然是胜利者,从而在学生心中种下坚韧不拔的精神种子,实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
二、品味文本语言,进行心理教育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少不了对文本语言的品味和分析。在初中语文课文中有很多杰出人物的故事,这些课文中包含了大量的人物对话、人物神态动作,以及人物心理等描写。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加以利用,引导学生针对这些描写语言进行赏析,深入挖掘其中的思想内涵,让学生在赏析中获得到心理健康教育。例如,在教学《我的信念》一课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文中的励志语句:“生活对于任何人都非易事.我们必须有坚忍不拔的精神。最要紧的,还是我们自己要有信心”进行反复朗读,要求学生便朗读边结合课文内容品味语句的深层含义。学生在朗读中体会到语句中的积极意义,明白无论是面对学习还是生活中的其他事,一定要有坚韧不拔的意志和坚定的信心,就算遇到挫折也不气馁,而是要勇往直前,将挫折看作自己前进道路上的考验。
三、分析作者情感,进行心理教育
一个人的责任心是指他为完成所属群体的共同目标,共同任务而敢于承担的态度。对于任何人而言,要想做好事情就必须具备责任心和自信心。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责任心,结合具体教学内容,通过分析作者情感,积极引导学生树立对人生、对社会、对国家的责任心。以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课为例,在教学时,教师可先要求学生反复朗读诗句:“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土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然后指导学生对作者的思想感情进行探究:在衣食无忧的情况下,一个人还牵挂着天下百姓的冷暖已经是非常难得了;而在自己饥寒交迫的情况下还能心系天下,这就是一般人很难达到的境界了。接着教师再要求学生将自己的人生境遇与作者的人生境遇进行对比,让学生明白自己现在衣食无忧,但也要和作者一样接心系天下,培养学生“忧国忧民”的爱国之情,增强学生的自责任心和自信心。
四、揣摩人物心理,进行心理教育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中要求教师重视语文教学对学生心理的熏陶感染作用,注重教学的价值取向,同时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学习体验。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重视教材內容的运用,准确把握每一节课的情感教育目标,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例如,在教学《愚公移山》一课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围绕愚公和智叟对移山的态度差异进行讨论,让学生在讨论中进行对比总结,使他们明白愚公移山的原因在于他心中有“子子孙孙无穷匮”“而山不加增”的坚定信念,在信念的驱使下愚公才拥有了无穷的动力,从而移山成功,引导学生学习愚公坚持不懈的精神品质,让学生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只要自己肯努力,够坚持就一定可以学好知识,使学生树立学好知识的信心,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优秀品质。
【结 语】
综上所述,首先我们必须明白心理健康的人才能在适合自己的岗位上发挥应有的作用,为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因此,教师要秉承“浇花要浇根,育人要育心”的教育理念,心理讲课教育巧妙地融入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笔者相信,只要在阅读教学中用心深入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再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就可以让学生的心里多点阳光,少些阴霾。在素质教育全面推进的新时代,愿广大教师共同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与成长环境,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让学生的心中开出绚丽夺目的灿烂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