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美人生:饮食里的中国哲学

来源 :南风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ng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民以食为天,食以味为道。
  卓立世界的饮食之道是中华文明注重实用理性、寓虚于实的一个典范表现,它将饮食之道与人生之道天下之道相互贯通互证,于精微处见持久的经验智慧。饮食虽然人皆不教而行,但饮食之道却是不知则不成,其精彩之处表现为知止、守和,以及以食物涵养身心。
  知止
  中国古人将满足生命的必需和维持身体的健康作为饮食之本,强调身心满足的协调,反对品味脱离身体实体欲求的舍本逐末式的心灵迷失,及其驱动的役于物的物欲横流式的恶性循环,劝诫统治者见素抱朴以自我克制。
  老子说,“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饥,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是以圣人為腹不為目,故去彼取此。”
  就此方面而言,老子的思想与墨子崇尚的“足以充虚继气,强股肱,耳目聪明,则止。不极五味之调,芬芳之和,不致远国珍怪异物”的饮食之法有相通之处,都强调人(尤其是统治者)脱离自然生命生存需要的纯粹味觉享乐扩张是天人失调、人际失调的祸乱之源,较之孔子的礼治化众更注重问题的实质和内容。
  然而,老子并非主张苦行式的节用,而是看重品味本于自然的物性,止于自身实体需要的满足。老子还说,“至治之极。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对这种基于农耕文明生态循环状态的天下大治理想,我们可师其意而不效其法,自然有其界限,生产力的解放和不断创造需要的技术创新并不能解决人在自然界的位置问题,相反,它们成了以进步统治人心和驱使欲望无限扩张的意识形态,并带来不可再生资源面临耗竭和可再生资源呈不可再生化的生态危机。味觉上的审美意义就在于,它试图将人们获得多样性的物性享受的快乐和人们反思美味满足的极限贯通起来,以寻求人与天地万物间的再平衡之道。
  知止可启天下国家善治之道。统治者通过自我反思而循人性与物性自然之道,可避免以自我意志僭越所致的祸端。老子的“治大国若烹小鲜”就是一个非常特别的比喻。韩非子解老,认为“烹小鲜而数挠之,则败其泽;治大国而数变法,则民苦之,是以有道之君贵静,不重变法。” 在老子之前,伊尹则以“善烹割而要汤”。与老子的政治哲学不同,伊尹以善调五味之法贯通治理之道,强调对立的转化和对立面的精微调和。
  守 和
  中国古人还擅于基于阴阳相济合万物、五行相生相克、五味本于五行、五官和而不同的原理,通过变通调和来萃取食物美之本味(如去腥臊化醇香),实现对立面的统一。
  因此,中国人的饮食讲究中和之美,强调“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以主食自然之养之甘映衬菜肴之美味,所谓的“甘受和”便体现了这种精神。烹饪者能够将众多的主料、辅料和调味品,通过不同的烹调方法和步骤,精妙地综合于一锅,使其互相浸润、渗透和融合,互补于菜肴之中,使之变革为一种与下锅时的各种物料都不一样的全新美味。需要指出的是,这各种物料的“和”,绝不同于“杂”,而是“集多味一品而取其和”,是要求在调和多味中,使之产生一种全新而美妙的艺术境界,即源于诸味,而高于诸味。
  《吕氏春秋·本味》便阐述了上述道理,它强调水、火候、调味品剂量的统一,强调“调和之事,必以甘酸苦辛咸,先后多少,以齐其微,皆自有起”,最终使物味“咸而不减,辛而不烈,淡而不薄,肥而不腻”之度。和也是儒家礼治的一个核心原则,“和者,天下之达道也。”依据周代礼制,美食往往承载古代各阶层祭祀天地祖先和节庆社交的协和礼乐的功能。比如用鼎之礼。鼎是盛肉食之礼器,象征享用者的地位,鼎数越高表示地位越高,配食标准越高。周代饮宴,天子享九鼎之食,诸侯七鼎,卿大夫五鼎,士三鼎,庶子为一鼎,此即上下同乐。鼎依等差秩序以从九至一的单数盛列相应美食,以钟为首的乐器则和乐,礼乐和而不同则明人伦之序,孔子将饮食视为礼治之基,并将顺天应人之礼当作饮食之道的核心。
  养生之道
  中国饮食注重医食互补,《周礼·天官》说:“以五气养之,以五药疗之,以正味疗之。……几药,以酸养骨,以辛养筋,以咸养脉,以苦养气,以甘养窍。”;该书还记载道:“食医掌和王之六食,六饮、六膳、百羞、百酱、八珍之齐。凡食齐视春时,羹齐视夏时,酱齐视秋时,饮齐视冬时。凡和,春多酸,夏多苦,秋多辛,冬多咸,调以滑甘。凡会膳食之宜,牛宜稌,羊宜黍,豕宜稷,犬宜梁,雁宜麦,鱼宜蓏。”这些五行统配五味、五味因事宜而调、阴阳互济的思想为后世药物医疗和营养调理的中医学治病理论的创立奠定了基础。
  庄子则以“庖丁解牛”论致物之法养生之道:“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他强调了抓住事物结构要害基础上的心领神会和实践中的游刃有余之境地、事半功倍的经济之效,养生之本在养心。
  人们当今的饮食需求或构成中已越来越注重品味,美食的传承、创造、享用愈益被热议热推。我们早已不患食不果腹,而愈益崇尚品种口味、慨叹留下美好记忆的旧时口味的消亡、关注与饮食结构失调或饮食不适配有关的营养过剩或心血管疾病、担忧食品安全。在自然界宜食用物种的属性被不断深入多样地挖掘和利用的大众消费主义时代,美味被赋予越来越多样化丰富性的符号象征,但能承载心安身健的生活质量内涵吗?

  何谓味之美
  我们今天对美食的追求似乎面临两重困境; 不断激发味觉快感的享乐冲动驱使着无止境的对新奇的迷恋,仿佛自然界成了可随心所欲而承载的无极限,人的自然之身愈益难能安顿欲求之心。越来越多的自然物种濒于耗竭之境,越来越多的满足生命所需食物的生产借助具有替代生态环境、自然养分、自然生命循环过程的技术或人工环境来短平快地完成,从而支撑起多样化供给的虚假繁荣和加剧墒增和生态危机。
  何谓物味之美?味之美本于物之质真朴实,因于人类劳动对人类与自然界物质能量交换过程的创造性美化,从而象征着生命欲求满足的升华,美是享乐的极限,即便审美不可能替代资源稀缺性决定的无止境的人类劳动和生存斗争,但却作为人类需求和自然界之间的和解纽带而存在。这的确涉及一个心灵之本、回归自然、回归自身的身心平衡问题,也是使享乐耗竭性的发展方式回归人类根本意义的问题。
  回想起距今并不久远的灾荒年代,对饥不择食的苦难众生来说,即便点滴酱油的效用都似享奇美珍馐般快感,令身心回味无穷。人饥饿时,身即心,心即身;物即味,味即物;实其腹即美其心。在报告文学《一百个人的十年》中,作家冯骥才记述了一个故事,一个深陷牢狱的年轻人于1960年饿死前留给其妻的一封信中,列出了一个急切渴望吃到的五六十样食物的大菜单,包括馒头、大米饭、菜团子、大饼卷油条、肉包皮子、炸酱面、炸鱼、炸虾、炸果仁、煮螃蟹、炖肉、炒鸡蛋、烧豆腐、锅贴、饺子、糖包皮子、炒虾仁、爆肝尖、葱爆肉、酱牛肉、猪头肉、涮羊肉、回锅肉、麻花、炖鸡、炖鸭子、炖肘子、炒肉片、煎饼、烩饼、烩大肠、红烧羊肉、红烧牛肉、红烧猪肉、红烧鸭子等等;还在信中呼喊道,“如果沒有,提两个糖饽饽来也行!”这或许是他平生所品尝过的所有菜肴了。我们可以想象到的是,一个在饥寒交迫的恐惧中走向死亡的人,能活下来即生命中最根本的美好,想象自己能活下来便是忘却绝望的无限自我安慰。美味之于人生的价值,恰恰是从苦难的人生记忆深处唤起的。
  我们今天面临以品美味享受快乐和反思生命需要和自然界极限之间的选择,但愿美味传承的不只是往昔的繁荣欢快,而更应有回归万物生灵关怀之蕴,从而不再有世界匆匆过客的遗憾。
其他文献
陈莉莉高级记者  9月16日晚,台湾前“文化部长”龙应台在沈阳助人报警,却因担心警察不作为而杀了个“回马枪”。但大陆警察的表现让她在社交媒体上坦言:“今晚可上了一课,关于大陆、关于我自己的某些成见……”  她说,“这是沈阳,是《大江大海》书写过的战场。”  龙应台同时是台湾著名作家。她在社交媒体上用略带文学性的笔调,回忆了当晚自己在沈阳大街上参与的故事。  在文中,她将自己称为“路人甲”,在下班车
颁奖词  作为知识分子和科学家的家国情怀,作为企业家的创新示范价值,以及对树人之德的一以贯之,使得刘积仁的创业历程对当下的中国产生了更多的公共意义。刘积仁 出生于1955年,东软集团董事长兼CEO,中国计算机行业发展的缔造者与见证者之一,是中国培养的第一位计算机应用专业博士,也是中国第一家软件上市公司东软的创办者,曾任东北大学副校长。  2018年11月1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京主持召开民营企
曾几何时,“革命”一词在巴黎的上空飘荡着;伴随着群情汹涌的街头示威民众,愤怒的口号响彻大街小巷,戒备森严的办公室内,政客们好像热锅上的蚂蚁那样,生怕法兰西流传几百年的金碧辉煌的吊灯和精美的艺术品,随时会被愤怒的年轻示威者捣烂成碎片……这是发生在1968年巴黎学生浪潮的一幕。当年那些留着长发的愤怒年轻人,到现在已经变成了头发斑白的老人。他们大部分都已经学会了妥协,跟资本、体制、权力这些他们当年无比憎
火箭少女101  假设,有两个选择摆在面前:A和B。选择了A,那么B就会成为对立面;同样地,选择了B,和A就得闹僵。也就是说,A和B互为成本—不仅仅是机会成本,还有现实成本。举个例子—在全世界都一样,如果选择为底层说话,往往就要和权贵为敌。  假设事实如此,这就是一出正剧。  还存在另一种可能性,就是无论选择哪一个,最终两个都搞砸,那就是悲剧。  2018年,对于大众文化而言,就是一个选择的关口。
“这期你当班主任吗?”  2018年8月29日,太阳高照,重庆綦江一所普通中学的开学大会结束了,分开一个暑假的老师们又聚焦在一起,这是散会后大家问起的第一句话。  35岁的张蕾珍是一个小学五年级孩子的妈妈,性格温和。穿高跟鞋是张蕾珍在学校的常态,在她看来,这是作为教师必须的仪表。但常年穿高跟鞋,让张蕾珍的小腿肚慢慢鼓了起来,像保龄球瓶,走起路来颤颤巍巍的。  问张蕾珍的是同事徐明。徐明皮肤黝黑,身
和平社区舞龙队在“点亮渔火”党建项目上演出  3月14日下午,福海街道大洋社区迎来一批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走访,他们在社区里同辖区居民、企业代表亲切交谈,并就如何加强少年儿童心理教育、完善文体设施等进行探讨,协调解决群众关心的民生问题;这是福海街道在推进现代化社区治理体系建设、开展“五员”进社区工作的一个剪影。  今年以来,福海街道紧扣“规范化建设”主题,以加强基层党组织规范化制度化建设为重点,以
谭保罗常务副主编  寒冬来临,单身的大龄青年们瑟瑟发抖,大家想必已经开始盘算:过年回家,如何才能从容应对亲朋好友的热心逼婚?  一项统计说,中国的适龄单身人口已经达到2亿多,是俄罗斯和德国两国人口的总和。  另一个数据更让人揪心:早在2013年,我国20岁至59岁年龄段单身人口就已经达到1.7亿,其中男性为1.04亿,占比59.6%,女性为0.7亿,占比40.4%。男性比女性多近3500万人。看来
《金融危机、流动性与国际货币体制》  【法】让·梯若尔 著 陈志俊 校 陈志俊 闻俊 译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5年1月版  2014年11月版  2008年爆发于美国华尔街的次贷危机过去了么?欧洲债务危机何时才能走出黑暗的隧道?以后还会不会再次发生“点状”的国内金融汇率货币财政危机?中国会不会发生地方债务危机、房地产市场价格崩盘和银行业危机?怎样进行制度建设以防范危机再次发生?2014年
近年来全球化受到抨击,一些国家的人们越来越不满意其收益分配不均。但不应允许管理或执行方面的弱点模糊全球化的深远潜在利益,包括促进全球提高生产力的技术转让和创新。  正如2018年4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表的《世界经济展望》所指出的那樣,全球化—包括更自由的贸易,增加的外国直接投资,以及专利和版权的国际使用—大大加强了知识和技术的传播。与全球化相关的国际竞争加剧,也可能有助于实现全面繁荣,因为它加强了
今年10月适逢“一带一路”倡议提出5周年。此前在多个重要场合,中央明确这个倡议不是对外援助计划,而要遵循市场规律和国际通行规则,致力于实现高质量、可持续的共同发展。  “一带一路”以中国不断增长的实力,力图塑造未来机遇期的轮廓,尽管遇到了一些挫折,但重要的是认识到“一带一路”是长远计划,很多工程还处于规划阶段且未来数年也不会完工。  第一波工程项目的成功尤为关键。比如希腊的比雷埃夫斯港项目、肯尼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