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与学的关系,是教学理论中的一个基本问题。新的教学理念是教是为了不教,如何科学地认识教与学的关系问题,是整个教学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如果从学的角度出发来看待学生,这就意味着主体性要凸显、个性要表现、创造性要解放。这对于教师而言,传统的知识传授者则要向现代学生发展的促进者转变。因此“如何学”则自然而然的成为我们一线教师不断探讨的话题。
我校数学教师们也围绕着“如何学”做了许许多多的尝试。我们试图从“如何学”的角度探讨课堂教学改革,在“教学围绕着学,教才主动,学要围绕着教,学才主动”的指导思想下,大胆构建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在“以人为本,教学合一”、“以学生为主体,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基础上,结合我校的自身特点,实行了“学案导学”的教学方式,用学生的思维去备课,用学生的头脑去思考,指导我们的课堂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导学案使用有利于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
通过导学案的使用,有利于让我们的教师转变教学理念,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和业务水平。首先教师要认真编写导学案,包括“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等各部分内容。第二是认真指导学生使用好学案,在上课前抽批部分学案,了解学生情况,再次进行课前备课,提高课堂效率。第三是教师敢于放手让学生阅读教材,放手让学生主动探索新知识,放手让学生讨论重点、难点和疑点,提出的问题放手让学生思考解答,规律放手让学生寻找,知识结构体系放手让学生建构。
二、导学案的使用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习惯
首先是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把课堂还给了学生,通过记忆或者是思考,学生提升了自己的解题能力。第二是有利于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团队精神。第三是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学习动机,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第四是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第五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能够大胆提出自己的新观点、新思路、新方法,并积极主动地去探究。
三、导学案设计中出现的问题及对策
1.对导学案的定义理解不够准确,片面放大或缩小导学案的某一个特性,从而忽视了导学案的整体性和过程性。要避免出现这类问题,首先导学案要经教师集体研究、个人备课、再集体研讨制定的。其次应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以素质教育要求为目标编写,用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合作探究、优化发展的学习方案。第三,它应以学生为本,以“三维目标”的达成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新、自主发展的路线图。
2.在导学案的编写过程中过于随意,往往没有遵循导学案编写的基本原则和要求。导学案的编写首先要遵循课时化原则,也就是尽可能的将一课时的内容写成一个学案。第二,问题化原则。将教材中的知识点、德育点隐入创设的一个个具体的材料情景(生活场景)或课堂活动中。通过一个个具有探索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入自主地学习之中。第三,方法化原则。在学生读书、思考、解答问题等环节的学习中,教师都要站到学生的角度去考虑问题,以便能够及时适时的点拨学生应该如何去做。第四,层次化、递进性原则。导学案的设计,要体现教师对学生的因材施教,要让优等生看到挑战,中等生看到激励,学困生看到鼓励。
3.团队作用在导学案的编写过程中发挥的不够。有时将“集体备课”“整体备课”变成了“轮流备课”,大家一人一周。有时将“课前备课”变成了“课后备课”,甚至成了“课堂练习”课。这些个人行为对于更好的开展和普及导学案产生了消极的影响。
4.导学案基本栏目之间的关系不能很好的处理,主体突显的不够明确,“导学案不‘导学’”。导学案是引导学生学习的方案。“导学过程”是一篇导学案中最核心的部分,是达成目标的关键,是导学案的最重要的设计内容。“导学过程”要实现导学功能,学生首先要知道怎样学和学什么的问题,另一方面,学生要知道具体可执行程序和研究的问题。也就、是说,导学过程首先要告诉“学习方式”和“学习内容”,然后进行的学习活动的设计,把“学习方式”细化为学习活动中具体可执行程序,把学习内容细化为在学习活动中的系列问题。
实验就会有问题出现,出现问题应该是好事,克服了问题,我校的导学案实施才会发展到一个新的台阶。经过长时间的实施,我校形成了师生教学相长的良性循环,教与学的积极性空前高涨,教学效益有了很大提高,各种层次的学生都有了不同程度的发展。实践证明,导学案的教学模式是科学的、成功的,是富有创新教育气息和生命力的,关键在于我们怎样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让它发挥更大地作用。
我校数学教师们也围绕着“如何学”做了许许多多的尝试。我们试图从“如何学”的角度探讨课堂教学改革,在“教学围绕着学,教才主动,学要围绕着教,学才主动”的指导思想下,大胆构建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在“以人为本,教学合一”、“以学生为主体,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基础上,结合我校的自身特点,实行了“学案导学”的教学方式,用学生的思维去备课,用学生的头脑去思考,指导我们的课堂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导学案使用有利于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
通过导学案的使用,有利于让我们的教师转变教学理念,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和业务水平。首先教师要认真编写导学案,包括“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等各部分内容。第二是认真指导学生使用好学案,在上课前抽批部分学案,了解学生情况,再次进行课前备课,提高课堂效率。第三是教师敢于放手让学生阅读教材,放手让学生主动探索新知识,放手让学生讨论重点、难点和疑点,提出的问题放手让学生思考解答,规律放手让学生寻找,知识结构体系放手让学生建构。
二、导学案的使用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习惯
首先是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把课堂还给了学生,通过记忆或者是思考,学生提升了自己的解题能力。第二是有利于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团队精神。第三是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学习动机,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第四是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第五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能够大胆提出自己的新观点、新思路、新方法,并积极主动地去探究。
三、导学案设计中出现的问题及对策
1.对导学案的定义理解不够准确,片面放大或缩小导学案的某一个特性,从而忽视了导学案的整体性和过程性。要避免出现这类问题,首先导学案要经教师集体研究、个人备课、再集体研讨制定的。其次应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以素质教育要求为目标编写,用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合作探究、优化发展的学习方案。第三,它应以学生为本,以“三维目标”的达成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新、自主发展的路线图。
2.在导学案的编写过程中过于随意,往往没有遵循导学案编写的基本原则和要求。导学案的编写首先要遵循课时化原则,也就是尽可能的将一课时的内容写成一个学案。第二,问题化原则。将教材中的知识点、德育点隐入创设的一个个具体的材料情景(生活场景)或课堂活动中。通过一个个具有探索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入自主地学习之中。第三,方法化原则。在学生读书、思考、解答问题等环节的学习中,教师都要站到学生的角度去考虑问题,以便能够及时适时的点拨学生应该如何去做。第四,层次化、递进性原则。导学案的设计,要体现教师对学生的因材施教,要让优等生看到挑战,中等生看到激励,学困生看到鼓励。
3.团队作用在导学案的编写过程中发挥的不够。有时将“集体备课”“整体备课”变成了“轮流备课”,大家一人一周。有时将“课前备课”变成了“课后备课”,甚至成了“课堂练习”课。这些个人行为对于更好的开展和普及导学案产生了消极的影响。
4.导学案基本栏目之间的关系不能很好的处理,主体突显的不够明确,“导学案不‘导学’”。导学案是引导学生学习的方案。“导学过程”是一篇导学案中最核心的部分,是达成目标的关键,是导学案的最重要的设计内容。“导学过程”要实现导学功能,学生首先要知道怎样学和学什么的问题,另一方面,学生要知道具体可执行程序和研究的问题。也就、是说,导学过程首先要告诉“学习方式”和“学习内容”,然后进行的学习活动的设计,把“学习方式”细化为学习活动中具体可执行程序,把学习内容细化为在学习活动中的系列问题。
实验就会有问题出现,出现问题应该是好事,克服了问题,我校的导学案实施才会发展到一个新的台阶。经过长时间的实施,我校形成了师生教学相长的良性循环,教与学的积极性空前高涨,教学效益有了很大提高,各种层次的学生都有了不同程度的发展。实践证明,导学案的教学模式是科学的、成功的,是富有创新教育气息和生命力的,关键在于我们怎样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让它发挥更大地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