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本质上是面向“思想未成年”学生的一门德育课程。课程在内容上更贴近生活,以学生自身生活为出发点,提高学生参与现代社会生活的实践能力,形成正确的价值标准和政治方向。思想政治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必须让教学与生活成为同一过程,让课堂融入生活,让生活走进课堂,让教学回归生活,这既是素质教育的要求,更是学科特点的内在要求。
关键词:生活课堂;思想政治;正能量
一、 让课堂融入生活,传递思想教育的正能量
高中思想政治每本必修科目都有“生活”两个字,然而从教学的实际效果看,考试味儿甚浓,生活味儿下降则是通病。高中的升学压力是无法回避的,课堂教学讲究完整严谨的理论描述也是无可非议的,但这不能以动摇课程的“生活基础”为代价,真正以生活为根基的课堂自然是有趣的课堂。
(一) 巧用生活资源。作为学习活动的设计者,教师要充分挖掘生活资源,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将知识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尽可能地给课堂注入生活的新鲜血液、新鲜内涵,把无穷的生活情境融入有限的课堂知识中。
例如:在教学《经济生活》“依法纳税”这部分内容时,笔者没来得及制作多媒体课件,就把自家的部分工资条、购物发票、小作坊原料进货单等原件带到教室。学生争先恐后地向老师要着看并凑在一起仔細琢磨。围绕这些实物,平时问不出问题的学生也开始主动问起问题来,系列枯燥的税收难点知识在师生互动生成中迎刃而解。本以为这堂课没用课件会很逊色,意料之外的是全班个个全神贯注、兴味盎然。原因只在于它比以往的课多了点生活原汁。这给了我们很大启示:生活才是最好的多媒体!
(二) 理论联系实际。思想教育必须培养学生的正能量意识,注重政治理论与学生生活实际相结合,改变抽象化、空洞化的理论说教的课堂模式,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重视学生个体的情感需求,激励学生开拓生活视野和生活体验,在美好的生活中提升自己的生活境界。
笔者在教学“唯物辩证法”时,曾让学生讨论这样一个话题:“东施效颦,何错之有?”讨论之初,学生习惯性地对东施盲目模仿报以讥讽态度。当一些同学的发言暗喻班上某个女生时,这位女生起身回击:“你们是死脑筋,东施固然不美,但她对于‘什么是美’还是很清楚的,这比生活中那些不知美丑的人要好得多。”这一发言让全班同学眼前一“亮”,思维顿时活跃起来。接着又有学生起来解围:“东施有追求美的勇气和决心,比那些不求上进的人要好得多。”……老师最后一句话总结“美在心灵”!通过这一讨论,学生对于什么叫“解放思想”,什么叫“透过现象看本质”,什么叫“矛盾分析法”有着很深的人文体验,由衷地感悟到哲学是一门“智慧”之学。这一讨论给我的启示在于:课堂教学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才能生趣,才有活力。
(三) 关注时事热点。高中生虽然学习紧张,升学压力大,但他们对“时政”较敏感,对“热点”更关注。其身心特点、兴趣倾向决定了他们是关心天下大事的热血青年。“课前五分钟时事”、“一周时政述评”、“我当新闻发言人”等这些课堂活动深受学生欢迎。外面的世界很精彩,我们的课堂要“对生活开放”,引进的是生动的生活材料,走向的是广阔的世界舞台。政治教师要把时事热点与书本知识以及学生的思想实际紧密地结合起来,关注社会,贴近时代,聚焦热点,在评析中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二、 让生活走进课堂,放大思想教育的正能量
教育是生活的需要,其源自生活又以生活为归宿。思想政治课原本就是一个被师生共同拥有和享用的生活世界,体现着生活的价值和生命的意义。如果我们老师能把学生自己熟悉的生活引入政治课教学,并营生一种宽松平等而又充满活力的氛围,使学生通过自己对生活的感悟来领会知识,自然而然受到灵魂的陶冶。归朴于生活,归朴于实践的本真课堂,也就变成了学生能自觉接受并满怀兴趣和向往的乐园。
(一) 教学语言生活化。人类社会生活在沧桑巨变中留下了许多闪烁理性智慧的美言佳句,教师如果把它们适时、巧妙地运用于教学中,让生活中的美言佳句走进课堂,能使抽象问题形象化、枯燥理论生动化,进而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政治课的兴趣。
(二) 教学情境生活化。发生在生活中的琐事虽然很小,但对学生来讲非常具有吸引力和说服力。尤其是发生在教师身边生活情境,学生甚感兴趣。这些鲜活的事例往往胜过长时间空洞的说教,若加以合理应用的话,会取得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有一次,我新接了一个班,第一堂政治课教学《透过现象看本质》。我走上讲台,沉默10秒钟,然后向学生提问:我像不像老师?像不像政治老师?学生们连连摇头。他得意地摸摸自己已经有点发福的肚子,开始讲故事:“昨天晚上我在外面吃饭,桌上有几个人是第一次见面,我叫他们猜我的职业,他们这个猜我是老板,那个猜我是经理。后来我提示是在学校工作,他们说那一定是总务主任,不然就是体育老师,根本不相信我是教政治的。”听课的学生忍不住哄笑起来,我言归正传:“这个故事可以说明一个道理,下面请把课本打开……”这个趣味的导入,自然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三) 作业设计生活化。作业的功能不应仅局限于巩固和检查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而应遵循学生生活的逻辑,以密切联系学生生活的主题活动为载体,重在体验和实践。作业的设计应该追求个性化、开放性、活动性、生活化、参与性。作业与生活世界紧密结合,才能让作业真正成为促进学生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成长的重要手段。如学习“价格变动对消费的影响”,作业设计为“跟岗体验”,让学生去超市当一次售货员,这样既可以收集第一手资料,还可以体验在教室里学不到的劳动者的辛苦,不仅有利于学生巩固书本知识,而且有利于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为学生将来顺利走上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 让教学回归生活,提升思想教育的正能量
教师要遵循“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原则,从真实的生活中提炼出教学资源,从鲜活的生活世界里吸吮充盈的甘露,实现“知识”到“人格”的升华。 (一) 树立祖国至上意识。内地班校负担着“为西藏经济社会发展培养政治可靠、有真才实学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接班人”的光荣使命,这也是政治老师义不容辞的职责。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必须以热爱中华民族,热爱中国共产党和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教育为主线,加强“五观两论”教育,不断增强藏族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认同、政治认同和情感认同,引导青少年学生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增强政治鉴别力,自觉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
我在讲授《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一节中,第一课时安排在学校国家认同体验室,让学生亲身体验维护国家统一,加强民族团结的重要性。第二课时安排在计算机房,让学生自主上网查阅有关资料。第三课时,安排在南通民族教育基地,以学习小组为单位,以加强民族团结、建设美丽西藏为主题,交流学习心得。这种相互尊重、相互促进、师生交流、生生交流的课堂教学模式,在学生中产生了思想与思想的碰撞,情感与情感的融合,提升了学生的政治人格。
(二) 促进学生人格发展。
在大变革大开放的今天,原有的利益平衡正被打破,新的利益格局在重构过程中困难重重。人们的价值观念不仅多元化,而且多变化。在社会汹涌澎湃的思想激流面前,思想政治课教学所传导给学生的“正能量”无疑经受着严峻的考验。高中时期的青少年正处于思想成熟期但又缺乏稳定性,在社会不良信息的刺激下,极易产生负面情绪,进而积聚为导致思想滑坡的“负能量”。只有让教学回归生活,才能留住思想政治课的课堂教学效果,使思想政治课教学不仅“有效”,而且“长效”。
有例为证。在做《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这一章的章节检测时,笔者发现有两个学生翻书作弊。按照习惯的做法,应该是马上呵斥批评,但笔者心生一计,并没有做声。在评讲小练习时,我问学生:我们这个小练习的目的是什么?学生回答:这是诊断性的考试,目的是让学生了解自己前階段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笔者顺势又问:既然是了解“自己”的所学,那么考试时该怎么做?学生马上联系了本章节“民主管理”的内容:自己是考试的主人,就要做到考试时的“自我管理”。这时,不仅作弊的学生脸上已经布满了羞愧,全班学生都一副心有戚戚的样子。一个偶发事件,被很好地用来作为培养正确价值观的案例;而且,也正因为这件事,还推动了笔者的班级乃至全校设置诚信考场采用无人监考的模式,让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主发展、主人意识等观念深入了学生内心。
(三) 提升学生实践能力。陶行知先生主张: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思想教育要不断丰富教育内容,拓展校外德育活动,努力加强学校与社区的联系,把课堂延伸到社区,将学校教育与社会进步和社区生活紧密结合,让学生参与社会实践,使政治教学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
《经济生活》“新时代的劳动者”这部分内容,笔者在课堂上并未讲授,而是让学生参加学校的“跟岗体验”(食堂操作跟岗体验、宿舍管理跟岗体验、学校卫生跟岗体验、校舍维修跟岗体验等),在活动中,不仅让学生领悟了书本理论知识,而且让学生内心深受震撼,灵魂大有触动,提高了参与现代社会生活的实践能力。“跟岗体验”这一活动,我深切地感受到:让教学回归生活,对于巩固课堂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知、情、意、行的逐级升华与统一,对于塑造学生成熟稳定的健康人格相当重要。
《正能量》一书的作者理查德·怀斯曼认为:每个人身上都有“正能量”和“负能量”,只有正确地引导,才能激活体内的“正能量”,摆脱“负能量”。思想政治课就是需要我们能够通过合理的教学手段,有效提升学生“正能量”,塑造学生的正确三观,完善学生的健康人格。
作者简介:孙晓东,中学政治特级教师,全国政治课骨干教师,全国政治课优秀教师,首届全国模范,江苏南通西藏民族中学。
关键词:生活课堂;思想政治;正能量
一、 让课堂融入生活,传递思想教育的正能量
高中思想政治每本必修科目都有“生活”两个字,然而从教学的实际效果看,考试味儿甚浓,生活味儿下降则是通病。高中的升学压力是无法回避的,课堂教学讲究完整严谨的理论描述也是无可非议的,但这不能以动摇课程的“生活基础”为代价,真正以生活为根基的课堂自然是有趣的课堂。
(一) 巧用生活资源。作为学习活动的设计者,教师要充分挖掘生活资源,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将知识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尽可能地给课堂注入生活的新鲜血液、新鲜内涵,把无穷的生活情境融入有限的课堂知识中。
例如:在教学《经济生活》“依法纳税”这部分内容时,笔者没来得及制作多媒体课件,就把自家的部分工资条、购物发票、小作坊原料进货单等原件带到教室。学生争先恐后地向老师要着看并凑在一起仔細琢磨。围绕这些实物,平时问不出问题的学生也开始主动问起问题来,系列枯燥的税收难点知识在师生互动生成中迎刃而解。本以为这堂课没用课件会很逊色,意料之外的是全班个个全神贯注、兴味盎然。原因只在于它比以往的课多了点生活原汁。这给了我们很大启示:生活才是最好的多媒体!
(二) 理论联系实际。思想教育必须培养学生的正能量意识,注重政治理论与学生生活实际相结合,改变抽象化、空洞化的理论说教的课堂模式,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重视学生个体的情感需求,激励学生开拓生活视野和生活体验,在美好的生活中提升自己的生活境界。
笔者在教学“唯物辩证法”时,曾让学生讨论这样一个话题:“东施效颦,何错之有?”讨论之初,学生习惯性地对东施盲目模仿报以讥讽态度。当一些同学的发言暗喻班上某个女生时,这位女生起身回击:“你们是死脑筋,东施固然不美,但她对于‘什么是美’还是很清楚的,这比生活中那些不知美丑的人要好得多。”这一发言让全班同学眼前一“亮”,思维顿时活跃起来。接着又有学生起来解围:“东施有追求美的勇气和决心,比那些不求上进的人要好得多。”……老师最后一句话总结“美在心灵”!通过这一讨论,学生对于什么叫“解放思想”,什么叫“透过现象看本质”,什么叫“矛盾分析法”有着很深的人文体验,由衷地感悟到哲学是一门“智慧”之学。这一讨论给我的启示在于:课堂教学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才能生趣,才有活力。
(三) 关注时事热点。高中生虽然学习紧张,升学压力大,但他们对“时政”较敏感,对“热点”更关注。其身心特点、兴趣倾向决定了他们是关心天下大事的热血青年。“课前五分钟时事”、“一周时政述评”、“我当新闻发言人”等这些课堂活动深受学生欢迎。外面的世界很精彩,我们的课堂要“对生活开放”,引进的是生动的生活材料,走向的是广阔的世界舞台。政治教师要把时事热点与书本知识以及学生的思想实际紧密地结合起来,关注社会,贴近时代,聚焦热点,在评析中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二、 让生活走进课堂,放大思想教育的正能量
教育是生活的需要,其源自生活又以生活为归宿。思想政治课原本就是一个被师生共同拥有和享用的生活世界,体现着生活的价值和生命的意义。如果我们老师能把学生自己熟悉的生活引入政治课教学,并营生一种宽松平等而又充满活力的氛围,使学生通过自己对生活的感悟来领会知识,自然而然受到灵魂的陶冶。归朴于生活,归朴于实践的本真课堂,也就变成了学生能自觉接受并满怀兴趣和向往的乐园。
(一) 教学语言生活化。人类社会生活在沧桑巨变中留下了许多闪烁理性智慧的美言佳句,教师如果把它们适时、巧妙地运用于教学中,让生活中的美言佳句走进课堂,能使抽象问题形象化、枯燥理论生动化,进而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政治课的兴趣。
(二) 教学情境生活化。发生在生活中的琐事虽然很小,但对学生来讲非常具有吸引力和说服力。尤其是发生在教师身边生活情境,学生甚感兴趣。这些鲜活的事例往往胜过长时间空洞的说教,若加以合理应用的话,会取得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有一次,我新接了一个班,第一堂政治课教学《透过现象看本质》。我走上讲台,沉默10秒钟,然后向学生提问:我像不像老师?像不像政治老师?学生们连连摇头。他得意地摸摸自己已经有点发福的肚子,开始讲故事:“昨天晚上我在外面吃饭,桌上有几个人是第一次见面,我叫他们猜我的职业,他们这个猜我是老板,那个猜我是经理。后来我提示是在学校工作,他们说那一定是总务主任,不然就是体育老师,根本不相信我是教政治的。”听课的学生忍不住哄笑起来,我言归正传:“这个故事可以说明一个道理,下面请把课本打开……”这个趣味的导入,自然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三) 作业设计生活化。作业的功能不应仅局限于巩固和检查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而应遵循学生生活的逻辑,以密切联系学生生活的主题活动为载体,重在体验和实践。作业的设计应该追求个性化、开放性、活动性、生活化、参与性。作业与生活世界紧密结合,才能让作业真正成为促进学生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成长的重要手段。如学习“价格变动对消费的影响”,作业设计为“跟岗体验”,让学生去超市当一次售货员,这样既可以收集第一手资料,还可以体验在教室里学不到的劳动者的辛苦,不仅有利于学生巩固书本知识,而且有利于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为学生将来顺利走上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 让教学回归生活,提升思想教育的正能量
教师要遵循“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原则,从真实的生活中提炼出教学资源,从鲜活的生活世界里吸吮充盈的甘露,实现“知识”到“人格”的升华。 (一) 树立祖国至上意识。内地班校负担着“为西藏经济社会发展培养政治可靠、有真才实学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接班人”的光荣使命,这也是政治老师义不容辞的职责。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必须以热爱中华民族,热爱中国共产党和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教育为主线,加强“五观两论”教育,不断增强藏族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认同、政治认同和情感认同,引导青少年学生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增强政治鉴别力,自觉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
我在讲授《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一节中,第一课时安排在学校国家认同体验室,让学生亲身体验维护国家统一,加强民族团结的重要性。第二课时安排在计算机房,让学生自主上网查阅有关资料。第三课时,安排在南通民族教育基地,以学习小组为单位,以加强民族团结、建设美丽西藏为主题,交流学习心得。这种相互尊重、相互促进、师生交流、生生交流的课堂教学模式,在学生中产生了思想与思想的碰撞,情感与情感的融合,提升了学生的政治人格。
(二) 促进学生人格发展。
在大变革大开放的今天,原有的利益平衡正被打破,新的利益格局在重构过程中困难重重。人们的价值观念不仅多元化,而且多变化。在社会汹涌澎湃的思想激流面前,思想政治课教学所传导给学生的“正能量”无疑经受着严峻的考验。高中时期的青少年正处于思想成熟期但又缺乏稳定性,在社会不良信息的刺激下,极易产生负面情绪,进而积聚为导致思想滑坡的“负能量”。只有让教学回归生活,才能留住思想政治课的课堂教学效果,使思想政治课教学不仅“有效”,而且“长效”。
有例为证。在做《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这一章的章节检测时,笔者发现有两个学生翻书作弊。按照习惯的做法,应该是马上呵斥批评,但笔者心生一计,并没有做声。在评讲小练习时,我问学生:我们这个小练习的目的是什么?学生回答:这是诊断性的考试,目的是让学生了解自己前階段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笔者顺势又问:既然是了解“自己”的所学,那么考试时该怎么做?学生马上联系了本章节“民主管理”的内容:自己是考试的主人,就要做到考试时的“自我管理”。这时,不仅作弊的学生脸上已经布满了羞愧,全班学生都一副心有戚戚的样子。一个偶发事件,被很好地用来作为培养正确价值观的案例;而且,也正因为这件事,还推动了笔者的班级乃至全校设置诚信考场采用无人监考的模式,让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主发展、主人意识等观念深入了学生内心。
(三) 提升学生实践能力。陶行知先生主张: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思想教育要不断丰富教育内容,拓展校外德育活动,努力加强学校与社区的联系,把课堂延伸到社区,将学校教育与社会进步和社区生活紧密结合,让学生参与社会实践,使政治教学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
《经济生活》“新时代的劳动者”这部分内容,笔者在课堂上并未讲授,而是让学生参加学校的“跟岗体验”(食堂操作跟岗体验、宿舍管理跟岗体验、学校卫生跟岗体验、校舍维修跟岗体验等),在活动中,不仅让学生领悟了书本理论知识,而且让学生内心深受震撼,灵魂大有触动,提高了参与现代社会生活的实践能力。“跟岗体验”这一活动,我深切地感受到:让教学回归生活,对于巩固课堂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知、情、意、行的逐级升华与统一,对于塑造学生成熟稳定的健康人格相当重要。
《正能量》一书的作者理查德·怀斯曼认为:每个人身上都有“正能量”和“负能量”,只有正确地引导,才能激活体内的“正能量”,摆脱“负能量”。思想政治课就是需要我们能够通过合理的教学手段,有效提升学生“正能量”,塑造学生的正确三观,完善学生的健康人格。
作者简介:孙晓东,中学政治特级教师,全国政治课骨干教师,全国政治课优秀教师,首届全国模范,江苏南通西藏民族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