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围绕“网络环境下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这个主题,从加强学校网络建设,加强对营业性网吧业主的职业道德教育,提高教师和家长的网络素质,提供丰富的、优质的网络平台与信息资源,开展有益的网络活动,利用学校心理辅导体系,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等几个方面,对当前学校工作中进行网络心理健康的几个有效途径进行了讲解。
【关键词】网络环境下心理健康教育内涵
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
网络环境下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当代社会,科学的发展带来了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如今计算机已演绎成为时代的主角,正以前所未有的态势向前拓展,极大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学习、工作和思维方式。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最新调查表明,目前中小学生在中国的网络用户中占21%,上网冲浪已成为学生中的流行时尚。网络已成为青少年学习知识、交流思想、休闲娱乐的重要平台,因此有人称当代青少年为“网上的一代”。但网络在发挥其积极作用的同时,也会产生一些消极的甚至负面的影响。迷恋网络世界,长期以往,他们会逐渐形成对网络的依赖心理,逐渐丧失社会交往的技能,甚至有意识地逃避社会现实,情感更趋于冷漠,容易形成孤僻、内向、不合群等心理障碍,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心理健康和成长。
一、网络环境给青少年心理健康带来的危害
1 对思想道德观念的影响。大量的网络信息为上网小学生的学习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开拓了他们的眼界,大大丰富了他们的课余生活。但是这些信息都是没有加工筛选的原始信息,良莠不齐。再加上信息传播任意陛,形形色色思潮、观念充斥其间,对于自我监控能力不强极富好奇心的小学生有极大诱惑力,同时互联网上信息接受和传播隐蔽性使小学生在网上极易放纵自己行为,完全按照自己意愿来做自己想做的事,忘却了社会责任。
2 对心理健康的影响。据调查数据显示70%的上网中小学生访问过色情网站,所以网络对中小学生性心理的健康发育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虚拟世界,信息污染、信息过剩、信息欺骗、色情引诱等现状,学生若不能自制,就会沉迷其中,导致失去对现实环境的感受力、失去积极的参与意识,从而形成缄默、孤僻、冷漠、紧张、不合群、暴力、谎言、缺乏责任感和欺诈等心理,进而导致“数字化”人格障碍,角色错位,自我迷失,道德失范,技术崇拜等心理疾病。
二、网络环境下心理健康教育新型模式的构建
1 网络环境下心理健康教育内涵。网络环境下的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包含如下内容:第一,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是通过网络进行的心理健康教育过程;第二,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意味着把网络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种环境;第三,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是开发和利用网络知识与信息的资源,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就是对资源的开发、利用和再生;第四,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把网络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关注、预防和矫正与网络有关的各种心理障碍与问题行为,如焦虑、上网成瘾等;第五,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着力于利用网络所提供的快捷便利条件形成心理健康教育的网络系统,即利用网络来矫治网络问题行为。
2 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特点。与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相比,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具有以下优势:第一,心理健康教育资源丰富、信息共享,有利于广泛收集、迅速传播和及时提取;第二,心理健康教育信息容量大、视野开阔,便于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调查分析和研究;第三,心理交流、沟通平等自由、全面及时,有利于进行自我心理教育。第四,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与实践的互动,使基础理论研究、应用研究、心理教育实际操作技术研究三个层面之间可以网上交流和沟通,不再彼此脱离、封闭。可见,网络心理健康教育不仅变革了心理健康教育的传统模式,而且开创了心理教育的现代化方式,拓展了教育时空,增多了服务对象,降低了教育成本。
3 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优势及模式。网络的特点及其心理健康教育的特殊性决定了网络心理课堂相对其他课程的网络课堂以及其他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形式(个别心理咨询、团体咨询、学校心理教育课程等)具有独特的优势:①趣味性。网络作为一种新的信息传播形式,实现了数据、文本、声音及各种图像在单一的、数字化环境中的一体化传播。⑦隐秘性。网络心理课堂,就可以充分利用网络的虚匿性、隐秘性,让学生面对机器,在“虚拟”的网络世界里,他们可以随心所欲地发泄自己的情感,表白自己的“真心”,没有什么后顾之忧。③自主性。网络传播信息具有传统媒体不可比拟的灵活性。~-ff动性。网络传播打破了过去由信息传播者单向传送信息的格局,具有极强的互动性。
三、网络环境下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1 加强学校网络建设,师生共同营造一个生动、活泼的校园网络氛围。学校要抓住网络对学生具有强烈吸引力的这一特点,充分利用并搞好校园网络的资源,加强德育板块建设,加强对学生的正确引导,采取有力的措施,积极控制、净化信息资源。在学校网站上建立学生的作品展等,并鼓励学生参与到校园网站建设当中,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让学生在网络中获得实践的成功体验。利用学校各种活动形式展开教育,如班会课、队活动课开展“文明上网”系列教育活动,又如举办“远离网吧”签名宣誓活动等,通过这一系列教育活动,培养青少年学生健康人格,使学生在数字化、虚拟化网络中,在没人监督环境中能够慎独,增加自我约束能力,提高审视、识别有害信息能力。
2 加强对营业性网吧业主的职业道德教育。为保证学生的身心健康,政府应加强对网吧的管理,除了坚决取缔无证违法网吧外,对有工商营业执照的网吧,业主应到公安部门领取安全许可证并接受职业道德教育后方可营业。此外,公安部门还要对有证经营性网吧进行经常性的检查,一旦发现问题,立即取缔,决不宽容,以保证学生上网的安全。
3 提高教师和家长的网络素质,加强对学生上网的监督力度。据调查结果显示:竞有42%的中学生家长“不懂什么是上网”;另一项大规模的网上调查结果显示,中小学生的父母或教师对网络了解的占45.81%,了解一点点的占41.30%,一点不懂的占12.89%,由于教师和家长缺乏对网络的了解,有85.39%的中小学生上网时不能得到家长或学校的引导,致使49%的中小学生由于上网时间和学习时间把握不当,24.03%的学生受网络中不良因素影响导致学业退步。因此,提高教师和家长的网络索质,正确引导学生上网、加大监督力度,是防止学生受网络消极因素侵蚀的重要途径。
4 丰富校园文化活动,增进学生心理健康。丰富的校园文化生活对于防止学生落入“网络陷阱”,防止他们“网络成瘾”,克服网络依赖具有积极的意义。一方面,学校可以通过开展各种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科技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网络文化建设,如举办网页设计大赛,创办网上电子读物等,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他们的创新意识和主动适应网络发展的能力。另一方面,我们要关注青少年的情感体验,经常开展开放的、可为青少年自主选择的体验活动,使青少年不仅在网络上,更可以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感受成功,体验快乐,从而增强其自信心,促进其个性发展。
5 利用学校心理辅导体系,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通过集体辅导、个别辅导、教育教学中的心理辅导以及家庭心理辅导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自我认识,自我接纳,自我调节,从而充分开发自身潜能,促进其心理健康与人格和谐发展的一种教育活动。心理辅导的主要途径有:①各科教师在教学中履行好班集体领导的角色,在学科教学中有意识运用网络体系渗透相关心理教育因素,促进学生成长。②在班主任、心理辅导教师和各科教师协同努力中,通过班级活动、团队活动、团体心理辅导,使团体成长为学习型组织,使每个成员在团体成长过程中成长。③通过网络建立心理咨询室,开通与学生进行网上沟通的栏目和信箱,提出心理健康教育发言区,设置网络在线恳谈区和自由发言区开展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通过论坛,同学们有了交流和讨论的空间,老师、家长也可以利用网络与学生交流,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
参考文献:
[1]陈家麟,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原理与操作
[2]黎加厚创造教育信息化环境中学生和教师的生命活动
[3]申继亮,当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困境与出路
[4]《教师实用心理学》开明出版社?
【关键词】网络环境下心理健康教育内涵
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
网络环境下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当代社会,科学的发展带来了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如今计算机已演绎成为时代的主角,正以前所未有的态势向前拓展,极大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学习、工作和思维方式。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最新调查表明,目前中小学生在中国的网络用户中占21%,上网冲浪已成为学生中的流行时尚。网络已成为青少年学习知识、交流思想、休闲娱乐的重要平台,因此有人称当代青少年为“网上的一代”。但网络在发挥其积极作用的同时,也会产生一些消极的甚至负面的影响。迷恋网络世界,长期以往,他们会逐渐形成对网络的依赖心理,逐渐丧失社会交往的技能,甚至有意识地逃避社会现实,情感更趋于冷漠,容易形成孤僻、内向、不合群等心理障碍,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心理健康和成长。
一、网络环境给青少年心理健康带来的危害
1 对思想道德观念的影响。大量的网络信息为上网小学生的学习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开拓了他们的眼界,大大丰富了他们的课余生活。但是这些信息都是没有加工筛选的原始信息,良莠不齐。再加上信息传播任意陛,形形色色思潮、观念充斥其间,对于自我监控能力不强极富好奇心的小学生有极大诱惑力,同时互联网上信息接受和传播隐蔽性使小学生在网上极易放纵自己行为,完全按照自己意愿来做自己想做的事,忘却了社会责任。
2 对心理健康的影响。据调查数据显示70%的上网中小学生访问过色情网站,所以网络对中小学生性心理的健康发育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虚拟世界,信息污染、信息过剩、信息欺骗、色情引诱等现状,学生若不能自制,就会沉迷其中,导致失去对现实环境的感受力、失去积极的参与意识,从而形成缄默、孤僻、冷漠、紧张、不合群、暴力、谎言、缺乏责任感和欺诈等心理,进而导致“数字化”人格障碍,角色错位,自我迷失,道德失范,技术崇拜等心理疾病。
二、网络环境下心理健康教育新型模式的构建
1 网络环境下心理健康教育内涵。网络环境下的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包含如下内容:第一,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是通过网络进行的心理健康教育过程;第二,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意味着把网络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种环境;第三,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是开发和利用网络知识与信息的资源,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就是对资源的开发、利用和再生;第四,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把网络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关注、预防和矫正与网络有关的各种心理障碍与问题行为,如焦虑、上网成瘾等;第五,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着力于利用网络所提供的快捷便利条件形成心理健康教育的网络系统,即利用网络来矫治网络问题行为。
2 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特点。与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相比,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具有以下优势:第一,心理健康教育资源丰富、信息共享,有利于广泛收集、迅速传播和及时提取;第二,心理健康教育信息容量大、视野开阔,便于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调查分析和研究;第三,心理交流、沟通平等自由、全面及时,有利于进行自我心理教育。第四,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与实践的互动,使基础理论研究、应用研究、心理教育实际操作技术研究三个层面之间可以网上交流和沟通,不再彼此脱离、封闭。可见,网络心理健康教育不仅变革了心理健康教育的传统模式,而且开创了心理教育的现代化方式,拓展了教育时空,增多了服务对象,降低了教育成本。
3 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优势及模式。网络的特点及其心理健康教育的特殊性决定了网络心理课堂相对其他课程的网络课堂以及其他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形式(个别心理咨询、团体咨询、学校心理教育课程等)具有独特的优势:①趣味性。网络作为一种新的信息传播形式,实现了数据、文本、声音及各种图像在单一的、数字化环境中的一体化传播。⑦隐秘性。网络心理课堂,就可以充分利用网络的虚匿性、隐秘性,让学生面对机器,在“虚拟”的网络世界里,他们可以随心所欲地发泄自己的情感,表白自己的“真心”,没有什么后顾之忧。③自主性。网络传播信息具有传统媒体不可比拟的灵活性。~-ff动性。网络传播打破了过去由信息传播者单向传送信息的格局,具有极强的互动性。
三、网络环境下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1 加强学校网络建设,师生共同营造一个生动、活泼的校园网络氛围。学校要抓住网络对学生具有强烈吸引力的这一特点,充分利用并搞好校园网络的资源,加强德育板块建设,加强对学生的正确引导,采取有力的措施,积极控制、净化信息资源。在学校网站上建立学生的作品展等,并鼓励学生参与到校园网站建设当中,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让学生在网络中获得实践的成功体验。利用学校各种活动形式展开教育,如班会课、队活动课开展“文明上网”系列教育活动,又如举办“远离网吧”签名宣誓活动等,通过这一系列教育活动,培养青少年学生健康人格,使学生在数字化、虚拟化网络中,在没人监督环境中能够慎独,增加自我约束能力,提高审视、识别有害信息能力。
2 加强对营业性网吧业主的职业道德教育。为保证学生的身心健康,政府应加强对网吧的管理,除了坚决取缔无证违法网吧外,对有工商营业执照的网吧,业主应到公安部门领取安全许可证并接受职业道德教育后方可营业。此外,公安部门还要对有证经营性网吧进行经常性的检查,一旦发现问题,立即取缔,决不宽容,以保证学生上网的安全。
3 提高教师和家长的网络素质,加强对学生上网的监督力度。据调查结果显示:竞有42%的中学生家长“不懂什么是上网”;另一项大规模的网上调查结果显示,中小学生的父母或教师对网络了解的占45.81%,了解一点点的占41.30%,一点不懂的占12.89%,由于教师和家长缺乏对网络的了解,有85.39%的中小学生上网时不能得到家长或学校的引导,致使49%的中小学生由于上网时间和学习时间把握不当,24.03%的学生受网络中不良因素影响导致学业退步。因此,提高教师和家长的网络索质,正确引导学生上网、加大监督力度,是防止学生受网络消极因素侵蚀的重要途径。
4 丰富校园文化活动,增进学生心理健康。丰富的校园文化生活对于防止学生落入“网络陷阱”,防止他们“网络成瘾”,克服网络依赖具有积极的意义。一方面,学校可以通过开展各种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科技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网络文化建设,如举办网页设计大赛,创办网上电子读物等,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他们的创新意识和主动适应网络发展的能力。另一方面,我们要关注青少年的情感体验,经常开展开放的、可为青少年自主选择的体验活动,使青少年不仅在网络上,更可以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感受成功,体验快乐,从而增强其自信心,促进其个性发展。
5 利用学校心理辅导体系,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通过集体辅导、个别辅导、教育教学中的心理辅导以及家庭心理辅导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自我认识,自我接纳,自我调节,从而充分开发自身潜能,促进其心理健康与人格和谐发展的一种教育活动。心理辅导的主要途径有:①各科教师在教学中履行好班集体领导的角色,在学科教学中有意识运用网络体系渗透相关心理教育因素,促进学生成长。②在班主任、心理辅导教师和各科教师协同努力中,通过班级活动、团队活动、团体心理辅导,使团体成长为学习型组织,使每个成员在团体成长过程中成长。③通过网络建立心理咨询室,开通与学生进行网上沟通的栏目和信箱,提出心理健康教育发言区,设置网络在线恳谈区和自由发言区开展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通过论坛,同学们有了交流和讨论的空间,老师、家长也可以利用网络与学生交流,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
参考文献:
[1]陈家麟,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原理与操作
[2]黎加厚创造教育信息化环境中学生和教师的生命活动
[3]申继亮,当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困境与出路
[4]《教师实用心理学》开明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