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简要阐述了体育舞蹈影响学生舞蹈表现力的因素,分别从注重学生的身体素质训练、提高小学生的艺术修养、提升小学生的人文素养以及贴近生活,强调生活体验等方面,提出体育舞蹈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舞蹈表现力的方法。
关键词:体育舞蹈;舞蹈表现力;小学体育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50-072
体育舞蹈可以明显提高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小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推动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笔者结合自身经验,提出关于体育舞蹈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舞蹈表现力的几点思考。
一、体育舞蹈中影响学生舞蹈表现力的因素
(一)学生的身体因素
体育舞蹈这门课程把体育和舞蹈融合在一起,对小学生的身体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具备了良好的身体素质,才能更好地展现体育舞蹈的独特魅力。俗话说结构决定着功能,在相同的学习条件下,学生由于身体条件方面存在差异,所以学习的效果是不同的,要想提高舞蹈的表现力,必需要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1]。
(二)学生的艺术素养
在体育舞蹈的教学活动中,艺术素养主要是指学生的舞蹈功底以及对乐曲的感知能力,音乐不单单是体育舞蹈的表演基础,更是体育舞蹈的灵魂,学生可以伴随不同的音乐展示多样化的造型。音乐的种类非常多,有的音乐比较轻缓,旋律比较柔美,有的音乐节奏较快,旋律激昂,在此种音乐背景下,要求表演者需要做许多力度比较大的动作,保证音乐和舞蹈的和谐,保证表演的效果。扎实的舞蹈基础能够让学生在体育舞蹈表演时呈现出舞蹈的形态美、节奏美,带来视听盛宴。
(三)学生的人文素养
通常来说,舞蹈作品背后都是有故事的,蕴含着丰富的处世哲学与道理,想要在舞蹈表演中向观众传达这些内容,对表演者的人文素养要求比较高。体育舞蹈的种类十分丰富,不同地区、不同环境下的舞蹈类型不同,展示着不同民族和地区的民族特点,需要学生掌握的内容较多,容易影响到体育舞蹈的表现力。
二、体育舞蹈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舞蹈表现力的策略
(一)注重学生的身体素质训练
要想培养学生的舞蹈表现力,教师需要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也就是说首先要让学生拥有健康的体魄。教师可以先带领学生展开柔韧素质的练习,主要可以通过两种方式,一种是静力拉伸,另一种是动力拉伸,以此来提高小学生身体的柔韧度和灵活性,彰显体育舞蹈的独特魅力。在舞蹈练习期间,会消耗小学生特别多的精力和体力,对学生提出了较高的耐力要求,所以教师还需要借助游戏比赛或者是持续练习的方法组织学生进行耐力训练。
(二)提高小学生的艺术修养
要想提升体育舞蹈的表现力,单靠舞蹈基础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想办法激起学生对舞蹈作品的共鸣,让学生深入把握舞蹈作品中的情感。教师可以先锻炼小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感知能力,让学生欣赏风格和类型不同的音乐,引导他们体会音乐作品的区别,促进学生的讨论和交流,不断提高小学生对音乐作品的鉴赏能力以及感知力,潜移默化地受到优秀作品的熏陶。同时,在平时的训练活动中,教师还需要加大训练的力度,教授学生相应的动作技巧,避免学生在练习体育舞蹈期间发生不必要的伤害事件。
(三)提升小学生的人文素养
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带领学生欣赏不同种类和风格的舞蹈,可以让小学生自主查询相关的资料深化对舞蹈的理解,感受舞蹈作品中蘊藏的文化,进而提高体育舞蹈的表现力。不仅如此,教师还可以在平时的课堂上为学生普及一些美学和音乐方面的基础知识,让小学生对相关的内容形成初步的了解,便于更好地呈现出不同风格的体育舞蹈。
(四)贴近生活,强调生活体验
艺术取之于生活用之于生活,二者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舞蹈属于艺术的一个分支,在某些层面上展现着舞者对艺术、对生活的热爱。教师可以引导小学生用心观察生活,引导他们感悟体育舞蹈中的生活要素,锁住观众的目光。不仅如此,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上引入生活案例,让小学生展开分析与探讨,在舞蹈表演中展示其中的人生哲理以及生活感悟,进一步增强舞蹈表演的感染力。
(五)培养小学生的联想想象能力
想象力也是影响舞蹈表现效果的因素之一,较强的联想与想象能力能够让小学生更深入地把握体育舞蹈内涵,进而激发他们的表演潜能。教师可以为学生讲解舞蹈动作的原型,学习各种肢体动作,把握人物的情感,通过不断的练习积累表演经验,提高自身的想象力与联想能力。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模拟一个生活情景,引导小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能力完成一次舞蹈表演,有效培养他们的想象能力,提升他们的舞台表现能力[2]。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体育舞蹈教学得到了广泛关注。影响小学生体育舞蹈表现力的因素有很多,体育教师可以充分参考上述教学方法,针对性地开展训练活动,让学生熟练掌握体育舞蹈的动作和技巧,提高体育舞蹈的表现力。
参考文献
[1]周璐.中专舞蹈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舞蹈表现力[J].艺术评鉴,2020(17):129-131.
[2]姜芳.探讨体育舞蹈教学中舞蹈表现力的培养[J].当代体育科技,2020,10(21):48-50.
关键词:体育舞蹈;舞蹈表现力;小学体育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50-072
体育舞蹈可以明显提高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小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推动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笔者结合自身经验,提出关于体育舞蹈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舞蹈表现力的几点思考。
一、体育舞蹈中影响学生舞蹈表现力的因素
(一)学生的身体因素
体育舞蹈这门课程把体育和舞蹈融合在一起,对小学生的身体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具备了良好的身体素质,才能更好地展现体育舞蹈的独特魅力。俗话说结构决定着功能,在相同的学习条件下,学生由于身体条件方面存在差异,所以学习的效果是不同的,要想提高舞蹈的表现力,必需要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1]。
(二)学生的艺术素养
在体育舞蹈的教学活动中,艺术素养主要是指学生的舞蹈功底以及对乐曲的感知能力,音乐不单单是体育舞蹈的表演基础,更是体育舞蹈的灵魂,学生可以伴随不同的音乐展示多样化的造型。音乐的种类非常多,有的音乐比较轻缓,旋律比较柔美,有的音乐节奏较快,旋律激昂,在此种音乐背景下,要求表演者需要做许多力度比较大的动作,保证音乐和舞蹈的和谐,保证表演的效果。扎实的舞蹈基础能够让学生在体育舞蹈表演时呈现出舞蹈的形态美、节奏美,带来视听盛宴。
(三)学生的人文素养
通常来说,舞蹈作品背后都是有故事的,蕴含着丰富的处世哲学与道理,想要在舞蹈表演中向观众传达这些内容,对表演者的人文素养要求比较高。体育舞蹈的种类十分丰富,不同地区、不同环境下的舞蹈类型不同,展示着不同民族和地区的民族特点,需要学生掌握的内容较多,容易影响到体育舞蹈的表现力。
二、体育舞蹈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舞蹈表现力的策略
(一)注重学生的身体素质训练
要想培养学生的舞蹈表现力,教师需要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也就是说首先要让学生拥有健康的体魄。教师可以先带领学生展开柔韧素质的练习,主要可以通过两种方式,一种是静力拉伸,另一种是动力拉伸,以此来提高小学生身体的柔韧度和灵活性,彰显体育舞蹈的独特魅力。在舞蹈练习期间,会消耗小学生特别多的精力和体力,对学生提出了较高的耐力要求,所以教师还需要借助游戏比赛或者是持续练习的方法组织学生进行耐力训练。
(二)提高小学生的艺术修养
要想提升体育舞蹈的表现力,单靠舞蹈基础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想办法激起学生对舞蹈作品的共鸣,让学生深入把握舞蹈作品中的情感。教师可以先锻炼小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感知能力,让学生欣赏风格和类型不同的音乐,引导他们体会音乐作品的区别,促进学生的讨论和交流,不断提高小学生对音乐作品的鉴赏能力以及感知力,潜移默化地受到优秀作品的熏陶。同时,在平时的训练活动中,教师还需要加大训练的力度,教授学生相应的动作技巧,避免学生在练习体育舞蹈期间发生不必要的伤害事件。
(三)提升小学生的人文素养
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带领学生欣赏不同种类和风格的舞蹈,可以让小学生自主查询相关的资料深化对舞蹈的理解,感受舞蹈作品中蘊藏的文化,进而提高体育舞蹈的表现力。不仅如此,教师还可以在平时的课堂上为学生普及一些美学和音乐方面的基础知识,让小学生对相关的内容形成初步的了解,便于更好地呈现出不同风格的体育舞蹈。
(四)贴近生活,强调生活体验
艺术取之于生活用之于生活,二者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舞蹈属于艺术的一个分支,在某些层面上展现着舞者对艺术、对生活的热爱。教师可以引导小学生用心观察生活,引导他们感悟体育舞蹈中的生活要素,锁住观众的目光。不仅如此,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上引入生活案例,让小学生展开分析与探讨,在舞蹈表演中展示其中的人生哲理以及生活感悟,进一步增强舞蹈表演的感染力。
(五)培养小学生的联想想象能力
想象力也是影响舞蹈表现效果的因素之一,较强的联想与想象能力能够让小学生更深入地把握体育舞蹈内涵,进而激发他们的表演潜能。教师可以为学生讲解舞蹈动作的原型,学习各种肢体动作,把握人物的情感,通过不断的练习积累表演经验,提高自身的想象力与联想能力。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模拟一个生活情景,引导小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能力完成一次舞蹈表演,有效培养他们的想象能力,提升他们的舞台表现能力[2]。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体育舞蹈教学得到了广泛关注。影响小学生体育舞蹈表现力的因素有很多,体育教师可以充分参考上述教学方法,针对性地开展训练活动,让学生熟练掌握体育舞蹈的动作和技巧,提高体育舞蹈的表现力。
参考文献
[1]周璐.中专舞蹈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舞蹈表现力[J].艺术评鉴,2020(17):129-131.
[2]姜芳.探讨体育舞蹈教学中舞蹈表现力的培养[J].当代体育科技,2020,10(21):4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