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观”视域下的高中物理资源整合与开发策略

来源 :中学物理·高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waszxz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首先就要解决教学资源的问题,即给学生提供怎样的学习素材和资源,也就是当下较为流行的教材二次开发.笔者认为,教材二次开发必须立足于“课程”这个大的结构下.本文就该话题谈几点笔者的看法,望能有助于教学实践.
  首先,我们要确立学习的主体地位是学生,所以我们的物理资源整合了,如何呈现给学生呢?是不是我们提出问题让学生解决呢?设置情境和任务让学生找寻解决问题的方法,探究规律是不可或缺的,但是问题不能都是由教师提出,教师提出问题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发现并生成新的问题,并将生成性问题作为课堂探究和设置的问题是整个探究的基础,因为问题是思维的动因,是探究的起点.
  我们教师怎么做呢?笔者认为应从物理学科特点出发,动态地研读教材,引导学生从实验角度进行思考,联系日常生活和一些自然现象,激活学生头脑中原有的认知和表象,提出问题,并逐步学会提出问题,提出高质量有探究价值的问题.
  设计目的,给物理问题附上了实际情境,不仅运用物理知识和规律解决了问题,学生还感受到了学习物理的价值.
  再如,受力分析学生总是觉得害怕,缺乏兴趣,如果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能够整合生活中的资源,则往往能够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A.缆绳拉力F1和拉绳拉力F2都增大
  B.缆绳拉力F1和拉绳拉力F2都不变
  C.缆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α可能大于角β
  D.缆绳拉力F1的功率保持不变
其他文献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耕读理念源于古代知识分子边耕边读为生活方式和“耕读结合”为价值取向,“耕”指农耕和实践,“读”指读书求知,“耕读”既包含边实践边学习,也指用耕的方式读,《耕读:普通高中教学文化建构研究》课题已成为江苏省教科所重点资助课题,耕读研究已如火如荼展开,整个校园都在体现耕读文化.耕读理念体现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行知教育思想,对现阶段高中物理教学研究有着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  知识点教
最近两年的江苏物理高考实验题中都出现了常用仪器简单操作的考查,一年是多用电表、一年是螺旋测微器,考查结果甚不理想.客观上现行高考的模式本身有其局限性,但命题者正试图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改变,理应肯定,但肯定背后不得不反思我们的教学现状,学生的好奇心在当下的中学生中是什么状况?我们的中学生有多少人是有兴趣地学习?观察和实验在中学物理教学中是否还有地位可言?  1好奇心的现状及重要性  以前在资料中看到
新课程强调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我们的教学必须以学生的发展为目的,让学生自主探究.那么,如何调动高中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呢?笔者认为必须从问题的设置出发,通过情境的设置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本文就该课题谈谈笔者的几点看法,望能有助于教学实践.  1以新课标为准绳设置问题情境  课程标准是实施课堂教学的准绳,纵观高中物理课程标准,新课标不仅赋权于教师,与此同时也提高了对教师的要求.要求教师对教学内容的处理要
学生在物理学习中,对物理概念的认识、接受与理解,决定了学生对物理学习成效.对于物理概念教学要求与方法,物理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重视物理概念和规律的教学”,“教学中要重视概念的建立过程,要重在理解.应该使学生认清概念所依据的物理事实,理解概念的含义,理解建立且适用的条件,认识相关概念知识的区别和联系”,同时大纲中指出教学中的注意点:“概念的教学要思路清楚,使学生知道它们的来龙去脉,真正理解其中的道
1新课标对高中物理教学的建议  1.1在培养目标上  新课标明确指出是为了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让学生在物理实验课堂教学中,丰富自己的实验能力,以及创造能力,让每一个学生都学到有价值的物理学知识,每一个学生都能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与生产中够获得所必需的物理知识、能力与实验方法,让每一个不同能力层次的学生都能在物理上获得到适合自己发展的不同需求.  1.2在教学目标上  新课标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要
暑期培训听了黄恕伯教授的课,深受启发,作为高中物理教师我们的任务不仅仅是教与授,更是启与导的作用.教学中的练习不在多而在精,有一道母题便可举一反三,掌握好相应的知识点.这就要求老师要研究教材,挖掘教材内容,具有一定的高度与深度.再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我在教学中按照这种教学思路去思考和探究,现把我教学中的一节课呈现给大家,希望能得到批评指正.  高三物理教学中有探究滑动摩擦因数的实验,高三教
新课程改革已进入第八个年头,新课程倡导的关注学生,针对学生特点,充分利用学生资源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八年过去了,情况如何?我们以广州市内一个中等生源的学校高二级理科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探索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资源的利用现状.  1问卷设计与实施  在新课程关注学生心智同步成长的相关理论指导下,结合教学一线实际情况,尊从学生有效学习、教师有效教学为目的,我们将学与教中关于学生资源利用及涉及到的内容分为
品质和基本经验的综合.它不是各种要素的简单叠加,而是一种注入主体精神的合金,成为一种处理问题的习惯或思维方式.各学科素养的融合,构成了学生今后生活、学习和工作所必须的基本素质.因此,培养学生形成学科的基本素养是素质教育的核心.  学科基本素养是学生或学者在本学科内所具备的基本专业素质,这些素质是通过长时间的专业训练所形成的专业思维,通过这种思维促成基础知识的积累,增加基本专业技能,形成专业基本经验
新课程倡导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的学习模式,那么,这样的教学模式如何实施课堂评价呢?本文结合高中物理学科特点和高中生的学龄特点就该话题进行讨论,旨在通过对课堂评价方式的研究提高高中物理探究式教学的有效性.  1高中物理学科特点  翻开高中物理教材犹如翻开了整部科学史,物理学科是一门以物理实验为基础,注重事实和理性分析的自然学科,高中物理涉及到的是基础科学,不仅仅涉及到知识,更多的还需要培养学生科学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