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化环境保护是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的重要内容,本文从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的概念和原则出发,指出其对历史文化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并在对广西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现状分析的基础上,以北海市珠海路为例,期望通过传统文化与现代商业的融合,逐步实现对历史文化街区的有效保护和合理开发。
关键词:历史文化街区;文化环境保护;珠海路
中图分类号:TU984.1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4)08-0167-01
引言
正如人们所说,一个城市的特色尤如一个人的个性。没有特色的城市就如没有个性的人一样,必然缺乏魅力,而历史文化街往往是城市文脉的集中体现。由于历史原因,这些街道一般位于城市市区之内,交通便利,是以街区为表现形式的、文化氛围浓郁的、外地游客必到的特色景区。但是,如今在对历史文化街的保护和开发中,很多地方政府一味追求效率、效益、利润的原则,东施效颦式的将传统的中国街头媚俗化、利益化,使得本就少的可怜的历史文化街沦为残存的传统和新兴的全球化风格的混合体。如何从根本上提升城市与文化的品质,这对我们的城市建设者们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广西历史文化街的文化环境保护的概念和原则
历史文化街是指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核定公布的保存文物特别丰富、历史建筑集中成片、能够较完整和真实地体现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并有一定规模的区域。《文物保护法》中对历史文化街区的界定是:法定保护的区域,学术上叫“历史地段”。历史地段作为我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三个层次之一,与文物保护单位、历史文化名城共同构成并完善了我国城市历史环境保护的网络体系。历史地段,也有学者称为“历史街区”,抑或“历史文化街区”,是指保存有一定数量和规模的历史建筑物、构筑物,且风貌相对完整的地段,其中分布于城市中的历史地段,还应具有具体的生活内容。
二、广西历史文化街的文化环境保护意义
一个城市曾经营造的历史文化环境能否得到有效保护,直接关系着它能否延续城市文化发展的脉络,能否引导现代城市文化发展的方向。这其中,对城市历史地段进行保护,则是保存城市肌理、疏通城市文化环境经络的重点,也是城市现代化的必然要求。钢筋混凝土、柏油马路立交桥,这些只是现代化内容的一部分,城市现代化还要求具备丰厚的历史文化内涵,树立独特的城市风格,形成鲜明的城市个性。城市历史地段的保护,绝不单纯指对建筑物、街道等物质外壳进行保护,包括历史文化内涵等在内的整体文化环境保护才是根本。
三、北海市珠海路保护中传统文化与现代商业的冲突与衔接
作为北海核心的老城区,在约0.4平方公里的面积上,一方面集中了至今尚存的各类历史文化资源近百处,其中17处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另一方面这里也集中了各种现代的城市功能,沿海世代居住着大量以采珠捕鱼为生的疍家渔民,建筑稠密。老街的传统风貌和现代化城市形象在这里交融掺杂,双方如何得以平衡,这也对老街的保护与发展提出了高要求。
1.珠海路的历史与发展。
珠海路位于北海市区北面,因北海濒临盛产南珠的古代珠海而得名。它始建于1883年,长1.44公里,宽9米,沿海岸线直线排布,为岭南直线最长,保存最完好的骑楼老街之一,堪称“百年西洋街”。它的形成得益于一个不平等条约的签订,1876年《烟台条约》中,增开广西北海为通商埠。从19世纪末开始,受英、法、德等国在此地修建领事馆建筑风格的影响,开始了老街特色风格的建设活动。沿街共计骑楼建筑502栋,大多为二至三层,全是中西合璧骑楼式建筑。其主要特点是结合中国古代传统建筑与西洋建筑卷拱式,不仅为游人遮风挡雨,也为老街居民提供了公共活动场所。
2.传统文化与现代商业的冲突。
北海市2005年成立了珠海路修复改造工作领导小组,2009年公布了《北海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管理规定》和《北海市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建筑保护控制规定》。在保护老街原有的建筑风貌的基础上,采取保护和开发相结合,政府主导,居民参与,企业运作,属地管理,初步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老街文化的品牌效应也有所扩大。然而,专业化的运作和商业的发展在给地区带来收益的同时也对传统的历史文化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冲击。
首先,骑楼建设未能物尽其用,很多地方遭到破坏。例如在临街建筑立面上安装空调外挂机、信号接收器等设备,部分建筑内部墙体破裂、有些外墙被人用红砖封堵,为得到妥善修复。其次,地区管理松散,常有零乱商贩在古建筑周边随意搭盖营业棚。还发生过消费者因卫生或质量问题与经营者冲突的事件,严重影响到老街的文化环境与声誉。最后,地区商业品味普遍不高,低劣甚至假冒商品盛行,使其在旅游消费者心目中的形象大打折扣。缺少统一管理的店面广告杂乱不堪,大量粗俗不堪的招牌充斥眼球,造成了视觉上的污染。所以,除了其古老名声及富有特色的骑楼建筑群的外表外,属于自己的文化内涵更是急需大力挖掘和恢复。
3.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融合。
首先,对街区的文化氛围进行统一的规划。重点在于保护中西合璧的骑楼景观,尤其是保护骑楼的建筑立面。商铺的临街立面呈现的是西洋建筑和南洋文化的装饰元素,这是最吸引游客地方。一些与历史街区格格不入的装饰元素,招牌、外立面装饰、灯光设计等内容都应进行严格的审批。
其次,在保证基本功能的前提下展示文化内涵。历史街区应遵循积极保护的原則,也就是保护和利用相辅相成、协调互补,使两者相结合,既能保护,又能利用,充分体现历史文化街区的基本功能。
最后,保持历史文化街区的活力状态。重点保护具有历史文化传统的民风民俗,如每年正月抬华光神像巡游街巷、端午赛龙舟、腊月三婆(妈祖)庙祭典、中元节盂兰会,每十年举行一次、延续三天四夜的北海通衢赛会等,都具有很强的娱乐功能。保持街区整体风貌的协调统一,使百姓能安居乐业,使街区与民众生活真正地融合进来,也达到了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参考文献:
[1]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编:《商业区与步行街》,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年版。
[2]王建国编著:《城市设计》,东南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3]同济大学李德华主编:《城市规划原理(第三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年版。
[4]李雄飞主编:《国外城市中心商业区与步行街》,天津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关键词:历史文化街区;文化环境保护;珠海路
中图分类号:TU984.1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4)08-0167-01
引言
正如人们所说,一个城市的特色尤如一个人的个性。没有特色的城市就如没有个性的人一样,必然缺乏魅力,而历史文化街往往是城市文脉的集中体现。由于历史原因,这些街道一般位于城市市区之内,交通便利,是以街区为表现形式的、文化氛围浓郁的、外地游客必到的特色景区。但是,如今在对历史文化街的保护和开发中,很多地方政府一味追求效率、效益、利润的原则,东施效颦式的将传统的中国街头媚俗化、利益化,使得本就少的可怜的历史文化街沦为残存的传统和新兴的全球化风格的混合体。如何从根本上提升城市与文化的品质,这对我们的城市建设者们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广西历史文化街的文化环境保护的概念和原则
历史文化街是指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核定公布的保存文物特别丰富、历史建筑集中成片、能够较完整和真实地体现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并有一定规模的区域。《文物保护法》中对历史文化街区的界定是:法定保护的区域,学术上叫“历史地段”。历史地段作为我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三个层次之一,与文物保护单位、历史文化名城共同构成并完善了我国城市历史环境保护的网络体系。历史地段,也有学者称为“历史街区”,抑或“历史文化街区”,是指保存有一定数量和规模的历史建筑物、构筑物,且风貌相对完整的地段,其中分布于城市中的历史地段,还应具有具体的生活内容。
二、广西历史文化街的文化环境保护意义
一个城市曾经营造的历史文化环境能否得到有效保护,直接关系着它能否延续城市文化发展的脉络,能否引导现代城市文化发展的方向。这其中,对城市历史地段进行保护,则是保存城市肌理、疏通城市文化环境经络的重点,也是城市现代化的必然要求。钢筋混凝土、柏油马路立交桥,这些只是现代化内容的一部分,城市现代化还要求具备丰厚的历史文化内涵,树立独特的城市风格,形成鲜明的城市个性。城市历史地段的保护,绝不单纯指对建筑物、街道等物质外壳进行保护,包括历史文化内涵等在内的整体文化环境保护才是根本。
三、北海市珠海路保护中传统文化与现代商业的冲突与衔接
作为北海核心的老城区,在约0.4平方公里的面积上,一方面集中了至今尚存的各类历史文化资源近百处,其中17处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另一方面这里也集中了各种现代的城市功能,沿海世代居住着大量以采珠捕鱼为生的疍家渔民,建筑稠密。老街的传统风貌和现代化城市形象在这里交融掺杂,双方如何得以平衡,这也对老街的保护与发展提出了高要求。
1.珠海路的历史与发展。
珠海路位于北海市区北面,因北海濒临盛产南珠的古代珠海而得名。它始建于1883年,长1.44公里,宽9米,沿海岸线直线排布,为岭南直线最长,保存最完好的骑楼老街之一,堪称“百年西洋街”。它的形成得益于一个不平等条约的签订,1876年《烟台条约》中,增开广西北海为通商埠。从19世纪末开始,受英、法、德等国在此地修建领事馆建筑风格的影响,开始了老街特色风格的建设活动。沿街共计骑楼建筑502栋,大多为二至三层,全是中西合璧骑楼式建筑。其主要特点是结合中国古代传统建筑与西洋建筑卷拱式,不仅为游人遮风挡雨,也为老街居民提供了公共活动场所。
2.传统文化与现代商业的冲突。
北海市2005年成立了珠海路修复改造工作领导小组,2009年公布了《北海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管理规定》和《北海市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建筑保护控制规定》。在保护老街原有的建筑风貌的基础上,采取保护和开发相结合,政府主导,居民参与,企业运作,属地管理,初步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老街文化的品牌效应也有所扩大。然而,专业化的运作和商业的发展在给地区带来收益的同时也对传统的历史文化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冲击。
首先,骑楼建设未能物尽其用,很多地方遭到破坏。例如在临街建筑立面上安装空调外挂机、信号接收器等设备,部分建筑内部墙体破裂、有些外墙被人用红砖封堵,为得到妥善修复。其次,地区管理松散,常有零乱商贩在古建筑周边随意搭盖营业棚。还发生过消费者因卫生或质量问题与经营者冲突的事件,严重影响到老街的文化环境与声誉。最后,地区商业品味普遍不高,低劣甚至假冒商品盛行,使其在旅游消费者心目中的形象大打折扣。缺少统一管理的店面广告杂乱不堪,大量粗俗不堪的招牌充斥眼球,造成了视觉上的污染。所以,除了其古老名声及富有特色的骑楼建筑群的外表外,属于自己的文化内涵更是急需大力挖掘和恢复。
3.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融合。
首先,对街区的文化氛围进行统一的规划。重点在于保护中西合璧的骑楼景观,尤其是保护骑楼的建筑立面。商铺的临街立面呈现的是西洋建筑和南洋文化的装饰元素,这是最吸引游客地方。一些与历史街区格格不入的装饰元素,招牌、外立面装饰、灯光设计等内容都应进行严格的审批。
其次,在保证基本功能的前提下展示文化内涵。历史街区应遵循积极保护的原則,也就是保护和利用相辅相成、协调互补,使两者相结合,既能保护,又能利用,充分体现历史文化街区的基本功能。
最后,保持历史文化街区的活力状态。重点保护具有历史文化传统的民风民俗,如每年正月抬华光神像巡游街巷、端午赛龙舟、腊月三婆(妈祖)庙祭典、中元节盂兰会,每十年举行一次、延续三天四夜的北海通衢赛会等,都具有很强的娱乐功能。保持街区整体风貌的协调统一,使百姓能安居乐业,使街区与民众生活真正地融合进来,也达到了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参考文献:
[1]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编:《商业区与步行街》,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年版。
[2]王建国编著:《城市设计》,东南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3]同济大学李德华主编:《城市规划原理(第三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年版。
[4]李雄飞主编:《国外城市中心商业区与步行街》,天津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