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时间和空间,鼓励学生主动大胆地猜测,用科学的方法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引导学生自己获得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也高于生活。数学教学活动还要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数学情境,让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和推理等活动,进而提出和解决数学问题,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
关键词: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20)-25-088
为了提高小学生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使用实践和理论结合的方式,提高数学知识的应用性。目前,在整个数学学习过程中,不仅要加大学生数学成果的检测,还需要在实际教学课程改革过程中意识到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性,在帮助学生掌握综合性数学知识的基础之上,提出多元化的解决问题方式,让更多的学生热爱数学。
一、小学数学问题解决的现状
(一)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脱离
当前,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一些教师过于依赖教材,课堂上提出的问题总是与教材联系在一起,而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脱离,教学方法单一,导致学生对学习数学知识不感兴趣。要想提高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教师要注重从学生的生活中获取教学内容,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自主思考问题以及对数学问题进行有效分析,并将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应用到生活中。
(二)教学过程趋于传统化
当前,小学数学新课程要求教师不断改进和创新数学教学模式,将数学问题和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引导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但有些教师还没有意识到解决数学问题的重要性,依然按照传统模式开展教学,缺乏与学生深入的交流和合作。在这样的教学背景下,学生对数学学习不感兴趣,对解决数学问题缺乏积极性,数学教学活动也无法正常进行。
二、小学数学问题解决的对策
(一)把题目读完整,找出数学信息
在日常教学中,许多教师都是先读题,直接把自己的理解转述给学生,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因此,常常是教师反复讲,学生还是没有掌握牢固,教学效率低下。部分学生在平常的习题练习中,根本没有仔细读题,添字、漏字,关键性词没有注意到,对题目理解错误,或者读题只读一半就根据平时的做题经验“想当然”地进行作答。所以,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读题的习惯,学生齐读或者一名学生读,低段的学生读题的时候最好用手指着题目,一字一句,让学生把题目读完整以后再分析题意,在找准信息间的数量关系后用合适的方法去解答。
(二)找出关键词句,提取有用信息
在解决问题的解题过程中,关键词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特别是文字量大的时候,引导学生如何“去粗取精”,把关键性的词句勾画出来,深入地理解,把无用的干扰信息直接略去,养成认真、细心的读题习惯。然后根据找出的关键词,学会用简短的句子表达复杂而抽象的数量关系,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快速找准数量关系并选取适当的方法进行解答。
如,幼儿园的教师买了50颗糖果奖励给小朋友,一共有25名小朋友,每人平均可以分几颗?学生阅读后提取关键字“50颗糖”“25人”“平均分”,將题目“由长变短”:50颗糖平均分给25人。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明白这里需要用到的方法是除法。
(三)发现隐含信息,转化成数学语言
越复杂的解决问题,学生在做题目的时候会出现每个字都认识,却没有解题思路,好不容易找到相关信息,解答完毕却未能做正确,关键在于没有抓住关键信息认真审题。是学生不细心?也许有这个因素存在,但是更多的是从文字语言到数学语言的不连贯。对题目中的隐含信息,要求学生通过观察从中找出有价值的数学信息,并用数学语言表达出来。
如,一年级下册学到“有多余条件的应用题”:王奶奶家养了22只鸡、17只鸭和30只兔,母鸡有5只,请问:公鸡有几只?这里需要学生通过仔细阅读将文字中的“14只鸡”和“母鸡”“公鸡”形成联系,并转换成数学语言:母鸡5只+公鸡?只=22只鸡。
(四)边读边呈现,形成知识模块
阅读时边读题边思考,而不是把整道题读完再回去思考。每到山穷水尽时所要做的应该是求助于已知。这时候一般来讲应该是忽略了某些已知条件。已知条件就像是从断崖的一边踏上另一边的踏板。
如,一辆货车和一辆汽车分别从甲、乙两地相对开出,快车每小时行驶75千米,比汽车每小时多行驶20千米,相遇时货车比汽车多行驶40千米,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这道题,一边读题,一边整理信息,读到“比慢车每小时多行驶20千米”,自然地在草稿纸上标注出慢车的速度:75-20=55(千米/小时);下一句读到“相遇时快车比慢车多行驶40千米”可以得到两辆车行驶的时间:40÷20=2(小时);这里就已知了货车和汽车分别的行驶速度以及行驶时间,利用路程=速度×时间,可以顺利地列出正确的解答:[75+(75-20)]×(40÷20)=260(千米)。
教师研究教学模式,帮助学生学得更加清楚、明白,所以,学生掌握好数学基础概念的同时,也要学会运用这些知识去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加深理解数学知识,开拓数学思维,让数学立体化、透明化。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教学中的每一道练习中,教师都可以潜移默化进行有意识的训练。
参考文献
[1]居发芹.小学“解决问题”教学三部曲[J].数学教学通讯,2018(34):79-80.
[2]万雪燕.谈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的研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22):59.
[3]谢蕾蕾.解决问题教学的有效开展[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8(10):66+60.
[4]王苏云.小学数学解决实际问题教学探析[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17):67.
[5]林传金.浅谈小学数学教学的问题解决策略[J].当代教研论丛,2018(09):72.
关键词: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20)-25-088
为了提高小学生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使用实践和理论结合的方式,提高数学知识的应用性。目前,在整个数学学习过程中,不仅要加大学生数学成果的检测,还需要在实际教学课程改革过程中意识到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性,在帮助学生掌握综合性数学知识的基础之上,提出多元化的解决问题方式,让更多的学生热爱数学。
一、小学数学问题解决的现状
(一)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脱离
当前,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一些教师过于依赖教材,课堂上提出的问题总是与教材联系在一起,而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脱离,教学方法单一,导致学生对学习数学知识不感兴趣。要想提高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教师要注重从学生的生活中获取教学内容,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自主思考问题以及对数学问题进行有效分析,并将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应用到生活中。
(二)教学过程趋于传统化
当前,小学数学新课程要求教师不断改进和创新数学教学模式,将数学问题和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引导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但有些教师还没有意识到解决数学问题的重要性,依然按照传统模式开展教学,缺乏与学生深入的交流和合作。在这样的教学背景下,学生对数学学习不感兴趣,对解决数学问题缺乏积极性,数学教学活动也无法正常进行。
二、小学数学问题解决的对策
(一)把题目读完整,找出数学信息
在日常教学中,许多教师都是先读题,直接把自己的理解转述给学生,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因此,常常是教师反复讲,学生还是没有掌握牢固,教学效率低下。部分学生在平常的习题练习中,根本没有仔细读题,添字、漏字,关键性词没有注意到,对题目理解错误,或者读题只读一半就根据平时的做题经验“想当然”地进行作答。所以,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读题的习惯,学生齐读或者一名学生读,低段的学生读题的时候最好用手指着题目,一字一句,让学生把题目读完整以后再分析题意,在找准信息间的数量关系后用合适的方法去解答。
(二)找出关键词句,提取有用信息
在解决问题的解题过程中,关键词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特别是文字量大的时候,引导学生如何“去粗取精”,把关键性的词句勾画出来,深入地理解,把无用的干扰信息直接略去,养成认真、细心的读题习惯。然后根据找出的关键词,学会用简短的句子表达复杂而抽象的数量关系,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快速找准数量关系并选取适当的方法进行解答。
如,幼儿园的教师买了50颗糖果奖励给小朋友,一共有25名小朋友,每人平均可以分几颗?学生阅读后提取关键字“50颗糖”“25人”“平均分”,將题目“由长变短”:50颗糖平均分给25人。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明白这里需要用到的方法是除法。
(三)发现隐含信息,转化成数学语言
越复杂的解决问题,学生在做题目的时候会出现每个字都认识,却没有解题思路,好不容易找到相关信息,解答完毕却未能做正确,关键在于没有抓住关键信息认真审题。是学生不细心?也许有这个因素存在,但是更多的是从文字语言到数学语言的不连贯。对题目中的隐含信息,要求学生通过观察从中找出有价值的数学信息,并用数学语言表达出来。
如,一年级下册学到“有多余条件的应用题”:王奶奶家养了22只鸡、17只鸭和30只兔,母鸡有5只,请问:公鸡有几只?这里需要学生通过仔细阅读将文字中的“14只鸡”和“母鸡”“公鸡”形成联系,并转换成数学语言:母鸡5只+公鸡?只=22只鸡。
(四)边读边呈现,形成知识模块
阅读时边读题边思考,而不是把整道题读完再回去思考。每到山穷水尽时所要做的应该是求助于已知。这时候一般来讲应该是忽略了某些已知条件。已知条件就像是从断崖的一边踏上另一边的踏板。
如,一辆货车和一辆汽车分别从甲、乙两地相对开出,快车每小时行驶75千米,比汽车每小时多行驶20千米,相遇时货车比汽车多行驶40千米,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这道题,一边读题,一边整理信息,读到“比慢车每小时多行驶20千米”,自然地在草稿纸上标注出慢车的速度:75-20=55(千米/小时);下一句读到“相遇时快车比慢车多行驶40千米”可以得到两辆车行驶的时间:40÷20=2(小时);这里就已知了货车和汽车分别的行驶速度以及行驶时间,利用路程=速度×时间,可以顺利地列出正确的解答:[75+(75-20)]×(40÷20)=260(千米)。
教师研究教学模式,帮助学生学得更加清楚、明白,所以,学生掌握好数学基础概念的同时,也要学会运用这些知识去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加深理解数学知识,开拓数学思维,让数学立体化、透明化。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教学中的每一道练习中,教师都可以潜移默化进行有意识的训练。
参考文献
[1]居发芹.小学“解决问题”教学三部曲[J].数学教学通讯,2018(34):79-80.
[2]万雪燕.谈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的研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22):59.
[3]谢蕾蕾.解决问题教学的有效开展[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8(10):66+60.
[4]王苏云.小学数学解决实际问题教学探析[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17):67.
[5]林传金.浅谈小学数学教学的问题解决策略[J].当代教研论丛,2018(09):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