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cy7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认为:“什么是教育?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积千累万,不如养个好习惯。”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副研究员孙云晓说:“充分尊重儿童的权利,让他们在习惯养成中发挥主人作用,自己决定养成哪些好习惯、改正哪些坏习惯,自己决定采用哪些方法,并主动学会与成年人的合作,这应当成为习惯教育的第一原则。当然,成年人的引导与帮助是必要的,但只有唤醒孩子心中沉睡的巨人,教育才能成功。”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教学生学什么,更重要的是指导学生如何学习,如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培养学生认真听课的好习惯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载体,学生养成认真听课的习惯是获取知识、技能的必要条件。
  1、做好课前准备:精神上的准备十分重要。保持课内精力旺盛,头脑清醒,是学好知识的前提条件。
  2、集中注意力:思想开小差会分心,要专心听讲,排除干扰。
  3、认真观察、积极思考:不要做一个被动的信息接受者,要充分调动自己的积极性,紧跟老师讲课的思路,会取得好的学习效果。
  4、充分理解、掌握方法。
  5、抓住老师讲课的重点:有的同学在听课时,往往忽视老师讲课的开头和结尾,同时还要注意老师反复强调的部分。
  6、做好课堂笔记:是强化记忆的最佳方法之一。笔记,一份永恒的笔录,可以克服大脑记忆方面的限制。俗语说,好记忆不如烂笔头,因此必须记笔记。同时做笔记能充分调动耳、眼、手、心等协同工作,可帮助学习。
  二、从小培养学生做作业时独立思考的好习惯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好习惯,我个人认为是件特别重要的事情,应该有意识的从小抓起,从学生的日常活动中做起,让学生在生活、学习中,对父母不依不靠,学生能做好的事,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做。例如:在学习方面,应遵循古人说的一句话:“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意思是给人鱼吃,不如告诉人打鱼的技术。培养学生也是这个道理。学习时,不要坐在学生一旁监督,也不陪学生看书、做作业。学生自己的作业要做到按时独立地完成。至于碰到实在不会做的题目,我只是给学生理清思路,启发孩子多思考几种可能性,但从不告诉学生答案,迫使学生自己养成独立思考的好习惯。
  三、培养学生养成勤思好问的好习惯
  有人说过,学习的过程其实就是思考的过程。应鼓励学生遇到问题敢于开口求教,提问不要有顾忌,不要因问题简单而想到会不会被老师批评或别人讥笑,要打破沙锅问到底。“学起于思”,想要学好知识,必须具有强烈的求知欲,浓厚的学习兴趣,积极的探索精神,顽强的意志品质 ,为此,在教学上,我充分利用一切机会创造条件,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集中精力,专心听讲,大胆发言,并逐步养成习惯。为达到上述目的,我在教学中首先抓住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在课堂中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其次,还从教材的特点和学生心理特点出发,根据新授知识的要求,精心设计教学课件,激发学生的兴趣,学习的欲望和信心,提高他们进一步探索问题的能力。
  四、教师在行动上要成为学生的楷模
  小学生习惯未定,行为准则、习惯养成不仅需要教师的言传,更需要教师的身教。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教师不能只在口头上提出一些要求,还要在行动上成为学生的楷模,给学生以很好的示范。例如教师写教案整洁详细,上课时板书整洁美观一丝不苟,藏书都留下圈点划记的痕迹,都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无声的示范是最好的说服”,学生看在眼里,自然效仿在行动上。因此,教师要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上,言传身教,起楷模作用。我在平时板书时也特别注意这一点。从点滴做起,渐渐地,一步一步加以引导。
  五、同伴之間互相帮助
  学生与同伴的交互作用,对学生理解、掌握所学内容及能力、习惯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引导学生有意识地观察、了解同学的学习习惯,既能发现同学习惯的不良,又能及时提醒、帮助、督促同学纠正不良习惯。如发现同学修改作业不认真,随心所欲,有同伴给他指出比老师指出其接受性要好的多。互相纠正时,学生如果把存在的问题和改正的措施等进行反思,既便于学生更有效地改正不良习惯,又能巩固和提高学生的良好习惯。
  美国心理学巨匠威廉·詹姆斯有一段对习惯的经典注释:“种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行为;种下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种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种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就是说习惯是可以决定一个人的命运的。你能不能担重任,会不会办事,能力如何,恐怕都跟你的习惯有关。有一位教育界人士说过,小学阶段,重要的不是知识的学习,而是学习习惯的培养,成绩忽好忽坏的孩子,往往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习惯是在学习过程中经过反复练习形成并发展,成为一种个体需要的自动化学习行为方式。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形成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使学生终身受益。总之,只要我们持之以恒,发挥各方面作用,调动各方面的因素,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终会养成。
其他文献
新课标也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那么,如何有效进行文本多元解读,使学生在多元化的解读过程中,张扬个性
正如一个人有自己的姓名、外貌、性格一样,汉字也有自己的读音、形貌、意义,“音、形、义”是汉字的三要素。  首先来看一看汉字的读音。  每一个汉字都有自己的读音,不少汉字还不止一种叫法,正如一个人,由于担当的角色不同,称呼也不同,比如一个男人,在家里女儿称之为“父亲”,妻子称之为“丈夫”,在学校学生又称之为“老师”一样。比如“强”,就有“qiáng” “qiǎng”“jiàng”几种称呼,称呼不同,
职业压力会对人体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在生理上会使人产生很多疾病,并影响人的心理健康,在工作上会影响工作绩效,因此十分有必要对职业压力进行研究。 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高等
先学后教的基础是学生自学新知。学生学习解决问题的最好途径是自己去发现。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强调指出,语文教学“要着眼于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学习独立思考,学习怎样读书。”九年义务教育小语教材将《预习》编入课例,使预习成为小学语文教材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实际教学中,通过“预习”这一环节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重视预习的个体差异,强化训练、引导学生运用已经具备的知识和能力尝试学习,自读自悟
学习兴趣是指人们积极主动学习的一种状态倾向,是引导学生学习文化知识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开启小学生好奇心的钥匙,指引学生去探索自己未知的领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何将
一、模式提出的背景  当前,高中语文新课程包括小学和初中都已进入课改深水区,语文教学的深层改革势在必行,在观念、教材、方法、行为等方面必须加以改变。同时我们也看到考试成绩与素质教育越来越不矛盾,越来越成为互相促进的关系,试卷中阅读分数和写作分数占分数比重越来越高,阅读和写作对学生终生发展奠基作用越来越强。学生作为一个发展的整体取得整体性发展是教育教学的必需,而语文教学中阅读和写作分离现象依然严重,
探究与研究是同一目的的两个侧面,探究性学习离不开探究,探究的过程就是研究的过程,探究性学习是类似科学研究或探究的一种学习方式,探究性学习以它独特的优势,在教学改革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此,笔者在课堂上针对教材内容,积极创设探究问题的情境,鼓励学生主动参与问题的探究过程,教会探究方法,留给学生自主探究的时间和空间,布置探究性的长作业,以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的能力。  一 : 创设探究性学习的情境  研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随着学习内容的变化、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教与学的途径、学生的学习方式都有了一系列的变化。其中,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在这种背景下,我们把“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引到我们的语文课堂,并进行了多角度的探索、尝试,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激发主动参与,发挥主观能动性。  内因是变化的根本,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学习的主体。教学中只有充分调动学
农业产业化是解决“三农”问题,加快农村建设,缩小城乡差别,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实现和谐社会的根本途径。本文以鄢陵为例,从引言、鄢陵县花卉产业发展现状、鄢陵县花卉产业发展的
【摘要】散文是形散而神不散。文言游记散文就是依此而行,在看似涣散的框架,渗透着作者对美的追求。它不仅重视遣词造句韵律上的美感、和谐、铿锵;也重视全文安排的紧凑、呼应、顺畅,为我们描绘了如歌似画的自然迷人风景,并含蓄隽永地表达了内心美好理想的愿望。它所体现的意境美、形式美及社会美,值得我们去赏析。我们应随同作者一起游山玩水,一边欣赏美丽的景物,一边 感受作者的真情,充分沐浴着这种古文化的思想情感的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