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认为:“什么是教育?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积千累万,不如养个好习惯。”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副研究员孙云晓说:“充分尊重儿童的权利,让他们在习惯养成中发挥主人作用,自己决定养成哪些好习惯、改正哪些坏习惯,自己决定采用哪些方法,并主动学会与成年人的合作,这应当成为习惯教育的第一原则。当然,成年人的引导与帮助是必要的,但只有唤醒孩子心中沉睡的巨人,教育才能成功。”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教学生学什么,更重要的是指导学生如何学习,如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培养学生认真听课的好习惯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载体,学生养成认真听课的习惯是获取知识、技能的必要条件。
1、做好课前准备:精神上的准备十分重要。保持课内精力旺盛,头脑清醒,是学好知识的前提条件。
2、集中注意力:思想开小差会分心,要专心听讲,排除干扰。
3、认真观察、积极思考:不要做一个被动的信息接受者,要充分调动自己的积极性,紧跟老师讲课的思路,会取得好的学习效果。
4、充分理解、掌握方法。
5、抓住老师讲课的重点:有的同学在听课时,往往忽视老师讲课的开头和结尾,同时还要注意老师反复强调的部分。
6、做好课堂笔记:是强化记忆的最佳方法之一。笔记,一份永恒的笔录,可以克服大脑记忆方面的限制。俗语说,好记忆不如烂笔头,因此必须记笔记。同时做笔记能充分调动耳、眼、手、心等协同工作,可帮助学习。
二、从小培养学生做作业时独立思考的好习惯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好习惯,我个人认为是件特别重要的事情,应该有意识的从小抓起,从学生的日常活动中做起,让学生在生活、学习中,对父母不依不靠,学生能做好的事,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做。例如:在学习方面,应遵循古人说的一句话:“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意思是给人鱼吃,不如告诉人打鱼的技术。培养学生也是这个道理。学习时,不要坐在学生一旁监督,也不陪学生看书、做作业。学生自己的作业要做到按时独立地完成。至于碰到实在不会做的题目,我只是给学生理清思路,启发孩子多思考几种可能性,但从不告诉学生答案,迫使学生自己养成独立思考的好习惯。
三、培养学生养成勤思好问的好习惯
有人说过,学习的过程其实就是思考的过程。应鼓励学生遇到问题敢于开口求教,提问不要有顾忌,不要因问题简单而想到会不会被老师批评或别人讥笑,要打破沙锅问到底。“学起于思”,想要学好知识,必须具有强烈的求知欲,浓厚的学习兴趣,积极的探索精神,顽强的意志品质 ,为此,在教学上,我充分利用一切机会创造条件,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集中精力,专心听讲,大胆发言,并逐步养成习惯。为达到上述目的,我在教学中首先抓住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在课堂中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其次,还从教材的特点和学生心理特点出发,根据新授知识的要求,精心设计教学课件,激发学生的兴趣,学习的欲望和信心,提高他们进一步探索问题的能力。
四、教师在行动上要成为学生的楷模
小学生习惯未定,行为准则、习惯养成不仅需要教师的言传,更需要教师的身教。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教师不能只在口头上提出一些要求,还要在行动上成为学生的楷模,给学生以很好的示范。例如教师写教案整洁详细,上课时板书整洁美观一丝不苟,藏书都留下圈点划记的痕迹,都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无声的示范是最好的说服”,学生看在眼里,自然效仿在行动上。因此,教师要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上,言传身教,起楷模作用。我在平时板书时也特别注意这一点。从点滴做起,渐渐地,一步一步加以引导。
五、同伴之間互相帮助
学生与同伴的交互作用,对学生理解、掌握所学内容及能力、习惯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引导学生有意识地观察、了解同学的学习习惯,既能发现同学习惯的不良,又能及时提醒、帮助、督促同学纠正不良习惯。如发现同学修改作业不认真,随心所欲,有同伴给他指出比老师指出其接受性要好的多。互相纠正时,学生如果把存在的问题和改正的措施等进行反思,既便于学生更有效地改正不良习惯,又能巩固和提高学生的良好习惯。
美国心理学巨匠威廉·詹姆斯有一段对习惯的经典注释:“种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行为;种下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种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种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就是说习惯是可以决定一个人的命运的。你能不能担重任,会不会办事,能力如何,恐怕都跟你的习惯有关。有一位教育界人士说过,小学阶段,重要的不是知识的学习,而是学习习惯的培养,成绩忽好忽坏的孩子,往往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习惯是在学习过程中经过反复练习形成并发展,成为一种个体需要的自动化学习行为方式。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形成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使学生终身受益。总之,只要我们持之以恒,发挥各方面作用,调动各方面的因素,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终会养成。
一、培养学生认真听课的好习惯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载体,学生养成认真听课的习惯是获取知识、技能的必要条件。
1、做好课前准备:精神上的准备十分重要。保持课内精力旺盛,头脑清醒,是学好知识的前提条件。
2、集中注意力:思想开小差会分心,要专心听讲,排除干扰。
3、认真观察、积极思考:不要做一个被动的信息接受者,要充分调动自己的积极性,紧跟老师讲课的思路,会取得好的学习效果。
4、充分理解、掌握方法。
5、抓住老师讲课的重点:有的同学在听课时,往往忽视老师讲课的开头和结尾,同时还要注意老师反复强调的部分。
6、做好课堂笔记:是强化记忆的最佳方法之一。笔记,一份永恒的笔录,可以克服大脑记忆方面的限制。俗语说,好记忆不如烂笔头,因此必须记笔记。同时做笔记能充分调动耳、眼、手、心等协同工作,可帮助学习。
二、从小培养学生做作业时独立思考的好习惯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好习惯,我个人认为是件特别重要的事情,应该有意识的从小抓起,从学生的日常活动中做起,让学生在生活、学习中,对父母不依不靠,学生能做好的事,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做。例如:在学习方面,应遵循古人说的一句话:“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意思是给人鱼吃,不如告诉人打鱼的技术。培养学生也是这个道理。学习时,不要坐在学生一旁监督,也不陪学生看书、做作业。学生自己的作业要做到按时独立地完成。至于碰到实在不会做的题目,我只是给学生理清思路,启发孩子多思考几种可能性,但从不告诉学生答案,迫使学生自己养成独立思考的好习惯。
三、培养学生养成勤思好问的好习惯
有人说过,学习的过程其实就是思考的过程。应鼓励学生遇到问题敢于开口求教,提问不要有顾忌,不要因问题简单而想到会不会被老师批评或别人讥笑,要打破沙锅问到底。“学起于思”,想要学好知识,必须具有强烈的求知欲,浓厚的学习兴趣,积极的探索精神,顽强的意志品质 ,为此,在教学上,我充分利用一切机会创造条件,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集中精力,专心听讲,大胆发言,并逐步养成习惯。为达到上述目的,我在教学中首先抓住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在课堂中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其次,还从教材的特点和学生心理特点出发,根据新授知识的要求,精心设计教学课件,激发学生的兴趣,学习的欲望和信心,提高他们进一步探索问题的能力。
四、教师在行动上要成为学生的楷模
小学生习惯未定,行为准则、习惯养成不仅需要教师的言传,更需要教师的身教。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教师不能只在口头上提出一些要求,还要在行动上成为学生的楷模,给学生以很好的示范。例如教师写教案整洁详细,上课时板书整洁美观一丝不苟,藏书都留下圈点划记的痕迹,都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无声的示范是最好的说服”,学生看在眼里,自然效仿在行动上。因此,教师要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上,言传身教,起楷模作用。我在平时板书时也特别注意这一点。从点滴做起,渐渐地,一步一步加以引导。
五、同伴之間互相帮助
学生与同伴的交互作用,对学生理解、掌握所学内容及能力、习惯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引导学生有意识地观察、了解同学的学习习惯,既能发现同学习惯的不良,又能及时提醒、帮助、督促同学纠正不良习惯。如发现同学修改作业不认真,随心所欲,有同伴给他指出比老师指出其接受性要好的多。互相纠正时,学生如果把存在的问题和改正的措施等进行反思,既便于学生更有效地改正不良习惯,又能巩固和提高学生的良好习惯。
美国心理学巨匠威廉·詹姆斯有一段对习惯的经典注释:“种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行为;种下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种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种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就是说习惯是可以决定一个人的命运的。你能不能担重任,会不会办事,能力如何,恐怕都跟你的习惯有关。有一位教育界人士说过,小学阶段,重要的不是知识的学习,而是学习习惯的培养,成绩忽好忽坏的孩子,往往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习惯是在学习过程中经过反复练习形成并发展,成为一种个体需要的自动化学习行为方式。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形成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使学生终身受益。总之,只要我们持之以恒,发挥各方面作用,调动各方面的因素,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终会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