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试图通过分析现代英语阅读教学中使用到的策略教学法,包括阅读前、阅读中和阅读后策略,有效的教学方法应用是阅读教学顺利进行的有利保障。
关键词:英语阅读教学;教学方法
有效的教学方法应用是阅读教学顺利进行的有利保障,下面就来介绍英语阅读教学中一些常用的方法。
1.策略教学法
阅读教学主要包括三个部分,即阅读前、阅读中和阅读后。下面就来介绍每一部分的教学策略。
(1)阅读前策略
阅读前的活动主要包括引出主题、提出问题、交代任务等,其目的在于使学生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了解文章的相关信息,激活学生的背景知识,充分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尽快进入文章角色,为进一步的阅读奠定基础。具体而言,教师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进行。
①清除词汇障碍。对于学生而言,词汇可以说是造成阅读困难最重要的因素了。因此,教师在阅读训练前采用各种形式,如对话、故事、图片等对学生进行词汇灌输,从而给学生在阅读中清除词汇障碍,促进学生的阅读。
②语法以旧引新。在学习的过程中,一个语法同时出现在几个单元中的情况经常出现。鉴于语法在教材中的这一特点,教师可以在教授时不断地提及重复出现的语法,以增强学生的记忆。此外,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语法的难度是呈递进趋势的,据此教师可以在教授新的语法知识时,回头温习旧的语法知识,并通过复习旧的语法知识,引出新的语法知识,以实现语法知识的再现和滚动。
③预测情节。预测对于阅读的顺利完成十分有利。因此,教师可以在课前让学生根据题目或一些关键词,大胆地想象,预测事故的情节,从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发学生阅读的兴趣。让学生带着对文章情节的预测,通过阅读来验证自己的猜测。这样的活动不仅利于巩固学生已有的知识,还利于学生逻辑推理能力的培养,而且能够很好地帮助学生准确地把握文章的主旨。
(2)阅读中策略
閱读中的活动主要有略读了解课文大意,扫读捕捉具体信息,寻找主题句,划分课文结构,根据上下文推测词义,推测作者的深层寓意等,其主要目的在于理解文本并在阅读过程中训练学生的阅读技能。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阅读中活动:
①略读。略读是一种选择性阅读,用尽可能快的速度大致地粗读全文,获取文章主题大意的快速阅读方法。阅读时只需选读首尾段、每段的首尾句、段落的主题句、抓住阐述主题的主要事实或文章的中心思想即可。在采用这种方法进行阅读时,学生可有意识地略过一些词语、句子,甚至段落,对于一些细节或例子则无须关注。通常,略读的主要活动包括阅读后给出标题,阅读后匹配标题,阅读后撰写概要等。
具体来说,学生在使用略读的策略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A.特別留意文章的题目、小标题、黑体字、画线部分等内容。
B.阅读时要善于抓住文章的关键词与表示关联的词语。
C.注重阅读文章的第一段、最后一段,以及每段的主题句和结论句。
通过阅读上面的例文,我们可以发现,语篇中的首段和末段集中了文章的主旨信息,即人们在交流时除了使用口头语言外,还使用体态语,同时在与外国人交流时,还应注意各国人的体态语的不同。不难看出,阅读了文章的第一段和最后一段,就可以大致了解文章的主旨,而其余信息则可以忽略不看。
②扫读。扫读是从上至下迅速搜索所需要的信息,而无须仔细阅读整篇文章。这种寻找文章中的特定信息或特定词组的方法,能有效提高阅读的速度和效率。在扫读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忽略那些与题目无关的信息,积极寻找那些与题目要求相关的信息。扫读的主要活动包括在规定时间内查找要求的具体信息,信息图标填充,选择填空等。
③寻找主题句。确定文章的主题思想是理解文章的关键,而要想确定主题思想,首先要确定主题句。主题句往往是文章大意的概括,句子结构较为简单。主题句的位置非常灵活,既可以位于段落的开头、结尾,也可以同时位于段落的开头和结尾,还能位于段落中间,甚至隐含在段落之间。
A主题句位于段首。作者在写文章通常会先引出一个话题,然后针对这一话题进行详细的阐述,所以主题句设置在段首的可能性最大。主题句置于段首不仅清晰醒目,也易于被读者把握。
B.主题句位于段尾。主题句在段尾的情况也十分常见。与位于段首的主题句不同,位于段尾的主题句通常是对上文的总结和归纳,或是对上文的描述提出的建议。
C.主题句隐含在段落之间。并不是所有的段落都有主题句,在有些文章中,无论是段首、段中还是段尾,都找不到明显的主题句。实际上,这些文章中的主题句暗含于段落之中,这样的主题句十分隐晦,需要读者捕捉文章的细节,并进行总结归纳,才能获取文章的主旨大意。
④推理判断。有时候所需信息并不能直接从文章字面意思上得出,此时就需要推理判断。推理判断要求学生以理解全文为基础,从文章提供的各个信息出发,对文章逐层进行分析,最后准确推断出文章的中心思想。
推理判断又可分为直接推理判断和间接推理判断。
直接推理判断是学生在理解原文的表层意思的同时,依据所提供的信息合理推断文章的结论。直接推理判断题中一般会包含一些常用的推断词,如infer,imply,suggest,conclude 等。
间接推理判断则较为复杂、含蓄。这种推理方式通常要求学生挖掘文章的深层内涵去推测和揣摩作者的态度以及文章的主题等。这种题型通常不含infer conclude 等明显表示推理的词。
(3)阅读后策略
阅读后阶段也是阅读教学中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它是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和运用阶段,旨在练习、巩固和拓展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所学的语言知识,为培养和提高说和写的能力打基础。在这一阶段的教学中,教师应设计一些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常见的活动包含以下几种:
①仿写。仿写主要是用类似的情境对阅读材料进行模拟。具体而言,仿写是根据阅读材料的内容与体裁,或套用阅读材料的部分段落,或改变事件、人称或地点等,或套用阅读材料的句型和语法结构,运用所学词汇,设定类似的情景而进行的书面表达。仿写不仅有利于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的提高,还可以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应用能力得到强化与巩固,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②缩写。缩写指采用缩影的形式对阅读材料进行概述。当学生阅读完成并理解了文章的内容和主旨后,教师可引导学生根据阅读材料中的关键词和主题句进行缩写。采用缩写对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以及写作能力都有很大的帮助。
③填空。教师给学生提供文章概要,但要将一些关键信息留出空白让学生填写,并鼓励学生在填写时尽量不要使用原文的词或短语,要尽可能地替换成不同的词和短语。
④复述。复述是一种具有挑战性的口语练习。复述的前提是学生对阅读材料已经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并消除了生词障碍。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图片和关键词来复述阅读材料的大致内容。通过对阅读材料的复述,利于学生加深对主要内容的理解和重点词汇的巩固。复述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组织,可按照结构布局或按照重要性,也可按照空间或时间顺序进行。
⑤转述。转述主要是针对对话性质的语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使用第三人称将对话性的语篇转述为描述性的语篇,要引导学生注意时态和人称要随之产生相应的变化。
⑥角色扮演。角色扮演也是教师经常使用的阅读后活动。具体做法是,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并依据所扮演角色的视角来进行互动。角色扮演活动不仅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还能使学生充分发挥创造力,使学生在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达到练习新学语言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胡赟、于琦、王蕊.英语翻译与英语教学研究[M].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17.
[2]乌云.英语阅读教学法初探[J].语文学刊(外语教育教学)2014(07).
(作者单位: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
关键词:英语阅读教学;教学方法
有效的教学方法应用是阅读教学顺利进行的有利保障,下面就来介绍英语阅读教学中一些常用的方法。
1.策略教学法
阅读教学主要包括三个部分,即阅读前、阅读中和阅读后。下面就来介绍每一部分的教学策略。
(1)阅读前策略
阅读前的活动主要包括引出主题、提出问题、交代任务等,其目的在于使学生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了解文章的相关信息,激活学生的背景知识,充分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尽快进入文章角色,为进一步的阅读奠定基础。具体而言,教师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进行。
①清除词汇障碍。对于学生而言,词汇可以说是造成阅读困难最重要的因素了。因此,教师在阅读训练前采用各种形式,如对话、故事、图片等对学生进行词汇灌输,从而给学生在阅读中清除词汇障碍,促进学生的阅读。
②语法以旧引新。在学习的过程中,一个语法同时出现在几个单元中的情况经常出现。鉴于语法在教材中的这一特点,教师可以在教授时不断地提及重复出现的语法,以增强学生的记忆。此外,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语法的难度是呈递进趋势的,据此教师可以在教授新的语法知识时,回头温习旧的语法知识,并通过复习旧的语法知识,引出新的语法知识,以实现语法知识的再现和滚动。
③预测情节。预测对于阅读的顺利完成十分有利。因此,教师可以在课前让学生根据题目或一些关键词,大胆地想象,预测事故的情节,从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发学生阅读的兴趣。让学生带着对文章情节的预测,通过阅读来验证自己的猜测。这样的活动不仅利于巩固学生已有的知识,还利于学生逻辑推理能力的培养,而且能够很好地帮助学生准确地把握文章的主旨。
(2)阅读中策略
閱读中的活动主要有略读了解课文大意,扫读捕捉具体信息,寻找主题句,划分课文结构,根据上下文推测词义,推测作者的深层寓意等,其主要目的在于理解文本并在阅读过程中训练学生的阅读技能。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阅读中活动:
①略读。略读是一种选择性阅读,用尽可能快的速度大致地粗读全文,获取文章主题大意的快速阅读方法。阅读时只需选读首尾段、每段的首尾句、段落的主题句、抓住阐述主题的主要事实或文章的中心思想即可。在采用这种方法进行阅读时,学生可有意识地略过一些词语、句子,甚至段落,对于一些细节或例子则无须关注。通常,略读的主要活动包括阅读后给出标题,阅读后匹配标题,阅读后撰写概要等。
具体来说,学生在使用略读的策略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A.特別留意文章的题目、小标题、黑体字、画线部分等内容。
B.阅读时要善于抓住文章的关键词与表示关联的词语。
C.注重阅读文章的第一段、最后一段,以及每段的主题句和结论句。
通过阅读上面的例文,我们可以发现,语篇中的首段和末段集中了文章的主旨信息,即人们在交流时除了使用口头语言外,还使用体态语,同时在与外国人交流时,还应注意各国人的体态语的不同。不难看出,阅读了文章的第一段和最后一段,就可以大致了解文章的主旨,而其余信息则可以忽略不看。
②扫读。扫读是从上至下迅速搜索所需要的信息,而无须仔细阅读整篇文章。这种寻找文章中的特定信息或特定词组的方法,能有效提高阅读的速度和效率。在扫读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忽略那些与题目无关的信息,积极寻找那些与题目要求相关的信息。扫读的主要活动包括在规定时间内查找要求的具体信息,信息图标填充,选择填空等。
③寻找主题句。确定文章的主题思想是理解文章的关键,而要想确定主题思想,首先要确定主题句。主题句往往是文章大意的概括,句子结构较为简单。主题句的位置非常灵活,既可以位于段落的开头、结尾,也可以同时位于段落的开头和结尾,还能位于段落中间,甚至隐含在段落之间。
A主题句位于段首。作者在写文章通常会先引出一个话题,然后针对这一话题进行详细的阐述,所以主题句设置在段首的可能性最大。主题句置于段首不仅清晰醒目,也易于被读者把握。
B.主题句位于段尾。主题句在段尾的情况也十分常见。与位于段首的主题句不同,位于段尾的主题句通常是对上文的总结和归纳,或是对上文的描述提出的建议。
C.主题句隐含在段落之间。并不是所有的段落都有主题句,在有些文章中,无论是段首、段中还是段尾,都找不到明显的主题句。实际上,这些文章中的主题句暗含于段落之中,这样的主题句十分隐晦,需要读者捕捉文章的细节,并进行总结归纳,才能获取文章的主旨大意。
④推理判断。有时候所需信息并不能直接从文章字面意思上得出,此时就需要推理判断。推理判断要求学生以理解全文为基础,从文章提供的各个信息出发,对文章逐层进行分析,最后准确推断出文章的中心思想。
推理判断又可分为直接推理判断和间接推理判断。
直接推理判断是学生在理解原文的表层意思的同时,依据所提供的信息合理推断文章的结论。直接推理判断题中一般会包含一些常用的推断词,如infer,imply,suggest,conclude 等。
间接推理判断则较为复杂、含蓄。这种推理方式通常要求学生挖掘文章的深层内涵去推测和揣摩作者的态度以及文章的主题等。这种题型通常不含infer conclude 等明显表示推理的词。
(3)阅读后策略
阅读后阶段也是阅读教学中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它是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和运用阶段,旨在练习、巩固和拓展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所学的语言知识,为培养和提高说和写的能力打基础。在这一阶段的教学中,教师应设计一些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常见的活动包含以下几种:
①仿写。仿写主要是用类似的情境对阅读材料进行模拟。具体而言,仿写是根据阅读材料的内容与体裁,或套用阅读材料的部分段落,或改变事件、人称或地点等,或套用阅读材料的句型和语法结构,运用所学词汇,设定类似的情景而进行的书面表达。仿写不仅有利于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的提高,还可以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应用能力得到强化与巩固,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②缩写。缩写指采用缩影的形式对阅读材料进行概述。当学生阅读完成并理解了文章的内容和主旨后,教师可引导学生根据阅读材料中的关键词和主题句进行缩写。采用缩写对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以及写作能力都有很大的帮助。
③填空。教师给学生提供文章概要,但要将一些关键信息留出空白让学生填写,并鼓励学生在填写时尽量不要使用原文的词或短语,要尽可能地替换成不同的词和短语。
④复述。复述是一种具有挑战性的口语练习。复述的前提是学生对阅读材料已经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并消除了生词障碍。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图片和关键词来复述阅读材料的大致内容。通过对阅读材料的复述,利于学生加深对主要内容的理解和重点词汇的巩固。复述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组织,可按照结构布局或按照重要性,也可按照空间或时间顺序进行。
⑤转述。转述主要是针对对话性质的语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使用第三人称将对话性的语篇转述为描述性的语篇,要引导学生注意时态和人称要随之产生相应的变化。
⑥角色扮演。角色扮演也是教师经常使用的阅读后活动。具体做法是,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并依据所扮演角色的视角来进行互动。角色扮演活动不仅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还能使学生充分发挥创造力,使学生在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达到练习新学语言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胡赟、于琦、王蕊.英语翻译与英语教学研究[M].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17.
[2]乌云.英语阅读教学法初探[J].语文学刊(外语教育教学)2014(07).
(作者单位: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