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后进生”在每一个班级里面都会存在。如何转化“后进生”,是广大教育工作者积极探讨研究的问题。本文主要从“后进生”的转化策略以及应该注意的问题等方面入手进行探究。
【关键词】德育教育;后进生;转化策略
时下,有不少班主任怨工作难做,主要原因归于“后进生”问题。其实,转化“后进生”,是德育工作的主要任务之一,也是班主任工作的一项不可忽视的职责。如何转化“后进生”,是广大教育工作者积极探讨研究的问题。它反映出班主任态度是否端正,教育思想是否正确,师德是否优良。下面笔者结合多年的班主任工作实践,摸索出一些较为有效转化“后进生”的方法,归纳如下。
一、克服偏见,严抓细管
孔子曰:“有教无类。”对于“后进生”,班主任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他们,不应持嫌弃、厌恶的态度,把他们视为包袱。“后进生”也是学生,在班主任眼中,他们也多是可爱和可以教育好的学生。为人师者,不应对他们有任何的偏见,应该认识到转化一个“后进生”与培养一个优秀生同样重要,而转化“后进生”亦是教书育人神圣职责的体现。只有正确认识“后进生”,才有工作力量的源泉。
苏联教育家凯洛夫说:“教师如果对学生没有热情决不能成为好教师,但是教师对于学生的爱是一种带有严格要求的爱。”对于“后进生”,还应严格要求,不要置之不理。一个班集体,好、中、差的学生同时存在,对那些调皮捣蛋的“后进生”,班主任必须认真管好,以提高他们的思想觉悟,使之成为思想好、学习有进步的学生,千万不能放手不管。有的班主任,常常把班中的“后进生”调到教室末尾去“乘凉”,不管不理;而科任老师则对他们是否来上课不闻不问,或者让他们在上课时自由出入,随意旷课,随意打闹。这种带有偏见的做法给这些“后进生”开了绿灯,他们就越来越差,越来越散。因此,对“后进生”不但要管,而且还应抓得严,管理细,管到实处。
二、尊重——架起信任的桥梁
尊重学生是良好师德的体现,它是一种有形有色的教育力量。它会使师生之间在情感上、心理上接近起来,在师生之间架起一座互相信任的桥梁,建立真挚的师生感情,这样,学生就会自觉地接受教师的教育和劝告。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服其理。”
班主任对优秀生的尊重,是很自然的,也是应该的。然而,班主任尊重“后进生”更为重要。尊重“后进生”是教育“后进生”的前提,班主任只有尊重“后进生”,才能得到“后进生”的尊敬和爱戴,“后进生”才会对班主任推心置腹,把心里话向班主任倾诉。这样,班主任才能准确地了解“后进生”,采取合适的教育方法转变“后进生”。
要尊重“后进生”,切忌语言刻薄,伤其自尊心。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在影响学生的内心世界时,不应挫伤他们心灵中最敏感的一个角落——自尊心。”因此,班主任不应把“后进生”当作“草”“笨蛋”“蠢猪”“害群之马”等词语应用在他们的身上。“后进生”虽然在总的方面不及优秀生,但在某些方面却可能勝过优秀生。比如,“后进生”在学习方面比不上优秀生,但劳动方面却比优秀生积极;遇到危难时,有些优秀生临阵退缩,而有些“后进生”却能奋不顾身;有些“后进生”在智力比赛中倒数第一,但在体育竞赛中名列前茅;有些“后进生”在学校时顶撞老师,毕业后却对老师特别尊重。难怪乎美国学者爱默生说:“教育的秘诀是尊重学生。”因此,为了调动“后进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使他们由“草”转化为“宝”,班主任应尊重“后进生”,给他们多些(下转第21版)(上接第20版)关怀、多些扶持、多些辅导、因材施教,不应开口便骂“蠢猪”“笨蛋”等;否则,就会大大挫伤“后进生”的自尊心。
三、师爱——滋润心田的甘露
德国哲学家席勒曾说:“没有爱的光辉,人生便无价值。”教育根植于爱。爱,也是教育学生的前提,只有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形成爱的氛围,才能与学生打成一片,交知心朋友,取得学生的信赖。
教育家丁有宽同志特别强调:“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师爱,是启动学生自我教育的情感因素。在教育转变“后进生”的过程中,班主任可以通过言传身教,接触了解,排忧解难来传播师爱。笔者曾教过一位“后进生”,他思维能力强,但学习懒散,脾气倔强,常常受到家人“恨铁不成钢”的责骂,其他科任老师对他也颇有异议。当他的父亲在车祸中不幸丧生后,本来已经拮据的家境更加贫困了。眼看兄妹俩人就要失学了,笔者及时上门慰问,并解囊为他垫付了200多元学杂费,同时争取学校和少先大队部的支持,为他发动募捐,终于解决了他的后顾之忧,兄妹俩高高兴兴地重返校园了。从这件事中,他感受到班主任兄长般的爱。他看到老师如此关心、爱护他,思想触动很大,于是一改过去的坏风气,发奋攻读,不断进步,有啥心里话也都跟笔者说,并把笔者看成亲哥哥一般。结果,他一直被学校评为“三好学生”,最后,还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茂名市五中。
由此可见,在转化“后进生”的过程中,班主任应注意把握爱的原则,以慈母般的爱去关心学生,感化学生,把爱倾注在他们身上。
四、宽容——树立自信的灵丹
在严格要求“后进生”的同时,在某些方面还应采用宽容的教育方法,亦可有效地转化“后进生”。毕竟,英国思想家培根也说:“和蔼可亲的态度是永久的介绍信。”
由于“后进生”心境长期受压抑,缺少温暖,觉得周围的人和事总跟自己过不去,因而极容易导致偏激情绪。他们要么顶撞老师的教育,要么沉默不语,表现出不满。此时,班主任须随机应变,冷静沉着,善于疏导,给予宽容。而有些“后进生”变好一段时间后,又容易“旧病复发”,有的“后进生”已形成不良行为定势,要在短时间内马上改正是不可能的事。班主任此时则应具有允许别人犯错误,又允许别人改正错误的博大胸怀。班主任要做好长期关心“后进生”的思想准备,不要因为其有了一点进步就松下劲来,而应该在“后进生”“旧病复发”时,认真与其总结成绩,了解反复的原因,给他们注入新的活力和希望。另外,对于“后进生”的学习成绩,更不能要求太高,否则,欲速不达,适得其反,容易伤害其自信心,引起负效应。做班主任的也不应总拿优秀生的成绩与“后进生”的成绩相比,甚至在班上评头品足,讥讽挖苦,这只能加深“后进生”的妒忌心理;相反,应在“后进生”获得一点成绩时就及时鼓励,让他们自己与自己比较,从而不断提高“后进生”的自信心,激发其向更高目标奋进。
五、以理服人,耐心说理
中国有句谚语:“急躁是教育人的敌人。”在批评“后进生”的不良行为时,有些班主任经常会动怒,有的甚至有过火的言语,这是不妥的。所谓“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对“后进生”的错误和缺点,应该待之以诚恳的态度,不躁不愠,耐心说理。
因此,班主任首先要让学生有为其行为辩解的机会,再平心静气地指出问题所在,针对不同情况,采用不同的办法解决问题。教育,应是细心地触及学生的心灵,而不是一味地指责。古希腊作家伊索曾说:“说服往往比压服更有效。”可见,在情与理面前,所有困难和问题无不可以克服和解决。当然,对“后进生”的平心静气,并不意味着班主任失了“威”,而班主任真正的“权威”和感召力,则来自学生的信赖,师生彼此的互通。
综上所述,“后进生 ”现象是客观存在的。在转化“后进生”的工作中,班主任要坚持以“爱”为根,“情、理”为导,因材施教,把“热爱学生”当作我们班主任最重要的修养。正确处理师生正常的人际关系,研究学生个性,有的放矢,相信“后进生”是可以教育好、转化好的。同时,还要深入了解他们,想方设法使教育内容和方法适应他们的实际情况和接受程度。这样,“后进生”问题自然会迎刃而解。
参考文献:
[1]王丽萍.讲究沟通技巧,用心教育孩子[J] .教师,2013(186).
[2]梁煜.班主任工作应做到“六要”[J] .生活教育,2014(1).
【关键词】德育教育;后进生;转化策略
时下,有不少班主任怨工作难做,主要原因归于“后进生”问题。其实,转化“后进生”,是德育工作的主要任务之一,也是班主任工作的一项不可忽视的职责。如何转化“后进生”,是广大教育工作者积极探讨研究的问题。它反映出班主任态度是否端正,教育思想是否正确,师德是否优良。下面笔者结合多年的班主任工作实践,摸索出一些较为有效转化“后进生”的方法,归纳如下。
一、克服偏见,严抓细管
孔子曰:“有教无类。”对于“后进生”,班主任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他们,不应持嫌弃、厌恶的态度,把他们视为包袱。“后进生”也是学生,在班主任眼中,他们也多是可爱和可以教育好的学生。为人师者,不应对他们有任何的偏见,应该认识到转化一个“后进生”与培养一个优秀生同样重要,而转化“后进生”亦是教书育人神圣职责的体现。只有正确认识“后进生”,才有工作力量的源泉。
苏联教育家凯洛夫说:“教师如果对学生没有热情决不能成为好教师,但是教师对于学生的爱是一种带有严格要求的爱。”对于“后进生”,还应严格要求,不要置之不理。一个班集体,好、中、差的学生同时存在,对那些调皮捣蛋的“后进生”,班主任必须认真管好,以提高他们的思想觉悟,使之成为思想好、学习有进步的学生,千万不能放手不管。有的班主任,常常把班中的“后进生”调到教室末尾去“乘凉”,不管不理;而科任老师则对他们是否来上课不闻不问,或者让他们在上课时自由出入,随意旷课,随意打闹。这种带有偏见的做法给这些“后进生”开了绿灯,他们就越来越差,越来越散。因此,对“后进生”不但要管,而且还应抓得严,管理细,管到实处。
二、尊重——架起信任的桥梁
尊重学生是良好师德的体现,它是一种有形有色的教育力量。它会使师生之间在情感上、心理上接近起来,在师生之间架起一座互相信任的桥梁,建立真挚的师生感情,这样,学生就会自觉地接受教师的教育和劝告。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服其理。”
班主任对优秀生的尊重,是很自然的,也是应该的。然而,班主任尊重“后进生”更为重要。尊重“后进生”是教育“后进生”的前提,班主任只有尊重“后进生”,才能得到“后进生”的尊敬和爱戴,“后进生”才会对班主任推心置腹,把心里话向班主任倾诉。这样,班主任才能准确地了解“后进生”,采取合适的教育方法转变“后进生”。
要尊重“后进生”,切忌语言刻薄,伤其自尊心。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在影响学生的内心世界时,不应挫伤他们心灵中最敏感的一个角落——自尊心。”因此,班主任不应把“后进生”当作“草”“笨蛋”“蠢猪”“害群之马”等词语应用在他们的身上。“后进生”虽然在总的方面不及优秀生,但在某些方面却可能勝过优秀生。比如,“后进生”在学习方面比不上优秀生,但劳动方面却比优秀生积极;遇到危难时,有些优秀生临阵退缩,而有些“后进生”却能奋不顾身;有些“后进生”在智力比赛中倒数第一,但在体育竞赛中名列前茅;有些“后进生”在学校时顶撞老师,毕业后却对老师特别尊重。难怪乎美国学者爱默生说:“教育的秘诀是尊重学生。”因此,为了调动“后进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使他们由“草”转化为“宝”,班主任应尊重“后进生”,给他们多些(下转第21版)(上接第20版)关怀、多些扶持、多些辅导、因材施教,不应开口便骂“蠢猪”“笨蛋”等;否则,就会大大挫伤“后进生”的自尊心。
三、师爱——滋润心田的甘露
德国哲学家席勒曾说:“没有爱的光辉,人生便无价值。”教育根植于爱。爱,也是教育学生的前提,只有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形成爱的氛围,才能与学生打成一片,交知心朋友,取得学生的信赖。
教育家丁有宽同志特别强调:“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师爱,是启动学生自我教育的情感因素。在教育转变“后进生”的过程中,班主任可以通过言传身教,接触了解,排忧解难来传播师爱。笔者曾教过一位“后进生”,他思维能力强,但学习懒散,脾气倔强,常常受到家人“恨铁不成钢”的责骂,其他科任老师对他也颇有异议。当他的父亲在车祸中不幸丧生后,本来已经拮据的家境更加贫困了。眼看兄妹俩人就要失学了,笔者及时上门慰问,并解囊为他垫付了200多元学杂费,同时争取学校和少先大队部的支持,为他发动募捐,终于解决了他的后顾之忧,兄妹俩高高兴兴地重返校园了。从这件事中,他感受到班主任兄长般的爱。他看到老师如此关心、爱护他,思想触动很大,于是一改过去的坏风气,发奋攻读,不断进步,有啥心里话也都跟笔者说,并把笔者看成亲哥哥一般。结果,他一直被学校评为“三好学生”,最后,还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茂名市五中。
由此可见,在转化“后进生”的过程中,班主任应注意把握爱的原则,以慈母般的爱去关心学生,感化学生,把爱倾注在他们身上。
四、宽容——树立自信的灵丹
在严格要求“后进生”的同时,在某些方面还应采用宽容的教育方法,亦可有效地转化“后进生”。毕竟,英国思想家培根也说:“和蔼可亲的态度是永久的介绍信。”
由于“后进生”心境长期受压抑,缺少温暖,觉得周围的人和事总跟自己过不去,因而极容易导致偏激情绪。他们要么顶撞老师的教育,要么沉默不语,表现出不满。此时,班主任须随机应变,冷静沉着,善于疏导,给予宽容。而有些“后进生”变好一段时间后,又容易“旧病复发”,有的“后进生”已形成不良行为定势,要在短时间内马上改正是不可能的事。班主任此时则应具有允许别人犯错误,又允许别人改正错误的博大胸怀。班主任要做好长期关心“后进生”的思想准备,不要因为其有了一点进步就松下劲来,而应该在“后进生”“旧病复发”时,认真与其总结成绩,了解反复的原因,给他们注入新的活力和希望。另外,对于“后进生”的学习成绩,更不能要求太高,否则,欲速不达,适得其反,容易伤害其自信心,引起负效应。做班主任的也不应总拿优秀生的成绩与“后进生”的成绩相比,甚至在班上评头品足,讥讽挖苦,这只能加深“后进生”的妒忌心理;相反,应在“后进生”获得一点成绩时就及时鼓励,让他们自己与自己比较,从而不断提高“后进生”的自信心,激发其向更高目标奋进。
五、以理服人,耐心说理
中国有句谚语:“急躁是教育人的敌人。”在批评“后进生”的不良行为时,有些班主任经常会动怒,有的甚至有过火的言语,这是不妥的。所谓“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对“后进生”的错误和缺点,应该待之以诚恳的态度,不躁不愠,耐心说理。
因此,班主任首先要让学生有为其行为辩解的机会,再平心静气地指出问题所在,针对不同情况,采用不同的办法解决问题。教育,应是细心地触及学生的心灵,而不是一味地指责。古希腊作家伊索曾说:“说服往往比压服更有效。”可见,在情与理面前,所有困难和问题无不可以克服和解决。当然,对“后进生”的平心静气,并不意味着班主任失了“威”,而班主任真正的“权威”和感召力,则来自学生的信赖,师生彼此的互通。
综上所述,“后进生 ”现象是客观存在的。在转化“后进生”的工作中,班主任要坚持以“爱”为根,“情、理”为导,因材施教,把“热爱学生”当作我们班主任最重要的修养。正确处理师生正常的人际关系,研究学生个性,有的放矢,相信“后进生”是可以教育好、转化好的。同时,还要深入了解他们,想方设法使教育内容和方法适应他们的实际情况和接受程度。这样,“后进生”问题自然会迎刃而解。
参考文献:
[1]王丽萍.讲究沟通技巧,用心教育孩子[J] .教师,2013(186).
[2]梁煜.班主任工作应做到“六要”[J] .生活教育,2014(1).